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朗油价400美元_伊朗油价400美元是多少
1.弱美元、高油价 关联关系转变 谁是因、谁是果?
2.国际油价为什么连续下跌 阴谋论
3.如果油价升到9元一升,你还会开车吗?还是选择打车?
弱美元、高油价 关联关系转变 谁是因、谁是果?
虽然从统计上很难证明美元汇率与石油价格之间存在因果关系,但是我们有若干理由相信两者之间会持续存在负相关关系。因此,油价将是影响美元的一个重要因素,尽管不是唯一的。尤其是,较低的、稳定的油价将对美元利多,而油价攀升则是利空。
油价―美元关联
油价上升和美元汇率下跌是一个恶性循环。而最近这一趋势有所逆转,步入良性循环轨道,同时也有利于全世界。较低的油价不仅有助于支撑全球石油需求,也赋予货币政策更大的灵活性,以应对经济增长减速。(油价和美元的联系包含两方面的问题:一是二者之间的关联,二是谁是因、谁是果。我们通过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发现,实际上,尤其是1992~2008年,是美元在引领油价,而不是相反。)
在2003年以前,高油价往往关联着强美元。这主要是因为石油美元回流美国,不仅通过贸易,也通过金融流动:在那个时候,美国的出口和资产都是最具吸引力的。然而,从2004年起,高油价和强美元这种关联消失了,从2006年起,油价和美元之间的关联转变为强烈的负相关关系。
油价和美元的负相关关系有几种可能的解释,我们把它们列举如下,并特别考虑谁是因、谁是果的问题。
油价影响美元有三大渠道:
渠道一、石油美元循环不再那么青睐美元
近年来,石油出口国对美国的经济依赖程度下降了。尤其是,石油美元持有者对欧洲产品的边际消费倾向更高。(反观20世纪70年代,OPEC有18%的进口是来自美国。如今这个比例已下滑至9%,而OPEC从欧盟的进口则达到26%。)另一方面,它们投资美元资产的边际倾向也降低;这是因为在当今世界,石油美元可选择的资产,范围比从前广泛多了。这也关系到石油出口国储备多样化的问题。欧洲经济货币同盟的成立增强了以欧元计价的资产的流通性,而欧元区内部存在的多样性也保障了投资欧元资产可获得多样化带来的好处。石油美元持有者正是回应了全球金融市场的这些变化。因此,油价越高,石油美元的投资就越多样化,美元也就越弱。
渠道二、各国央行对油价冲击的不同反应
关于美联储和欧洲央行会对上升的油价作何反应,投资者意见不一。一种观点认为欧洲央行会采取比美联储更激进的行动,因为欧洲央行所负有的使命(控制通胀)与美联储的(增长和通胀的双重任务)不尽相同。因此,较高的油价会引发对欧洲央行激进反应的普遍预期。换言之,面对油价上升,提高利率对欧洲央行来说比对美联储来说是更自然的抉择。这有助于解释为什么欧元/美元汇率同油价之间存在一种即时关联――这一趋势很难用上述多样化理由来满意地解释。因此,一般而言,石油的美元价格升高给全世界的印象是比实际情况更严重的全球通胀。为了回应通胀冲击而收紧银根,会进一步打击美元,从而导致恶性循环。
渠道三、高油价扩大美国经常项目赤字
从2005年第四季度起,美国的经常项目赤字已经在迅速收缩了,尤其是非石油贸易的部分。(美国经常项目赤字GDP占比在2005年第四季度达到6.8%的峰值,而在2007年第四季度只略略突破了5.0%,到2008年底可望下降至4.5%左右。)事实上,从2005年以来,非石油贸易收支与石油贸易收支已呈两种态势。非石油贸易赤字由每月400亿美元缩减到300亿美元,而石油贸易赤字则由每月200亿美元扩大到300亿美元,后一种情况反映了美国贸易条件的急剧变化。简言之,高油价抵消了美国在外部失衡方面已经取得的、还会继续发生的巨大改善,并且使得美元无法从这一改善趋势中获益。
