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燃油价格表_汽车燃油价格走势
1.国家油价下调!油价能回到6元时代吗?
2.成品油价格调整窗口即将开放 燃油价格即将下降了!
3.燃油车价格崩了,后果远比你想得严重!
4.国内油价或迎来年内“十二涨”,油价上涨给我们带来什么启发?
5.为什么汽车燃油的价格每天都有变动?
国家油价下调!油价能回到6元时代吗?
在经历了今年国内油价“十涨一跌”之后,国际原油价格迎来了今年罕见的“5连跌”。布伦特原油从125美元/桶的最高点下降至111美元/桶,创下6月份以来油价新低,预计国内成品油价格在下一个调整窗口也会迎来年度的第二次下跌。可能许多人都在幻想着,这是一个开始,油价或许已经见顶,不久就会掉头向下,重返“6元时代”。
油价还能回到“6元时代”吗?答案是中短期内适度回落是可能的,但大概率是不会回到6元的起点了。
先从国内看,要知道,这些年国内油价的调整规律就是国际原油涨价,国内成品油就涨价;国际原油降价,国内成品油就小幅降价或者不降价。
看看2008年的时候,国际原油价格最高去到147美元,那时候国内成品油价格才是每升6元左右。如今国际原油价格不过是冲到120美元一线,但国内成品油价格已经向10元/L冲刺了。
为什么?专家给出了权威的解释,不是现在的油价太贵,而是因为2008年那个时候我们国内的油价太低了,国内的“三桶油”都是亏损经营的,都要靠巨额补贴活着。所以才有了后来的成品油调价机制,慢慢让国内油价与国际接轨。即便如此,如今的“三桶油”虽然经营状况有改善,但仍然还是在亏损边缘的。
因此,借着这一轮油价上涨的势头,正好可以对国内偏低的油价做出调整。油价起起落落是正常的市场调整,可以回到“不太贵”的8元、7元时代,但不太可能回到“超便宜”的5元、6元时代。
从国际上来看,全球的通胀、美联储加息、俄乌战争等等因素都在助推着国际油价在高位运行,有下跌的可能,但没有回到原点的动力。
目前的国际原油市场,需求大于供给。俄乌战争爆发后,俄罗斯这个重要的石油生产输出国被强行逐出了国际大宗市场,导致国际油价走高。
美国虽然有着丰富的页岩油,一度依靠页岩油将国际原油价格上限降至每桶120美元。但美国国内目前通胀和加息压力高企,让页岩油生产商根本没有动力去进行扩产,不扩产就稳不住原油价格。
中东的兄弟们手握着原油储备静观其变,欧佩克在石油减产上还没松口,就等着跟太平洋对岸谈条件。
这样的国内国际形势条件下,想要国内油价回到6元时代,除非出现重大变故导致全球石油需求迅速大幅缩减,就像2020年疫情首次爆发时一样,进而国际原油价格重挫,但这显然是不可能的。
但别忘了,我们国内油价调整还有一个保护机制。当国际油价低于30美元时,国内的成品油定价机制就会触发下跌保护,也就是说原油价格即使继续下跌,国内汽油价格也不再下跌。因此,油价回到6元时代是完全不可能的!
成品油价格调整窗口即将开放 燃油价格即将下降了!
