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波音机油价格表-超音波用什么清洗液
1.喷气式战斗机引擎的工作过程及结构?
2.为什么大多数飞机是白色的
3.出门旅游应注意什么?
4.为什么飞机都是"白色"的呢?
5.怎么用组织行为写马斯克的个人行为
喷气式战斗机引擎的工作过程及结构?
称为涡轮风扇发动机(Turbofan)是飞机发动机的一种,由涡轮喷气发动机(Turbojet)发展而成。与涡轮喷气比较,主要特点是首级压缩机的面积大很多,同时被用作为空气螺旋桨(扇),将部分吸入的空气通过喷射引擎的外围向后推。发动机核心部分空气经过的部分称为内涵道,仅有风扇空气经过的核心机外侧部分称为外涵道。涡扇引擎最适合飞行速度400至1,000公里时使用,因此现在多数的飞机引擎都采用涡扇作为动力来源。
涡扇引擎的旁通比(Bypass ratio,也称涵道比)是不经过燃烧室的空气质量,与通过燃烧室的空气质量的比例。旁通比为零的涡扇引擎即是涡轮喷气引擎。早期的涡扇引擎和现代战斗机使用的涡扇引擎旁通比都较低。例如世界上第一款涡扇引擎,劳斯莱斯的Conway,其旁通比只有0.3。现代多数民航机引擎的旁通比通常都在5以上。旁通比高的涡轮扇引擎耗油较少,但推力却与涡轮喷气引擎相当,且运转时还宁静得多。
..涡轮风扇发动机的诞生
二战后,随着时间推移、技术更新,涡轮喷气发动机显得不足以满足新型飞机的动力需求。尤其是二战后快速发展的亚音速民航飞机和大型运输机,飞行速度要求达到高亚音速即可,耗油量要小,因此发动机效率要很高。涡轮喷气发动机的效率已经无法满足这种需求,使得上述机种的航程缩短。因此一段时期内出现了较多的使用涡轮螺旋桨发动机的大型飞机。 实际上早在30年代起,带有外涵道的喷气发动机已经出现了一些粗糙的早期设计。40和50年代,早期涡扇发动机开始了试验。但由于对风扇叶片设计制造的要求非常高。因此直到60年代,人们才得以制造出符合涡扇发动机要求的风扇叶片,从而揭开了涡扇发动机实用化的阶段。 50年代,美国的NACA(即NASA 美国航空航天管理局的前身)对涡扇发动机进行了非常重要的科研工作。55到56年研究成果转由通用电气公司(GE)继续深入发展。GE在1957年成功推出了CJ805-23型涡扇发动机,立即打破了超音速喷气发动机的大量纪录。但最早的实用化的涡扇发动机则是普拉特·惠特尼(Pratt & Whitney)公司的JT3D涡扇发动机。实际上普·惠公司启动涡扇研制项目要比GE晚,他们是在探听到GE在研制CJ805的机密后,匆忙加紧工作,抢先推出了了实用的JT3D。 1960年,罗尔斯·罗伊斯公司的“康威”(Conway)涡扇发动机开始被波音707大型远程喷气客机采用,成为第一种被民航客机使用的涡扇发动机。60年代洛克西德“三星”客机和波音747“珍宝”客机采用了罗·罗公司的RB211-22B大型涡扇发动机,标志着涡扇发动机的全面成熟。此后涡轮喷气发动机迅速的被西方民用航空工业抛弃。 涡轮风扇喷气发动机的原理 涡桨发动机的推力有限,同时影响飞机提高飞行速度。因此必需提高喷气发动机的效率。发动机的效率包括热效率和推进效率两个部分。提高燃气在涡轮前的温度和压气机的增压比,就可以提高热效率。因为高温、高密度的气体包含的能量要大。但是,在飞行速度不变的条件下,提高涡轮前温度,自然会使排气速度加大。而流速快的气体在排出时动能损失大。因此,片面的加大热功率,即加大涡轮前温度,会导致推进效率的下降。要全面提高发动机效率,必需解决热效率和推进效率这一对矛盾。 涡轮风扇发动机的妙处,就在于既提高涡轮前温度,又不增加排气速度。涡扇发动机的结构,实际上就是涡轮喷气发动机的前方再增加了几级涡轮,这些涡轮带动一定数量的风扇。风扇吸入的气流一部分如普通喷气发动机一样,送进压气机(术语称“内涵道”),另一部分则直接从涡喷发动机壳外围向外排出(“外涵道”)。因此,涡扇发动机的燃气能量被分派到了风扇和燃烧室分别产生的两种排气气流上。这时,为提高热效率而提高涡轮前温度,可以通过适当的涡轮结构和增大风扇直径,使更多的燃气能量经风扇传递到外涵道,从而避免大幅增加排气速度。这样,热效率和推进效率取得了平衡,发动机的效率得到极大提高。效率高就意味着油耗低,飞机航程变得更远。
编辑本段涡轮风扇发动机的优缺点
如前所述,涡扇发动机效率高,油耗低,飞机的航程就远
.........................
............
.......
...
.
