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邦你养车广汽丰田凌尚用车成本分析 月均花费915元

2.丰田雷凌双擎用车篇:油耗满意、隔音略差、配备8个气囊厚道

3.广汽丰田赛那到底值不值得购买?买之前先了解这几个问题!

4.石油暴跌,对汽车行业有哪些影响?

5.丰田威兰达成功了,上市180天狂甩6万辆,一公里油耗3毛4

邦你养车广汽丰田凌尚用车成本分析 月均花费915元

广汽丰田油价下调了吗_广汽丰田油价下调

2023年3月,新款广汽丰田凌尚正式上市,新车共推出3款配置车型,官方指导价为13.98-15.88万元。丰田凌尚作为合资紧凑型轿车市场里的实力车型,定位高于雷凌,也就是A+级轿车,其在空间以及动力表现等方面也让它和雷凌拉开了一定的产品定位,并且同样基于TNGA平台架构打造而来的它,此次新款车型也有不小变化,那么它的产品亮点有哪些,用车成本又如何呢?

保险费用:每年保险费5762元

保险费用计算层面,我们按照交强险、车船税以及基础商业险来计算,基础商业险按照100万的三者责任险以及车损险,其它像车上人员险等险种消费者可以视自身情况来选择购买。我们的价格不考虑多年不出险的市场折扣价。

车型层面,我们选取2023款广汽丰田凌尚改款领先版车型,一年车船税480元,一年交强险950元,基础的商业险价格是4332元,一年保险总计5762元。

保养费用:1年保养费用933元

保养层面,新车基本10000公里或6个月保养一次,其中首保为免费,6万公里/36个月计算总保养支出为5595元,按照每年1万公里来计算,平均一年保养费用为933元。

从保养具体明细来看,基本的机油、机滤基本保养每隔10000公里或6个月进行保养,整体保养间隔与项目较为合理,大保养出现在6万公里时,价格为1902元,在这个保养项目里也出现了火花塞和变速箱油的较大项目,价格也比较贵,但整体保养费用较为合理。

一年油费:总共为4280元

2023款广汽丰田凌尚改款领先版车型搭载一台2.0L自然吸气发动机,发动机需要加注92号汽油,结合目前上海油价7.67元/升,WLTC工况百公里综合油耗为5.58升,若是一年跑10000公里来看,其10000公里燃油费总共约为4280元,6万公里为25680元,油费支出价格亲民。

外观上,新款广汽丰田凌尚主要在配置方面做了优化,前脸采用家族式设计语言,分段式中网造型搭配横向饰条纹理设计,不仅拉宽了横向视觉效果,并且保证了一定的档次感。而犀利且运动的大灯组进一步增添了运动氛围。车侧处,新车整体侧面造型中规中矩,保持了传统三厢车既视感,若隐若现的腰线以及窗框镀铬饰条等设计,让其看起来层次感出众。至于车尾,新车尾部通过一根黑色饰条相连两侧精致耐看的尾灯组,并且配上小尾翼和下包围贯穿式下包围等造型,视觉观感不错。车身尺寸方面,新车长宽高分别为4695/1780/1435mm,轴距为2750mm。

内饰方面,新款凌尚车厢造型保持了简约美观的视觉效果,对称式中控设计加上富有层次感的线条和实体按键等配搭,保证了一定的层次感和实用性。当然,其也搭载12.3英寸全液晶仪表和全系标配10.25英寸触摸式中控屏,全系标配苹果CarPlay、百度CarLife以及华为HiCar手机互联系统,并且支持导航、语音识别、车联网以及OTA升级等功能,大大提升平日里用车体验。另外,丰田如今在驾驶辅助系统功能上也十分花心思,新车全系标配丰田TSS驾驶辅助系统,包括ACC全速自适应巡航、主动刹车、车道偏离预警以及车道居中保持等功能,与时俱进。

动力部分,新车全系搭载一台2.0L自然吸气发动机,最大马力为171匹,最大扭矩为205牛·米,匹配CVT变速箱。

写在最后:新款广汽丰田凌尚是一款年轻运动且安全贴心的合资A+级轿车,综合动力、油耗以及配置等方面都是有着不错的表现,综合一年保险费用、保养费用以及油费,我们计算得出一年的成本支出大概在10975元左右,每个月大约花费915元,整体月均费用并不贵。

