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全球最大对冲基金发出警告,哪些金融产品未来将面临极大风险?

2.美股下跌势头愈演愈烈对冲基金疯狂史上最快速度撤离

3.特斯拉向韩华集团购买电池化成设备,离自产电池渐行渐近

4.美股暴跌后出现什么情况

5.世界首富贝佐斯要做空美股?年内减持660亿,资金用途不明

6.什么是避险基金 并不是单指某一种基金

全球最大对冲基金发出警告,哪些金融产品未来将面临极大风险?

美股对冲基金价值多少-美国基金对冲

一些高估值的资产可能会面临较大的风险。按照该基金的说法,由于美债不断被抛售,市场可能出现流动性紧张,一些高估值的资产或者金融产品可能会面临较大的风险。其实从去年开始,由于美联储的持续货币放水,导致市场流动性充裕,股市走势和实体经济完全相反,一些被追捧的资产,例如比特币,科技股等,价格屡创新高。但实际其业绩并未获得太大增长,很多科技股的溢价已经透支了其未来几年内的业绩,所以未来一旦流动性回收,这些高估值的股票可能出现下跌了。

而事实上,比股票风险更高的是比特币,这种还没有证明其实际用途的资产,在过去一年时间,迎来的疯涨,虽然不少比特币投资者以此为豪,认为其价值得到了多数人的认同。但事实上,比特币的上涨,只是因为市场流动性宽裕,所以不少人开始把投资比特币作为保值的手段,一些华尔街大型的金融机构,也开始进入了比特币市场。

但不少投资者也认为比特币其实就是一场泡沫,它根本没有一丝价值,未来一旦美联储货币宽松结束,比特币这个泡沫就会破裂。

参考资料:

在接受英国《金融时报》采访时,桥水联席首席投资官Bob Prince表示,近来的美债抛售潮很可能会有所加速,这将对包括SPAC(空白支票公司)股票和加密货币在内的风险资产造成威胁。

在Prince看来,美股市场迎来SPAC热潮、比特币等数字货币价格飙升都是美联储宽松货币政策和国会批准大规模刺激计划所造成的?那种环境的表现?,风险资产近一年以来的反弹,实际上取决于美联储是否遇上通胀、货币通缩等制约因素。

美股下跌势头愈演愈烈对冲基金疯狂史上最快速度撤离

随着恶性抛售导致标普500指数跌入熊市,机构投资者以有史以来最最的速度逃离美股市场。

高盛追踪的对冲基金周一连续第七天减持美国股票,过去两个交易日的抛售额达到2008年4月跟踪此类数据以来的最高水平。

股市下跌势头愈演愈烈,因为市场担心美联储加快抗通胀行动可能引发经济衰退。随着股市下跌和美国国债收益率飙升,短线资金争相做空。

高盛在周二发布的报告中称,对冲基金客户的卖空活动“激增”。

AlphaTheoryAdvisors的总裁BenjaminDunn表示,“他们说市场正在进一步下跌,人气简直糟透了。”

对冲基金大幅削减股票敞口。高盛数据显示,一项衡量他们风险偏好的指标接近五年低点。

如果想实时了解更多财经要闻,欢迎关注我们。

特斯拉向韩华集团购买电池化成设备,离自产电池渐行渐近

特斯拉离自产电池渐行渐近。

近日,据外媒报道,特斯拉已与韩国韩华集团(Hanhwa Group)旗下的机械工程部门即将签署供应电池化成设备的订单,目前已就设备供应达成一致,并正就设备的物流、安装等后期工程进行协调。

据上述报道,韩华集团提供的电池化成设备,初期将供应至特斯拉位于美国的弗里蒙特工厂,随后将供应至美国内华达、中国上海和德国柏林等其他特斯拉超级工厂,而这也覆盖了特斯拉旗下几乎所有超级工厂。虽然该报道并没有指出具体的签约条件及签约价格等具体信息,但援引一位业内人士的话表示,若合同最终签约并涵盖所有的工厂,合同规模将达到百亿韩元的级别。

就此,第一汽车频道记者分别与双方进行核实,特斯拉方面工作人员回复称“没有信息可以披露”,韩华集团宣传部门的一位工作人员则向记者核实了上述信息,但对于具体的合约内容及规模,则表示由于还在后续谈判阶段而暂时无法对外透露。