涡轮喷气发动机
是一种涡轮发动机。特点是完全依赖燃气流产生推力。通常用作高速飞机的动力。油耗比涡轮风扇发动机高。涡喷发动机分为离心式与轴流式两种,离心式由英国人弗兰克·惠特尔爵士于1930年取得发明专利,但是直到1941年装有这种发动机的飞机才第一次上天,没有参加第二次世界大战,轴流式诞生在德国,并且作为第一种实用的喷气式战斗机Me-262的动力参加了1945年末的战斗。相比起离心式涡喷发动机,轴流式具有横截面小,压缩比高的优点,当今的涡喷发动机均为轴流式。
.....原理及工作方式
涡轮喷气发动机应用喷气推进避免了火箭和冲压喷气发动机固有的弱点。因为采用了涡轮驱动的压气机,因此在低速时发动机也有足够的压力来产生强大的推力。涡轮喷气发动机按照“工作循环”工作。它从大气中吸进空气,经压缩和加热这一过程之后,得到能量和动量的空气以高达2000英尺/秒(610米/秒)或者大约1400英里/小时(2253公里/小时)的速度从推进喷管中排出。在高速喷气流喷出发动机时,同时带动压气机和涡轮继续旋转,维持“工作循环”。涡轮发动机的机械布局比较简单,因为它只包含两个主要旋转部分,即压气机和涡轮,还有一个或者若干个燃烧室。然而,并非这种发动机的所有方面都具有这种简单性,因为热力和气动力问题是比较复杂的。这些问题是由燃烧室和涡轮的高工作温度、通过压气机和涡轮叶片而不断变化着的气流、以及排出燃气并形成推进喷气流的排气系统的设计工作造成的。
飞机速度低于大约450英里/小时(724公里/小时)时,纯喷气发动机的效率低于螺旋桨型发动机的效率,因为它的推进效率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它的飞行速度;因而,纯涡轮喷气发动机最适合较高的飞行速度。然而,由于螺旋桨的高叶尖速度造成的气流扰动,在350英里/小时(563公里/小时)以上时螺旋桨效率迅速降低。这些特性使得一些中等速度飞行的飞机不用纯涡轮喷气装置而采用螺旋桨和燃气涡轮发动机的组合 -- 涡轮螺旋桨式发动机。
螺旋桨/涡轮组合的优越性在一定程度上被内外涵发动机、涵道风扇发动机和桨扇发动机的引入所取代。这些发动机比纯喷气发动机流量大而喷气速度低,因而,其推进效率与涡轮螺旋桨发动机相当,超过了纯喷气发动机的推进效率。
涡轮/冲压喷气发动机将涡轮喷气发动机(它常用于马赫数低于3的各种速度)与冲压喷气发动机结合起来,在高马赫数时具有良好的性能。这种发动机的周围是一涵道,前部具有可调进气道,后部是带可调喷口的加力喷管。起飞和加速、以及马赫数3以下的飞行状态下,发动机用常规的涡轮喷气式发动机的工作方式;当飞机加速到马赫数3以上时,其涡轮喷气机构被关闭,气道空气借助于导向叶片绕过压气机,直接流入加力喷管,此时该加力喷管成为冲压喷气发动机的燃烧室。这种发动机适合要求高速飞行并且维持高马赫数巡航状态的飞机,在这些状态下,该发动机是以冲压喷气发动机方式工作的。
涡轮/火箭发动机与涡轮/冲压喷气发动机的结构相似,一个重要的差异在于它自备燃烧用的氧。这种发动机有一多级涡轮驱动的低压压气机,而驱动涡轮的功率是在火箭型燃烧室中燃烧燃料和液氧产生的。因为燃气温度可高达3500度,在燃气进入涡轮前,需要用额外的燃油喷入燃烧室以供冷却。然后这种富油混合气(燃气)用压气机流来的空气稀释,残余的燃油在常规加力系统中燃烧。虽然这种发动机比涡轮/冲压喷气发动机小且轻,但是,其油耗更高。这种趋势使它比较适合截击机或者航天器的发射载机。这些飞机要求具有高空高速性能,通常需要有很高的加速性能而无须长的续航时间。
.......结构
进气道
轴流式涡喷发动机的主要结构如图,空气首先进入进气道,因为飞机飞行的状态是变化的,进气道需要保证空气最后能顺利的进入下一结构:压气机(compressor,或压缩机)。进气道的主要作用就是将空气在进入压气机之前调整到发动机能正常运转的状态。在超音速飞行时,机头与进气道口都会产生激波(shockwave,又称震波),空气经过激波压力会升高,因此进气道能起到一定的预压缩作用,但是激波位置不适当将造成局部压力的不均匀,甚至有可能损坏压气机。所以一般超音速飞机的进气道口都有一个激波调节锥,根据空速的情况调节激波的位置。
两侧进气或机腹进气的飞机由于进气道紧贴机身,会受到机身附面层(boundary layer,或边界层)的影响,还会附带一个附面层调节装置。所谓附面层是指紧贴机身表面流动的一层空气,其流速远低于周围空气,但其静压比周围高,形成压力梯度。因为其能量低,不适于进入发动机而需要排除。当飞机有一定迎角(angle of attack,AOA,或称攻角)时由于压力梯度的变化,在压力梯度加大的部分(如背风面)将发生附面层分离的现象,即本来紧贴机身的附面层在某一点突然脱离,形成湍流。湍流是相对层流来说的,简单说就是运动不规则的流体,严格的说所有的流动都是湍流。湍流的发生机理、过程的模型化现在都不太清楚。但是不是说湍流不好,在发动机中很多地方例如在燃烧过程就要充分利用湍流。
压气机
压气机由定子(stator)页片与转子(rotor)页片交错组成,一对定子页片与转子页片称为一级,定子固定在发动机框架上,转子由转子轴与涡轮相连。现役涡喷发动机一般为8-12级压气机。级数越多越往后压力越大,当战斗机突然做高g机动时,流入压气机前级的空气压力骤降,而后级压力很高,此时会出现后级高压空气反向膨胀,发动机工作极不稳定的状况,工程上称为“喘振”,这是发动机最致命的事故,很有可能造成停车甚至结构毁坏。防止“喘振”发生有几种办法。经验表明喘振多发生在压气机的5,6级间,在次区间设置放气环,以使压力出现异常时及时泄压可避免喘振的发生。或者将转子轴做成两层同心空筒,分别连接前级低压压气机与涡轮,后级高压压气机与另一组涡轮,两套转子组互相独立,在压力异常时自动调节转速,也可避免喘振。
