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股票大师有哪些

2.每一个价值投资鼻祖的背后,都有一个炒股巨亏的老娘

股票大师有哪些

基金投资大咖_基金价值投资大师

数不胜数。

价值型投资的代表是美国伯克希尔哈撒韦的沃伦.巴菲特,大概从业三十年,平均每年收益率在30%左右,其投资的可口可乐,沃尔玛等等都是成功范例。

公共基金的代表是彼得。林奇,其麦哲伦基金规模和收益层长期领先同行,彼得林奇现已退休。

投机性比较强的是乔治。索罗斯,该斯代表作是以做空英镑搞垮英格兰和看空泰铢引发亚洲金融风暴最为著名,然而其投资业绩起伏不定,搞垮泰国大赚一笔之后不久就因做空港币被港府和大陆联合绞杀,损失惨重。

在国内比较有影响的外国股神还有一个,就是索罗斯量子基金的共同创立人罗杰斯,两人多年前因理念不合分手,罗杰斯单干,在华尔街享有“黄金眼”的盛誉,惯会发现长期趋势和拐点,其代表作是看准了998至6124行情的起点,和圈出了贵州茅台这只大牛股。

国内的大师比较杂乱,

当年的赵笑云,雷立军都曾呼风唤雨,业绩骄人,后来抓的抓逃的逃,亿不再业内了。

说起来有点名头现在还在业内的应该是以下几位了:

杨怀定,绰号杨百万,该人士早年创下名头,后来几次成功抄底逃顶,由于业绩一直是秘密,不好判断,但鉴于其是当初四个百万的硕果仅存,切一贯的言论看来也比较靠谱,所以可以算一个大师。

林园,998-6214行情里涌现出来的股神,号称3000点左右时已完成了400元到四个亿的业绩,后来公布十大重仓股接受公开检验,一时得到市场追捧,后来创立私募,结果由于行情结束,其秉承的价值投资理念失去了光芒,私募业绩表现失望。

赵丹阳,当年筹募赤字之心私募基金,取得了不错的业绩,并于6000点左右率先清盘使其价值投资理念得以彰显,后又重金拍得巴菲特的午餐,名噪一时。

股票分析师里面有几个也还不错的,这里需要点一下的是边风炜,简直,其实。。。这里面有些人已经退居幕后了。

有几个是华而不实的,这里也一并列举一下吧:“金岩石,胡立阳,严为民,吴敬远。”这几个基本上可以归入黑嘴一类。

每一个价值投资鼻祖的背后,都有一个炒股巨亏的老娘

在价值投资风靡的2019年,如果你还没有听说过格雷厄姆,那你做的肯定不是价值投资。

格雷厄姆在价值投资界的地位,相当于物理届的爱因斯坦,生物界的达尔文,作为价值投资理论的奠基人,人们都称他为“价值投资鼻祖”。

他写的《证券分析》(1934年)和《聪明的投资者》(1949年)过了快一个世纪,直到现在仍然是投资界最为畅销的投资圣经。

作为一代宗师,他的思想在投资领域产生了极为巨大的震动,影响了三代全球最顶尖的投资大师,包括沃伦·巴菲特、约翰·奈夫、约翰·博格等。

如今活跃在华尔街的数十位上亿的投资管理人都自称为格雷厄姆的信徒,也正因如此,他还有一个“华尔街教父”的美誉。就连股神巴菲特都曾说:“我血管里流淌的80%是格雷厄姆的血。”可见格雷厄姆对他的影响真的是十分之深刻。

这位价值投资鼻祖从事投资将近42年,与友人创办的格雷厄姆—纽曼公司在1941年至1960年期间20年的投资中,平均年化收益高达21%。嗯,没错,跟巴菲特的业绩差不多 ,我猜长期年化20%以上,是衡量一个人是否是股神的重要标准。

每一个投资大师的背后都有一段传奇的人生,格雷厄姆也不例外。他创立的“价值投资”理论,最关键的要点有两个, 一是注重安全边际,二是关注投资价值 ,这两点都和他个人的经历有关。

有个朋友的从业经历是这样:在十年前的大牛市中,他们全家炒股,然后亏光了家里的积蓄。于是父母痛定思痛,决定让儿子去念金融,希望未来能一雪前耻,帮他们把亏掉的钱赚回来。

格雷厄姆的经历也差不多,他9岁的时候就失去了父亲,家族生意随之破产,母亲只能靠到处打点零工养家。

然而在他13岁的时候,母亲突然开始沉迷炒股,拿出了家里多年的积蓄,满仓入市,而可惜的是 ,她一买入股票股市就大跌近50%,她在美国钢铁公司上亏掉了所有的积蓄,还欠了不少债。

这段童年经历造成了格雷厄姆对于股市的“阴影”,也直接影响了其投资理念的形成。有后人曾分析, 安全边际理念与其说是为了争取赚钱,还不如说是为了尽可能地保证本金安全、尽量少赔钱。

