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为什么黄金价下跌会影响铜价下跌?

2.矿产产量、产值和消费

3.(2)金属类矿产品价格下降趋势明显

4.矿产品价格

5.天一金行:与金价联动的白银为何突然发力暴涨求解答

为什么黄金价下跌会影响铜价下跌?

国际铜价金价查询-国际铜价金价查询今日价格

黄金属于贵金属,铜属于大宗商品,两者都属于风险资产。风险资产会随着各大国货币政策的而受到影响,扩张的货币政策会提高投资者的风险偏好,推高风险资产的价格,紧缩的货币政策则使投资者的风险偏好降低,转向那些公认的“避风港”——避险资产。

铜作为大宗商品和战略物资,其价格主要受到金砖四国这些需求强大的市场的影响,以及世界潜在的战争威胁的影响。各国忙于政府发债刺激经济,战争暂时比较远。金砖国家的经济是否稳健复苏对铜的价格影响最大。

插叙一下:

避险资产的名单中,之前主要是美元和日元。日本由于其坚挺的经常账户盈余、国内的低利息率和日本国债主要为本国人持有的几个要素,为日元带来了避险资产的地位。但是2012年日本的经常账户开始出现赤字,之后野心勃勃的安倍发誓要改变日本连续20年通货紧缩的局面,要使日元贬值,加上日本老龄化、日本政府负债率过高等现象被投资者逐渐认识到,日元在外汇市场被疯狂地做空,日元失去了避险资产的地位,如今的避险资产,只剩下美元,或者说美国国债。

我在另一个问题金价大跌 是因为市场预期塞浦路斯抛售黄金储备造成的吗?中提到,

现在,市场担心的问题在于3个,一是欧债危机下一个重磅炸弹会在哪里爆发,会是西班牙吗?甚至是法国?二是日本债务危机何时爆发?三,也是最重要的,美联储何时开始缩减购债计划(QE4)?何时结束购债计划?

的世界普遍弥漫着金融危机爆发后的经济泥潭,各国都出现衰退、无就业复苏等迹象,这是一个比谁更不烂,更晚爆发危机的世界,是一场欧元、日元、人民币与美元比谁更晚暴跌的生时速。谁先,其它货币就能笑到最后。欧元区陷入困境,日本前途渺茫,中国只知道大搞政府投资,都是大凶之兆。因此,市场普遍看好美元,美国房地产市场走牛,美元回流;忧心美联储停止QE4,美元回流市场现在是变着法的看跌大宗商品,看涨美元。即使出现波士顿爆炸案,美元依然不改强势。

美元的强势,就是大宗商品的噩梦。黄金连续2个交易日暴跌,从上周五到本周二,从1550跌到最低点的1326,狂泻200多美元,反映的就是外汇市场对大宗商品的担忧——靠QE3预期吹出来的资产泡沫,总有破灭的一天。

个人认为,未来的一段时间,美元指数的暴涨可以期待。在外汇市场普遍质疑中国经济复苏的质量的情况下,大宗商品很难走出大牛市,上涨也是暴跌之后的回调。

矿产产量、产值和消费

世界矿业产值中占大部分的是燃料矿产,尤其是石油和天然气。

据美国《油气杂志》报道,2000年以来的世界原油产量为:2000年6720万桶/日;2001年6675万桶/日,比2000年下降1%;2002年6543.6万桶/日,比上年又下降2.0%;2003年6850.7万桶/日,比上年增长4.7%;2004年7099.3万桶/日,比上年增长3.6%;2005年7180万桶/日,比上年增长1.1%。天然气产量2001年增加1.7%,2003年增长3.4%。有统计资料称,1999~2004年世界油产量平均年增近2.5%。世界海区油产量及其在世界总产量中的比例一直在上升。2003年海区油产量达12.57亿吨,约占总产量的34.1%(2002年占34%),而1992年只占26.5%。2003年海区气产量为6856亿立方米,占总产量的25.8%(2002年占25.4%),而1992年只占18.9%。预计2015年海区油产量将占油总产量的39%,海区气产量将占气总产量的34%。深海油产量占海区油产量的比例将从2004年的10%增至2015年的25%,深海气产量占海区气产量将从2004年的7%增至2015年的12%。2004年世界硬煤(烟煤、无烟煤)产量达46亿吨(2003年为43亿吨),褐煤产量9亿吨。2005年世界煤总产量为58.525亿吨。