另外,美元驱动油价(除了计价因素外)也有三个渠道:
渠道四、来自事实上的美元区的反馈
事实上的美元区也有助于解释美元和油价之间的关联,而且前者是因,后者是果。虽然目前事实上的美元区比两年前要松散一些,但是许多亚洲货币和新兴市场经济体货币仍然相当地黏着于美元。美元贬值实际上使得亚洲出口商越发具有竞争力,而这些美元区国家的经济景气导致了对能源产品的高消费。因此,全盘考虑下,弱美元增强了世界对能源产品的需求。
渠道五、大宗商品金融投资
种种迹象表明,机构资金似乎已经把大宗商品当作一类独立的资产来对待了。只要大宗商品被当作反美元来对待,在美元汇率与大宗商品价格这两个变量之间就会存在负相关关系。相似地,如果大宗商品被当作通胀的一种对冲手段,对美国通胀走高的预期就会驱使美元走低、油价走高。
渠道六、弱美元与石油需求抑制乏力
最近几个季度,许多国家都试图使自己的货币升值,以抵消美元计价的油价上涨的影响。然而从个别国家角度看起来是合理的做法,从全世界的角度看实际上是在加剧通胀。从本质上讲,强货币等于是暗地里提供石油补贴,结果油价升高并未充分发挥其对需求的抑制作用。所以油价越高,那些国家所奉行的强货币政策就维持得越久。
国际油价为什么连续下跌 阴谋论
主要是为了打击俄罗斯经济,以惩罚俄罗斯在乌克兰问题上的强硬立场!
据第一财经日报的报道,国际油价大跌,美国汽油0.73美元/L,而水1美元/L,油比水贱。美国大妈的幸福时刻似乎到来了。
从今年夏天开始,国际原油价格狂泻30%至4年来最低点。截至北京时间17日晚21时,伦敦布伦特原油期货价格在每桶78.4美元上下徘徊,较前日继续下跌。分析师们仍在喊:没有最低,只有更低。甚至有专家预测,此轮下跌将探至50美元/桶。
当地时间11月13日,纽约商品交易所12月交货的轻质原油期货价格收于每桶74.21美元,跌破每桶75美元关口,为2010年9月以来最低。12月交货的伦敦布伦特原油期货价格收于每桶77.92美元,也跌至四年来最低。
国际油价的“跌跌不休”传导至美国国内,美国成品油自2010年以来首次跌破每加仑(约3.8升)3美元。
经济学家们分析,本来这轮美国经济增长已经几乎走到了顶点,海外需求的放缓拖累了出口,可能会让经济转而向下;但突如其来的汽油大降价却可能是刺激国内消费的一个大利好。《纽约时报》预计,过去几周内汽油价格的陡降,会在马上开始的消费季给美国带来数十亿的额外零售收入。
分析称,对于那些中低收入的美国消费者来说,汽油价格的下降尤为重要。这部分人群还没有从过去几年的经济复苏中恢复元气。虽然近年来就业市场有所改善,但大部分工人在这几年获得的工资增长简直微乎其微。至于那些经济上最为拮据的群体,更是能从此次汽油降价中稍微松一口气,并将花费转移到其他日常生活或者服务开支上。
目前美国人每天花在汽油上的开支是10亿美元。汽油降价将让美国消费者们在今年11月和12月比去年同期总共省下84亿美元。按照一户典型的美国家庭每年购买1200加仑(约4542升)汽油计算,现在的汽油价格将让他们每年至少省下400美元。同时家用燃油的价格也比去年同期下跌了15%,这是另一笔会因为油价下调而带来的额外节省。
事实上,美国并不缺油。上周四美国能源部出具的当周库存报告显示,美国原油产量已经上升到了29年来的最高水平:每日900万桶。按照这个产量计算,美国已经快要追平日产量960万桶的沙特阿拉伯。