燃烧室与涡轮
空气经过压气机压缩后进入燃烧室与煤油混合燃烧,膨胀做功;紧接着流过涡轮,推动涡轮高速转动。因为涡轮与压气机转子连在一根轴上,所以压气机与涡轮的转速是一样的。最后高温高速燃气经过喷管喷出,以反作用力提供动力。燃烧室最初形式是几个围绕转子轴环状并列的圆筒小燃烧室,每个筒都不是密封的,而是在适当的地方开有孔,所以整个燃烧室是连通的,后来发展到环形燃烧室,结构紧凑,但是整个流体环境不如筒状燃烧室,还有结合二者优点的组合型燃烧室。
涡轮始终工作在极端条件下,对其材料、制造工艺有着极其苛刻的要求。目前多采用粉末冶金的空心页片,整体铸造,即所有页片与页盘一次铸造成型。相比起早期每个页片与页盘都分体铸造,再用榫接起来,省去了大量接头的质量。制造材料多为耐高温合金材料,中空页片可以通以冷空气以降温。而为第四代战机研制的新型发动机将配备高温性能更加出众的陶瓷粉末冶金的页片。这些手段都是为了提高涡喷发动机最重要的参数之一:涡轮前温度。高涡前温度意味着高效率,高功率。
喷管及加力燃烧室
喷管(nozzle,或称喷嘴)的形状结构决定了最终排除的气流的状态,早期的低速发动机采用单纯收敛型喷管,以达到增速的目的。根据牛顿第三定律,燃气喷出速度越大,飞机将获得越大的反作用力。但是这种方式增速是有限的,因为最终气流速度会达到音速,这时出现激波阻止气体速度的增加。而采用收敛-扩张喷管(也称为拉瓦尔喷管)能获得超音速的喷气流。飞机的机动性来主要源于翼面提供的空气动力,而当机动性要求很高时可直接利用喷气流的推力。在喷管口加装燃气舵面或直接采用可偏转喷管(也称为推力矢量喷管,或向量推力喷嘴)是历史上两种方案,其中后者已经进入实际应用阶段。著名的俄罗斯Su-30、Su-37战机的高超机动性就得益于留里卡设计局的AL-31推力矢量发动机。燃气舵面的代表是美国的X-31技术验证机。
在经过涡轮后的高温燃气中仍然含有部分未来得及消耗的氧气,在这样的燃气中继续注入煤油仍然能够燃烧,产生额外的推力。所以某些高性能战机的发动机在涡轮后增加了一个加力燃烧室(afterburner,或后燃器),以达到在短时间里大幅度提高发动机推力的目的。一般而言加力燃烧能在短时间里将最大推力提高50%,但是油耗惊人,一般仅用于起飞或应付激烈的空中缠斗,不可能用于长时间的超音速巡航。
......使用情况
涡喷发动机适合航行的范围很广,从低空低亚音速到高空超音速飞机都广泛应用。前苏联的传奇战斗机米格-25高空超音速战机即采用留里卡设计局的涡喷发动机作为动力,曾经创下3.3马赫的战斗机速度纪录与37250米的升限纪录。(这个纪录在一段时间内不太可能被打破的)
与涡轮风扇发动机相比,涡喷发动机燃油经济性要差一些,但是高速性能要优于涡扇,特别是高空高速性能。
涡轮发动机
一、什么是涡轮增压?
首先我们来弄明白什么是涡轮增压。涡轮增压的英文名字为Turbo,一般来说,如果我们在轿车尾部看到Turbo或者T,即表明该车采用的发动机是涡轮增压发动机了。相信大家都在路上看过不少这样的车型,譬如奥迪A6的1.8T,帕萨特1.8T,宝来1.8T等等。
涡轮增压套件
涡轮增压的主要作用就是提高发动机进气量,从而提高发动机的功率和扭矩,让车子更有劲。一台发动机装上涡轮增压器后,其最大功率与未装增压器的时候相比可以增加40%甚至更高。这样也就意味着同样一台的发动机在经过增压之后能够产生更大的功率。就拿我们最常见的1.8T涡轮增压发动机来说,经过增压之后,动力可以达到2.4L发动机的水平,但是耗油量却比1.8发动机并不高多少,在另外一个层面上来说就是提高燃油经济性和降低尾气排放。
不过在经过了增压之后,发动机在工作时候的压力和温度都大大升高,因此发动机寿命会比同样排量没有经过增压的发动机要短,而且机械性能、润滑性能都会受到影响,这样也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涡轮增压技术在发动机上的应用。
二、涡轮增压的原理
最早的涡轮增压器用于跑车或方程式赛车上的,这样在那些发动机排量受到限制的赛车比赛里面,发动机就能够获得更大的功率。
红色为高温废气,蓝色为新鲜空气
众所周知发动机是靠燃料在汽缸内燃烧作功来产生功率的,由于输入的燃料量受到吸入汽缸内空气量的限制,因此发动机所产生的功率也会受到限制,如果发动机的运行性能已处于最佳状态,再增加输出功率只能通过压缩更多的空气进入汽缸来增加燃料量,从而提高燃烧作功能力。因此在目前的技术条件下,涡轮增压器是惟一能使发动机在工作效率不变的情况下增加输出功率的机械装置。
我们平常所说的涡轮增压装置其实就是一种空气压缩机,通过压缩空气来增加发动机的进气量,一般来说,涡轮增压都是利用发动机排出的废气惯性冲力来推动涡轮室内的涡轮,涡轮又带动同轴的叶轮,叶轮压送由空气滤清器管道送来的空气,使之增压进入汽缸。当发动机转速增快,废气排出速度与涡轮转速也同步增快,叶轮就压缩更多的空气进入汽缸,空气的压力和密度增大可以燃烧更多的燃料,相应增加燃料量和调整一下发动机的转速,就可以增加发动机的输出功率了。
大家可能会觉得涡轮增压装置非常复杂,其实并不复杂,涡轮增压装置主要是由涡轮室和增压器组成。首先是涡轮室的进气口与发动机排气歧管相连,排气口则接在排气管上。然后增压器的进气口与空气滤清器管道相连,排气口接在进气歧管上,最后涡轮和叶轮分别装在涡轮室和增压器内,二者同轴刚性联接。这样一个整体的涡轮增压装置就做好,你的发动机就好像电脑CPU一样被“超频”了。
