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棕油产量最多的国家?

2.国外新能源如何利用开发的

3.解开生物柴油的引擎之谜阅读答案

4.棕榈油期货的套利分析

5.2008年3月豆油价格猛涨是什么原因?

6.印尼柴油能进口到中国吗

  棕油产量最多的国家?

印尼生物柴油价格走势_印度尼西亚柴油机

棕榈油是世界油脂市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目前,它在世界油脂总产量中的比例超过30%。

棕榈油是从油棕树上的棕果(Elaeis Guineensis)中榨取出来的,果肉压榨出的油称为棕榈油( Palm Oil),而果仁压榨出的油称为棕榈仁油(Palm Kernel Oil),两种油的成分大不相同。棕榈油主要含有棕榈酸(C 16)和油酸(C 18)两种最普通的脂肪酸,棕榈油的饱和程度约为50%;棕榈仁油主要含有月桂酸(C 12),饱和程度达80%以上。传统上所说的棕榈油仅指棕榈果肉压榨出的毛油(Crude Palm Oil, CPO)和精炼油(Refin棕榈树ed Palm Oil, RPO),不包含棕榈仁油。它被人们当成天然食品来使用已超过五千年的历史。棕榈油的原产地在西非。1870年,棕榈油传入马来西亚。

油棕是一种四季开花结果及长年都有收成的农作物。油棕的商业性生产可保持25年。

油棕是世界上生产效率最高的产油植物。在马来西亚,目前每公顷油棕最多可生产大约5吨的油脂,每公顷油棕所生产的油脂比同面积的花生高出五倍,比大豆高出九倍。一般的马来西亚已到成熟期的油棕,每年每公顷平均产量是3.7吨毛棕榈油。

棕榈油是植物油的一种,能部分替代其它油脂,可代替的有大豆油、花生油、向日葵油、椰子油、猪油和牛油等 。由于棕榈油与各种油脂的相互关系,棕榈油的价格也是随着世界一般油脂价格的游走而浮动,同时,棕榈油价格的波动幅度也很大。

棕榈油在世界上被广泛用于烹饪和食品制造业。它被当作食油、松脆脂油和人造奶油来使用。象其它食用油一样,棕榈油容易被消化、吸收、以及促进健康。棕榈油是脂肪里的一种重要成分,属性温和,是制造食品的好材料。从棕榈油的组合成分看来,它的高固体性质甘油含量让食品避免氢化而保持平稳,并有效的抗拒氧化,它也适合炎热的气候成为糕点和面包厂产品的良好佐料。由于棕榈油具有的几种特性,它深受食品制造业所喜爱。

马来西亚和印度尼西亚是全球主要的棕榈油生产国,这两个国家的棕榈油产量占全球产量的80%以上。

中国是棕榈油的完全进口国。

国外新能源如何利用开发的

在国际石油能源日益枯竭的严峻形势下,印尼能源专家多次警告说,随着人口的急剧增加、经济建设规模的不断扩大以及新油气生产基地建设的滞后,如果和社会不重视节约能源并开发新的油气来源,那么,已探明的油气储量将在19年内耗尽。

印尼是东南亚的能源大国,全国的石油蕴藏量约400亿桶,天然气蕴藏量约136万亿立方米,分布在全国60多个油气田中。其中,已探明石油储量约95亿桶,天然气储量43.5万亿立方米。未开的油气田大部分在深海和交通不便的东部地区,勘探、开的成本高,困难大。

近30年来,印尼的人口、石油产量和消费量的增减让人为印尼石油的前景感到担忧。20世纪70年代初期,印尼人口为1.2亿,石油日产量是130万桶,油价平均8美元/桶;进入20世纪80年代,石油日产量上升至150万桶,油价约15美元/桶,但人口增至1.5亿;目前,印尼总人口已达到2.2亿,石油日消耗量超过125万桶,但日产量却只有115万桶。同时,由于本国石油油质和石油提炼能力有限等问题,印尼现在每天都需要从中东进口25万桶原油,从新加坡等地进口15万桶精炼油。实际上,印尼已经从石油净出口国变成了净进口国。

