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油价背后逻辑分析-面对低油价,怎么看,怎么办,怎么干
1.为什么国内油价总是跟着国际油价上调,但很少有随之下跌的时候?
2.国内成品油价将迎来年内首次4连降
3.胡森林人物简介
4.公务员考试、MPAcc/MBA考试的一道逻辑选择题——为何选B?请给出解释,非常感谢!!
为什么国内油价总是跟着国际油价上调,但很少有随之下跌的时候?
2021年初,国内油价连续五轮上调后,第六轮成品油调价传来好消息!由于原油市场对欧洲各地新案件激增的担忧日益加剧,实物市场也出现明显疲软迹象,上周国际市场油价创下今年以来最差周表现。同时,本轮国内汽柴油调整有望迎来2021年首次下调!
本月底3月31日,国内加油站油价将出现今年以来的首次下跌!
根据调价期间国际市场油价变化测算,此次汽柴油每吨降幅已接近300元,这相当于实施下跌调价后,主要考虑到不同类型成品油的品种和地区差异,全国加油站汽柴油零售价每升下跌0.18元至0.21元。
国内油价调整后,车主去加油站加满一个50升的私家车油箱,可以省12元左右。具体调价时间定为月底3月31日24时,还剩6天时间。预计下周三国内加油站油价迎来年内首次下跌后,上海、天津、内蒙古、宁夏、陕西、河北、湖南等地部分地区95号汽油价格将回落至6元时代。
近期国际市场原油上涨受阻。即使反弹,也没有持续。这主要是因为推动原油市场的主要因素不好。一方面,欧洲新的防疫限制和缓慢的疫苗接种可能会减缓燃料需求的恢复。另一方面,产油国石油供应充足,使得原油价格缺乏动作性。
小编提醒广大车主,国内油价调价窗口打开后,油价调整的结果是由整个调价期间国际市场原油价格的变化所决定的。因此,预计目前汽柴油降幅不会保持不变。如果下半周期统计时间,国际市场原油均价进一步下跌,那么国内成品油调价降幅将再次继续扩大,最终汽柴油降幅将延续,汽油、柴油降幅甚至将超过300元/吨。
最新原油市场基本面分析:利空消息持续,跌势可能延续。
在当今原油市场的供应方面,小编注意到,有消息称产油国原油供应充足,沙特阿美石油设施遭到袭击并未影响石油供应,从而导致油价下跌的风险。需求方面,近几天,许多国家的疫情可能再次上升。一些欧洲国家实施了新一轮封锁,降低了经济快速复苏的可能性。然而,疫苗接种的缓慢恢复将推动燃料需求。
国内成品油价将迎来年内首次4连降
国家发改委8月9日消息显示,自2022年8月9日24时起,国内汽、柴油价格(标准品,下同)每吨分别降130元和125元。调整之后,全国各省区市和中心城市汽、柴油最高零售平均价格将降至10518.67元/吨和9459.17元/吨。2019年来首个4连降
新一轮调价后,国内成品油价将迎来年内首次4连降,同时,这也是国内油价2019年以来的首次4连降。
在新一轮调价周期内,92号汽油、95号汽油及0号柴油折合之后每升分别下调0.10元、0.11元和0.11元。以50L油箱容量普通私家车为例,此番降价之后,车主加满一箱92号汽油将少花5元。
4连降之后,汽、柴油价较6月中下旬累计下跌1010元和1070元,折合来看,92号汽油、95号汽油、0号柴油分别累计下调0.88、0.93、0.92元。相较6月中下旬,50L油箱容量普通私家车车主加满一箱92号汽油将少花44元。
数据显示,今年已进行过14轮调价,呈现十涨四降局面,此前三次下调分别是在今年第7轮(4月15日24时)调价,彼时汽柴油价格每吨分别下调545元、530元;第12轮(6月28日24时)调价,汽柴油价格每吨分别下调320元、310元;第13轮轮(7月12日24时)调价,汽柴油价格分别下调360元、345元;以及上一轮调价,汽柴油价格每吨分别下调300元、290元。
国内油价或将5连降
发改革委价格监测中心指出,调价周期内(7月26日8月8日),对经济衰退和原油需求下滑的悲观预期主导了油价下行趋势。