三、发动机增压的种类
1、机械增压系统:这个装置安装在发动机上并由皮带与发动机曲轴相连接,从发动机输出轴获得动力来驱动增压器的转子旋转,从而将空气增压吹到进气岐道里。其优点是涡轮转速和发动机相同,因此没有滞后现象,动力输出非常流畅。但是由于装在发动机转动轴里面,因此还是消耗了部分动力,增压出来的效果并不高。
2、气波增压系统:利用高压废气的脉冲气波迫使空气压缩。这种系统增压性能好、加速性好但是整个装置比较笨重,不太适合安装在体积较小的轿车里面。
3、废气涡轮增压系统:这就是我们平时最常见的涡轮增压装置了,增压器与发动机无任何机械联系,实际上是一种空气压缩机,通过压缩空气来增加进气量。它是利用发动机排出的废气惯性冲力来推动涡轮室内的涡轮,涡轮又带动同轴的叶轮,叶轮压送由空气滤清器管道送来的空气,使之增压进入气缸。当发动机转速增快,废气排出速度与祸轮转速也同步增快,叶轮就压缩更多的空气进入气缸,空气的压力和密度增大可以燃烧更多的燃料,相应增加燃料量就可以增加发动机的输出功率。一般而言,加装废气涡轮增压器后的发动机功率及扭矩要增大20%—30%。但是废气涡轮增压器技术也有其必须注意的地方,那就是泵轮和涡轮由一根轴相连,也就是转子,发动机排出的废气驱动泵轮,泵轮带动涡轮旋转,涡轮转动后给进气系统增压。增压器安装在发动机的排气一侧,所以增压器的工作温度很高,而且增压器在工作时转子的转速非常高,可达到每分钟十几万转,如此高的转速和温度使得常见的机械滚针或滚珠轴承无法为转子工作,因此涡轮增压器普遍采用全浮动轴承,由机油来进行润滑,还有冷却液为增压器进行冷却。
4、复合增压系统:即废气涡轮增压和机械增压并用,这种装置在大功率柴油机上采用比较多,其发动机输出功率大、燃油消耗率低、噪声小,只是结构太复杂,技术含量高,维修保养不容易,因此很难普及。
四、涡轮增压发动机的缺点
诚然,涡轮增压的确能够提升发动机的动力,不过它的缺点也有不少,其中最明显的就是动力输出反应滞后。我们看看前面有关涡轮增压的工作原理就知道了,即由于叶轮的惯性作用对油门骤时变化反应迟缓,也就是说从你大脚踩油门加大马力,到叶轮转动将更多空气压进发动机获得更大动力之间存在一个时间差,而且这个时间还不短。一般经过改良的涡轮增压也要至少2秒左右来增加或者减少发动机动力输出。如果你要突然加速的话,瞬间会有提不上速度的感觉。
随着技术的进步,虽然各个使用涡轮增压的厂家都在对涡轮增压技术进行改进,但是由于设计原理问题,因此安装了涡轮增压器的汽车驾驶起来的感觉是和大排量的汽车有一定诧异的。譬如说我们买了1.8T的涡轮增压汽车,在实际的行驶之中,加速肯定不如2.4L的,但是只要度过了那段等待期,1.8T的动力同样会窜上来,因此如果你追求驾驶的感觉的话,涡轮增压引擎并不适合你,如果你是跑高速之类的,涡轮增压才显得特别有用。
如果你的爱车经常在城市内行驶,那么就真的有必要考虑一下是否需要涡轮增压了,因为涡轮并不是随时都在启动的,事实上在日常行车中,涡轮增压的启动机会很少,甚至不使用,这就给涡轮增压发动机的日常表现带来影响。就拿斯巴鲁(富士)翼豹的涡轮增压来说,它的启动是在3500转左右,最明显的动力输出点则是在4000转左右,这时候会有二次加速的感觉,并一直持续到6000转甚至更高。一般市内驾驶我们的换档实际都只是在2000-3000之间,5挡能够上到3500转估计速度都破120了,也就是说除非你故意停留在低档位,否则不超过120公里的时速涡轮增压根本无法启动。没有涡轮增压的启动,你的1.8T其实也就只不过是一部1.8动力的车而已,2.4的动力只能是你的心理作用了。
此外涡轮增压还有维护保养方面的问题,就拿宝来的1.8T来说,6万公里左右就要更换涡轮了,虽然次数不算多,毕竟给自己的车无形之中又增加了一笔维护保养费,这个对经济环境还不是特别好的车主来说特别值得注意。
五、涡轮增压发动机的使用
涡轮增压器是利用发动机排出的废气驱动涡轮,它再怎么先进还是一套机械装置,由于它工作的环境经常处于高速、高温下工作,增压器废气涡轮端的温度在600度以上,增压器的转速也非常高,因此为了保证增压器的正常工作,对它的正确使用和维护十分重要。主要我们要遵循以下的方法:
1、汽车发动机启动之后,不能急踩加速踏板,应先怠速运转三分钟,这是为了使机油温度升高,流动性能变好,从而使涡轮增压器得到充分润滑,然后才能提高发动机转速,起步行驶,这点在冬天显得尤为重要,至少需要热车5分钟以上。
2、发动机长时间高速运转后,不能立即熄火。原因是发动机工作时,有一部分机油供给涡轮增压器转子轴承润滑和用于冷却的,正在运行的发动机突然停机后,机油压力迅速下降为零,机油润滑会中断,涡轮增压器内部的热量也无法被机油带走,这时增压器涡轮部分的高温会传到中间,轴承支承壳内的热量不能迅速带走,而同时增压器转子仍在惯性作用下高速旋转。这样就会造成涡轮增压器转轴与轴套之间“咬”而损坏轴承和轴。此外发动机突然熄火后,此时排气歧管的温度很高,其热量就会被吸收到涡轮增压器壳体上,将停留在增压器内部的机油熬成积炭。当这种积炭越积越多时就会阻塞进油口,导致轴套缺油,加速涡轮转轴与轴套之间的磨损。因此发动机熄火前应怠速运转三分钟作用,使涡轮增压器转子转速下降。此外值得注意的就是涡轮增压发动机同样不适宜长时间怠速运转,一般应该保持在10分钟之内。