美国2001年以来原油产量连年加速下降:2002年为575万桶/日,比上年下降0.4%;2003年为568万桶/日,又比上年下降约1.2%;2004年为542万桶/日,再比上年降近4.6%;2005年为514万桶/日,又比上年下降5.2%。美国最近年产气量在19万亿立方英尺上下,近年总体有所增加,2002年比2001年增长1.9%,2004年较2003年增长不及1%,2005年稍有下降,为18.3万亿立方英尺。美国煤产量由2000年的9.74亿吨回升至2001年的10.17亿吨,2002年约有10亿吨产量,2003年减少2.1%至9.79亿吨,2004年仍约为10亿吨,2005年达到创纪录的10.28亿吨,增长了2.8%。

俄罗斯近年原油连年明显增产。1999年产3.02亿吨,2000年产3.21亿吨,2001年产3.45亿吨,2002年产3.77亿吨,2003年产4.18亿吨,2004年产4.58亿吨,2005年增长不到3%,为4.70亿吨。天然气产量最近两三年也比前些年高,1999年产5770亿立方米,2000年产5700亿立方米,2001年产5670亿立方米,2002年产5810亿立方米,2003年产6010亿立方米,2004年产5920亿立方米,2005年产5980亿立方米。

由于这几年世界粗钢产量连年上升,世界铁矿石产量在2002年超过10亿吨(为10.019亿吨),2003年增至10.797亿吨,2004年是连续第3个产量最高年,比2003年增11%,达11.983亿吨。2005年为13.2亿吨。

矿产产值与矿产品产量和矿产品价格有关。矿产品价格主要受其供需状况左右。在此先列述近年国际上一些主要矿产品的价格变化。

世界油价(WTI平均原油价)从1996和1997年的每桶22美元和20多美元,跌至1998年的12.9美元,1999年回升到每桶18美元多,2000年猛升至每桶30美元,然后在2001和2002平均接近每桶26美元,2003年升至每桶近33美元,2004年则涨至每桶38.27美元。2005年油价涨势更猛,曾高达每桶70美元,上半年大部分时间高于每桶50美元,下半年多数时间超过每桶60美元。最近三年天然气价格也明显上涨(如美国2002年井口价为每千立方英尺2.95美元,2003年为4.88美元,2004年增至5.49美元,2005年达7.5美元),炼焦煤和动力煤价、铁矿石价都在上涨。如澳大利亚炼焦煤2003/2004年度离岸价平均每吨46美元,2004年4月报道的2004/2005年度合同价为平均每吨80美元。进入亚洲市场的动力煤价从2003年5月的每吨23美元,升至2004年3季度的每吨41美元。不仅铁矿石价格上涨,与钢铁有关的钨、钼、钒以及铀等价格上涨的幅度都很大。据加拿大的金属经济集团(MEG,以前曾译为金属经济小组)报告,1995~2005年世界一些金属年平均价格如表1-1所示。

表1-1 1995~2005年世界一些金属年平均价格

从表1-1可见,主要有色金属及金银铂等价格自2002年起逐年上涨,钯则在2000年猛涨之后于2002年大跌,2005年晚些时候仍处在200美元/盎司上下。镍自2002年以来涨势颇猛,铜从2003年直至2005年绝大部分时间也涨幅很大,锌自2003年起回升,但升幅相对较小。铅则在2004年才明显上涨。