伦敦布伦特、纽约WTI油价降至2月俄乌冲突以来的低位。平均来看,两市油价比上轮调价周期下降3.44%。
8月8日,国际原油价格有小幅回升美国WTI9月原油期货电子盘价格收盘上涨1.75美元,涨幅1.97%,报90.76美元/桶;10月交货的伦敦布伦特原油期货收盘上涨1.73美元,涨幅1.82%,报96.65美元/桶。
不过,卓创资讯成品油分析师郑明亚指出,在没有新的驱动之前,比如需求继续下降,或者供应端出现增加的问题,原油价格震荡的概率较大。
在新一轮调价窗口开启之前,原油变化率或持续在负值范围内运行,国内成品油零售限价五连跌概率较大,郑亚明预计。
国泰君安研报观点也指出,8月,油价可能仍维持较弱走势。但能源偏紧逻辑未改变,即如果不是严重经济衰退,2023年原油价格中枢将仍保持在90美元/桶以上。油价长期上涨理由仍充分
高盛在上周日发布的一份报告中表示,近期布伦特原油价格下跌,原因包括低流动性,围绕经济衰退、美国释放战略石油储备、俄罗斯生产恢复在内的诸多担忧。
不过,报告指出,即使假设所有这些负面因素都在发挥作用,油价上涨的理由仍然很强,因为市场近几个月供应短缺的程度仍然超过我们的预期。
能源咨询机构EnergyAspects的研究主管AmritaSen同样表示,当前能源市场的供应困境并未结束,她坚持认为,国际油市所面临的问题不在需求,而在供应。
上周,欧佩克+仅同意小幅增加原油产量,自9月起日产量增加10万桶,显著低于市场普遍预期的增产30-40万桶/日。
近期,伊核谈判将再度重启,华泰期货研究院能化组研究员潘翔认为,需要关注该事态的进展。
在欧佩克明确表态不会大幅增产之后,欧美对伊朗的接洽更加频繁,伊朗当前是少数几个可以在短期内大幅增产的国家,如果未来制裁解除对石油市场的冲击将会比较显著,一方面是因为其出口有150至200万桶/日的潜在增量,另一方面据相关机构统计,伊朗仍有5000万桶的陆上及海上浮仓。因此一旦伊朗油进入流通流域,将对短期现货市场冲击较大,可以显著缓和由于俄乌冲突带来的供应缺口。
如果想了解更多实时财经要闻,欢迎关注我们。
胡森林人物简介
胡森林
胡森林,企业管理者,能源专家。湖南人。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任职于中国海洋石油集团有限公司。
中文名:胡森林
外文名:Woods
国籍:中国
出生地:湖南衡阳
职业:企业管理
毕业院校:中国人民大学
代表作品:《能源大变局(中国能否引领世界第三次能源转型)》
能源专家,学者
曾为资深媒体人士。2005年自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硕士毕业后,任职于中国海洋石油集团有限公司,担任办公厅副主任。工作之余从事能源经济研究和管理学研究。能源界知名观察家和评论人,企业管理研究与实践者。专栏作家。
兼任世界石油理事会中国国家委员会青年委员。《秘书工作》《能源评论》等十余家媒体刊物专栏作家。《学习时报》等媒体特约撰稿人。“中国石油行业青年论坛”策划人之一。曾获联合国全球契约组织中国企业社会责任典范报告奖,中国产经好新闻奖、中国石油新闻奖等多项全国性奖项。迄今发表论文、评论与专栏、新闻报道及文学作品近100万字。主持多项重大报告撰写、产业政策调研和管理课题研究。应邀参加世界石油理事会青年论坛、中国石油学会青年学术年会、中国石油行业青年论坛等宣读论文或担任嘉宾。
研究与写作领域
能源与环境。致力于从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科技等多重视角,思考能源行业的变迁及其动因,追寻能源行业发展的深层逻辑,展望能源行业可持续发展的前景与路径,并观照中国现实问题,提出建设性的政策建议。
企业管理。以建立具有自觉性和主体性的中国企业管理理论为职志,秉持“古为今用,博采众长,道术相济,知行合一”的理念,观察中国企业管理真实图景,潜心思考管理中的真问题,打通传统与现代、本土与西方、理论与实践,探询中国企业内生的管理理论体系。