报道称,美国石油产量的攀升和新型能源科技的应用密不可分:页岩层中抽出了成百上千万吨的油气;几条关键输油管更新升级,重新布流了从美国中部平原向墨西哥湾的石油输送,这个变化让现在墨西哥湾附近冶炼厂们仓库里几乎塞满了原油库存。美国已经终结了从尼日利亚等西非国家进口原油的时代。
但火上浇油的是,面对此轮油价下跌,石油输出国组织欧佩克(OPEC)并未减产,利比亚石油产量的恢复加剧了供过于求;同时,虽然伊拉克局势依然动荡,但该国的石油出口已经创下了自伊拉克战争之后的最高纪录。
欧佩克成员国甚至趁机大打价格战,沙特阿拉伯日前就下调了向美国出口原油的官方售价,这一举动触动了争夺市场份额的敏感神经。但曾经“呼风唤雨”的OPEC正在丧失对原油的定价能力。约翰·科尔德福认为,沙特阿拉伯、科威特和伊朗都把希望押在了中国和亚洲其他的原油大客户身上,但亚洲同样竞争激烈,今年9月,美国阿拉斯加北坡油田所产原油开始源源不断地输往韩国。
一边是供应超预期增长,另一边却是需求却越发疲软。由于全球经济复苏低于预期,国际能源署10月份发布的报告将2014年和2015年的全球原油需求日均增长预测值分别下调了25万桶和9万桶。此外,美联储10月底宣布退出量化宽松政策,带来美元新一轮走强,美元指数已于近期刷新5年高位,以美元计价的原油等大宗商品价格将继续受到打压。
而到了明年3月,美国石油产量可能会进一步上升到950万桶/日甚至更高,随着届时寒冬逝去,全球石油消费市场亦会陷入萎靡,随之而来的是油价继续探底。上周五俄罗斯总统称,俄罗斯已经准备好面对油价“灾难性”下跌。
油价的底在哪儿?左右油价的因素是哪些?
据华夏能源网的分析,目前能够左右国际油价的因素不外乎五个:
1、欧佩克的产量
自6月中旬以来,国际油价开始步入下行通道。其中具体来源有三:第一,OPEC增产约60万桶/天,其中主要来自于利比亚,其余国家大体增减相抵;第二,美国原油增产近30万桶/天;第三,三大能源机构持续下调需求预期,下调幅度约30万桶/天。而供应过剩造成的油价下跌,冲击最大的莫过于出口国,尤其是欧佩克。
因此,近段时间原油市场关注度最高的消息层面均指向于欧佩克的产量动向。11月27日欧佩克会议将召开,但目前市场言论不一,最终是否会减产尚无定论。
而目前国际油价已经导致欧佩克大多成员国财政出现问题,因此,分析认为欧佩克最终限产保价可能性偏高。即使欧佩克不对3000万桶/天的产量配额进行下调,只需要求成员国严格遵守该配额同样也可达到减产效果。因为目前欧佩克整体产量约为3080万桶/天,超出配额近百万桶。
如果欧佩克11月会议上宣布限产,原油市场供应过剩状况将得到极大改善,长期压制原油的一座大山将移除,国际油价将会迅速反弹,有望重返90美元/桶上方。
2、美国页岩油的产量
从原油生产成本角度来看,非常规油气资产属高成本之列。其中美国页岩油开采的平均成本约为65美元/桶。但对于一些中小型页岩油公司而言,成本可高至75-80美元左右。因此,美原油价格跌破80美元/桶,将会令部分生产公司面临经济性考验,随之而来的则是减产问题。
3、欧美对伊朗的制裁
11月24日将迎来伊朗核谈的最后期限,双方将继续围绕核问题展开交锋,以决定双方是否相互作出让步。但近日表示“分歧依然很大,恐怕达不成目标”。此前,联合国安理会对伊朗实施四轮制裁,欧美也单方面对伊深化制裁,目前欧美允许伊朗日均出口不多于100万桶的石油。而谈判结果达成最终成果的可能性不大。
4、期货市场的动作
近五个月来,由于原油市场利空消息不断释放,期货市场看空氛围也随之不断升温,并出现了罕见的做空浪潮。以美原油期货为例,自7月份开始,交易商在美原油期货和期权中持有的净多头寸减少53%,其中多头头寸减少32%,而同期空头头寸暴增111%!虽然目前原油期货市场看空氛围仍未有得到实质改观,但有一现象需要警惕。