本文来自易车号作者零零柒车邦德,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内容仅代表作者观点,与易车无关

丰田雷凌双擎用车篇:油耗满意、隔音略差、配备8个气囊厚道

在锐车评之前的一篇文章中,介绍了购买这辆?广汽丰田雷凌双擎的经历(《网友购车经历:15万预算为何最后选了这款日系车?》)。在本篇文章中,车主详细谈了一下用车感受。

车子刚提出4S店的时候就在隔壁加油站加满95号油,刚好那段时间油价处于低价位,也就没考虑加92的,等过了5000公里首保后再加92。从六月中旬提车到八月底,已经开了五千公里了,是时候总结一下用车心得和这款车的优缺点。

首先是油耗,双擎的雷凌油箱官方显示是43升,不过我每次加不到40升就加满了。市区行驶是混动车的最大优势,油耗可以低到百公里4.3升,高速高一点,因为主要是汽油机运行,油耗大概是4.7L百公里。一箱油可以跑800公里以上,对于一个新手司机来说,这油耗让我非常满意。

对比我表哥的朗逸,市区7.5个油,高速6个油,雷凌双擎可以说是非常省油了,丰田的混动技术确实名不虚传。看了很多论坛帖子,有些老司机都能开到一箱油将近1000公里,油耗低至4L百公里以下,看来我的驾驶技术还需磨练。

动力和操控性,雷凌双擎的净车重就超过1.42吨了,后悬也换成了独立悬挂,比换代后的全新朗逸重了将近200公斤,相当于三个成年人的重量,跑高速的时候没有键盘车神所说的日系车轻飘飘的感觉。油门很线性,没有顿挫感,只是高速急加速的时候汽油机会发出干吼的声音。短程加速非常强劲,每次红绿灯基本都是第一个冲出去,除非是电动车和超跑。市区驾驶非常惬意,走走停停也不会有不舒适感,这就是混动车的最大优势了吧。方向盘很轻盈,适合刚上路开车的新手。不过在开启主动巡航后,方向盘要时刻保持在车道中央,不然偏离一点摆正有点吃力。

空间内饰方面,中控台的用料,丰田没有大众和通用做得好,不过我每次上车也不会摸着内饰开车,所以见仁见智,这对我来说几乎不会成为购车的考虑因素之一。但是雷凌豪华版那个中控屏有点突兀,有人说是旧时代的CRT大彩电。屏幕分辨率不高,支持百度carlife,只能连安卓手机。除了连接手机蓝牙音乐和倒车影像,其他功能几乎不用,平时导航我用的是手机。

前后排USB接口各有一个,前面点烟器接口我用了一个54W双口一拖二充电器,行车记录仪用了一个接口后,前排还剩两个,也足够用了。后座没有空调出风口,4S店说加装要1800,没有搭理他。在夏天最热的时候空调开26度,后座都是凉飕飕的,丰田车空调制冷效果出众名不虚传。

得益于TNGA架构,雷凌的电池被诺到了后排座椅下方,后备箱也跟汽油版差不多大小,平时家用足够,如果是用来装货搬家可能会捉襟见肘。后排地板中间突出比朗逸小,但做不到兄弟车型的全平,这是一点小缺憾。家里人都没有超过一米七的,也没有胖子,所以这个空间对我们来说是富余的。

座椅是织布的,靠背角度有点直,而且不能调整角度,但是可以放倒连接后备箱,拉长物品还是很有优势的,上次就把大框的结婚照拉回家了。看了很多车主买回来就去淘宝买皮套套上,我没打算去套,就是细碎的东西容易掉进缝隙,不好清理,每周用家里的吸尘器套上专用吸管,全车吸一遍还是很干净的。

舒适性方面,大家普遍反映的就是噪音有点大,不管是胎噪还是风燥。发动机在高速急加速的时候有干吼的声音传进来,不过在市区行驶就安逸很多了,很多时候只能听到很小的电机的声音。由于采用的是后独立悬挂,个人感觉遇到颠簸路面还是能处理的很好的。等轮胎用得差不多的时候,换个静音胎试试,看会不会有什么改善。