进入21世纪后,印尼人口的增长出现了一个高峰,近几年年均净增长300万人以上。专家估计,随着人口增长、经济规模滚雪球扩张、汽车和家用电器的普及,印尼国内石油的消耗量每年将增加5%,到2010年,全国燃油的需求将达到200万桶/日。

近年来,为了满足人民生活的需要,保持国民经济健康、可持续发展,印尼从加大油气勘探开发力度、以气代油、寻找能源供应新途径等三个方面,努力探索寻求能源多元化之路。

印尼努力在国际范围内寻求开发新油气的合作伙伴,每年都要拿出十余个油气田开发项目在全球范围内招标。包括中国在内的世界能源消费和技术大国,都在积极参与印尼国内的油气勘探和开发,并取得了较好的业绩。

印尼的天然气储量丰富,是符合新世纪环保和建设要求的清洁燃料。目前,印尼正加快实施以天然气替代石油的战略,在工业、民用和城市交通等领域推广使用天然气,例如交通部门正在制订措施,鼓励城镇机动车辆更多地使用清洁、节能的天然气,同时减少城镇工业生产和家庭的煤炭消耗量,加大天然气的工业和民用供应。

除正在开展的节约能源工作外,印尼有关部门还加紧寻求能源供应的新途径,其中正在着手进行的就有生物能源研制以及地热开发等。

根据印尼农业部的资料,印尼拥有丰富的植物,可用以提炼燃油替代品的植物就多达40余种,如棕榈、椰子、甘蔗、蓖麻、木棉子、豆蔻、红厚壳、红豆子、辣木子等,其中棕榈、甘蔗和椰子等燃油替代品植物,具有非常可观的发展前景。今年7月2日,苏西洛总统主持召开了生物能源内阁会议,决定成立加速新能源开发的国民能源小组,初步决定从2007年开始,在600万公顷的土地上发展棕榈、甘蔗、木薯和蓖麻种植园,为研发中的生物能源提供充足的原料。为了鼓励农民种植燃油替代品植物和消费者自愿使用新型燃油添加剂的积极性,印尼还在着手制定相关的优惠鼓励措施。根据生物燃柴油研发小组的报告,如果各方面进展顺利,全国生物柴油的年产量在2007年有可能达到1.87亿公升,2008年达到3.77亿公升,2009年达到12亿公升,2010年达到13.37亿公升。

印尼还加紧地热能源的开发。印尼地热能源丰富,其总潜力达到2.7140万兆瓦,约占世界地热总潜力的40%。但由于缺乏开发利用资金,以及各方面的协同配合不够密切,迄今为止印尼的地热能源开发利用还十分有限,2006年地热发电857兆瓦,仅占地热总潜力的3%。

为了加快地热能源的开发利用,印尼不仅出台了专门的法令,同时也积极吸引投资。在建立小型示范工程和提高科技水平的基础上,加快地热的开发利用。印尼矿物与能源部制定的地热能源开发利用规划中明确规定:至2020年,印尼地热发电的最终指标为6000兆瓦,其中2008年要达到2000兆瓦,2012年达到3442兆瓦,2016年达到4600兆瓦。

世界主要石油公司公布的最新财务报告显示,由于能源价格飙升,今年第二季度世界主要石油公司的利润大幅增加。其中,世界五大石油公司:美国埃克森—美孚石油公司、英荷壳牌石油公司、英国石油公司、美国康菲石油公司和美国雪佛龙石油公司今年第二季度的利润总额可望达到336亿美元,同比增长32%。图为在美国首都华盛顿的埃克森—美孚石油公司的加油站,汽车排队等待加油。 随着国际能源价格不断上升,美国的汽油平均价格已达到历史最高水平,每加仑已经超过3美元。这一方面对消费者形成日益广泛的影响,使众多的人要么降低汽油消耗,要么减少其他方面的开支。另一方面,油价居高不下也刺激替代燃料的研究和发展加快了步伐。美国、汽车产业、替代燃料产业以及农业部门等,都在纷纷寻找替代燃料发展的突破口。