5、产油国的局势
俄乌军事冲突,ISIS中东暴力行径以及利比亚内部等地缘紧张局势依旧活跃于石油市场。俄乌双方关系陷入拉锯战,而且随着冬季来临,天然气供应问题将为俄罗斯增加谈判筹码,领土及能源贸易争端预计仍难以根除;近来,虽然中东紧张气氛有所缓和,但ISIS仍在间断性的挑动市场神经,其潜在的风险因素不容忽视;利比亚内乱问题趋于长期化,内部分裂势力干扰下该国油田及港口频繁开与关,致使产量增长仍面临较大挑战。
油价大跌、领土纠纷、内乱等因素存在令上述地缘风险大范围升级的可能。一旦局势升级,原油期货价格将会迅速反应。不过,由于市场供应整体相对过剩,将弱化地缘局势紧张所造成的供应紧张的担忧,所以,其影响程度相对较小。
阴谋论流行:美国和沙特要把俄罗斯“弄死”
石油行业内发生的任何事情,很多都可以用阴谋论来解释。最近油价暴跌也不例外。
据凤凰财经的报道,最近《纽约时报》社论刊登了汤玛斯·弗里德曼(Thomas Friedman)讨论阴谋论的文章。这位前中东记者最近一篇专栏中发问:“这是我的幻想?还是一场全球石油战真的已经爆发?一方是美国和沙特阿拉伯,另一方是俄罗斯和伊朗。”接着他自问自答:“是的”,并认为美国和沙特阿拉伯正试图将主要依赖石油收入的对手伊朗和俄罗斯置于死地。与此同时,阴谋论这一观点在俄罗斯也很流行。
俄罗斯《真理报》的重要新闻就是:《希望沙特摧毁我们的经济》。
事实上,沙特是剩余产能最多的产油国,历来都是左右石油市场的力量。油价出现泡沫,沙特就增产遏制价格升势,价格下跌就减产支撑市场。今年夏天结束时油价开始暴跌,市场普遍预期沙特如往常一样减产。但事与愿违,沙特上月宣布将致力“维持市场份额”,不会减产支持油价。
虽然人们不禁会从政治角度去解读沙特的做法,但它这个战略也可以多个经济理由去解释。最明显的理由就是,对沙特来说,美国不再是一个极度尴尬的政治盟友了。以往,美国一直大量进口沙特原油,但现在出现“叶岩油革命”了,美国从沙特的大客户变成了主要竞争对手。
由于叶岩油的生产成本高于沙特采油成本,应对竞争的战略之一就是压低油价,迫使叶岩油生产商退出市场。目前,沙特一直不能使用这一战术,因为基于许多供应和政治因素,油价一直高于叶岩油生产成本。就在最近几个月,全球石油市场供应意外大增,但需求锐减。从6月份以来,油价已经下跌大约25%,上周更跌破每桶80美元。
如沙特现在减产支撑价格,美国就可以扩大叶岩油生产攻其要害,阿拉伯半岛势必落得原油收入减少的下场。沙特目前可以采用的战略,就只有迫使美国成为另一个原油供应国。若这个说法是对的,它的意义将非常重大。这意味着油价下跌不会是昙花一现的现象,而全球两大原油供应国之间将爆发频繁的价格战,成为全球石油市场的基本格局。
当然,也有人表示所谓的阴谋论之说有些牵强附会。
据网易财经的报道称,很多人自然相信金融与政治格局的关系深厚,但供求关系的变化才是所有外围因素的最终落脚点,经济复苏不力以及世界对原油能源的依赖度下滑才是其步步跌向80美元/桶的推手。
报道称,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上周将今年的全球经济增长率预期由3.4%调低到3.3%,经济疲软之势依然明显;国际能源署(IEA)10月14日将今年石油需求日增长预期由70万桶调低到20万桶,为五年来最低。但需要看到的是,较低的能源价格带来的不会仅是负面影响,在经济复苏困难期,能源成本的降低对工业的益处是显而易见的。