组织传播。关注传播理论在组织场域中的实践逻辑,寻找组织传播运行规律,及其与大众传媒生态及媒介形态变迁的相互关系,为企业等组织提高媒介素养和舆论参与能力提供独特理论视角。
代表作品
《能源大变局》被央视“书斋”栏目推荐。
《能源的进化》被求是网等权威媒体推荐。
《神州脉动:能源革命改变中国》版权输出到多个国家。
《公文高手的修炼之道》(必修课、进阶课、精品课)被求是网等权威媒体推荐。
重要学术观点
观点一“天然气时代”到来与中国机遇
较早预测了北美页岩气快速发展带来的全球天然气格局变化和价格走势,从中国作为需求国的角度提出应抓住机遇,加大天然气引进,促进天然气产业发展,迎接天然气时代的到来。代表作《天然气新局中的中国机遇》、《天然气时代或将到来》。
观点二光明正大应对“碳政治”和气候竞争
深思气候变化争端引发的“碳政治”背后的国家利益博弈,在清醒认识其形成机制和利益机制的基础上,提出既要避免忽视或者不愿深究种种道德高调背后的利益考量,也要避免凡事都朝“阴谋论”方面去思考,而应该光明正大地参与气候竞争,将之作为参与国际秩序重建的契机,通过发展自己的实力,积极参与国际谈判,制定并实施有效的国家战略,在竞争性的国际关系中提升自己的话语权和能力。代表作《光明正大地应对“气候竞争”》、《碳减排将改变全球贸易格局》、《“碳政治”背后的国家利益》、《碳交易需务实发展》。
观点三“对外依存度”与中国能源安全
从世界油气格局和供需相互依存的角度,在对历史和现实分析的基础上,认为一国的能源安全与否牵涉多种因素,并不完全取决于石油对外依存度的高低。较早提出能源安全除了与供应安全有关,还与价格安全有关,并提出相应的因应之策。代表作《“对外依存度”之惑》、《谁在借高油价遏制中国》。
观点四“石油峰值”是一场虚惊
国内最早从理论、事实、方法论和逻辑等方面,系统对“石油峰值论”进行了辩驳,分析了“石油峰值论”甚嚣尘上的真实原因,并展望了人类面对资源局限的另一种可能性,从而知道什么是虚幻的恐惧,什么是真实的憧憬。代表作《“石油峰值”的魅影》、《“最后一桶石油”来自深海》、《油气开发步入“海洋时代”》、《警惕“资源战争”》、《谁种下了“恶之花”》。
观点五提高能效是最重要的“能源”
国内最早系统论证了提高能效是解决资源紧张、环境恶化等问题最快捷、最现实的途径。认为效率是与能源相关的诸多问题的核心。由这一思路出发,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案和新型能源产业的具体路径。代表作《提高能效是最重要的“能源”》、《迈向“低熵”之路》、《分布式能源需破障前行》、《分布式能源有望破局》、《电动汽车发展需技术和商业模式创新》、《黑色煤炭的新生》、《点燃“蓝天白煤”》、《多晶硅行业面临洗牌》。
观点六能源数据缺失之痛:寻找“失踪的油桶”
关于中国是否是第一能源消费国的争执,其实反映的是世界石油市场缺乏有效数据这样一个事实。在世界石油市场一体化的情况下,解决这一问题迫切但又艰难,通过历史分析不难发现,“失踪的油桶”有可能带来世界石油市场的动荡。对于中国而言,需要秉承更加理性务实的态度,展示更加自洽的语言和行为逻辑。代表作《寻找“失踪的油桶”》。
观点七海外并购需“上兵伐谋”
国内较早提出中国石油公司“走出去”并非以保障能源安全为基本动机,而是因为行业特点及自身发展需要。在对世界石油地缘格局和资源状况进行剖析的基础上,结合对中国公司海外并购策略路径转变的梳理总结,为中国企业提出了以“上兵伐谋”的智慧下好海外这盘棋的建议。代表作《海外并购新路径》、《澳洲税改风波:谁是赢家》、《海外并购:一盘没有下完的棋》。
观点八“页岩气”神话中国可以借鉴无法复制