2005年,除钯外这些金属继续涨价。10月铜价超过每吨4000美元。金在11月底突破每盎司500美元大关。镍在2005年中接近每吨1.6万美元高价后回落至10月初的1.3万美元上下。铂价9月超过900美元/盎司,11月冲破1000美元/盎司。2005年银价大部分时间在7~7.5美元/盎司。锌价从2005年初的1200美元/吨,涨至10月初的约1462美元/吨。铝价涨幅不大,从2005年初的1808美元/吨,至10月初为1888美元/吨。锡价2003年平均为4894美元/吨,2004年剧升,曾高逾9000美元/吨,2005年回落,10月初约为6500美元/吨。

2006年上半年,石油和许多矿产品价格进一步上涨。4月下旬油价曾超过75美元/桶,5月金价升至26年来巅峰,为每盎司730美元,铜期货涨至每吨8800美元,其他金属也明显上涨。

关于近年全球矿业产值,我们未见全面系统的统计数字。据M.Ericsson等在瑞典原材料小组(RMG)刊物2005年1月报道,根据2003年数字,世界总的采出的原矿矿产产值(不计石油和天然气)为3500亿美元,其中金属占35%,煤与铀占32%,工业矿物占11%,碎石(集料)占22%。金属矿产矿业产值(原矿)约1250亿美元,其中金占25%,铁矿石占19%,铜占19%,镍占10%,铅锌占7%,铂族金属占6%,铝土矿占2%,其他金属为12%。至于原油和天然气产值,我们也可根据其2003年产量(分别约为36亿吨和2.5万多亿立方米)及平均价格大致作一估计,大概接近1.4万亿~1.5万亿美元。无论是油气还是固体矿产的产值,2004和2005年都会高得多(主要是由于价格上涨)。

美国的原矿(包括油气)总产值1995年约为1235亿美元,1997年升至1473亿美元,1998年因油价下跌降为1244亿美元,1999年回升至1324亿美元。2000年因油价猛升,总产值剧增,2001和2002年油价有所回落,2001年总产值仍达1877亿美元,2002年降至1634亿美元,2003年则因油气、煤及一些金属矿价格上扬,总产值剧增至2174亿美元,2004和2005年继续大幅增长(表1-2)。

表1-2 美国1998~2005年矿业产值(单位:亿美元)

俄罗斯原矿总产值1995年为1150亿美元,据原俄罗斯联邦自然资源部部长В.П.奥尔洛夫1999年文章,当时俄国原矿总产值为每年950亿~1050亿美元(未计砂砾、石料等广泛分布的普通矿产,我们估计此类矿产年总产值不下数十亿美元)。据时任俄联邦自然资源部部长的Ю.И.特鲁特涅夫2004年文章,2004年俄原矿总产值为1500亿美元,但从2004年油气价格来看,此数值可能偏低。

加拿大1997~2005年矿产产值变化见表1-3。

表1-3 加拿大1997~2005年矿产产值(单位:亿加元)

矿产品消费中占大部分的是能源矿产。据法国能源数据机构Enerdata统计,2003和2004年的世界能源消费数据见表1-4。

据BP(英国石油公司,前些年兼并Amoco公司后,曾称BPAmoco英美石油公司,最近两三年又称BP)历年统计,世界2000~2004年的能源消费变化可归纳为表1-5。

表1-4 2003年和2004年世界能源消费数据

表1-5 2000~2004年世界能源消费统计

BP认为2004年是世界能源创纪录的一年,世界能源消费增长4.3%,是1984年以来的最高增长率。其中石油增3.4%,是1978年以来最高,天然气增3.3%(过去10年平均为2.6%),煤这几年一直在增长,2004年增6.3%,是增长最快的。核能增4.4%,水电增5%。人们从环保等角度考虑虽不欢喜煤,但它是可靠的能源矿产。煤在一次能源消费结构中占的比例虽从20年前的29%降至2000年的24%,但最近两年又回升到占27%。相反,石油从20年前占41%降至最近两年的37%。核电与水电合计从10%增至12%。最近两年油价飙升,进入高油价时期,许多国家都在节约用油,寻求发展替代能源、再生能源,不少国家拟进一步发展核电。