车家号的网友,大家好!今天选车网为您带来燃油价格调整的最新消息,请点击关注选车网,第一时间了解最新的汽车资讯。
日前,选车君从相关渠道获悉,最新一轮的成品油零售限价调整窗口将在9月18日24时正式开启。不过从最近的国际原油价格走势来看,目前原油价格跌幅超过了350元/吨,本次的油价下调基本已经可以敲定。
进入2020年后,国内已经进行了17次的成品油价格调整,在这其中燃油价格未调整的搁浅情况较多,而大跌仅经历过3次,而且也经历过3次上涨的情况。不过相比而言,3次油价上涨的涨幅总额仅为300元/吨,而3次油价的跌幅总额达到了1800元/吨。
目前国际油价依旧保持着下降的态势,本周跌幅超过5%,已经刷新了6月中旬以来的最低水平。业内人士分析,部分国家的疫情还未得到有效控制,目前全球范围内的需求还未彻底解放,且美国原油库存上升,沙特大幅下调售价,石油供过于求的局面还将持续一段时间。
选车君观点:虽然油价的下调对于消费者来说是不折不扣的,但是却让众多的石油产业面临着巨大的压力,好在国内存在着完备的油价调整机制,能够有效地保护消费者和石化相关企业的利益。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燃油车价格崩了,后果远比你想得严重!
3月以来,湖北地方联合东风汽车公司,对旗下本田、日产、雪铁龙等本地车企推出了“史诗级”优惠活动,其中最火的车型雪铁龙C6补贴高达9万,优惠完后C6入门版只卖12.16万,性价比简直爆棚。从湖北当地4S店的反馈来看,这次活动的效果立竿见影,曾经一度滞销的C6,居然在活动当天就被抢购一空。虽然这次补贴是临时性降价促销活动,且销售地区并没有扩展到全国,但它却是国内汽车市场格局变化的一个开端。
随着新能源车不断向低价位车型渗透,燃油车的市场份额也在不断被侵蚀。具体到销量上,2022年燃油乘用车相比2021年销量直接减少了230.2万台,而新能源净增268.7万台。今年1-2月国内新车累计销量为265.7万辆,同比下降21%。其中,1-2月燃油车销量为191.2万辆,同比下降29.5%;新能源销量为77.1万辆,同比增加23.5%。可以看出,在车市下行的大环境下,燃油车市场在不断缩水,新能源车却没受到什么影响。因此,以东风系合资品牌为代表的传统汽车厂商面临着巨大的压力,正是为了帮助本地车企渡过难关,所以湖北才开始大搞汽车促销活动。
客观来说,湖北的购车补贴对消费者来说是一件好事,但是限制地区和品牌的补贴政策却具有强烈的地方保护色彩。所以其它汽车大省是不会坐视不管的,比如吉林就针对一汽系的车企提供了补贴,广东则给广汽系的车系有额外补贴政策,最终的结果就是从地方保护演变为燃油车集体大降价。
比如一线品牌降2万,二线品牌就降4万,三线品牌还要降更多。这种踩踏式的降价把过去多年燃油车的定价体系彻底打乱了。最终出现的结果就是,消费者对燃油车的价格认知会长期停留在降价时期,传统合资燃油车在消费者眼中不再值钱,日后车企再想把价格提上去,市场可能也不会买单了。
迫于销量压力,未来这些降价车型不得不以价换量,为了保证利润,车企只能用偷工减料的方式压缩成本,不仅导致消费者买到的产品越来越差,还会让品牌过去多年建立的良好形象崩塌,甚至有些车型干脆彻底停产断代,不再更新。也就是说,这次集体大降价虽然是临时性的,但是却实实在在加快了燃油车的衰落速度。
与此同时,新车接连不断降价,也让消费者认为,新车的价格会持续走低,随着市场对降价预期的增加,会有越来越多准备买车的人推迟,新车销量很可能经历了补贴带来的短期繁荣后,又再次跌到谷底。
所以原来靠补贴消化库存、扭转财务状况的企业,刚刚喘一口气,就又可能面临更严峻的市场形势。即便财务状况好转的车企有意稳住价格,那些财务状况不佳的车企也无法配合,就像这次湖北东风系的购车补贴一样,外省的车企本来还想咬咬牙坚持一下,结果东风自己先挺不住了。