实际上,美国的替代燃料研发已经有20多年的历史。20世纪70年代石油危机后,美国的替代燃料研发基地一度像雨后春笋般涌现。尽管后来国际油价大跌使大部分替代燃料研发项目停止,但美国的替代燃料生产和研发,在和部分私有大企业的支持下,仍发展成初具规模的产业,如美国的汽油基本上全部掺有15%的乙醇,在少数地区,人们甚至已习惯使用E85,即掺有85%乙醇的汽油。

在竞争环境下,美国的替代燃料开发一直呈现出多样性特点。经过20年的发展,乙醇、甲醇、生物柴油,乃至蓄电池汽车等,都在试图挑战汽油在汽车燃料方面的霸主地位。然而,这些替代燃料研发能否坚持下去,更不用说最终是否能夺得霸主地位,目前仍是个很大的未知数。尽管这样,目前的竞争态势显示,乙醇、甲醇和蓄电池汽车三种替代燃料研发和生产势头强劲,尤其是乙醇研发已遥遥领先。

玉米乙醇:乙醇提炼主要分玉米乙醇和纤维乙醇。目前,美国生产和使用的主要是玉米乙醇,相当一部分人相信玉米乙醇有可能代替汽油登上汽车用油的霸主地位。尽管仍有众多人质疑这一预测,但汽油价格居高不下,的确使玉米乙醇前景看好。今天,国际石油价格已经上升到70多美元一桶,每生产1加仑汽油,原有成本大体是1.65美元,提炼成本在65美分上下,1加仑汽油的成本约为2.30美元。而乙醇的成本已经低于目前的汽油生产成本。按今天1蒲式耳玉米2美元的价格计算,1加仑乙醇的成本只有1美元,这意味着即使将来国际能源价格相对下降,玉米乙醇仍会有很大的价格竞争优势。

然而,玉米乙醇要成为汽车耗能霸主仍面临多重挑战。首先是玉米生产难以满足需求。美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玉米生产国之一,但有研究结果表明,即使把美国生产的每一粒玉米都用于乙醇生产,也只能满足美国汽车所需燃料的12%。这意味着玉米乙醇最终仍将无法代替汽油成为美国汽车未来的主要燃料。

纤维乙醇:相关专家认为,纤维乙醇的生产潜力更大。多年来,美国及加拿大等国的科学家试图从玉米秸、木材、麦秸,以及其他有机纤维中提炼乙醇,且已经取得多项重大进展。加拿大首都渥太华附近的一家纤维乙醇试验生产基地,目前可从1吨麦秸中提炼出80加仑的纤维乙醇,据估算生产成本在1加仑2美元左右。美国自然保护理事会曾进行过一项研究,结论表明,如果大规模生产纤维乙醇,就有望把生产成本降低到1加仑60美分。该理事会专家纳塔内尔·格林纳称:“可以说纤维乙醇是我们今天看到的最有前途的燃料。”

也有美国商界人士从另一个角度看纤维乙醇市场。今天,巴西不但已经广泛使用从甘蔗中提炼的纤维乙醇,且有充足的纤维乙醇出口能力,价格也不高。然而问题是,由于美国相关行业要实行自我保护,对从巴西进口的纤维乙醇征收每加仑50美分的进口关税,从而堵死了从国外进口乙醇的渠道。如果美国取消这一不合理的关税壁垒,美国消费者将从中得到可观的实惠。

煤转甲醇:在多数人关注乙醇发展前景的同时,不少人把希望寄托在煤转甲醇的研发和生产上。今天,甲醇的生产原料主要是天然气。在相关人士看来,由于美国是个煤炭储藏丰富的国家,美国应把更多的人力、物力放在煤转液体燃料的研发和生产上。目前,美国西弗吉尼亚等煤炭储藏丰富的州,已经有不少煤转油研发和生产项目。宾夕法尼亚州甚至在开发如何把煤渣转化成柴油。美国全国再生能源实验室经过对7项煤转甲醇研发项目的研究,2003年得出的一项研究报告称,煤转甲醇的生产成本最低可降到1加仑40至60美分。设在华盛顿的甲醇研究所今年春天发表研究成果称,一旦煤转甲醇进入规模生产,成本基本上可维持在76美分上下。