第一汽车频道记者获悉,电池化成设备组主要用于电池组生产过程中进行初始的充放电的过程,并借此对于电池的性能进行测试,而作为电池出厂前进行的最后一道工序,该工序的精细与否,直接决定了电池自身充放电的性能稳定。因此,电池化成设备也被称为决定电池性能的最重要一道工序。

根据公开资料,韩华集团此前也曾从事电池生产,由于集团整体亏损而撤出电池市场,该公司自2015年起与特斯拉在太阳能电池方面展开合作。

电池作为电动汽车中最重要的零部件之一,一直在电动汽车的成本中占比最大,而电池成本的下降,也被外界视为整车企业带来更多利润空间的机遇。2020年2月,特斯拉正式宣布启动动力电池资产计划,并首先将在美国弗里蒙特超级工厂启动该计划,该计划启动后,特斯拉的动力电池成本将下降至100美元(约合人民币700元)/kWh。

关于电池价格及供应方面,特斯拉与松下多次出现分歧,特斯拉CEO马斯克在社交网站上更是直指松下的供应无法跟上需求,此后先后与LG化学及宁德时代签署供应合同。而据此前的报道,根据软银投行的数据,松下当前动力电池的成本约为111美元(约合人民币787元)/kWh,而向特斯拉出售的价格可能还低于该价格。

目前,特斯拉除了购买电池化成设备以外,于2019年收购了加拿大电池制造设备企业Hibar及专门研发电池电容的企业Maxwell,并曾披露将在自产电池中推出“无钴电池”,一度引发市场的巨大反响。

行业巨头特斯拉投入动力电池自产,是否将对于原有的供应商造成影响?此前,特斯拉供应商之一,韩国动力电池企业LG化学在发布一季报时,该公司研发负责人表示,公司将通过持续投入研发,保持技术领先,进而减少竞争对手增多所带来的风险,并评估目前LG化学的技术能力,面对特斯拉自产电池的风险不大。

一位要求匿名的外资动力电池企业业内人士向第一汽车频道记者表示,若特斯拉真正进入自产电池的阶段,短期上来看,相较于已经具有成熟性能并搭载在高配车辆的LG化学影响不大,对于已有供应商松下、即将为特斯拉供应电池的宁德时代以及更多潜在的合作伙伴可能会有更大的影响。但长期来看,对于包括LG化学在内的电池行业的格局不可避免地造成影响。

“从目前的评估来看,若自产电池将会使标准版Model 3的生产成本降低人民币4000元左右,而将该技术首先搭载在以降低成本为目的的中低端车型,则效果将会更加明显,因此短期上会蚕食特斯拉中低端车型的份额,但考虑到特斯拉自身定位较高,也定将影响许多头部企业的市场战略。”上述人士分析道。

美股对冲基金分析师张恺则认为,从长期来看,若更多电动汽车企业选择与特斯拉一样开始自产电池,虽然自产电池难以完全解决产能问题,但势必会减少一些电池需求。这对于一些不具技术优势的中小电池企业来讲,其未来面临更加艰巨的挑战。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美股暴跌后出现什么情况

美股暴跌之后 你该思考这些问题

2018-02-07 19:01:04?

波动率相关ETF在这轮美股暴跌中扮演了什么角色?

观察到,周一美股收盘后,两个在美国上市的反向波动率指数ETF(XIV和SVXY)较收盘价放量跳空暴跌了80%。当波动率指数下跌时,这些反向波动率指数就会上升,当波动率指数上升时则反之,比例为1:1,即

如果波动率指数上涨5%,那么反向产品就会下跌5%。

波动率指数周一开盘为19点,收盘于37点,涨幅为95%。问题就在这里:XIV和SVXY的资产价值与基础VIX指数之间的1:1关系并不会为明天带来多大的价值。

截至上周五上午,XIV和SVXY这两家基金管理的资产总额已达32亿美元。如今,它们是富达零售网站上交易量最大的品种之一,买盘比卖盘多出2倍。

此外,在过去的一年里,对冲基金很喜欢用它们来做空波动性。它们在2017年的回报率达180%。

这很可能是最近波动率指数上涨,而反向波动率指数大跌的原因。现在谁还拥有这些做空波动性资产?它们还能反转吗?未来的波动会是怎样的?还有哪些波动性产品存在风险?