主被动安全,这车全系标配8个安全气囊,同价位紧凑型轿车无出其右。个人认为,气囊只能多不能少,也许一辈子都用不上,不过在出事故的时候就多了一份安全保障。雷凌最好用的还是丰田的TSS2.0系统,据说是和斯巴鲁合作开发的,前面带了一个毫米波雷达和一个摄像头。这套原本在高几个级别才会使用的主动安全系统现在统统下放到了紧凑型轿车上,不得感叹科技的日新月异。高速行车的时候开启它,简直不要太舒服,晚上也能很好的识别路线,大部分路段都可以解放右脚了。

主动刹车在市区还没有触发过,因为市区行驶走走停停我基本都是带点刹车。自动巡航的跟车距离即使调到最短,还是有人会插队,看来国内相当一部分车主的素质还是让人堪忧的。

其他方面,其实当初选这车的时候最大的原因就是可以摇广州的节能牌(非绿牌)。这算是本地的照顾性优惠政策了,而且中签率很高,基本都有6成左右,摇个两三次就可以了,这比汽油车少得可怜的几率强太多了。

提车到现在将近6000公里了,上周去了4S店免费保养,只是加了玻璃水和换了空调滤芯,其他都是良好状态,机油要等一万公里的时候再换。都说日系车耐用保值,现在暂时看不出来,跑个五六万公里以后再观察是否属实,一般来说国产车在一万公里以内也不会出现太大问题。下次跑一万五千公里做保养的时候再写一篇更详细的用车感受。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广汽丰田赛那到底值不值得购买?买之前先了解这几个问题!

如果提到丰田的MPV那大多数人都会想到赛那。确实赛那凭借大空间博得了大家喜爱。但是作为一辆MPV车型除了以上这个优点外,“开起来怎么样”?会不会太过笨重?也是我们在购买此类车型时候会纠结的一些问题。所以今天我们就带着问题来聊聊广汽丰田赛那。

关于价格及优惠

我们咨询了北京几家广汽丰田4S店,目前赛那不用加价,平价销售。某些店里有少量现车且以白色为主,但大部分都需要订车,订车周期大概4个月。另外白色车漆需要加2000元。

它的乘坐空间怎么样?

赛那两侧均为电动侧滑门,车门处拥有扶手,方便上下车。但是赛那后排地台略高,对于老人、小孩之类略显不便。

对于MPV车型而言,第二排乘坐空间一定是留给最重要的成员使用,因此乘坐体验感不能太差。经过体验,赛那第二排座椅采用皮质包裹,坐垫宽大但柔软度一般,如果填充物能够再充实一些会更好。另外后排座椅带有加热/通风功能,并带有腿托,靠背和腿托均为电动调节,但是前后移动为手动调节。

第三排空间经过我们实测,由于靠背角度可以进行调节所以很大程度抵消第三排腿部空间的小短板。但是第三排坐垫略短,会导致大腿部分悬空。

第二排座椅中间过道宽度还算不错,地板也为纯平,给好评!

后备厢储物空间非常宽裕,并且后排座椅灵活多变。值得一提的是,赛那第三排座椅同样可以翻折到后备厢地板下,使后备厢形成一个纯平空间。

停车方便吗?

赛那长度达到了5165毫米,宽度1995毫米,高度1785毫米,轴距3060毫米。虽然数据和内部乘坐空间都是很优秀,但随之而来也会带来停车的烦恼,如果您小区停车位并不是很大或者经常需要开它在城市通勤停车,我并不推荐购买,因为它这个尺寸停起车来真的会不方便。

关于外观

赛那这个外观可以说设计非常大胆,各种线条运用得很是激进,改变了以往稍显“中庸”的形象,甚至车尾还加入了小鸭舌尾翼。在我看来现在赛那的这个外观基本已经脱离油腻的状态。

关于内饰

赛那轿车化的内饰设计让驾驶员告别“司机感”,中控区域向驾驶员一侧稍倾斜。但MPV车型惯用的前排通道却被取消。内饰用料上显得并不是很高级,而且触摸过后你还能隐隐约约感觉到廉价,即使有皮质覆盖但也并没有带来特别柔软的感觉。另外,车内后排门板处也都采用硬塑料材质,所以在意的消费者后期可以进行升级。

关于配置

关于赛那配置方面,入门版车型配备了膝部气囊、后排侧气囊、L2级别辅助驾驶、自动驻车、倒车影像、电动天窗、自适应远近光、双侧电动侧滑门等。而我们实拍的车型则是配备了12.3英寸全液晶仪表、12.3英寸中控屏幕、JBL音响、后排吸顶屏等。另外,无论你在哪一排都可以找到电源接口。

这台车开起来怎么样?