3、选择机油的时候一定要注意。由于涡轮增压器的作用,使进入燃烧室的空气质量与体积有大幅度的提高,发动机结构更紧凑、更合理,较高的压缩比,使发动机的工作强度更高。机械加工精度也更高,装配技术要求更严格。所有这些都决定了涡轮增压发动机的高温、高转速、大功率、大扭矩、低排放的工作特点。同时也就决定了发动机的内部零部件要承受较高的温度及更大的撞击、挤压和剪切力的工作条件。所以在选用涡轮增压轿车车用机油时,就要考虑到它的特殊性,所使用的机油必须抗磨性好,耐高温,建立润滑油膜块,油膜强度高和稳定性好。而合成机油或半合成机油恰好可以满足这一要求,所以机油除了最好使用原厂规定机油外还可以选用合成机油、半合成机油等高品质润滑油。
4、发动机机油和滤清器必须保持清洁,防止杂质进入,因为涡轮增压器的转轴与轴套之间配合间隙很小,如果机油润滑能力下降,就会造成涡轮增压器的过早报废。
5、需要按时清洁空气滤清器,防止灰尘等杂质进入高速旋转的压气叶轮,造成转速不稳或轴套和密封件加剧磨损。
6、需要经常检查涡轮增压器的密封环是否密封。因为如果密封环没有密封住,那么废气会通过密封环进入发动机润滑系统,将机油变脏,并使曲轴箱压力迅速升高,此外发动机低速运转时机油也会通过密封环从排气管排出或进入燃烧室燃烧,从而造成机油的过度消耗产生“烧机油”的情况。
7、涡轮增压器要经常检查有没有异响或者不寻常的震动,润滑油管和接头有没有渗漏。
8、涡轮增压器转子轴承精密度很高,维修及安装时的工作环境要求很严格,因此当增压器出现故障或损坏时应到指定的维修站进行维修,而不是到普通的修理店。
为什么大多数飞机是白色的
大家乘坐飞机旅行的时候有没有发现一个问题,那就是基本上大家乘坐的飞机都是白色的,这个是为什么呢?但是不是所有的飞机都是白色,不过大部分都是白色的哟,
1、良好的能见度这里的可见度并不是指飞机能在天空中被看见,而是指机身上的锈蚀、裂纹、机油泄漏等诸如此类危险信号的可见度。白色是显示这些信号的最佳底色,所以从安全角度出发,白色是是最方便无脑操作的。
2、白色是极好的中性基础色以白色作为飞机的基础底色,可以便于后期涂装。一架飞机在它整个飞行生涯期间会进行数次喷漆,从性价比来看,喷漆工艺也简单些。白色在经历长年累月的风吹日晒之后仍能保持良好的外观,而深色褪色、老化得更快。
3、省油。比起深色,特别是黑色来,白色不那么吸热。在夏天停在光秃秃的机场停机坪上,白色涂装的飞机机舱内的温度比深色的低。上客之后,为了让座舱里更舒适,民航在地面上就要开始辅助动力装置,驱动机上的空调开始工作。如果是黑色涂装,虽然看起来很酷,但是要多烧不少油。而且白色比彩色漆更轻,一般要比彩绘机轻几百到上千公斤。
为什么是白色的1.近一半飞机是租赁的
目前在天空飞行的飞机中有接近一半是由航空公司向飞机租赁公司租借的。比起对整架飞机进行重绘,租借一架标准的白色飞机并修改logo明显更加的经济方便,何况有些飞机租赁公司并不允许租借方随意更改飞机颜色。
2.装饰费用昂贵
对一架飞机进行彩色喷漆的费用在5万-20万美金之间。同时整个喷涂工作需要耗费2-3周的时间,这段时期对收入也会造成损失。
更多色彩=更多重量
更多耗油=更高成本
以波音747为例,装饰747整机需要至少250公斤涂料,而整机抛光的喷漆重量只有25公斤。
以EasyJet航空公司为例,仅使用更为轻薄的空气动力机身涂料就为公司节省了整整2%的运营成本。
试想,一年的燃料费用约为12亿美元,那么2%意味着节省了约2240万美元。是不是忽然觉得机身涂料高大上起来了呢?
3.彩色飞机转售价格低
由于机身颜色不是白色意味着买家需要重新喷漆,这会导致机身更重,所以使用白色以外的机身颜色会对飞机的转售价格造成负面影响。
通常选择购买而不是租赁飞机的航空公司会使用长期贷款来支付。在市场竞争如此激烈的当下,这可谓是一笔巨额投资了。
4.白色较其他颜色有显著的控温优势
白色能够反射光的所有波段,所以光能不会被转换为热能,而其他颜色会吸收光的多个波段并将其转换成为热能,这会导致物体变热。在大多数情况下,白色保持机身温度低只能算一个优点。
早期“钻石飞机”公司设计的飞机有一个室外温度不得高于38°C的限制条件,在高于这个温度时,这些飞机的主翼结构坚固性不够。
而对于协和式飞机而言,它必须使用一种特殊的、高反射的白色涂料以减轻在飞机速度超过2马赫时由摩擦所引起的极端热效应。
这可能是白色成为飞机标准色的原因。
4.白色是极好的中性基础色
艺术家通常在白帆布或是白皮纸上开始自己的创作——白色常让人联想到“空白”与“纯净”。以白色作为飞机的基础底色,可以让航空公司的市场部尽情地在他们的飞机广告板上涂抹创意。
5.白色不会褪色
一架飞机在它整个飞行生涯期间会进行数次喷漆,从性价比来看,每次喷漆间的间隔时间当然越长越好。
如果你并不担心油漆褪色或是你的飞机看起来年代久远,而且可以无视乘客们对飞机像破烂的讽刺,你可以延长喷漆的间隔时间。
所有的有色涂料暴露在太阳和空气中后,都会面临褪色的问题。尤其是当被暴晒在30000英尺的高空中时,相当数量的紫外辐射加速了整个褪色过程。
白色在经历长年累月的风吹日晒之后仍能保持良好的外观,而深色褪色、老化得更快,当漆面剥落后的斑驳外观也十分可怕。
6.良好的能见度
另一个使用白色外壳的原因是可见度。这里的可见度并不是指飞机能在天空中被看见,而是指机身上的锈蚀、裂纹、机油泄漏等诸如此类危险信号的可见度。
白色是显示这些信号的最佳底色,所以从安全角度出发,白色是是最方便无脑操作的。
在坠机事件中,白色可以很容易地在水中或是地上被发现。同时,要在黑暗中发现一家白色飞机也十分简单。
7.墨守成规的态度
许多大型的航空公司都直接或者间接隶属于政府或者财团。这些真正的老板对创新并不关心更不要说飞机的颜色了。
他们仅仅希望公司业绩能够如常运作。所以整个机队都有一个统一的颜色,而这个颜色通常是朴实的白色。
出门旅游应注意什么?