令人满意的,我们现在似乎找到了一个合理的相关市场结构来解释今天可怕的价格走向,但这并不意味着我们脱离了困境。

假设与波动相关的ETF确实是市场结构的“致命弱点”,这将需要数天甚至数周的时间才能结束,而且期间还可能出现其他的问题。

未来几日该如何交易?你可能需要考虑以下问题:

1.美国股市的估值仍不确定,但无关基本面。美国经济依然向好。问题是在税收改革后,经济是否会过热,以及它对债券收益率会产生什么影响。我们已经从一个惯于下跳棋的市场(企业盈利上升,利率低迷),被迫去参加三维国际象棋大赛(担忧经济增速、利率、股票估值、美元强度,现在还要担心市场结构)。

2. 周一美股暴跌时,接近盘中低点,这意味着美股跌势未完。

3.波动率指数一天内可以涨近一倍,是不是暗示着美国经济存在一些问题呢?

4.美联储新主席鲍威尔刚刚上任,就面临股市大跌,他会如何处理呢?货币政策会发生什么变化呢?

虽然周二美股出现了反弹,但也不要轻易认为最糟糕的情况已经过去。我们对美国股市持乐观态度,但也认识到,一旦当前的动荡过去,也一定会留下伤疤。

世界首富贝佐斯要做空美股?年内减持660亿,资金用途不明

婚姻和上市对于富豪来说,不是终点也不是起点。

2019年7月,全球首富贝佐斯结束了同妻子麦肯齐25年的婚姻关系。按照双方约定前妻麦肯齐获得了亚马逊4%的股权,贝佐斯则保留了亚马逊12%的股权、《华盛顿邮报》以及蓝色起源的股权。

好的婚姻关系是相互成就,坏的婚姻关系是相互毁灭。

协议离婚之后,麦肯齐将自己4%股票的投票权委托给了前夫贝佐斯,而亚马逊也实现了平稳过渡,股价并未出现大跌。

财产分割完成之后,这场世纪大离婚画上了句号。贝佐斯依旧是全球首富,而麦肯齐则成为全球第22大富豪。

生意之外,还有亲情。潇洒地转身,保持人格独立,这是一个双赢的结局。

离婚一年后,亚马逊的股价一路长虹,疫情未能阻止其上涨的脚步,而贝佐斯的减持也没能阻止其上涨的脚步。

也许,比起这些“飘着”的市值,装在腰包里的现金才能给首富足够的安全感。翻阅经济史,那些曾经未及时的财富随风消逝的案例并不少见。美股的雅虎、A股的乐视网,这些曾经叱咤风云明星股都是因为走错了路,很短的时间内就消失在了 历史 的尘埃中。

所以,边涨边减持才是最首富保持财富的秘诀。比如,比尔·盖茨。

有人曾经给比尔·盖茨算过一笔账,如果比尔·盖茨不减持手中的微软的股份,那么毫无疑问按照今天微软的市值,他将牢牢的坐稳全球首富的位置,并且甩开第二名N条街。

财富在于计算,也在于利用。如果比尔·盖茨不去减持这些股票,那么当微软衰败的那一刻起,盖茨就会成为一个悲剧。正是因为他减持了手中的股份,用减持来的钱撬动了更多的 社会 资源,才成就了更大的梦想。如今,比尔·盖茨手中股权占微软总股本不到1%,但他仍是全球第三大富豪。

对于贝佐斯来说,减持也是未来人生的常态。

事实上,从2017年开始,贝佐斯就向市场传递过抛售亚马逊股票的意愿。他曾称,每年要10亿美元的股票用于资助他的蓝色起源。

但让市场没想到的是,从2019年起,贝佐斯的抛售就超出了市场预期。

据悉,贝佐斯去年一共了29亿美元;2020年,疫情因素叠加下,经济不确定性增加,而贝佐斯的也加快了进程。

今年2月,贝佐斯了超40亿美元亚马逊的股票;

今年8月,贝佐斯又抛售了31亿美元亚马逊的股票;

近期,贝佐斯又了30亿美元亚马逊的股票。

综合计算,今年贝佐斯已经超100亿美元(约合660亿人民币),其持有亚马逊的股权也下降至10.6%,但其仍以1906亿的身价稳居全球第一位。对于这笔资金的用途,其本人并未言明。但今年2月,贝佐斯曾启动了一项100亿美元的地球基金,以应对气候变化的影响。该基金将向科学家,激进主义者和其他组织发放赠款。