2005年美国一次能源需求结构是(括弧内为2004年数字):石油40.4%(40.2%),天然气23.1%(23.2%),煤22.6%(22.4%),核能8.1%(8.3%),水电及其他5.8%(5.9%)。

(2)金属类矿产品价格下降趋势明显

铁矿石 铁矿石价格呈现出震荡前行的特征。进口铁矿石到岸均价为132美元/吨,上涨2.8%。年内最低价是1月的120.3美元/吨,最高价为3月的139.3美元/吨。国内铁矿石价格(66%粉矿)平均为921元/吨,跌幅6.1%,呈波动下降态势(图2-47)。

图2-47 铁矿石价格走势

一季度,由于下游钢材需求量较好,且年初资金较为宽裕,进口矿价格始终维持在较高水平;进入二季度后,随着下游需求转弱,以及对国外矿山的扩产预期,进口铁矿石价格逐渐减弱;整个5、6月份铁矿石采购均相对较弱,再加上6月份出现的资金问题,造成进口矿价格一度跌至110美元以下;8月末开始,下游钢材需求转弱,国外矿山产量增加,进口矿价格小幅回落,整个9月及10月均在130~140美元之间震荡。10月18日,铁矿石期货上市,为国内企业管理市场风险提供一个有效的避险工具;有利于改变我国钢铁企业在定价权上面临的不利现状;采用人民币结算,有利于规避汇率波动带来的利润损失;铁矿石期货的推出加快了我国大宗商品金融化的步伐。在同月印发了《关于化解产能过剩矛盾的指导意见》,该意见可化解钢铁行业产能过剩矛盾,有利于钢铁产业顺应国内外经济发展新变化,满足下游产业结构调整、转型升级的新要求;有利于行业提高发展质量和经济效益,不断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有利于行业加大节能减排工作力度。

铜 铜价总体上延续了2011年以来下降的趋势。国内铜均价为5.33万元/吨,下降6.9%。铜价由2月的5.81万元/吨降至7月的5.05万元/吨,而后又小幅回升至12月的5.10万元/吨。同期,伦敦金属市场铜现货均价为7325美元/吨,下降7.7%,下降趋势与国内铜价相似(图2-48)。

图2-48 国内国际铜价格走势

纵观全年铜价走势,2月之前,受益于外盘的大幅走高以及下游部分行业良好需求的支撑,国内铜市持续走高;2月中旬至6月底,铜市持续暴跌,致使其价格向成本线回归,暴跌的主要原因在于供过于求的压力,春节过后,下游需求迟迟未恢复,与需求放缓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国内产量与库存的增加;7~8月,铜市反弹,下游需求增加,库存下降;9月开始,随着伦敦库存的增加以及全球宏观层面的风险增强,美联储减少购债规模预期升温,导致铜价开始回落,并陷入震荡波动中,直到年末在伦敦库存的减少以及国内工业数据向好的带动下,铜市才小幅回升,行情转好。

铝 铝价呈现震荡下降的态势。国内铝现货均价为1.45万元/吨,下降7.3%;同期,LME现货均价为1846美元/吨,下降8.4%。从月度数据来看,两地的铝价均呈逐月下滑的趋势,国内铝价最高价为1月的1.50万元/吨,最低价为12月的1.43万元/吨(图2-49)。

图2-49 国内国际铝价格走势

金 国内外金价均呈现出波动下降的态势。国内金价平均为283元/克,下降16.4%。同期,伦敦黄金交易所黄金均价为1411美元/盎司,下降15.4%。从月度数据来看,除了8月黄金价格出现小幅回升外,金价持续下跌。最低价出现在12月,国内价格为244元/克,国际价格为1235美元/盎司;与年初相比,下降幅度为27.3%(图2-50)。

