1.国家油价下调!油价能回到6元时代吗?

2.乱套!粮食还没“荒”饲料倒先“荒”意大利要杀牛?

国家油价下调!油价能回到6元时代吗?

意大利为啥油价暴涨呢-意大利产石油吗

在经历了今年国内油价“十涨一跌”之后,国际原油价格迎来了今年罕见的“5连跌”。布伦特原油从125美元/桶的最高点下降至111美元/桶,创下6月份以来油价新低,预计国内成品油价格在下一个调整窗口也会迎来年度的第二次下跌。可能许多人都在幻想着,这是一个开始,油价或许已经见顶,不久就会掉头向下,重返“6元时代”。

油价还能回到“6元时代”吗?

答案是中短期内适度回落是可能的,但大概率是不会回到6元的起点了。

先从国内看,要知道,这些年国内油价的调整规律就是国际原油涨价,国内成品油就涨价;国际原油降价,国内成品油就小幅降价或者不降价。

看看2008年的时候,国际原油价格最高去到147美元,那时候国内成品油价格才是每升6元左右。如今国际原油价格不过是冲到120美元一线,但国内成品油价格已经向10元/L冲刺了。

为什么?专家给出了权威的解释,不是现在的油价太贵,而是因为2008年那个时候我们国内的油价太低了,国内的“三桶油”都是亏损经营的,都要靠政府巨额补贴活着。所以才有了后来的成品油调价机制,慢慢让国内油价与国际接轨。即便如此,如今的“三桶油”虽然经营状况有改善,但仍然还是在亏损边缘的。

因此,借着这一轮油价上涨的势头,正好可以对国内偏低的油价做出调整。油价起起落落是正常的市场调整,可以回到“不太贵”的8元、7元时代,但不太可能回到“超便宜”的5元、6元时代。

从国际上来看,全球的通胀、美联储加息、俄乌战争等等因素都在助推着国际油价在高位运行,有下跌的可能,但没有回到原点的动力。

目前的国际原油市场,需求大于供给。俄乌战争爆发后,俄罗斯这个重要的石油生产输出国被强行逐出了国际大宗市场,导致国际油价走高。

美国虽然有着丰富的页岩油资源,一度依靠页岩油将国际原油价格上限降至每桶120美元。但美国国内目前通胀和加息压力高企,让页岩油生产商根本没有动力去进行扩产,不扩产就稳不住原油价格。

中东的兄弟们手握着原油储备静观其变,欧佩克在石油减产计划上还没松口,就等着跟太平洋对岸谈条件。

这样的国内国际形势条件下,想要国内油价回到6元时代,除非出现重大变故导致全球石油需求迅速大幅缩减,就像2020年疫情首次爆发时一样,进而国际原油价格重挫,但这显然是不可能的。

但别忘了,我们国内油价调整还有一个保护机制。当国际油价低于30美元时,国内的成品油定价机制就会触发下跌保护,也就是说原油价格即使继续下跌,国内汽油价格也不再下跌。因此,油价回到6元时代是完全不可能的!

乱套!粮食还没“荒”饲料倒先“荒”意大利要杀牛?

原创出品,禁止抄袭,违者必究。

最近一段时间,关于俄乌冲突带来的影响数次被讨论,主要集中在能源和粮食领域,而从市场反应来看,也属这两大领域的波动最大。

比如,国际油价当前仍然在百元位置波动,而国际小麦、玉米等价格也仍然在高位震荡。

俄罗斯与乌克兰作为粮食出口大国,两国的小麦和玉米出口量分别占到了全球的29%和19%。

而随着俄乌冲突的爆发及一系列制裁的影响,粮食出口供给将明显下降,这不得不使多国为粮食发愁。

一方面,许多国家开始收紧粮食出口;而另一方面,也开始加大粮食采购,以优先保障本国的口粮供应。

不过令人没想到的是,全球各国担忧的粮食危机还没爆发,饲料领域倒先爆发了库存“荒”。

我们都知道,玉米是重要的饲料用粮。

俄乌冲突爆发后,相关港口关闭,而乌克兰前不久也宣布将暂停粮食出口,这使得全球玉米的出口供给大幅下降,进而使饲料领域也受到影响。

例如,意大利近日就表示,该国的饲料库存将“告急”。

数据显示,意大利约有1/4的玉米饲料均来自于乌克兰和匈牙利。

而俄乌冲突爆发后,玉米等价格继续上涨,导致欧洲的饲料成本普遍上浮了30%,使得养殖业受到严重冲击。

而在乌克兰宣布暂停粮食出口后,意大利玉米饲料的另一个主要供应国匈牙利也宣布,为了保障本国的供应,将禁止所有谷物出口,直到5月份,这使得意大利的饲料库存开始捉襟见肘。

据意大利全国牲畜饲料制造商协会日前表示,由于供应不及时,目前该国生产饲料所需的原料库存只够维持20天到一个月左右的时间,这让意大利的畜牧业从业者们非常发愁。

而最新数据显示,意大利用于动物饲料所需的玉米约为900万吨,但是目前玉米的产量仅为600万吨,缺口达300万吨。

意大利某奶制品公司的首席执行官表示,饲料原料短缺的情况已经在很多农场都发生了,接下来农场要采取的措施首先是要减少饲料的投喂,而如果饲料短缺问题一直不能缓解,不排除下一步可能会采用最极端的方法,即宰杀部分动物以来保障农场的正常运转。

意大利出现的问题不会是单独的现象,如果粮食供应紧张问题不断加剧,那么后续将会有更多国家出现类似的现象。

最后,再来说说对中国会有什么影响?

今年中国饲料价格也是频频上涨,但是国内饲料价格上涨倒不是因为原料不足,而是因为原料成本上升引发的。

受全球通胀高企,大宗商品价格走高以及俄乌冲突导致的化肥价格上涨等诸多原因影响,种植成本已出现了明显抬高,因此粮价上涨导致饲料生产成本增加,所以饲料企业频频提价。

这与意大利可能会被迫宰杀牲畜的情况截然不同,我国的养殖业当前面临的主要问题是生猪的产能过剩,即需要的是主动去产能。

由于前两年猪瘟疫情后,我国全面恢复生猪产能,使产能超预期恢复并呈惯性增长,于是导致产能上升,消费下降,猪价频频下跌。

当前猪价均价已跌入了“5字头”,已经三次触发了中央收储工作。

但是鉴于生猪领域当前的情况,短期内很难有回转。

我们判断,在接下来的两个月中,猪价会继续反复在底部摩擦,而饲料价格却仍有上涨的空间,这意味着接下来可能会多次触发中央收储。

欢迎关注“新农观”,一起了解新时代下农业的新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