要知道,在消费者的眼中,只要价格便宜,品牌知名度差、产品缺点再多那都是不是事。毕竟现在有句名言:20万的C6老气横秋,12万的C6成熟稳重。所以在二、三线品牌与一品牌价格相差悬殊的前提下,一线品牌的忠诚度和号召力将会变得一文不值,只有降价才是真理。
另一方面,燃油车价格崩盘很快会把压力给到新能源车这边。按照过去的行业预估,2030年纯动车的成本才可以跟燃油车持平,但是今年燃油车大降价把很大一部分利润让了出来,一下子拉开了与新能源车的价格差距,进而削弱了新能源车的吸引力。在同样的尺寸、配置面前,燃油车如果价格比新能源车便宜了一大截,对于预算不多的用户来说,显然会倾向于购买更便宜的燃油车。所以今年燃油车的大降价,不仅是在卷自己,也是在卷新能源车。
新车价格崩盘,自然也会影响到二手车市场的行情,毕竟一辆车的二手保值率,向来都是跟新车成交价紧密相连的。最近燃油新车价格大跌,二手车商在收车时一定会往“死”里压价,毕竟谁也不敢保证燃油车价格不会继续下滑,二手车商肯定不想收来的车砸在手里,这也会直接导致目前已经持有燃油车的车主们,未来如果想要卖车,会面临很严重的汽车贬值问题。
至于已经进入市场流通的二手车自然也不能幸免,毕竟一些降幅较大的车型,目前的新车价格甚至比当初车商收车的二手价还便宜,为了不让车辆砸在手里,车商只能硬着头皮赔钱甩卖。以这次降价声量最高的雪铁龙C6为例,去年在二手市场上,1年车龄的C6 400THP舒适版收车价格为14万,但是现在新车优惠完才卖13.68万,比二手车还便宜。
所以一些二手车商看到新车大降价后,马上把C6?400THP舒适版价格下调到12.68万,当然也有一些商家不忍心割肉,依然在网上挂着13.98万的价格卖。经历了这次惨痛的教训后,相信未来一段时间,二手车商可能都不敢碰C6了,即便是胆大敢收C6的车商,也会大幅压低收车价格,C6从此会变成一款非常不保值的车。
值得留意的是,这次地方补贴名单中不乏丰田、本田、日产这些一线日系品牌。过去,日系品牌给用户树立了保值的形象,甚至为了维持住这一形象,丰田、本田甚至宁愿销量低一点,都不愿意降价,以此来保证新车价格稳定。
正因如此,以前日系合资车的保值率一直比国产车高,再加上早期日系车确实更加出色的可靠性表现,才造就了这些年合资车更高的溢价能力和品牌认可度。这里我们不妨以本田UR-V举例,这款中型SUV虽然销量不高,但终端优惠力度并不大,新车价格非常稳定,所以UR-V的3年保值率高达79.56%,仅次于丰田汉兰达。
但由于近两年日系车企在新能源领域的疲软,连丰田、本田的热销车型都开始在终端有了比较大的优惠。这次突如其来的官方补贴,更是进一步对日系车的价格产生了很大冲击。比如今年湖北地区的本田UR-V,直接降了6.8万,原来1年车龄的二手UR-V 370TURBO两驱尊雅版的收车价高达23.08万,但是现在新车只卖21.18万,比二手车收车价还低!所以UR-V这类日系车的处境与前面提到的雪铁龙C6是非常相似的,它们的二手车价格在未来一段时间内都可能跳水。而失去了保值这块金字招牌后,日系车想要靠燃油车维持高溢价会越来越难。
相比之下,向新能源领域转型较快的国产品牌,在此次价格战中损失较小。以比亚迪为例,插电混动宋PLUS车系目前官方优惠只有6888元,纯电动车海豹优惠也只有8888元,与合资燃油车动辄几万的优惠相比,国产品牌降价简直少的可怜。也可以看出,国产品牌在新能源领域主导权,在这一波踩踏式降价中,确实得到了切实的体现。
今年燃油车集体降价,既是被迫自救,也是对新能源的绝地反击。但不管怎么说,燃油车降价无异于饮鸩止渴,短时间的低价确实可以换来销量的增长,但消费者心中原本属于合资燃油车的高价光环,却再也不会回来了。所以,这次大降价活动本质上是在加速燃油车在中国市场的灭亡,各大车企除了尽快朝着新能源转型,已经再无退路可言。2023年对于中国车市来说是一个转折点,燃油车逐渐丧失历史地位,国产新能源飞速崛起,这样的变革很可能会影响到未来几十年中国汽车市场的发展,让我们拭目以待吧!