图2-50 国内国际金价格走势

上半年,国际黄金市场延续上年四季度以来的跌势,呈阶梯下行态势,其中4月和6月分别经历两轮大跌。其中,1~4月初,国际黄金价格持续缓慢下行。金价在1600美元/盎司左右徘徊,金价整体走势偏弱,但波幅不大。4月中旬至6月初,国际金价急跌后进入缓慢调整阶段。大跌背后的主因在于后危机时代全球资产配置转向,资金流入收益高的市场,黄金投资需求不足。6月中旬后,以美联储调整货币政策为导火线,黄金市场开启新一轮大跌,最大单日跌幅超过5%,一度跌破1200美元/盎司。7~8月,金价出现了唯一一次反弹,9月开始至年末,金价依旧持续下跌。值得一提的是,2013年下半年,“成本支撑论”开始升温,很多观点认为黄金价格跌到该水平已经接近全球黄金平均生产成本,继续下跌的空间已不大。因此,美联储在12月中旬正式宣布削减量化宽松规模后,金价也并未出现新低。总体来看,2013年成为黄金货币属性减弱、商品属性回归的一年。

稀土 国内稀土价格呈现出“V”型变化态势,先降后升。氧化铕由1月的5983元/千克,降至6月的3418元/千克,而后又回升至12月的4600元/千克;氧化镝价格由年初的2135元/千克,降至6月的1248元/千克,后又在12月回升到1805元/千克;氧化铽的价格变化趋势与上两种稀土类似,最低价出现在6月,为2561元/千克,12月又回升至3540元/千克。总体而言,2013年稀土价格同比都有所回落,其中氧化铕较上年下降38.4%,氧化镝较上年下降51.7%,氧化铽较上年下降40.4%(图2-51)。

图2-51 我国重要稀土产品价格走势

一季度,氧化镝价格持续下跌。由于下游荧光粉市场成交情况未改善,导致下半月市场价格支撑乏力,氧化铕、氧化铽价格出现下行。二季度,由于市场打击私矿,造成氧化镝价格出现上扬趋势,但由于市场整体需求有限,价格上涨困难。而氧化铕和氧化铽价格则持续下跌,直至六月底有小幅回升,但上涨乏力。三季度因为市场传言收储和打击私矿,三种稀土矿的价格都有大幅回升,9月,由于现货充足,贸易商出货价格偏低,致使市场整体被影响,价格普遍出现震荡下跌的现象。四季度,由于市场整体产能过剩,需求较少,导致市场价格不断下行。

矿产品价格

全球宏观经济持续低迷,欧债危机进一步发酵、地缘政治持续恶化等事件笼罩全球市场,矿产品价格高位振荡下行。2012年,矿产品价格持续高位振荡,略有下滑,整体水平比上年下降约一成。

(1)能源价格波动下调

原油 国内外原油价格呈“反N型”变化态势,国内油价比美国高20.5%。大庆油田原油现货价格平均为113.5美元/桶,同比增长2.9%;美国纽约原油现货价格平均为94.1美元/桶,同比下降0.7%。从月度来看,国内外油价均处于波动行态势。大庆月均价由1月的117.5美元/桶波动降至12月的由106.4美元/桶,纽约原油价格由1月的100.0美元/桶波动降至12月的87.9美元/桶(图2-37)。大庆原油价格持续高于纽约原油价格,且价差有拉大趋势,价差由1月的17.5%波动增至12月的21.1%。