随着技术发展,目前世界对原油的依赖程度远没有上世纪石油危机时那么重要,加之各国开采能力的提升和替代能源的飞速发展,以及美国长期投资开发的页岩石油开始进入产量高速增长期,导致今年美国日均原油产量同比上涨13%至9月份的880万桶,即将超过沙特成为世界第一大原油生产国,因此OPEC对全球油价的垄断控制能力早已大打折扣。数据显示,目前非OPEC国家生产的原油占世界原油贸易的比重超过50%,而在1970年代只有不到30%。此外,不仅是OPEC与非OPEC国家难以协调行动,OPEC内部成员也经常意见相左。
众所周知,俄罗斯财政对石油收入十分依赖,俄罗斯向国际市场出售原油720万桶/天,构成俄罗斯财政收入的45%,其财政盈利线约为102美元/桶。如果原油价格维持在90美元/桶,2015年俄罗斯财政收入将因此减少1.5%,油价下跌的伤害确有体现。但据85美元/桶的美国页岩石油成本来看,美国的页岩石油生产企业陷入亏损几乎是必然的,受到牵连的还有200万人的就业,“伤敌一千,自损八百?”这并不是政府愿意看到的。
油价八连跌给百姓带来哪些实惠?
受国际油价持续大跌影响,发改委昨日再次宣布下调成品油价格。自今年7月22日起,国内油价实现罕见的“八连跌”。本次调价落实后,7月22日以来90号汽油和0号柴油零售价格每升累计分别降低了1.11元和1.25元,国内汽柴油零售价格普遍回落至“6元时代”。
那么,“八连跌”能给百姓带来哪些实惠?
1。据南方都市报的报道,私家车油耗成本明显下降。以月跑2000公里,百公里油耗8L为例,本次调价后私家车主每月将减少23元左右的用油成本。如果综合“八连跌”累计降幅计算,每月出行总油耗累计降低185元左右。
2。降低物价,刺激消费。低油价使出租车、航空、旅游等行业都深受其益,减少普通消费者的出行成本,间接刺激消费。
3。国家原油进口成本降低。纽约每桶油价创下2011年10月以来的收盘新低;伦敦布伦特每桶油价创下2010年9月以来新低。2013年10月,中国超越美国成为了全球最大石油进口国。据专家分析,国际原油年平均价格每下降10美元,中国就将节省200亿美元进口成本。
4。间接刺激经济增长。在中国经济增速放缓之际,油价下跌可以降低经济运行成本,进而刺激经济增长和转型升级。
如果油价升到9元一升,你还会开车吗?还是选择打车?
实事求是的回答,油价如果还要往上,十块左右一升,那可真是有点开不起了。简单算个帐吧,市内开车本来就拥挤,速度慢,百公里得十个油,上下班早晚两趟,合计15公里,一个月按22天算,总计330公里,但不能不干点私活吧?把双休日算上,算个100公里吧,这样一个月就是430公里。好的,那么我们就要加43升油,每升十块,需要430块钱。那比较前不久的每升六块八,就要多支出三块二,43升就要多支出137块多/月。这看起来好像不多,但一年就要多支出1600多,可以买个55寸的彩电,或者买个滚筒洗衣机了。到了那个时候,肯定会走路或乘公交车了。每家的经济状况不一样,有车的用途不一样,还是要根据自身的情况做出选择。
如果油价升到9元一升,估计我还会选择开车,不过开的会少了,近距离我会走着走,步行代替开车,毕竟成本提高了。油阶涨到10元一升,我就选择把车卖掉,改乘公交或打车走。
水涨船高,估计涨到10元以上,不管你乘坐公交还是打车,票价也得涨,背着抱着一般沉。
但这只能解决短距离通行,远一点的距离还是开车方便,俗话说,买得起马就能备得起鞍,多数人还会选择开私家车出行。
我计划减少三分之二的开车距离,不烧油就不交税,不给两桶油捐款,不给俄罗斯捐款。从疫情以来,我先把烟戒了,省了一个月三千块钱,又把国内 旅游 戒了,一年得个两万多,下一步戒车,戒饭,戒网!乌拉!