对于贝佐斯的减持,市场则传出了不同的声音,市场认为,在大选之际选择大规模减持,这是看空市场的具体表现。

实际上,疫情期间美国大中型企业破产数量创下了 历史 新高,而美联储的“无限”放水也间接推高了 科技 股的泡沫。

对冲基金绿光资本创始人David Einhorn称:“美股 科技 股正处于一个巨大的泡沫中”。

瑞银资管的多资产战略负责人Evan Brown称:“正如我们从这些大公司财报引发的反应中看到的那样,超出预期也不足以让这个市场满意,我认为这可以说明其中很多股票的估值已经到顶了。”

事实上,在美股长达十几年的牛市当中, 科技 股是最终的受益者和宠儿。近几年,市场时不时都会出现看空的声音,但是美股依旧是按照既定的剧本继续推高。

目前,美股的泡沫是毋庸置疑的,但这个泡沫如何解决谁也说不准。涨多了自然会跌这是经济的规律,但是我们拉长时间轴,好的公司方向总是会向上。

贝佐斯的减持其实并说明不了什么问题,不把鸡蛋放在同一个篮子里,这是富豪们规避风险的常规操作,也许再过几十年贝佐斯持有亚马逊的股票也会下降到1%。但不能因为他们减持就否定整个趋势,因为看空和看衰是两码事。

什么是避险基金 并不是单指某一种基金

避险基金(Hedge Funds)

避险基金概述 避险基金(也称对冲基金),并不是单指某一种基金,避险基金之下其实还可以根据投资报酬投资风险与净值波动程度等三个因素,细分成多种不同类型的避险基金。

避险两个字就告诉投资人,这个基金的目的在尽力规避风险。不过避险还能告诉投资人更重要的另一件事,这个基金还能够提供你优于一般水准的报酬。

避险基金一定不会用你我都知道的懒人投资法进行,因为这种投资方式的目的,不是着眼在短期内累积可观的报酬;避险基金也不会用打游击战的方式分散投资标的因为这样很容易让抓到大好机会的基金经理人少赚好几笔。实险上不同类型的避险基金,会利用不同的聪明赚钱法来达到低风险高报酬的投资目标。

避险基金操作范例流程 借入低利日圆(利率不到1%)

兑换成美元(美元强势投入新兴国家货币可能有汇差可赚)

(利率远高于日圆赚取利差)

购入美国股市股票(美股市场若处于多头可赚价差)

融资质押美股套取股票资金

再投入进行其它金融操作

避险基金如何获利 避险基金最早起源于1950年代。通常这种形式的投资行为包含了两种技术,根据这两种操作技巧进行避险交易。

第一种是放空,例如先向借得股票来卖出,并且同意未来股票偿还,赚取股票下跌的利润

第二种是财务杠杆操作,就是借钱来进行交易。

例如:放空市场指数来规避整体市场下跌的风险,然后借钱买进他们认为价值低沽的股票这时候如果市场指数下跌,则放空指数部份产生利润,股票部份因股价已经低沽,所以下跌的幅度理论上将小于市场指数。

当市场指数上涨,放空指数部份将产生亏损,但是他们手中持有的低估价 值股票理论上通常会涨得比市场指数多,故仍有获利。不论市场指数涨跌对投资部位的损益影响不大,以表彰其能规避市场风险的功能。

避险基金与一般基金的差异 1、避险基金是以报酬率的绝对值来衡量,因为不论市场涨或跌,都有获利 的可能。传统基金的操作绩效利用某一种市场指数来衡量,如S&P500指数或是其它相似的基金之绩效作为评比。

2、避险基金则很少受到限制,市场走跌时,会利用衍生性金融商品进行策 略易增进基金绩效。传统基金在衍生性金融商品的操作,受到很大的限制,因此在市场走势疲软时,也不能从中获利。

3、传统基金收取基金净值若干比率的管理费,避险基金的经理人收取的则 是绩效费赚取利润中收取一定比率管理费。会使得基金经理人有强烈的动机帮客户赚取利润,相对的风险的机率也升高不少。

4、避险基金可以从事操作衍生性金融商品不同的组合,来决定暴露在市场的风险有多高。传统基金不能利用衍生性金融商品来规避市场跌的风险,保护基金的投资组合顶多只是现金比率提高,或是从事有限度的指数期货操作。