在美国页岩气带来的热潮中冷静分析,对其在中国的发展持谨慎乐观态度,看好其前景的同时,认为这一产业发展的不确定性还很多,美国的经验无法在中国完全复制。事实正在逐步应证这些观点。代表作《页岩气神话能复制吗》、《美国页岩气产业发展的启示与思考》、《页岩气,能源新曙光》、美国页岩气系列评论之一《别让“阴谋论”蒙住了眼睛》、之二《“页岩气革命”缘何发生在美国》、之三《“页岩气革命”余波深远》。
观点九能源发展不能以牺牲安全为代价
能源发生与安全息息相关,对安全的关注和重视,应该成为能源行业的第一要务。结合相关事例的分析,对能源行业如何做好安全防护、灾难应急、事故处理及救援能力建设等提出了思考和建议。代表作《日本核电教训》、《深海莫测需慎入》、《垃圾发电:废墟上的荆棘之花》、《能源饥渴下的新型安全事故警钟》。
观点十优秀公司如何避免失败
那些曾经优秀的企业为何会走向没落甚至衰亡?其中有没有共同的特征和规律,有哪些地方可供志在基业长青的企业和企业家以资镜鉴。通过分析失败企业所遇到的挑战、失败的征兆和深层原因,揭示了“中国式失败”所带来的启示,并为企业家提出了从“失败学”中吸取教训的建议。代表作《优秀公司为什么会失败》、《企业发展中的变与不变》、《变革是“未来企业”核心竞争力》、《追寻失落的职业精神》、《反思快的“副作用”》、《洞悉企业文化的奥秘》。
观点十一企业应提高组织传播管理能力
首次运用系统学派的组织理论,考察曾经名震天下的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竞购优尼科事件中的传播行为,分析其成败得失,探讨企业传播这一组织传播方式的特点,引入开放系统、负熵与界限沟通者等概念,探寻重大事件背后的传播规律,提出企业作为社会组织需要提高媒介素养,值得所有涉及跨文化沟通、舆情管理和危机处置的企业思考和借鉴。代表作《开放系统、负熵与界限沟通者——组织传播视野下的中海油竞购优尼科事件》、《塑造良好舆论形象,促进企业做强做优》、《作为社会舆论纸币的媒体》、《传播的“禁果”效应》、《没有句号的辩论》。
观点十二企业要做负责任的“企业公民”
较早在国内企业界提出社会责任的理念,并对企业社会责任的内涵、边界、运行逻辑进行了系统研究,对社会责任与企业竞争力、社会责任与可持续发展等相互关系进行深入思考,所编辑的中国海油2010年年报暨可持续发展报告获“联合国全球契约中国企业社会责任典范报告奖”。代表作《做负责任的“企业公民”》、《责任与竞争力:对峙的终结》、《点亮责任的心灯》。
公务员考试、MPAcc/MBA考试的一道逻辑选择题——为何选B?请给出解释,非常感谢!!
分析:A不对,汽油价格上涨,公交乘客未必上升,因为还有汽车晚点和运输工具出毛病,服务种类的减少,以及票价高于他们过去习惯于支付的水平等原因,所以单单汽油上涨的影响不会起到决定性的作用。
C不对,和A的道理一样。还有一点就是,如果汽油高道无人问津的程度,公交的票价难是必也会涨。
D不对,最后的结论汽油价格的波动不太可能影响公交乘客数没有问题,但是和前面的话,没有什么关系。因为按照前面说的汽油的价格总是足够低,这使得私人交通比公共交通便宜,那么后面的结论应该是对公交的乘客数,有可能造成影响。而结论是不太可能影响公交乘客数,与之前形不成论证关系。
B 汽油的价格只是影响乘客下降的一个因素之一,而且不是主要的因素,主要的是汽车晚点和运输工具出毛病,服务种类的减少,以及票价高于他们过去习惯于支付的水平等。而且题目已经说了,汽油的价格并未高至令人不敢问津的水平,也就是说现在汽油价格虽然没高到无人问津,但是已经是挺高了,但公共交通车的乘客依然有所减少,增加了赤字。所以说只是油价上升的话,并不会阻止乘客数的下降。所以B的观点 即使汽油价格上升,公交乘客数仍继续下降是正确的。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邮箱:83115484@qq.com,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