图2-37 国内国际原油价走势

数据来源:国研网

一季度,国际原油价格振荡上升。中美经济数据较好,尤其是伊朗与西方国家紧张关系不升级,欧盟达成第二轮救助希腊协议,美联储维持低利率,国际油价呈上行走势,纽约油价大幅上升至9个月最高。二季度,国际原油价格下滑明显。受疲软的全球经济数据、欧美部分国家讨论释储、欧佩克原油产量继续增长、美国原油库存连续大增、美国就业状况弱于预期、欧债危机进一步恶化、地缘政治风险加剧和美联储大幅调降经济预期等多重因素影响,国际油价呈加速下行走势。三季度受中东紧张局势升级、欧债进一步发酵、欧美经济刺激政策预期增强、挪威石油工人罢工北海原油供应下降、美国原油库存下滑和飓风袭击墨西哥湾导致原油供给紧张等因素影响原油价格震荡上行。四季度,受全球经济增长疲软,欧债危机持续,地缘政治加剧,美国原油库存连续增加,美国“财政悬崖”问题担忧,美国推出第四轮货币宽松政策(QE4),欧佩克产量下降等因素影响,国内外原油价格维持震荡走势。

煤 国内优质煤价呈先降后稳的变化态势。国内优质煤均价683元/吨,同比下降13.8%,从1月的752元/吨波动前行至5月的757元/吨,随后快速降至7月的621元/吨,之后稳定前行到12月的609元/吨(图2-38)。原煤价格自去年10月以来呈波动下降态势,尤其今年二季度下降更快,三季度出现止跌企稳现象,价格稳定在610元/吨左右。国家发改委下发了《关于印发〈煤炭工业发展“十二五”规划2012年度实施方案〉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再次强调推进煤矿企业兼并重组,并督促尚未出台工作方案的省(自治区),要加快出台兼并重组工作方案和配套措施。通知下调全年煤炭预期目标,以加码煤价企稳。

图2-38 国内优质煤价格变化

(2)金属矿产品价格波动明显

铁矿石 铁矿石呈先降后升态势。进口铁矿石到岸均价128美元/吨,同比下降21.8%,由1月的136.4美元/吨波动降至10月的104.9美元/吨,之后回弹至12月的114.0美元/吨。国内河北铁矿石价格(66%粉矿)平均为977元/吨,同比下降29.3%;从月度看,由1月的1180元/吨波动降至9月的848元/吨,后微升至12月的872元/吨(图2-39)。

前三季度,铁矿石港口库存一直保持在9000万吨以上的高位。由于钢材库存不断增长,钢厂方面对于港口铁矿石持观望态度,购买意愿不强,导致铁矿石压港现象严重,二季度以来,国内主要港口矿石库存均持续增加,并屡创库存新高,6月维持在9600万吨以上的水平。四季度,受国内经济好转的拉动,铁矿石库存连续下降,12月底降至8300万吨,是2011年以来的最低水平。

图2-39 铁矿石价格走势

数据来源:到岸价根据海关数据测算,河北粉矿价格源于中国钢铁工业协会网

铜 铜价呈波动前行态势。国内均价为5.72万元/吨,同比下降13.2%,年内基本在5.5~6.0万元/吨之间波动。同期,伦敦金属市场铜现货价平均为7933美元/吨,同比下降10.3%,年内价格在8000美元/吨上下波动,国内外差价仍保持在1000美元/吨以下(图2-40)。

从三月中旬至七月初铜价一直处于震荡下跌,到七月初达到今年国内铜价最低点;这是因为今年铜市场供大于求,加之下游需求乏力使市场保持弱势格局,令市场整体成交较差,二季度铜市走势较为疲软。进入9月份铜价呈现震荡上升趋势,除受外盘因素影响之外,还因前期铜价连续阴跌,铜基本确定底部支撑,再配合上当时时段内国外内消息凸显正面,促使铜价出现筑底反弹走势;在铜价上涨带动下,其他金属也相应提振走高,三季度铜市走势出现回暖迹象。紧接着,铜价经历10月份大幅下滑之后,在11月份迎来另一波行情,因我国国储再次开展有色金属收储,以及在11月中旬全球经济数据和希腊债务危机逐渐好转的情况下,四季度铜市行情转好,并再次验证了铜金融属性对价格的影响力。