赛那搭载一套油电混动系统,配备了2.5L L4发动机,发动机最大功率192马力,最大扭矩238牛·米,电动机总功率182马力,电动机总扭矩270牛·米。

坐进驾驶位,身体比较舒展,坐姿较高,视野也非常开阔,而宽宽大大的车身也给人一种四平八稳的感觉。

虽然车长超过5米,但赛那在低速状态下的行驶品质很不错,震动的过滤还算不错,因为有电机加持所以加速非常线性,几乎感觉不到顿挫。而且就算是满座7人状态下,起步和加速的过程也不会显得笨重。但唯一不足的是,行驶中发动机介入的瞬间能明显感觉到噪音和震动。

转向力度也是足够轻盈,过弯时候车身侧倾幅度也控制得比较好,并不会让你感觉很笨拙。

第二排两个独立座椅带来了开阔的感觉,以半躺的姿势乘坐很是享受。只要驾驶员没有过于激烈加速或者减速,第二排乘坐感受足够平稳。第三排,你能明显感受到噪音会比前两排明显一些,在高速行驶尤为明显。

这套混动系统省不省油?

现在的油价越来越高,所以燃油经济性成为了特别重要的关注点。而赛那虽然整车2吨多重,但得益于混动系统的加持,在油耗方面控制非常好。我们绕北京五环路跑了两圈,期间经历拥堵,基本模拟了日常用车习惯,最后测得的平均油耗为5.1升/100公里。所以总体来说油耗表现非常好。

写在最后

以上就是我们对赛那这台车型的体验感受。虽然赛那也是存在一些不尽如人意的地方,但整体来说它还是非常均衡的,尤其是针对空间与功能性等细节方面的设计能够充分满足消费者的需求。希望这篇文章能为准备购买赛那的朋友们提供帮助。

本文来自易车号作者ams车评,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内容仅代表作者观点,与易车无关

石油暴跌,对汽车行业有哪些影响?

低油价对消费者的利好是暂时,伤害却是长期的。

成品油价格终于进入了「5元时代」,上一次国际油价滑落到30美元以下还是在2016年,美国大力发展的页岩气有了巨大实质性进展,沙特为了打击美国页岩气立即增加产能,将油价控制在60美元左右,而这一价格被认为是页岩气开发成本价。

2020年,时隔四年,全球经济增速减缓,这回是沙特、俄罗斯两大产油国希望达成协议共同减产以便维持石油价格,但显然面对来势汹汹的低迷经济,俄罗斯拒绝了这一提议,于是沙特再次动用石油武器,在全球范围内掀起了石油价格战。

正常来说,石油暴跌让我们用更低的价格享受成品油,是所有老百姓乐此不疲见到的景象。可,石油暴跌的背后,却对你我、汽车行业造成难以磨灭的负面影响,到底是哪些影响呢?

经济危机下,石油常年维持低位

如果担心石油暴跌只是昙花一现,倒大可以放心,以沙特和俄罗斯目前不断紧张的局势,两国在进行一场旷日持久的价格战,因此在沙特、俄罗斯谈判崩盘之后,两国相继提高产量。石油供需开始由全球平衡转向抢占市场份额。

对此,沙特以25美元/桶的价格向欧洲、亚洲那些使用俄罗斯原油的国家提供低廉优质的原油。俄罗斯不甘示弱,日前表态,俄罗斯能够承受石油价格在6到10年内维持在25美元至30美元的水平,同时可以承受极限价位15美元/桶。

与此同时,由于经济减速,沙特和俄罗斯国内纷纷陷入危机。沙特等欧佩克国家经济滞涨,经济社会矛盾增多,而俄罗斯经济“发展不佳”,俄罗斯财政部长西卢安诺夫说俄罗斯今年预算将会出现赤字,加上疫情影响,经济减速已经严重影响了航空运输、旅游业、小企业在内的经济部门,包括汽车在内的大宗商品的购买正在减少。

两个国家都希望通过抢占石油份额获得更多收入,取得更高的政治地位。即便不以沙特、俄罗斯两国争斗为依据,按照往年经济低迷时石油价格走势,石油也终将在短时间内维持低位。

在新冠疫情影响下,人们对于因疫情导致的世界经济进入衰退周期的担忧加大,而一旦世界经济进入衰退,原油的需求量首先会锐减,而这也会导致石油价格出现一波连续下跌。对比2008年经济危机,全球石油价格维持在低位超过一年,接近两年,也就是说这个短时间至少也会超过一年。

如此低廉的石油价格,却对消费者并非利好,对汽车行业更是弊大于利,又是怎么回事呢?