本文来自易车号作者萝卜报告,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内容仅代表作者观点,与易车无关
国内油价或迎来年内“十二涨”,油价上涨给我们带来什么启发?
国内油价实现12涨年内多次调整,涨的次数比下跌的次数要多,虽然现在有家公司在8块钱左右的程度还不算特别贵,但是人们也在考虑是否要转换一下自己使用车子的类型了。因为燃油汽车的使用成本将会逐渐上升,这是一个不可逆的趋势。
以前燃油的价格一直都算比较稳定6块钱左右,并不是之前国际原油价格准备快速上涨的时候,而是那时候股燃油汽车仍然占据人们日常生活的主流,必须是要让燃油的价格得到有效的调控。所以国家宏观调控方面下了很大的力度,将那个东西的价格压下去,但是现在新能源汽车技术逐渐成熟,就觉得没有太大的必要,去调控原油的价格,让它的价格能随着市场的真实变化而变化就可以了,顺其自然。
那给人们的一些想法就是让他们觉得燃油汽车好像不是一个特别好的选择了,现在那些新能源汽车也是不是不可以考虑,虽然新能源汽车跑长途它存在一些问题,比如说续航焦虑,比如说充电的时候耗费时间比较久,跑得越快越费电,他不适合用来跑长途,但是大部分人开车他不跑长途啊。只是每天正常上下班的通勤这种中短距离的通勤新能源汽车,其实是更占据优势的,因为新能源汽车的启动速度比燃油汽车要快得多。
所以对新能源其实不必过于排斥,该买就买,现在也出现了一些性价比不错的混动车型,就是那种插电式混动使用充电作为驱动也可以,只不过续航里程基本就是100公里左右,使用电作为辅动。比如说,短途起步的时候用电机作为驱动,可以让油耗从8个有9个有下降到三个油左右,节省一半的燃油消耗,也是一个比较不错的过渡选择。
为什么汽车燃油的价格每天都有变动?
根据中国国家发改委石油价格设定机制,根据新加坡,纽约,鹿特丹,三地原油市场价格的变化,将对国内汽油价格进行调整和确定。价格调整期固定为十个工作,也就是说每半个月,石油价格将调整一次。
除国际石油价格因素外,石油价格还将受到运输,销售成本,石油升级和税收的影响。其中,税费也是决定油价的主要因素。
根据中石化提供的数据,税收与石油价格的比率美国为17%,韩,英,德,法所有国家/地区都超过50%,日本是42.45%,中国是36.7%。
中国石油价格变化的主要原因取决于国际石油价格的涨跌。尽管我们是原油数量最多的国家,但我们仍然没有原油的定价权。所以,中国石油时时刻刻都在改变它的价格。这几乎是一种正常的不能再正常的现象,但是它的波动幅度并没有比猪肉价格的波动幅度高,所以,大众们并没有因此感到难受,反而是非常的好奇,为什么会有这样的一种现象。那么上文中我们也提到了,它的税收是在所难免的。主要是由于,物资逐渐的匮乏,石油的提取也是有限的,小时候我们就知道就了解石油是不能够进行再生利用的,因此石油是相对来说很宝贵的一种物品。
每天不停的变换价格,可能也是因为政策的原因以及同行之间的竞争问题吧,不论如何,石油的价格确实是需要不停地进行改变的。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邮箱:83115484@qq.com,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