首先你要带好手机,钱包,身份证,生活用品。在一些旅游区购物不是很方便,也买不到理想的用品。最好把它们放在你的手提箱里。
旅游要注意什么?
如果去公路旅行的朋友想提前检查一下自己的车,准备一些基本的救援工具,以防路外发生意外,最好携带一个医疗药箱和必要的急救药品,根据自己要去的旅游区的气候和地形做一些相应的准备。
旅游要注意什么?
自驾游的时候,选择交通工具的时候,如果旅游目的地离牲畜比较远,我建议坐火车。最好选择卧铺。如果时间允许,带上水和零食,几个人可以在火车上聊天看风景。很好;然后,无论你在哪里,你都可以乘坐常规交通工具。设法在车站乘一辆公共汽车。不要怕麻烦,也不要贪图小便宜。如果乘坐飞机,要提前进入机场,随身携带身份证和行李。
旅游要注意什么?
如果你想找一个晚上住的地方,你最好找一个离城市近的地方。吃饭购物方便,相对安全。建议网上订酒店。现在很多手机app都有,很方便,价格也优惠。评论区会引导你了解这家酒店的品质,值得推荐。
旅游要注意什么?
我们去一个地方旅游,首先最担心的是了解当地的风土人情,地方特色,需要注意的地方,有趣好吃的食物,这样到了之后就不会瞎跑了。如果我们有足够的时间,我们建议自己玩。跟团旅游就像打仗一样。人累了不说还没玩就没意思了。
旅游要注意什么?
还有,在景区玩要注意安全。不能随意破坏景区物品,违反景区规章制度。你要时刻保护好自己的物品,尤其是手机。你必须带尽可能少的行李。你会发现失去了就失去不了,会很累。
旅游要注意什么?
七
提前查看天气预报和旅游区气候,做好防晒、雨雪、山洪、泥石流、缺氧等恶劣天气的准备。
为什么飞机都是"白色"的呢?
因为白色的能见度高和不易褪色等优点所以飞机会都是白色的。\x0d\目前在天空飞行的飞机中有接近一半是由航空公司向飞机租赁公司租借的。比起对整架飞机进行重绘,租借一架标准的白色飞机并修改logo明显更加经济方便,更何况有些飞机租赁公司并不允许租借方更改飞机颜色。\x0d\\x0d\\x0d\\x0d\◆ ◆ ◆\x0d\装饰费用昂贵\x0d\对一架飞机进行彩色喷漆的费用在5万-20万美金之间。同时整个喷涂工作需要耗费2-3周的时间,这段时期对收入也会造成损失\x0d\\x0d\更多色彩=更多重量=更多耗油=更高成本\x0d\\x0d\以波音747为例,装饰747整机需要至少250公斤涂料,而整机抛光的喷漆重量只有25公斤。以EasyJet航空公司为例,仅使用更为轻薄的空气动力机身涂料就为公司节省了整整2%的运营成本。试想,一年的燃料费用约为12亿美元,那么2%意味着节省了约2240万美元。是不是忽然觉得机身涂料高上大了起来呢?\x0d\\x0d\\x0d\◆ ◆ ◆\x0d\彩色飞机转售价格低\x0d\由于机身颜色不是白色意味着买家需要重新喷漆,这会导致机身更重,所以使用白色以外的机身颜色会对飞机的转售价格造成负面影响。\x0d\\x0d\通常选择购买而不是租赁飞机的航空公司会使用长期贷款来支付。在市场竞争如此激烈的当下,这可谓是一笔巨额投资了。所以当公司运营状况变差时,他们可能想要转卖或自行出租他们的飞机。\x0d\◆ ◆ ◆\x0d\白色较其他颜色有显著的控温优势\x0d\白色能够反射光的所有波段,所以光能不会被转换为热能,而其他颜色会吸收光的多个波段并将其转换成为热能,这会导致物体变热。\x0d\\x0d\在大多数情况下,白色保持机身温度低只能算一个优点。但对“塑料”飞机(使用复合材料制造的飞机)而言,一些机体要求在表层必须使用白色以保证材料内的某些元素在极限条件内。早期“钻石飞机”公司设计的飞机有一个室外温度不得高于38°C的限制条件,在高于这个温度时,这些飞机的主翼结构坚固性不够。\x0d\白色较其他颜色有显著的控温优势\x0d\\x0d\而对于协和式飞机而言, 它必须使用一种特殊的、高反射的白色涂料以减轻在飞机速度超过2马赫时由摩擦所引起的极端热效应。\x0d\这可能是白色成为飞机标准色的原因。\x0d\◆ ◆ ◆\x0d\白色是极好的中性基础色\x0d\艺术家通常在白帆布或是白皮纸上开始自己的创作——白色常让人联想到“空白”与“纯净”。以白色作为飞机的基础底色,可以让航空公司的市场部尽情地在他们的飞机广告板上涂抹创意。\x0d\\x0d\\x0d\◆ ◆ ◆\x0d\白色不会褪色\x0d\一架飞机在它整个飞行生涯期间会进行数次喷漆,从性价比来看,每次喷漆间的间隔时间当然越长越好。如果你并不担心油漆褪色或是你的飞机看起来年代久远,而且可以无视乘客们对飞机像破烂的讽刺,你可以延长喷漆的间隔时间。\x0d\\x0d\所有的有色涂料暴露在太阳和空气中后,都会面临褪色的问题。尤其是当被暴晒在30000英尺的高空中时,相当数量的紫外辐射加速了整个褪色过程。\x0d\\x0d\\x0d\\x0d\白色在经历长年累月的风吹日晒之后仍能保持良好的外观,而深色褪色、老化得更快,当漆面剥落后的斑驳外观也十分可怕。\x0d\◆ ◆ ◆\x0d\良好的能见度\x0d\另一个使用白色外壳的原因是可见度。这里的可见度并不是指飞机能在天空中被看见,而是指机身上的锈蚀、裂纹、机油泄漏等诸如此类危险信号的可见度。白色是显示这些信号的最佳底色,所以从安全角度出发,白色是最方便无脑操作的。
怎么用组织行为写马斯克的个人行为
从无到有,再到市值破万亿,微软用了44年,苹果42年,马斯克对头贝索斯的亚马逊用了24年,谷歌用了21年,而特斯拉仅仅用了18年,这一切不得不归功于“钢铁侠”马斯克,而究竟是什么成就了他?