实际上,甲醇可直接用于目前的大多数汽车,近年来已经有不少种赛车开始用甲醇作燃料。另外,甲醇还是氢燃料的原料。然而,尽管氢燃料是最环保的燃料之一,但要建造氢燃料加油站网络系统,开支巨大,在可预见的时期内仍不可行。

甲醇还被不少人用来制造生物柴油。据美国全国生物柴油理事会统计,2005年美国人把用过的动植物油与甲醇混合,生产出7500万加仑的生物柴油。不过,认为甲醇转生物柴油没有前途的人认为,并不丰富的动植物油,将严重掣肘甲醇转生物柴油成为美国未来主要汽车燃料的可能性。

蓄电池动力汽车:近年来,美国、日本等国家的汽车行业把越来越多的注意力放在电力汽车的研发上。电力汽车因其无污染、无噪音而日益受到部分消费者的青睐。今年7月初丰田汽车公司宣布,未来公司的发展战略之一,是把重点从油电混合型动力车向可直接充电的油电混合动力车方面转移。有专家经过研究得出数据显示,每天驾驶蓄电池作动力的电动车行驶50公里上下班,费用仅相当于使用75美分1加仑汽油的开支,经济效益非常好。除此之外,研究结果还表明,即使用煤发电为电动车提供电力,也比汽车烧汽油环保得多。

总体来看,尽管美国替代能源研发五花八门,但真正具有竞争力的当数乙醇、甲醇、蓄电池电动汽车。有专家认为,多种选择竞争的结果,很可能是一部分因效益、成本以及环保等方面的劣势而被淘汰出局,而竞争中成长起来的任何一种替代燃料,都很难像汽油那样,在汽车燃料方面发挥独霸地位,最终有可能是多种替代燃料互补共存,携手改变汽油在汽车燃料方面的霸主地位,大幅度降低人们今天对汽油的严重依赖程度。在自然界丰富的能源中,油砂占有极其重要的战略地位。有专家指出,随着传统石油的减少,油砂将成为世界最重要的石化能源。 油砂矿的主要成分是沥青、水、粘土和砂粒,外观似黑色的糖蜜。通常,油砂区蕴藏在植被茂盛的湿地和未开发的温带森林下面,地表附近的油砂可以露天开,经清洗后可以得到一种粘稠的焦油,即“沥青”。由于油砂的开、运输、分离和提炼过程复杂,生产成本相对较高,其经济价值和战略意义一度被忽视。近年来,随着油砂开、运输和提炼过程的一系列工艺和技术创新,生产成本大幅度降低,其经济价值和战略意义越来越受到国际战略投资者的重视。

目前世界上所探明的油砂的95%集中在加拿大阿尔伯塔省北部阿森巴斯卡河流域、和平湖和阿尔伯塔省与萨斯客彻温省交界处的冷湖地区。其中阿森巴斯卡流域的油砂是世界上最大的已知油砂,在地下埋藏着2130亿立方米沥青,加上冷湖和和平湖等地区的油砂和重油,加拿大已经探明的油砂和重油达4000亿立方米(合2.5万亿桶原油),相当于整个中东地区的石油蕴藏量。如果这些全部被开利用,按照现在世界能源的需求水平,可供全世界消费100年。

不过,这些目前还不能全部成为石油贮藏,因为凭借现在掌握的开技术,仅仅可以对12%的油砂进行经济规模的开,大部分埋在地下深处和含量较低的矿藏还不具有进行经济开的价值。尽管如此,这些可以被开的油砂已经相当于整个中东地区石油贮藏量的一半,由此可见,加拿大阿尔伯塔省的油砂将成为世界重要的能源来源。

目前,加拿大在阿尔伯塔省共有26个油砂项目投入生产,其中露天开7个,用现场分离技术的19个,总生产规模达到每天83万桶,占加拿大石油产量的43%。

加拿大巨大的油砂也成为国际石油大亨们竞相抢占的市场,纷纷投巨资与加拿大合作,其中包括埃克森—美孚、壳牌和BP等公司。据统计,截止到2004年,世界各国投资者向阿尔伯塔省投入的油砂开资金高达350亿美元。