打击新能源汽车产业

油价逐渐走低,会让人们在购买新车时不再过于关注燃油经济性,一旦这种情况发生,SUV等经济性并不占优的车型销量会得到提升。根据密歇根大学交通运输研究所(UMTRI)的数据,2018年,原油价格下跌时,美国新车的平均燃油经济性下降了0.2英里/加仑,达到25英里/加仑。

从具体产品销量上看,新车销量下降了5%,但轻型卡车和SUV的销量分别上升了5.8%和2.2%。总的来说,自从UMTRI在2007年开始研究平均燃油经济性以来,这个数字已经上涨了4.9英里/加仑。

在油价走低的趋势中,我们不应该只关注人们不在意经济性,同时更应该在意SUV销量上升是新车销量下滑5%的前提下,也就意味着油价走低,全球经济引擎对石油的依赖减弱,经济减速,消费欲望被打压,赚钱更加困难。

从消费者需求出发,油价上涨,新能源汽车优势增加,油价降低,新能源汽车优势不再,也就导致人们购买新能源汽车的意愿下降。新能源汽车与传统燃油汽车之间的定位,在支出成本面前,片刻土崩瓦解。

以目前92#汽油5.5元/L为例,加注一箱40L的马自达3昂克赛拉,可以行使500公里,总成本200元,而一款行驶500公里的纯电动汽车,80度电版本,快充电价普遍在1.3元左右,则每次充电为100元。两者支出差距正在缩减,同时由于传统燃油车售价带来的优势,新能源车辆优势减弱。

5.5元,实际是两桶油成品油最低价。国家对于成品油售价的管控是在国际油价30美元~130美元区间浮动时,油价跟随国际油价调整而调整,一旦低于30美元,则成品油价不调整。对此,面对低廉的国际油价以及两桶油成品油的供给,许多民营加油站会倾向选择购买海外走私原油,从而提供更加低廉的汽油,更降低了消费者支出成本。

实际上,石油暴跌直接扭转了新能源汽车推广的逻辑,虽然中国推广新能源汽车主要希望减少对石油的依赖,增加煤炭的利用(因为中国是个富煤少油的国家),但在低廉的石油面前,国内的煤化工企业基本上陷入全面亏损,整个行业的发展也陷入进退维谷的困境,能源结构改革始终不能建立起强逻辑。

如果对消费者来说,油价走低只是不会选择新能源汽车,但对国家来说,意味着国家在2020年这个时间节点上的无所适从。

中国政府曾希望在2020年施行对传统燃油车二氧化碳排放要求,尽量提高新能源汽车、纯电动汽车的销售比例。在此之前,政府不断对新能源汽车提供补贴,以帮助新能源汽车取得价格上的优势。

正当政府逐渐取消新能源汽车补贴时,国际原油暴跌,新能源汽车直接丧失了原本价格和使用成本上的优势,也就是说低油价正在考验政府是否继续针对新能源汽车进行补贴,维持新能源计划的顺利推进,否则将前功尽弃。

事实上,中国目前的经济现状,疫情对中国消费欲望打击严重,人们消费理念趋于保守,政府对汽车大宗消费是持鼓励态度的,无论汽油车和新能源车都不会加以限制,也就是说低油价使中国推动新能源汽车的计划受到了阻碍。

对政府来说,继续补贴新能源汽车就是增加财政压力,而另一方面石油暴跌,短时间内中国将难以真正享受到国际低油价的红利。2014年,中国开始启动战略石油储备计划,分别在舟山、镇海、大连和黄岛4个地方建立国家石油储备基地,以保证国际能源署(IEA)建议的一国石油战略储备不低于90天消耗量。

作为主要依赖石油进口的中国,其自2005年以来,石油进口量不断攀高,并且在2019年创下新高,而相比之下美国由于大力发展页岩气,降低了对石油依赖,于是这就出现一个问题:中国高价战略储备的石油,在面对低油价时该如何处理?