避险、套利与投机交易一线之隔 一个功能完整的金融市场,通常容许投资者进行多空双向的操作。

以避险交易为例

张三参加中华股份的除权可以配到一万股,可是股票要三个月后才能预到,张三为了怕这段时间股价下跌,他可以现在用融券的方式先卖出股票,等两个月后领到中华股份的股票时再偿还给证券金融公司,规避这段时间股价下跌的风险。

套利交易

假设张三的朋友李四也配了1万股中华股份,因为一时急需用钱,所以想用私下转让的方式,以每股45元卖给张三,中华股份当天的股价为50元。张三认为有利可图,所以在取得股票所有权的当天(因股票还没发下来,所以仅取得所有权),同时以融券的方式卖出中华股份股票一万股,套取市价与取得价格不相等产生利润5万元。

套利与避险,最大的差异点在避险交易时张三手上已经有中华股份股票,套利交易时张三手上并没有中华股份股票。

套利还有一个特别的地方,就是同时“买、卖”的观念。

假如张三确定从李四手上“买”到了中华股份股票的所有权,他必须“同时”去融券“卖”出中华股份股票,才能确定5万元的差价在日后能够赚到手;如果张三偷懒第二天才去融券,则中华股份股价经过一天波动后的结果可能跌到40元,最后张三不赚反赔,由此可知,套利的时间点一贬眼即过,不容易掌握。

张三 看坏中华股份的股价,认为40元偏高,所以就融券卖出一万股 中华股份,此时融券卖出就成为投机交易。因此从融券这项工具就可以分别依避险、套利、投机等三种不同的目的而有不同的效果。

避险、套利在操作时多空部位并存,行情的上下波动对于部位的盈亏影响甚大。尤其一般衍生性金融商品也有同于融券的机能,但是其杠杆倍数非常大,即使表面上很小的盈亏,也会被扩大成难以相像的结果。

选择避险基金应关注的要点 德意志银行对机构投资者的一个调查证实了很多业内人士一直以来所怀疑的问题,那就是投资决定不会受到避险基金费用差异的太大影响。

投资者选择避险基金主要依据于三个方面,理念、背景和业绩。调查指出,在参与者中,42%称他们注重投资理念,26%注重背景,22%注重业绩。与之形成对照,仅仅有1%的被访者在评价避险基金时提及了佣金问题。这是这个调查项目第二年显示佣金的非重要性。

这一调查针对全世界的376个资产投资者进行,其投资的避险基金总金额达到3500亿美元。半数的受访者为基金投资基金者。其中16%为家庭投资者,10%为捐款和基金会投资,7%为银行,6%为退休金。投资中的2/3弱来自美国,1/3来自欧洲,5%来自亚洲。

这份调查报告显示了投资者之间的巨大差异,但同时也存在共同点。大多数投资者(60%)在2-6个月间做出避险基金投资决定,但37%的则在他们需要进行投资时于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内进行,家庭投资者和基金投资基金者更偏好于后者。

对于81%的投资者来说,一年的投资周期是没有问题的,但14%的投资者则将投资周期锁定在两年。在全部受访者中,17%拥有避险基金组合中的股票。在拥有股票的投资者当中,50%为避险基金,21%为银行,17%为家庭投资者。基金投资基金者仅仅占14%。

在风险管理方面,57%的投资者每个月检查他们的避险基金收益,而19%为每周一次,14%每季度一次。投资者中的半数每月重新衡量一下自己的投资收益,28%每季度一次,而12%则为每年一次。

大多数投资者(61%)得到了有限的信息,而36%得到了全部的信息。希望得到更多信息的主要理由就是希望监测风险和制定策略。在这方面,由外部管理者管理的避险基金有所不同。他们需要比基金投资基金,家庭或者银行投资者得到更透明的信息。65%的受访者称在他们的避险基金中不会考虑组合产品,而不到1/3的投资者则打算这样做。银行,其它基金的避险基金投资以及保险公司比较喜欢使用组合产品。

在问及服务地提供问题时,投资者们要求更多的额外服务。大多数人希望首席经纪人帮助他们同基金管理者会面,并提供风险和投资报告。实际上,投资者主要通过交谈和首席经纪人来寻找新的基金管理者。他们同时也希望基金管理者提供更多的基金信息和风险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