另据了解,过去,美国并不十分重视油砂的开,油砂在美国能源中只占一小部分。但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技术上的不断改进已经使油砂每桶生产成本由30美元降到了20美元,不过比起中东地区3 美元/桶的生产成本,油砂的生产成本依然很高。但随着成本继续下降、技术改良以及油价攀升,油砂开正逐步成为主流,预计到2020年,美国油砂产量将达到每日300万桶。美国已有12家以上的公司在今后10年投入600亿美元,用于建设新项目,或扩大生产。 在国际石油能源日益枯竭的严峻形势下,印尼能源专家多次警告说,随着人口的急剧增加、经济建设规模的不断扩大以及新油气生产基地建设的滞后,如果和社会不重视节约能源并开发新的油气来源,那么,已探明的油气储量将在19年内耗尽。

印尼是东南亚的能源大国,全国的石油蕴藏量约400亿桶,天然气蕴藏量约136万亿立方米,分布在全国60多个油气田中。其中,已探明石油储量约95亿桶,天然气储量43.5万亿立方米。未开的油气田大部分在深海和交通不便的东部地区,勘探、开的成本高,困难大。

近30年来,印尼的人口、石油产量和消费量的增减让人为印尼石油的前景感到担忧。20世纪70年代初期,印尼人口为1.2亿,石油日产量是130万桶,油价平均8美元/桶;进入20世纪80年代,石油日产量上升至150万桶,油价约15美元/桶,但人口增至1.5亿;目前,印尼总人口已达到2.2亿,石油日消耗量超过125万桶,但日产量却只有115万桶。同时,由于本国石油油质和石油提炼能力有限等问题,印尼现在每天都需要从中东进口25万桶原油,从新加坡等地进口15万桶精炼油。实际上,印尼已经从石油净出口国变成了净进口国。

进入21世纪后,印尼人口的增长出现了一个高峰,近几年年均净增长300万人以上。专家估计,随着人口增长、经济规模滚雪球扩张、汽车和家用电器的普及,印尼国内石油的消耗量每年将增加5%,到2010年,全国燃油的需求将达到200万桶/日。

近年来,为了满足人民生活的需要,保持国民经济健康、可持续发展,印尼从加大油气勘探开发力度、以气代油、寻找能源供应新途径等三个方面,努力探索寻求能源多元化之路。

印尼努力在国际范围内寻求开发新油气的合作伙伴,每年都要拿出十余个油气田开发项目在全球范围内招标。包括中国在内的世界能源消费和技术大国,都在积极参与印尼国内的油气勘探和开发,并取得了较好的业绩。

印尼的天然气储量丰富,是符合新世纪环保和建设要求的清洁燃料。目前,印尼正加快实施以天然气替代石油的战略,在工业、民用和城市交通等领域推广使用天然气,例如交通部门正在制订措施,鼓励城镇机动车辆更多地使用清洁、节能的天然气,同时减少城镇工业生产和家庭的煤炭消耗量,加大天然气的工业和民用供应。

除正在开展的节约能源工作外,印尼有关部门还加紧寻求能源供应的新途径,其中正在着手进行的就有生物能源研制以及地热开发等。

根据印尼农业部的资料,印尼拥有丰富的植物,可用以提炼燃油替代品的植物就多达40余种,如棕榈、椰子、甘蔗、蓖麻、木棉子、豆蔻、红厚壳、红豆子、辣木子等,其中棕榈、甘蔗和椰子等燃油替代品植物,具有非常可观的发展前景。今年7月2日,苏西洛总统主持召开了生物能源内阁会议,决定成立加速新能源开发的国民能源小组,初步决定从2007年开始,在600万公顷的土地上发展棕榈、甘蔗、木薯和蓖麻种植园,为研发中的生物能源提供充足的原料。为了鼓励农民种植燃油替代品植物和消费者自愿使用新型燃油添加剂的积极性,印尼还在着手制定相关的优惠鼓励措施。根据生物燃柴油研发小组的报告,如果各方面进展顺利,全国生物柴油的年产量在2007年有可能达到1.87亿公升,2008年达到3.77亿公升,2009年达到12亿公升,2010年达到13.37亿公升。