此后,投身股市后经历的那场金融危机,再次证明了“严守安全边际”的重要性。从美国名校哥伦比亚大学毕业后,格雷厄姆来到一家华尔街公司做了信息员,1923年成立了自己的基金(相当于现在的私募基金),资金规模只有50万美元。

时势造英雄,用这句话来形容格雷厄姆再合适不过。1914~1929年是美国股市最狂热的一波牛市,有人曾经这样描述当时的市场:一个发疯的乘客愤怒地指责,美国政府竟然没有在每节火车车厢里都装上电传打字行情机;在波士顿的一家工厂里,在所有的车间都安放了大黑板,一名职员每隔一小时就用粉笔写上交易所的最新行情;在得克萨斯州的一个大牧场上,牧牛仔们通过接通电台的高音喇叭,一分钟一分钟地了解行情,高音喇叭就装在牧场上和牲口棚里。

到1929年,格雷厄姆的联合账户里已经有了250万美元。

然而暴风雨来临的前夕总是毫无征兆。1929年10月24日,人类历史上迄今最惨烈的股灾来了!从1929年9月到1932年大萧条的谷底,道琼斯工业指数大约缩水了90%,很多人因此倾家荡产。但出于对本金安全的看重,格雷厄姆并没有亏损很多。

此次股灾结束后,投资者陷入对股市的厌弃情绪中,很多人发现了股市的风险巨大,斥责股市是“荒诞、骗人的东西”。

就是在这种情况下,1934年年底格雷厄姆终于完成了他酝酿已久的 《证券分析》,未来近百年间几乎统治整个投资界的“价值投资”理论,从此诞生了!

这本书对这场美国股市的大股灾进行了总结,引导人们要理性投资,强调投资就是先要保证本金的安全,正好迎合了当时投资者“安全第一”的心理。

大萧条的保卫战让格雷厄姆一战成名,毕竟不是所有人都能在疯狂的市场中抵挡住诱惑,保存胜利果实。而让客户尽量少亏钱,只是格雷厄姆反击战的开始。

他开始寻找那些真正拥有价值,却又在市场下跌中被错杀的便宜好公司,开始他真正的价值投资之路。

格雷厄姆—纽曼公司在为客户扳回1929年至1930年的损失之后,就再也不曾让客户亏过一分钱。

前后30年,经历了1929年股市大崩盘、大萧条以及两次世界大战后,格雷厄姆为客户带来的年化投资回报率高达17%,这还不包括美国政府雇员保险公司的利润。如果只计算1941年至1960年期间的20年,格雷厄姆的平均年化收益高达21%。

格雷厄姆投资经历中最出名的一仗,当属美国政府雇员保险公司。1948年格雷厄姆在其投资组合中买下这家公司,由于共同基金不能持有保险公司,只好将其变成一家上市公司,把原本收购的股份转分给格雷厄姆-纽曼基金的持有人,美国政府雇员保险公司的股价立刻一飞冲天。

截至1972年,美国政府雇员保险公司股票的涨幅已超过28000%,许多投资人将其当成传家宝来代代相传。

之所以能够取得如此优异的成绩,归功于格雷厄姆的第二条投资理念:关注投资价值。

他认为,投资就是价值回归或者价值发现的过程,这个过程需要投资者通过财务分析,找出被低估的股票并持有,然后耐心等待到价值被发现的时刻,当股票价格回归到应有的价值时,投资者可抛售获利。

格雷厄姆表示,价格波动对真正的投资者只有一个重要意义: 当价格大幅下跌时,市场为他们提供了一个绝佳的购买股票的机会 。1929年美股崩盘后的市场,正为他提供了这样一个价值发现的机会。

除了这两条核心投资理念,格雷厄姆对投资还有一项划时代的贡献,那就是定投。

在他的《聪明的投资者》一书中,他提出了一种“美元成本平均法”:要求投资者在固定时间节点买入“优质股票”。

什么是优质股票呢?它可以是一支股票,可以是指数型ETF,也可以是几个股票的组合。

听起来是不是有点熟悉?没错,美元成本平均法就是我们俗称的“定期定额策略”,定投这个神操作,就是格雷厄姆最早提出的。

格雷厄姆一生有四个非常重要的理念

坚持长期投资

注重年化收益

在固定时间节点买入优质股票

基金是代替股票的较好品种

他用一句投资名言将这几个要素串了起来: 长期(10年-20年)的股票/基金定投是普通投资者投资组合的必要部分

格雷厄姆的价值投资理论影响了华尔街三代人,“股神”巴菲特、约翰·奈夫、约翰·博格都是其传承者,并在几十年的时间里被全球投资界奉为圭臬,后来这些投资大师辉煌业绩的背后,格雷厄姆发挥的作用,不可估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