也就是说如今我们正在享受的成品油低价,正是建立在以往高油价时买入的大量石油,随着油价大幅下跌,从会计处理的角度来看,这些高价买入的石油面临着巨大的存货跌价损失,这种资产减值带来的杀伤力可能会远超预期。

根据澎湃新闻《中国84艘巨轮赴海湾抄底原油?抢购可以有,但这是条假新闻》的报道,虽然中国有抢购低价油的动力,但商业库存处于高位,增量空间有限,而目前采用的方法是要求VLCC(一种大型油轮)减缓航行速度,成为中国储油的「浮仓」。

油价虽低,却没有更多地方可以存储,中国需要一段时间才能享受低油价的福利。不过,更值得注意的是,油价走低,意味着经济引擎动能不足,各国都会减少石油进口量,所以低油价往往预示着经济低迷,消费者除了享受到低油价之外,也要经受赚钱更辛苦的煎熬。

打击替代能源产业

过低的石油价格是不健康的,过低的石油价格会鼓励石油过度消费,同时会打击国内采油企业。沙特油品质量较高,采购成本较低,如果不加价格管制无限制涌入中国,中国本土石油企业会面临竞争压力,甚至倒闭。中石化旗下,胜利油田就曾经关闭4个油田,以减少低油价带来的损失。

这是全球石油巨头常用的招数。

2014年国际油价暴跌,一定程度上就只针对美国页岩油革命。页岩油的实质性进步打击了传统产油国利益,为此,沙特为代表的OPEC破釜沉舟,在油价暴跌之际坚持不减产,成为油价暴跌的第二轮推手,使国际油价在2015年初迅速跌破60美元这一美国页岩油的成本线。美国的页岩油产区开始陷入亏损,随着油价持续下降,很多页岩油公司将被淘汰出局。当国际油价跌破30美元,美国开工的页岩油钻井平台数量急剧减少,资料显示,美国开工原油钻井平台数比一年前下降了64%。

这只是其中一方面,另一方面在于原油价格如果长期低位运行,对于中国经济的一大冲击在于,国内的新能源和替代能源开发将遭受重挫,能源结构转型将会更加遥遥无期。

按照中国的能源消费计划,2020年非化石能源(水电、风电、核电、光伏发电和生物质能等)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提高到15%,到2030年达到20%左右。2018年,我国非化石能源的消费占比达到了14.3%,当这一切循序渐进推动时,石油暴跌显然构成了极大挑战。

油价长期低迷,很多替代能源产业可能就会因为持续亏损而慢慢退出。中国目前正在全力推动的锂电池、氢能源战略,甚至日本的清洁能源混合动力车型,大量企业可能面临亏损,最终破产倒闭。

如果中国替代能源企业倒闭,国际油价又重回高位,中国的能源消费将再次陷入被动。作为世界上对进口原油依赖度达到70%以上的国家,中国经济即便增速下降,对石油的依赖也十分惊人,而此次石油暴跌恰恰是中国丧失了对替代能源的布局,未来中国能源改革之路将会更加困难。

研发新技术的企业赚不到钱,即便这项技术很有前途,但仅仅一项「当前成本较高」,便有可能被迫中止,无力维系。

在上个世纪70年代,包括美国90年代,正在大力推广新能源汽车时,丰田、本田、通用在美国、澳洲开展了大量的太阳能汽车、纯电动汽车甚至氢燃料汽车的项目,丰田在1996年推出普锐斯,通用在2008年推出沃蓝达,之所以不能大范围普及,恰恰是因为石油企业一旦将石油价格维持在低位,这些新能源技术不得不被搁浅。

如果石油价格始终维持高位,电池技术、电机技术包括新能源汽车都会取得极为快速的发展,但石油企业清楚的知道,一旦替代能源发展成熟,石油将失去利用价值,其定价权便不再掌握在自己手中。

中国的新能源产业能否扛过这一轮低油价冲击?

在目前30美元的油价背景之下,仅仅依靠新能源产业自身已经很难抵御寒冬,政府必须加大对新能源的扶持力度,这事关新能源产业的生死,同时更事关未来中国能源改革的布局,如果中国的新能源产业在这一轮低油价冲击下全军覆没,也就意味着未来几十年中国的能源消费仍将在很大程度上受制于人。

目前中国许多新能源产业已经得到了长足进步,而且已经被政府定为国家战略,在这场低油价冲击之下,这个战略就有了更深层的意义。美国页岩油产业就是不断提升技术,增加防御能力得以生存,所以2005年之后,美国对海外石油的依赖程度不断降低,对于此次油价暴跌,美国人乐开了花,特朗普甚至发推说「油价降低对消费者有利」。

政策和汽车企业的双重考验

2020年是汽车大考的元年,中国在2020年之后,对汽车排放的要求不断严格,并在2025年成为世界上排放要求最苛刻的国家,而欧洲也对汽车企业提出了极为苛刻的排放限制,这就要求汽车企业提高新能源汽车研发力度,推出更多的新能源车型。

不过,2020年,这项政策真能推行吗?