印尼还加紧地热能源的开发。印尼地热能源丰富,其总潜力达到2.7140万兆瓦,约占世界地热总潜力的40%。但由于缺乏开发利用资金,以及各方面的协同配合不够密切,迄今为止印尼的地热能源开发利用还十分有限,2006年地热发电857兆瓦,仅占地热总潜力的3%。

为了加快地热能源的开发利用,印尼不仅出台了专门的法令,同时也积极吸引投资。在建立小型示范工程和提高科技水平的基础上,加快地热的开发利用。印尼矿物与能源部制定的地热能源开发利用规划中明确规定:至2020年,印尼地热发电的最终指标为6000兆瓦,其中2008年要达到2000兆瓦,2012年达到3442兆瓦,2016年达到4600兆瓦。

世界主要石油公司公布的最新财务报告显示,由于能源价格飙升,今年第二季度世界主要石油公司的利润大幅增加。其中,世界五大石油公司:美国埃克森—美孚石油公司、英荷壳牌石油公司、英国石油公司、美国康菲石油公司和美国雪佛龙石油公司今年第二季度的利润总额可望达到336亿美元,同比增长32%。图为在美国首都华盛顿的埃克森—美孚石油公司的加油站,汽车排队等待加油。

解开生物柴油的引擎之谜阅读答案

1.紧张,宽慰

2.表达了作者誓要将日扩赶出中国的决心。

3.坚信国民党派必将失败,坚信中国***一定会取得最后的胜利。

4.表达了作者对革命胜利的殷切希望与必胜信心。

5.勿忘国耻,创造辉煌。

随着勘探开发技术的日益进步,石油等化石能源的耗竭危机被不断延后,但来自环境方面的诘问却在不断加剧。由此,寻找不可再生的替代品,成为世界各国的迫切选择。

作为一种可再生的绿色能源,生物柴油被认为既可以缓解能源危机,又可以减缓温室效应,特别是随着其合成方法和工艺不断更新,生物柴油发动机的使用性能与排放物监测领域的研究逐步走向深入,生物柴油作为一种理想替代品的作用日显突出。

在中国,十几年来科研人员对生物柴油的性能与排放进行了大量研究,这些研究为生物柴油的推广使用打下了基础。

原料短缺

生物柴油诞生于1988年,由德国聂尔公司发明。生物柴油是以油料作物、野生油料植物和工程微藻等水生植物油脂以及动物油脂、废弃油脂等为原料油通过酯交换工艺制成的甲酯或乙酯燃料。

与石化柴油相比,生物柴油热值略低、密度和粘度略高,具有良好的燃料性能、环保特性。美国能源专家如此评价:生物柴油的毒性比食盐还小,降解速度比糖类还快;同时,使用生物柴油可以减少对石油的依赖,保障能源供应。

因为生物柴油的可再生性和环保性,已经在全世界很多国家得到使用。比如,欧盟生物柴油应用的比例在2011年已经达到5%,并提出到2020年生物燃料要占交通燃料的10%;马来西亚从2014年11月起,将生物柴油在柴油中的掺混比例从5%提高到7%;2014年7月开始,巴西生物柴油在柴油中的强制掺混比例已从5%提高到6%,2015年还会进一步提高到7%。

“我国生物柴油距离大规模推广仍有很长的路要走。”北理工汽车动力性及排放测试国家专业实验室主任葛蕴珊教授坦言,而目前的主要挑战是原料来源不足。

我国生物柴油的生产原料主要是废弃油脂。同济大学汽车学院教授谭丕强介绍,截至2014年6月底,中国主要生物柴油项目的产能超过200万吨/年,但由于生产原料的不足,实际每年产量较低,不及产能的一半。