其实算了笔账,目前的出行第一选择一定是地铁,如果是小城市,其实打车的费用已经和开车的成本一样高。
比如说我所在的小城市,打车8块钱包含3公里,每公里一块五,当然这是小城市的价格,这样一来,其实打车已经跟开车一样的成本。
以我普拉多3.5L的14L油耗来计算,95号油价格8块6,一公里的油耗就在一块二左右,已经跟打车的一块五每公里只差三毛钱。
停车还不好停,停车场停一下就是5块钱起步。
其实算了笔账,油耗在10L以上的车,开车劳心劳神真的不如打车,油价过去一个月上涨明显,几乎破9块的当下,加满一箱油的成本已经飙升不少。
曾经的经济小车也没那么省钱了。
比如说卡罗拉, 百公里油耗7.5L来计算,目前92号汽油价格稳定在8块钱,每公里的成本已经达到6毛钱,其实百公里成本价格已经非常高。
其实最受不了这种压力的是领克车系车主,十几万买的车还只能加95以上标号汽油,以领克01为例,百公里油耗在8-9L左右,目前95号油价格8块6,一公里成本基本上要8毛钱,以一趟40公里的出行为例,其来回油价成本就需要60多块钱。
其实偶尔一次没有问题,但长期下去油耗成本必然压不住。
昊锐点击了解最新报价
如果高油价持续两个月,那么以一个月1500公里用车分析,两个月3000公里,至少多花400多块钱,这种成本对于普通工薪阶层来说压力非常明显。
高油价其实也能很好规避,放下车钥匙选择公共出行更加方便,而小城市选择摩托代步出行也是一种转移高油价压力的方式。
其实高油价反而刺激新能源的销量。
即便是装备了发动机的混动车型,也在这场高油价行情中露出了优势,百公里5L的混合动力车型,虽然油价再高,但成本支出用户是扛得住的。
而纯电动车优势更足,与油价没有任何关系,如果拥有家用充电桩,那么每公里可能只有一毛钱的用车成本,显然是高油价风波下的既得利益者。
从时代发展诉求上来说,放弃发动机其实是一个长线的优势,电动以及混合动力车型已经成为了时代所需,1月份数据显示,新能源车型产量已经达到400万量级,进入到一个快速发展的节点。
别说油价升到9元/升,就算是涨价到10元/升,该开车的还是会继续开车。
很多人一看到油价上涨,就捶胸顿足,天似乎都要塌下来了。
油价上涨肯定不是好事。但是,你有没有认真的计算过,油价上涨到9元/升,你每个月到底增加了多少费用?