据《福布斯》报道,?2020年西欧轿车和SUV的销量或因新型冠状病毒疫情的影响下降19%,而总部位于英国的捷豹路虎、梅赛德斯的母公司戴姆勒和法国大众汽车制造商雷诺因财务状况最为脆弱,面临的风险最大。

广汽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曾庆洪表示,由于新型肺炎疫情爆发,公司将下调今年汽车销量预期目标,由原来增长8%降至增长3%左右。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副秘书长叶盛基18日表示,疫情将对汽车行业一季度的运行影响巨大。如果疫情在3月底得到有效控制,预计一季度产销量下滑45%左右,上半年产销量下滑25%左右。

经济减速、消费欲望降低,汽车的生存压力空前。石油崩盘之后,美股率先表态,短短10天之内4次熔断,美联储降息,开始放水,保证流动性,但全球股票市场对未来依然是悲观的,尤其是汽车行业。

特斯拉距离顶部900美元股价,至今已经跌去一半,国内汽车龙头上汽集团重新回归2016年时的水平,吉利集团则从2017年的28元跌去三分之二,如今只有10元。全球市场对汽车行业的未来都一直悲观。

一方面是汽车行业营收出现问题,不断下调营业额和利润,另一方面,消费者正在捂紧自己的钱袋子。由于石油是最主要的原料之一,石油的低价会带动许多产品成本降低,人们预期未来商品价格比现在会更便宜,无论生产者还是消费者,都会选择延期生产或者消费,本就需要刺激消费的经济会更加低迷,中国经济开始有了「输入性通缩」。

于是,政府又要面临两难的尴尬境地,一方面是环保法规的考核期一到,对不满足要求的汽车企业进行处罚;另一方面,政府鼓励汽车消费,使消费回归正常,保证汽车企业正常维持。

那么,环保法规会在2020年对汽车企业开出罚单吗?

这个罚单会不会成为压垮汽车企业的最后一根稻草,无论中国还是欧洲。

在此之下,政府极有可能推迟环保法规的实施,重新制定相对宽松的汽车排放政策,待经济好转时,继续对汽车企业提出排放要求。我们乐观地估计,2020年的排放要求可能会推迟到2025年,这将大大缓解汽车企业在引擎研发、投入的压力,是汽车企业拥有一段喘息的时机。

表面上,石油暴跌对消费者是一件利好,实际上当下的利好和低成本,有可能是在透支我们的未来。它让我们在加油时少花20块,却可能让我们多花500块购买空气净化器,50块买衣服、10块买食物,以及未来把少花的这20块还回给更高的油价….

图?|?来源于网络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丰田威兰达成功了,上市180天狂甩6万辆,一公里油耗3毛4

中国作为全球需求量最大的汽车市场,如今已经分为两极化,分为合资、国产两大阵营。其中国产品牌则以吉利、长安、长城、比亚迪、奇瑞为一线热门品牌,而合资的则分为德系的大众、奥迪、奔驰、宝马;以及日系的丰田、本田、日产最为畅销。当然了,早些年在中国畅销的还有像:日系的铃木;韩系的现代、起亚;法系的标致、雪铁龙;美系的福特、雪佛兰都有着不错的销量。但随着中国的混动车型、纯电动汽车的兴起,像铃木、现代、起亚、标致、雪铁龙都受到了很大的冲击,销量都在走下坡路或者退出中国汽车市场。

说起纯电动汽车很多人会想起比亚迪、特斯拉,而说起混动领域就不得不提及丰田这个汽车品牌了,因为丰田旗下的混动车型在短短的几十年间累计销量达到了1500万辆的成绩,这是什么概念呢?相当于是比亚迪+奇瑞+海马三家品牌历史以来累计的销量总和,而这仅仅是丰田混动车型的销量,还没有包括纯汽油车的销量成绩,而仅仅是2019一年的时间,丰田旗下的汽车产品就在全球累计售出超过900万辆的成绩,可见“中国的大众、世界的丰田”这句话还是有庞大的销量基础作为支撑的。