“如果原料问题不解决,对生物柴油的应用研究也会受影响。”葛蕴珊认为,步入应用阶段后更多的是靠产业发展驱动研究进步。

殊途同归

纵观全球,一些具有开发研究生物燃料动力和原料基础的国家,几乎都进一步形成了该领域强大的研究实力。

“从生物柴油的生产原料,包括怎么促进产油生物快速生长、如何提高产油率,到发动机使用,包括燃烧特性变化、排放物检测、经济性改善等,欧盟都开展了比较系统的研究。”北理工动力系统工程研究所教授张付军介绍说。

在生物柴油的应用研究方面,谭丕强表示,国内外研究机构均主要针对生物柴油的理化特性、发动机燃用不同掺混比例生物柴油的动力性、经济性、排放性能、耐久性能等,所得的结论也颇为类似。

主要的区别则在于:东南亚国家(如印尼、马来西亚)主要研究棕榈油制生物柴油,欧盟国家(如德国)主要研究菜籽油制生物柴油,美国主要研究大豆油制生物柴油,而我国重点研究废弃油脂制生物柴油、麻疯树制生物柴油。

国际上的研究趋势也类似。“进一步提高生物柴油在柴油中的掺混比例至20%甚至更高,且仍要保证发动机的动力性、经济性、排放性能、耐久性能,是未来研究的一个瓶颈。”谭丕强说。

双管齐下

葛蕴珊是我国较早接触生物柴油的科研人员。2001年,有个民营公司老板听说北理工排放检测和整车发动机试验的条件在国内属于领先,就拿来一种用油脚(油脂精炼后产生的残渣)做的生物柴油请他们做检测。

“当时还是头一次听说这种新燃料,闻起来挺香,味道跟柴油不一样,更像食用油的味道。”葛蕴珊说,“查资料后才知道,生物柴油当时在国际上已经很热门了,我们国家相对滞后,仅有小规模的生产。”

基于对新鲜事物的好奇,葛蕴珊团队开始着手生物柴油在发动机上的应用研究。2003年他们获得科技部项目资助,对生物柴油的动力性、经济性、环保性等进行了一系列研究。研究发现,燃用生物柴油可以降低颗粒物和一氧化碳的排放,但氮氧化物的排放量反而增加了10%~20%。

2005年之后,我国科研人员对生物柴油在使用性能方面的研究有了更多的关注。

“开展发动机使用生物柴油后的动力性、经济性、排放性能、耐久性能等研究,探索与使用纯石化柴油相比,发动机会有哪些问题,应如何解决,为生物柴油的推广使用提供实验理论参考。”秉持这个目标,谭丕强团队自2006年开始从事生物柴油的相关研究。

他们重点探索了在不改变现有发动机结构前提下,生物柴油的掺混比例优选问题。使用废弃油脂、棕榈油、麻疯树油、棉籽油、花椒籽油等五种生物柴油以及不同生物柴油掺混比的调和燃料,进行了大量的动力性、经济性、排放性能研究,并进行了长达400小时连续的发动机可靠性和耐久性试验。

“我们得到的试验数据和研究成果,丰富了全球范围内发动机使用生物柴油的性能数据库,为我国的发动机规模化应用生物柴油提供了重要参考依据。”谭丕强说。

下一步,谭丕强逐步在公交车上进行生物柴油的规模示范应用。目前他们已经在上海市100辆公交车上试用由废弃油脂生产的生物柴油,掺混比例在10%以内。

我国生物柴油的主要生产原料为废弃油脂,其来源较为复杂,需要通过生产工艺和技术措施来保证生物柴油质量的稳定性。因此,张付军认为,随着发动机排放要求越来越高,生物柴油的相关研究不仅需要发动机的研究人员参与,还需要油品研究的紧密配合。

微议

因其可再生性和环保性,生物柴油已经在全世界很多国家得到使用。为了避免燃料与食物之间的竞争,降低生物柴油燃料生产成本,生物柴油的原料从食用油脂(如菜籽油、豆油等)发展到非食用油脂(如棕榈油、桐子油、麻疯树油、地沟油等),并进一步发展到使用非油脂类生物质作为原料。

