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中石油为什么从45元跌到5元

2.需求曲线移动的例子

3.求一篇中国石油的股票投资分析报告

中石油为什么从45元跌到5元

历史中石油价格曲线_历史中石油价格曲线走势

因为中石油2007年上市时超级牛市以及虚高的定价,而且还因为中石油极其不稳定的业绩而导致中石油从之前的45元跌倒现今的5元。

1.超级牛市与虚高定价 中石油上市之时,是中国股市历史上最大的牛市。当时,中石油还以亚洲最赚钱的名义上市,顿时引来了股东们的狂欢。 A股股东本身长线投资较少,大多有赌徒心理,另外有媒体表示,收购中石油是对子孙后代的投资(毕竟这么有利可图,看好),所以股价在开盘当天直接飙升。中石油A股发行价为16.7元,与此前H股发行价1.28港元相比,明显偏高(直接上涨10倍),虚高发行价让不少投资者认为中石油是超优秀的股票,进一步刺激了投资者的神经。这两点使中石油成为历史上第一只破万亿美元的大股,为随后的下跌做好了准备。

2.业绩极不稳定 如果中石油像茅台一样保持业绩稳定,中石油的股价可能会下跌,但不会跌得这么惨。但现实中,中石油的业绩真像过山车,一时上下,表现极不稳定。这在股市中并不是一个好现象。毕竟它的性能不是连续稳定的。上市之时,中石油的年净利润高达1000亿元,但近年来,中石油的利润还不到上市时的一半(中石油2015年至2018年的年利润为如下:356亿、79亿、227亿和525亿)。要知道,中石油经过十多年的发展,技术进步,炼油成本降低,用户数量增加(私家车越来越多),石油进口成本并没有太大变化。理论上利润应该会稳中有升,但实际上,中石油业绩顽固不增反降,进一步推动了中石油股价的下跌。

1.2007年11月5日,中国石油打着“亚洲最赚钱公司”的旗号登陆A股市场,开盘价48.60元,创历史新高48.62元,收盘43.96元。 当日成交额为699.9亿元,约占沪市成交额的一半,打破了单日最大成交额的纪录; 总市值超过11000亿美元,成为全球市值最大的上市公司(只有苹果、亚马逊和微软超过万亿美元,这些都是科技型公司)。

2.一转眼,中石油已经上市12年了,但挂着无数光环的中石油上市,却让10岁的投资人留下了永久的伤痛。 “问你能有多少担心,就像中石油的一个满仓库。” 或许这就是很多48元买入中石油的投资者的心理写照。 中石油为何在短短12年下跌了80%以上? (其实严格来说,一年应该跌了80%。2008年10月27日,中石油股价已经跌破10元,在接下来的11年里其实是比较稳定的)。

需求曲线移动的例子

菲利普斯曲线的移动

菲利普斯曲线有时被描述成为一种“在通货膨胀和失业之间进行选择的菜单”。对历史的仔细考察可以显示出一段更加复杂而迷人的故事。在追溯历史事件的过程中,关键是区别实际的通货膨胀和有惯性的通货膨胀。有惯性的通货膨胀是内化于经济中,或在一定的时点上预期到的那种通货膨胀率。但是,总存在着意外事件(如一次石油价格的变化或弗罗里达州的一场冰冻)。当发生意外事件时,实际的通货膨胀率就可能偏离有惯性的,或预期到的通货膨胀率。

越南战争期间经济的迅速增长和低失业使得价格和工资竞相上升——发生了需求冲击,这导致实际通货膨胀超过有惯性的或预期到的通货膨胀,但是在实际通货膨胀上升以后,有惯性的通货膨胀接踵而来。结果到70 年代初,有惯性的通货膨胀为5%,而不是60 年代初的1%。

1973 年以前一直平安无事,而1973 年的石油涨价把通货膨胀推进到11%。有惯性的通货膨胀再次随之而来,上升到7%。1979 年又发生了第二次石油冲击,使有惯性的通货膨胀上升到8%或9%。可是在1979—1980 年,政策制定人已决心不借任何代价与通货膨胀开战,随后的衰退确实抑制了经济。在紧缩货币的乐力下,实际通货膨胀从1980 年的13%下降到1984 年的4%,有惯性的通货膨胀也跟在后面逐渐下降。

以上的叙述指出了早期菲利普斯曲线的关键缺陷:

通货膨胀和失业之间的对换关系只是在有惯性的通货膨胀维持不变的情况下才能保持稳定。但是,当有惯性的通货膨胀率改变时,短期菲利普斯曲线将会移动。

一旦实际通货膨胀升至惯性速度以上,人们就会适应新的情况。他们开始预期较高的通货膨胀。有惯性的通货膨胀。

当有惯性的或预期到的通货膨胀变动时,菲利普斯曲线可能变得不可靠。例如,越南战争,第一次石油冲击和第二次石油冲击都把有惯性的通货膨胀率向上推动。接着,1979 年以后的货币紧缩时期导致了“通货膨胀逆转”,惯性的速度也随之下降。问题:使有惯性的通贷膨胀率上升或下降,现在会发生什么情况?(这里表示的价格指数是消费者价格指教(CPI

求一篇中国石油的股票投资分析报告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满仓中石油。对于不少中国石油的忠实投资者来说,这只沪深第一权重股的“巨无霸”留给他们的,或许更多的只是痛苦的回忆。因为中国石油上市的开盘价高达48.6元,而如今其股价早已缩水接近八成。

2007年11月5日,中国石油正式挂牌交易,其16.8元的发行价被离奇地推高到了48.6元,对于这个巨无霸缘何能在首演中暴涨近200%的原因,如果我们能够回顾一下当时中国股市所处的历史背景,或许不难找到其中的原因。

10月16日,也就是在中国石油上市前夕,中国股市如同一头疯牛一样冲上了6124点历史最高点位,当时的市场信心空前高涨,吸引了无数对股市几乎一无所知的投资者进场掘金。

白先生就是在那种背景下进场的“淘金者”,白先生于中国石油上市首日以46元的价格买进5000股。“当时想着就是作为国内数一数二的大型国企,中国石油只要不倒闭,就肯定有赚钱的机会。”白先生如是说。

然而,股市毕竟不是“印钞机”,更不是摇钱树,它不可能凭空长出钞票来,有人赚了就自然得有人赔。到了所有人都想从股市里淘一把金的时候,往往就是行情终结的时候。

很显然,从中国石油历史走势不难看出,白先生成为众多高位抬轿受害投资者中的一分子。直到现在他还清楚地记得,自从他买进之后,中国石油就再也没有到过46元。而且在2008年10月29日,中国石油一度下探到9.71元的历史底部,这中间将近一年的时间里,中国石油几乎是一泻而不可收拾。陪伴中国石油的是上证综指,其也差不多在同样的时期内完成了从6124.04点到1664.93点的“蜕变”。

昨日,中国石油收报11.40元,上市已经超过三年的中国石油,给白先生所带来的是资产缩水近八成。“由于亏损太多,一直到现在都不想卖,等着吧。”显然,像白先生这样“忠实”的持有超过三年中国石油的投资者,或许得有千千万万,尽管无奈,但也得等,不知道何时能熬到解套的那一天。

直到现在,股吧里仍不缺这样的声音:中石油可能将成为伴随你一生的股票;要想从中石油解套,估计需要等到上证综指冲上10000点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