对于一辆私家车而言,一升油在市区里面,大约可以跑10-15公里。如果是在高速上,大概可以跑20-30公里。
我们就按照一升汽油跑10公里计算,你一个月跑1000公里,需要大约100升的汽油。
哪怕油价突然上涨一元,你每个月的开车成本,其实就只是增加了100块钱而已。
100块钱,不是一千,也不是一万。就是你去超市逛一趟,买的零食、水果的钱而已。
对于很多抽烟的人来说,一个月的买烟的钱都要花好几百块钱。你每天少抽一根烟,少嚼一块槟榔,可能就把这100块钱省下来了。
如果说油价涨了一点,就开不起车,那你绝对是贷款买车的。本来就不富裕,还强行贷款买车。
开不起车子,归根结底还是自己造成的。
你自己开车,想什么时候走就什么时候走,想去哪里就去哪里。哪怕凌晨两三点钟,你突然来了兴趣,都可以开车绕着市区转一圈。
打车没有这种方便性。
而且像天气不好的时候,或者是上下班的高峰期,很难打到车。如果你的位置很偏僻,那打车全靠运气。
而且,有车最大的一个好处就是,当你遇见什么突发事情的时候,可以说走就走。
去年的时候,家里孩子夜里突然发高烧,热惊厥,差点把大人吓死。
去小区附近,一辆车子都没有。出租车没有,打车软件也打不到。最后没办法,只能叫救护车。
如果当时自己有车子,就能够第一时间出发去医院,内心也不用受焦急等待的煎熬了。
有自己的车子,真的是可以极大的方便生活和工作。
休息的时候,可以带着家人去郊区逛一逛,能增加生活的幸福指数。你生活的圈子,都能扩大很多。
很多人之所以会面临买的起车,却开不起车的局面,还是因为他不适合买车。
你车买的很勉强,东拼西凑才凑够的钱。或者是只付了一个首付买车,每个月还高额的贷款。
这种情况下买车,其实就是受罪,自己给自己找不痛快。
其实你可以算一下。
现在95的汽油,大概是8.6元/升,你一个月开车需要消耗100升,那就是要花860块钱。
这个费用,确实不小。尤其是对于那些有房贷、车贷的人来说,更是压力很大。
如果现在油价,突然降价一块钱,变成7.86元/升,你一个月也就是节省下来100块钱而已。
你能保证可以把这一百块钱存下来?估计还是会被你花在别的地方。
油价上涨确实不是好事,每个人都希望油价下跌。
因为油价涨了一点,就开不起车子。你把原因都归结到油价上,难免就有甩锅的嫌疑。
所以,经常喊开不起车的人,也别去抱怨油价了,多从自己身上找原因吧。归根结底,还是你买车的这个规划,本身就是错误的。
油价已经是八块多钱一升了,看消息专家们分析国际油价还会上涨,国内成品油再调整价格,估计肯定是破九,那开车真的是心疼钱了,平常也不去很远的地方,真需要买什么东西,搭乘公司的车就行了,想着买辆电动车,可是上海对电动车管控很严,特别是在道路上行驶,必须要遵守交通规则,必须要戴安全夫盔,电动车还要上牌,证照要齐全,有一样不行就要罚款,道路上查电动车很厉害,想来想去,还是买辆自行车比较好,反正是离菜场饭店三公里的距离,骑个自行车也锻炼了身体,节能环保,还是要少岀门,不光是油价涨了开车费钱,更有疫情的原因,还是少去人多的地方吧,自己不给自己找麻烦,涨吧,这种事情不是我们这些平头百姓说了算的,少开车就行了!
其实大家也不用担心,我们的汽油和柴油价格应该要涨到头了。现在国际原油价格大幅增长,最高时布伦特国际原油期货价格超过130美元每桶,结果一夜之间又涨又跌回了112美元。如果在3月17日油价调整窗口打开后,油价仍然维持在120美元高位,那么很有可能我们整体的92号汽油价格会向上再飙升8%左右,快达到9元每升左右。高油价的时代来临了,而且应该在短期之内很难再回到8元之内。
我们也不用太过担心,因为按照发改委的成品油价格调整机制,当国际原油价格超过130美元每桶之上,那么我们的国内汽油和柴油价格也不会再随之调整了。基本上可以推测那时候92号汽油的价格应该是在9元到9.5元之间,所以我们还是有上限的。但是大家也不用过于担心,因为国际原油的价格不可能长期在130美元的高位以上,因为这不仅仅是我们受不了,其实全球大多数国家都受不了。