说起丰田混动车型,那诞生于TNGA平台的丰田?威兰达这款“销量黑马”?6个月卖出6万辆,关键三套四驱还很优秀,还是值得和大家来深度解析一下的,既然是TNGA平台的产物,那就先来看丰田威兰达的整车品质和车身架构。

首先从安全配置来看,诞生于TNGA平台的丰田威兰达全系标配7个SRS安全气囊,其中还包含了膝部气囊。并且威兰达还配备了丰田全新一代TSS智行安全套装,其结合了带跟车行驶功能的LTA车道循迹辅助系统、带前方行人识别的PCS预碰撞安全系统、带全速域跟车功能的DRCC动态雷达巡航控制系统等十多项领先的安全配置,有效地为车内的驾乘人员保驾护航,与此同时,诞生于TNGA平台的丰田威兰达17.18万起售,它还采用了大量的超高压热成型钢材形成了GOA高刚性全框车身,加上还全系标配了7个安全气囊,无论是在中保研的测试中,还是安全气囊的厚道程度,丝毫不输于素有“公路坦克之称”的沃尔沃旗下的产品,出色的安全品质这是同级的本田CR-V、日产奇骏、马自达CX-4无法带来更好的体验。

安全性方面也体现在行驶时的稳定性,特别是遇到附着力低容易打滑的湿滑泥泞路面,或者容易追尾的雨雪天气时候,这时候四驱系统和差速锁就派上了用场,广汽丰田率先为威兰达推出了三套系统+两个差速锁可选,“一个车系三套四驱系统”不仅开创了汽车行业的先河,而且这三套四驱系统都装备了丰田全球先进的AIM四驱综合管理系统,可以通过对“发动机、变速箱、刹车控制、转向”等进行综合控制,使车辆实现出色的行驶质感和操控性能。关键从未见它飘,让车辆在高速过弯和过弯变道时,四驱可以迅速地介入,从而实现智能分配四轮驱动扭矩,让整车行驶的姿态更加稳定,能够有效减免推头或甩尾可能性,带来了超越日产奇骏四驱版本、三菱欧蓝德四驱版本的脱困能力和平稳性。

威兰达全系都是自动挡,且全系提供了三种四驱系统,它们分别是DTC智能四驱系统、DTV动态矢量四驱系统和E-Four电子四驱系统。打破了传统四驱系统费油的传统印象,丰田领先的AIM四驱综合管理系统配合VVT-iE智能电动可变气门正时进气系统,让威兰达2.0L四驱纯汽油版百公里实现6.5L的成绩,按照广东现在的油价相当于是一公里油耗3毛4;而双擎系统的加入更是让威兰达2.5L双擎四驱版堪称是“省油王”,百公里油耗低至5L,比起2021款本田CR-V锐·混动四驱净·黑爵士版的百公里油耗5.6L更为出色。

威兰达定位于紧凑型SUV,长宽高轴距分别为:4665x1855x1680x2690毫米,行李舱容积为580L,都比本田CR-V更具有优势。在智能科技方面,威兰达可以实现HUD平时显示系统+10.1英寸中控大屏+7英寸液晶仪表盘的三屏联动,而且和特斯拉旗下的车型一样,也是能实现L2级智能驾驶的车型,另外还有像“多功能流媒体内后视镜、全方位8探头泊车雷达、动态引导线倒车影像、?带记忆功能智能防夹电动感应尾门”这些紧跟潮流的智能科技配置,都是威兰达这款车的品质加分项。

新车点评:

威兰达是广汽丰田旗下的第一款紧凑型SUV,也是第一款一个车系提供三套四驱的量产车,再加上威兰达全系标配了自动挡、标配了麦弗逊式独立悬挂+双叉臂式独立悬挂,并提供了2.0L、2.5L两种动力可选,并拥有出色的燃油经济性,以及诸多越级的安全配置。都在进一步提升这款车的竞争力,从威兰达上市180天就能狂甩6万台的成绩来看,可见丰田又成功了。综合各方面来看,丰田威兰达有望成为今年20万级SUV市场的一大“销量黑马”。更多海内外新车资讯,尽在车讯之家报道。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