复盘马斯克与特斯拉和Space X的成长发展历程,我们可以总结出马斯克的2大思维能力:“组合思维能力”与“破界思维能力”。
一、组合思维:补短板VS扬长处
从造电动汽车到造火箭,马斯克都用“旧要素,新组合”的思路,找到新的组合方式,实现了别人难以想象的创新。
在早期研究电动汽车时,特斯拉遇到了电池成本居高不下的难题,当时储能电池的价格是600美元/千瓦时,而一辆电动汽车至少需要85千瓦时的电池,这就相当于,当时一辆特斯拉电动汽车Roadster的总成本是12万美元中,电池的成本超5万美元,占全车近一半了。
如此高昂的电池成本,给当时的马斯克带来极大的困扰,他是如何解决这一重大难题的呢?
第一步:要素拆解
他对电池的材料进行了拆分,从元素层面将其拆解为碳、镍、铝、钢等不同材料。拆解之后,马斯克发现,如果从伦敦金属交易所分别购买这些材料,每千瓦时仅需花费82美元的成本,约为电池总成本的13.7%。
换言之,电池成本高昂的直接原因,并不在于原材料,而在于原材料的组合方式。要想有效降低电池成本,则必须改变现有的原材料组合方式。
第二步:重新组合
马斯克的第二步便是寻找新的程序,将电池重新组合。
为此,他与松下公司达成合作,采用松下18650钴酸锂电池的管理程序,重组特斯拉电动汽车的电池,一举将电池成本降至全行业的最低水平,这让他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在此基础上,特斯拉新车型ModelS顺利下线,在美国上税后的价格为63570美元,让人惊叹。
面对复杂问题时,马斯克有意识地将问题进行拆解,将复杂模糊的大问题拆解成可以着手的小问题,再产出行之有效的解决方案,这种思维方式就是创新之父熊彼特最基本的思想,也是混沌学园研究7年得出的创新成果:组合创新,在其2021年出版的新书《创新力》一书中提到:
大部分创新专家把希望寄托于头脑风暴,寄托于让很多不同的人在一起发散讨论,然后收集大家的点子。这就将创新归于一种难以捉摸、充满偶然的碰撞,无法形成一种能力。而事实上,真正为企业带来显著增长和发展的创新,几乎没有源自头脑风暴的,大多发起于开创者的思维中。
组合创新思维不仅仅只是把各个要素重新排列组合那么简单,它不是撒胡椒面,不是面面俱到,而是抓重点、抓主线、抓主要矛盾,这需要清晰的逻辑分析、严谨的要素拆解、深刻的洞察,面对问题一般是先拆解,再分析轻重缓急,找到关键要素,最后围绕关键要素重新组合。
图源:书籍《创新力:从思维到能力的企业增长之路》
对于个人英雄马斯克的组合思维,除了崇拜,我们大多数普通人难道就只能围观、自叹不如了吗?
不是,组合创新是一种能力,其思维模型是可以习得、可以应用、可以提升积累并普遍应用的能力。书中列了2种组合创新的思维数学模式:
图源:书籍《创新力:从思维到能力的企业增长之路》
从数学上看,组合思维其实就是最大数思想,一种方式是找到最大、最能够击穿阈值(突破问题)的单一要素,然后把资源都投入这个单一要素,力出一孔,迅速地击穿阈值,如上图。
另外一种方式是:将已有要素重新组合出一个能够击穿阈值(突破问题)的新要素体,然后迅速地击穿阈值,打开局面,如下图。马斯克所用的组合创新正是这种方式。
图源:书籍《创新力:从思维到能力的企业增长之路》
把原本属于埃隆·马斯克“天才的创新”的黑盒子打开,我们就找到了“可解构、可学习、可执行”的创新方式,这也是组合创新的特别和美妙之处。
这个思维模型的理论,来源于熊彼特,他在28岁时写了《经济发展理论》,提出创造性破坏的创新见解,认为创新是旧要素的新组合,并不是从无到有创造出来,而是把既有要素重新组合起来,任正非说:
“任何一个企业的资源都有限,最核心、最主要的战略方向确定之后,就要把所有的精兵强将、资源调上去,饱和攻击,聚焦在一点上,先在这一点上取得突破。”
与传统管理思想很不同,传统管理中有个“木桶理论”,补短板即来源此,说的是一个桶能盛多少水,取决于最短的那个木板。
而查理·芒格说:
“最后取得大成就的企业和系统,没有一个是用木桶理论的。那些取胜的系统,往往在最大化某一个单一要素以及最小化其他要素上,走到近乎荒谬的极端”。
从外部来看,所有的创新结果都是变革性、颠覆性的,但从内部视角看,创新的发生都是渐进性、局部性的。
应用组合创新的关键在于如何选择单点阈值,这需要充分分析趋势和红利,进而借势、借十倍速变化的要素,根据自己的资源、优势、目标,最终选择出单点阈值,并把财力、物力、人力等资源集中在这一个单点上,再做到极致,做出特色,卓然而出。
二、破界思维
1995年,互联网刚刚兴起,25岁的马斯克从斯坦福退学,创办了Zip2,这个超前的模式10年后才被带到中国,变成“大众点评”。
1998年,马斯克又盯上了互联网交易,创办了PayPal,5年后,支付宝诞生。
虽然这两次选择已经让埃隆·马斯克身价暴富,但让他真正封神的还是Space X,他不仅是世界上第一个发射私人火箭的人,也是第一个成功实现太空运营的企业家,从此,浩瀚星空不再遥不可及。
2011年,还没有成为“钢铁侠”的马斯克,就向世界宣告了“造出可重复利用的重型猎鹰火箭”的疯狂想法。10年后的11月13日,一枚搭载了53颗星链互联网卫星的“猎鹰9号”火箭从佛罗里达州发射升空。
然而,在Space X成立之初,面临的最大问题依然是“成本”。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向波音公司采购用于发射卫星或者宇宙飞船的大型运载火箭,单次发射成本高达16亿美元,因为“运载火箭只能进行一次性使用”,这在传统的火箭运载技术中基本是“行业共识”,而这大大降低了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向外太空进行探索的速度与效率。
要想实现“到2050年将100万人送往火星工作和生活”的伟大理想,埃隆·马斯克又是如何解决这一重大难题的呢?