大家都知道,原油欧佩克组织是由美国在背后支撑的,而且因为全部由美元结算,所以美国对于欧佩克的组织影响力非常大。同时美国也是原油的生产大国,但是如果持续的高油价,对于美丽国也长期承受不住啊。因为现在正好处于一个特殊时刻,从去年起,美国的国内通胀就是越来越高,到现在也没有降下来的迹象。而预想的美联储的加息也支迟迟没有出台。不如果原油的价格继续短期大幅上升,那么美丽国的通胀将会越来越高,对于他们国内自己也是压力很大。
原油的价格在这两年多的时间如同坐过山车一样,其实也是在未来深刻的会改变民众的出行方式。燃油车的时代将一去不复返,今年有可能就是新能源 汽车 的爆发一年。所以人们的出行方式有可能不再开汽油车,而是去开电动车,或者去选择环保的出行方式,也就是地铁或者其他公共交通工具再加上单车或者走路。其实随着我国公共交通越来越发达,这种环保的出行方式,在一定程度上,既省时间又能提高效率。
其实油价的高涨虽然会改变人们的出行方式,但是对于日常生活的直接影响还不大。最重要改变的是有可能随着原油价格的大幅震荡,全球其他基础原材料生产物资的价格也会进行大震荡,最终又会引发全球新的一轮通胀的出现。可别忘了我们上一轮的通胀到现在还没有有效的治理,在叠加新的一轮通胀,那才是对于人们生活的极大影响。。
所以在这个悲观的看法下,大家今年要守好自己的工作岗位,不要轻易去创业,更加要对于自己的理财负责。
以92号汽油为例,一升汽油价格超过9元。大家开车外出办事都得掂量掂量。以东风思域1.8自吸 汽车 为例,一公里4毛钱消耗,也得涨到一公里6毛钱左右。
油价上涨,只能选择外出乘坐地铁,骑共享单车,完成最后一公里的路程。地铁价格的上涨,都是经过一个周期后,才听证涨价,不会受油价突然上涨而影响。街头置放的共享单车,不会受油价上涨,骑行使用的人多,而突然涨价。
公共 汽车 运营服务,平时受到政府财政补贴,早已取消普通公交 汽车 ,空调公交 汽车 界定。一律投币收费2元,大站车投币3元。要是想涨价公交车票,先得出告民公示,再走流程,开听众会,确定涨价。
出租 汽车 ,网约出租车,多属于私人承包运营,自负盈亏。受油价上涨,及时上调起步价格,每公里数价格,是短期内可以随时上涨。
汽车 进加油站加油,加的不是汽油,加的是心累,纠结。
综合以上因素,汽油价格上涨到9元。外出办事选择打车,不如乘坐地铁。乘坐地铁,3公里内路程不如步行。
如果油价升到9元一升了肯定还是会开车的啊,打车费用会更高,油价上涨并不是针对个人涨,而是整个国际行情的变化,出租车也是为了赚钱,成本过高,肯定就要提高起步价,也是合理的。
相对打车费用,还是开车比较划算,也很方便。
泣血回答这个回答,3月17日是油价调节日期,根据预测,上调油价1040元/吨左右,已远超上调红线,折合升来看,约为0.78-0.94元/升的涨幅。按照一般家用 汽车 油箱50L来算,加满一箱92汽油要多花40元。
这不是今年第一次上调,油价继续涨价,9块左右一升,车真开不起了。就以我的车为例,本身就是小排量车,排量是百公里1.4升的捷达,平时百公里6升油。
现在车辆比较多,红绿灯更多,交通拥挤很正常,加上车速很慢,油耗蹭蹭的往上涨,百公里得七个油,上下班早中晚三趟,大概20公里,一个月按20天计算,总计400公里,一周250元,一个月1000元。
双休日,还要回家,一个来回100公里,又得60元,一周四个周末,240元。简单算下,一个月1300元左右,一年多少钱很容易算,真后悔当初没有买电动 汽车 ,现在一切都晚了。
现在上班,无论天气是冷还是热,能省就省,能不开车就不开车,或骑电动车或步行或乘公交,因为实在加不起油了。话又说回来,路上的豪车依然我行我素,因为人家不缺这点儿油钱,我们不行,因为我们都是普通人。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邮箱:83115484@qq.com,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