铝 铝价稳中有降。国内均价为1.56万元/吨,同比下降7.1%;从月度来看,从1月的1.60万元/吨逐渐下调至12月的1.51万元/吨。伦敦金属市场铝现货价平均为2015美元/吨,同比下降15.6%,年内基本在2000美元/吨上下波动,其中8月出现1843美元/吨的全年最低位(图2-41)。

图2-40 国内国际铜价格走势

数据来源:国内价格源于北京有色金属网,国际价格源于中国金属通报。

图2-41 国内国际铝价格走势

数据来源:国内价格源于北京有色多属网,国际价格原于中国金属通报。

金 国内外金价呈倒“W”形变化态势。国内金价平均为338.9元/克,同比增长3.4%,由1月的332.5元/克上扬至2月的354.5元/克,再下调至7月的327.0元/克,后升至9月的355.0元/克,四季度再次下调,12月为338.2元/克。同期,伦敦黄金交易所黄金均价为1669美元/盎司,同比增长6.4%,年内变化与国内金价变化趋势一致(图2-42)。

图2-42 国内国际金价格走势

数据来源:国内价格源于上海黄金交易所,国际价格源于伦敦黄金属交易所。

稀土 国内稀土价格大幅下跌。氧化铕年均价为7817元/千克,同比下降43.5%,由1月的13100元/千克连续降至12月的6312元/千克。氧化镝年均价为3958元/千克,同比下降42.6%,由1月的5803元/千克降至12月的2583元/千克,降幅超过一半。氧化铽年均价为6227元/千克,同比下降44.3%,由1月的10900元/千克降至12月的4643元/千克(图2-43)。

2012年稀土价格快速回落的原因:一是赣州地区恢复生产,为市场提供了相对充足的货源,平抑了市场对供应的恐慌;二是欧债危机全面爆发,世界主要经济体财政吃紧,财政支持大幅减弱,市场需求减少,更是降低了市场预期;三是全球经济再现不确定性,下游市场的需求出现阶段性下滑,市场对稀土原料需要增速减缓。四是国内资金面开始趋于紧张,资本成为稀缺物品,在稀土供应逐步恢复,市场价格回调,以及国家部委严打之下,资本开始大规模撤出稀土市场,也加速市场价格的下滑;五是美国及澳大利亚两个大型稀土项目已经完成量产规模,年底的供应量能达到国际市场尤其是轻稀土需求的50%左右,并计划在2013年实现全面量产,这降低了市场对中国稀土原料价格的预期,并有效地平抑了国际市场的价格,客观上也降低了国内稀土市场的价格。

图2-43 中国重要稀土产品价格变化

数据来源:稀土价格网。

专栏11 首发《中国的稀土状况与政策》白皮书

为增强国际社会对我国稀土行业的了解,2012年6月20日,新闻办公室发表《中国的稀土状况与政策》白皮书,这是国内首次发布与稀土有关的白皮书,内容涵盖稀土现状、发展目标、技术进步、出口政策等多项内容。

1.我国稀土行业为全球供应作出了重要贡献

长期以来,中国认真履行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承诺,遵守世界贸易组织规则,促进稀土的公平贸易。当前,中国以23%的稀土资源承担了世界90%以上的市场供应。中国生产的稀土永磁材料、发光材料、储氢材料、抛光材料等均占世界产量的70%以上。中国的稀土材料、器件以及节能灯、微特电机、镍氢电池等终端产品,满足了世界各国特别是发达国家高技术产业发展的需求。

2.我国为全球稀土供应付出了巨大代价

——资源过度开发。包头稀土矿主要矿区资源仅剩三分之一,南方离子型稀土矿储采比已由20年前的50降至目前的15。南方离子型稀土资源开采回收率不到50%,包头稀土矿采选利用率仅10%。