第一步:“挖”思维盲区
“运载火箭只能一次性使用”这一传统火箭运载技术中的“行业共识”被马斯克从思维盲区中揪出来了。在普通人看来,这种共识、信念与假设,就是隐形存在的教条,而马斯克在心里反复追问:“这个共识成立吗?总是成立吗?有没有例外?能打破吗?除非……”用层层追问的好奇心与逻辑思维抓住了火箭升空成本问题的本质,他说:
“只能使用一次的消耗性运载火箭,看起来就像是航空公司在每次完成飞行时丢掉他们的客机,而可重复使用的火箭则可以节省巨额成本。”
第二步:“破”思维边界
找到火箭升空成本问题的本质后,SpaceX经历多年艰苦研发与巨资投入,在一次又一次推迟发射与试飞失败,并面临现金流断裂的情况下,终于在2018年2月实现了可重复利用的猎鹰重型火箭的成功试飞,创造了航天领域的奇迹。
第一,三个核心推进器在升空后可飞回着陆点,重复利用;
第二,返回的推进器能够被翻新,并在另一次发射中重新利用。
(来源于:公众号疯狂机械控)
猎鹰重型火箭成功试飞,让火箭的单次发射成本从16亿美元降到了9000万美元,只有传统一次性运载火箭成本的5%。这为马斯克移民火星的伟大理想助力向前迈进了一大步。
面对移民火星火箭发射成本居高不下的问题,马斯克深挖“成本”背后真正的阻碍问题,破除了“一次性使用”的心智界限。 抓住问题本质,针对问题找到方案,破除边界。
这与克里斯坦森所著《创新者的基因》和混沌学园所著的《创新力》中提出的“追问与破界”不谋而合:问题比答案更加重要,发问的能力比解决问题的能力更重要。
破界思维能力,就是洞察本质的能力,其作用是揭开问题表象,抓住问题本质,打破原有系统的思维局限,开展更大边界更有价值的创新,而阻碍组织或个人破界或转型的难点就在于“既有心智”。
心智通常都是隐晦不明、无法言传、深藏不露的,人类的心智是根深蒂固存在于大脑中的思维和决策,它自动运行,无所不在,一旦形成,很难改变;是一把双刃剑,好处是可以提高决策效率,降低沟通成本;然而,一旦形成固定的心智模式,就会产生既有路径依赖,陷入成功经验的惯性思维,成为组织变革或个人创新的最大障碍,在新事物或不确定事件发生时,感到盲目不知所措。
这就是“不变等,变了找”的75%的组织转型失败的最大症结所在。
马斯克一直推崇的第一性原理与破界创新息息相关,破界是创新思维模型中的最后一个模型,也是最重要的一个模型,只有先破坏原有的系统,才可能得到更大的系统,所谓“不破不立”。他曾说:
“运用第一性原理而不是比较思维,思考问题是非常重要的。我们在生活中总是倾向于比较,别人已经做过或者正在做的事情,我们也都去做,这样发展的结果只能产生细小的迭代发展。”
图源:书籍《创新力:从思维到能力的企业增长之路》
世界的真相往往是反直觉的,类推或比较的思维方式,虽然比较容易理解事物,但很可能出来的结果是错误的,跟事物的本质差之千里。如果不用“第一性原理”去研究和思考,我们可能永远停留在事物的表面,被表象所迷惑,而把世界的真相当做是不真实的臆想。
如马斯克一般破界思维能力强的人类群星,都特别善于提问题,提出好问题,并打破心智边界,这种破界思维往往会带来范式变革性创新,为商业带来巨大推动力。
如福特,他没有解决马车的问题,但他的汽车让马车的问题变得无关紧要;
如乔布斯,他没有解决翻盖、滑屏等功能手机的问题,但他让功能手机的问题变得无关紧要。
如张小龙,他没有解决PC时代的即时通信问题,但他让PC即时通信的问题变得无关紧要。
如张一鸣,他没有解决门户新闻的问题,但他让门户新闻的问题变得无关紧要。
而这些破界创新发生之前,大家对行业过去的共识、信念与假设、隐形教条等既有心智都已经习以为常,成为了行业普遍共识的认知盲区。事实上,尝试解决认知盲区的问题越大、越底层,带来范式变革性创新的机会也就越大。
“昨天的高能创新,大概率是明天的基本功”,不管是任正非还是马云,无论是马斯克还是贝佐斯,这些能够保持长期、持续、多周期商业成就的人类群星,往往是思维能力非常强的人,必然不是依靠随机的尝试和好运气,而是依靠识变、应变和求变的创新力,才能够多次成功应对变化,从不确定性中找到确定性。
在当前互联网、大数据、智能化时代,要想与时俱进,顺应进化趋势,对我们最大的挑战、束缚和瓶颈,不是新理念、新知识、新工具和新方法,而是旧有的思维习惯和行为方式。而弱小和无知不是生存的障碍,傲慢才是。
只有积极面对不确定性、接受不确定、重视不确定,从而积极修炼处理不确定所需要的创新力,这不仅是精英们所需要的,也是更多普通人所需要的。
那么,当周围的人还在靠“掷骰子”搞创新顺应趋势时,如果你能通过系统与科学的学习成为一个明白人,脱颖而出就是一件自然而然的事了。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邮箱:83115484@qq.com,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