——生态环境破坏严重。稀土开采、选冶、分离存在的落后生产工艺和技术,严重破坏地表植被,造成水土流失和土壤污染、酸化,使得农作物减产甚至绝收。轻稀土矿在冶炼、分离过程中会产生大量有毒有害气体、高浓度氨氮废水、放射性废渣等污染物。

——产业结构不合理。冶炼分离产能严重过剩。稀土材料及器件研发滞后,低端产品过剩,高端产品匮乏。稀土作为一个小行业,产业集中度低,企业众多,缺少具有核心竞争力的大型企业,行业自律性差,存在一定程度的恶性竞争。

3.我国稀土行业发展任重道远

我国政府十分重视稀土行业的发展。2011年5月,正式颁布了《关于促进稀土行业持续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把保护资源和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摆在更加重要的位置,依法加强对稀土开采、生产、流通、进出口等环节的管理,研究制定和修改完善加强稀土行业管理的相关法律法规。设立稀有金属部际协调机制,统筹研究国家稀土发展战略、规划、计划和政策等重大问题;设立稀土办公室,协调提出稀土开采、生产、储备、进出口计划等,有关部门按职能分工,做好相应管理工作。2012年4月,批准成立中国稀土行业协会,发挥协会在行业自律、规范行业秩序、积极开展国际合作交流等方面的重要作用。

(3)非金属矿产品价格稳中有降

钾 国产氯化钾全年均价为3076元/吨,与上年持平。从月度看,月均价呈逐步下降态势。从1月3100元/吨波动降至12月的2900元/吨,变化趋势与2011年相反(图2-44)。

图2-44 国产氧化钾价格变化

数据来源:国研网。

水泥 水泥全年均价为359.0元/吨,同比下降6.2%。从月度看,呈先抑后扬态势,由1月的378.4元/吨波动降至9月的344.7元/吨,后上扬至12月的360.0元吨。

天一金行:与金价联动的白银为何突然发力暴涨求解答

通常来说,购买黄金被看作是保值增值的最佳选择,是传统的避险品种。而白银作为工业生产和首饰制作中常用的一种贵金属,因为产量大、价格相对比较低,一般不会被作为投资品种,所以其价格也一直比较平稳。

但是,从去年开始,就在大家都盯住金价的时候,白银悄悄地涨价了,而且涨幅更大去年白银价格涨幅超过80%,而国际金价涨幅还不到30%。如此“给力”的银价,也使得市场上的大批投资者开始涌入白银市场,炒起了白银。

据统计,1940年全世界的黄金储量是10亿盎司(约2.83万吨),白银储量是100亿盎司(约28.34万吨),黄金与白银储量之比为1:10。而根据美国地质调查局最新公布的数据显示,截至2009年底,全球白银储量为40万吨,而同期全球黄金储量为20.3万吨,黄金与白银储量之比为1:2。

众所周知,白银除了制作首饰之外还是最佳的导体,更多地被用于工业用途。其导电性能要远远好于铜和铝,故很多精密导电的地方都需要使用白银,如新能源、手机、液晶、电池、摄影工业等都要大量消耗白银。根据世界白银协会的数据,截至2009年,工业用银量占总体消费的40%,珠宝首饰占18%,摄影工业占9%,隐含净投资只占到15%。

天一金行分析师肖基昌表示:“就目前国际局势而言,白银作为稀贵金属,与黄金、铂金、钯金一样价格受到国际势、美元等因素的影响,故利比亚危机不解除,白银还将延续上涨的走势。但是考虑到同属稀贵金属的黄金、铂金、钯金走势相对平稳,白银的工业属性则是导致其供求变化的主因。它在工业上的用途比较大,去年下半年国际有色金属大涨,很多品种创出历史新高,这也带动了白银的价格上涨。此外,铜价的暴涨也在一定程度上刺激了白银的需求,这可能是未来白银价格继续上涨的潜在题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