最新统计显示,2014年全球生物柴油产量创下历史新高,其总产量超过3000万吨,比2013年增加约200万吨,主要来自欧盟、美国、巴西、阿根廷、印尼、马来西亚等国家和地区。

生物柴油作为一种可替代燃料,其对原料的依赖程度较高,同时较适用于传统能源较匮乏地区,所以那些具有开发研究生物燃料的强大动力和原料基础的国家,进一步形成了该领域的强大研究实力。

一方面,不断更新生物柴油的合成方法和工艺;另一方面,研究生物柴油及生物柴油混合物(与标准柴油混合)的燃料性能、发动机使用性能(如怠速性能等)和排放特性,从而提高生物柴油作为可替代燃料的适用性,为生物柴油燃料的推广使用提供实验理论参考。

我国生物柴油的生产原料来源主要是废弃油脂。原料来源不足,阻碍了生物柴油的大规模推广应用。尽管如此,我国对生物柴油的性能与排放研究与世界同步,在生物柴油生产原料来源的多样性研究、发动机材料兼容性研究、发动机性能研究的系统性与全面性等方面,均处于较为领先的水平,所得成果对于生物柴油在交通领域的实际应用,具有较为重要的参考价值。

棕榈油期货的套利分析

豆油与棕榈油跨品种套利理论基础与价差分析

作为国内期货市场主要油脂期货品种,豆油和棕榈油之间具有一定的替代性。两者既有共性也有独立的特性,这也是两者可以进行套利的一个前提。所谓共性是指两者都以食用为主,利用农作物和植物的果实加工榨油后,用以民用消费。而不同之处在于因生产原料不同两者在消费领域形成了鲜明的季节差。在我国豆油全年消费比较均衡,一般在传统节日特别是春节,豆油消费较旺盛,而棕榈油因熔点高,在冬季进入消费淡季,消费量较小,因而在夏季棕榈油为增加相对豆油的竞争力,其价格一般相对较低。两者因季节性产生的价差给套利交易提供了机会。

另外他们都可以用来制备生物柴油。在全球的生物柴油原料中,亚洲主要是棕榈油;欧洲以菜籽油为主,进口亚洲的棕榈油也占一部分;南美及美国则主要以豆油为主。

在食品工业中他们也具有一定可替代性。如奶油的制作,棕榈油可直接乳化,豆油则需要氢化,因为氢化会产生反式脂肪酸,而乳化不会,现在奶油的原料越来越倾向于使用棕油。

从豆油和棕榈油期价的走势上看,自棕榈油上市以来,其期货价格就紧随豆油的期价走势,两者同涨同跌的趋势明显,之间相关性极高(如下表)。豆油价格高于棕榈油价格,豆油和棕榈油价格走势的趋同是进行套利的基础。

根据历史价差分析,通常情况下豆油和棕榈油5月合约的价差高点出现在9-11月份,而低点出现在1-3月份左右。如下图(该图剔除了交易量较低的时段)。

09~11年,豆油与棕榈油的价差一直处于一个区间波动的状态,波动幅度一般在800点左右。一年中出现高价差的时间段,通常是在每年的夏季,这段时间是我国棕榈油食用消费旺季。为获得相对豆油更有竞争力的销售状况,其与豆油的相对价格需较低,两者价差因此会出现高于1200点的情况。而低于700点的价差出现时间较短,一般是在每年的冬春季节。但今年的情况有所不同,价差高点超过2000,造成今年如此高价差的主要原因有:

1、棕油主产国库存巨大。如下图是马来西亚今年月度库存变化,自6月起,库存增加迅猛。1~9月马来总产量为1316万吨,而10月是棕油产量高峰,该库存在10月可能继续上升。

2、大豆减产导致豆油跟涨。USDA10月报告预估2012/13年度美豆产量为28.6亿蒲,低于11/12年度的30.94亿蒲,2012年初至10月19日收盘美豆上涨幅度达25.76%(11月合约),国内豆油上涨约8.73%。

3、国内食用油禁止搀兑棕油及餐饮行业不景气导致食用需求下降。之前棕榈油在国内的烹饪需求约占25%,食品加工及方便面生产需求占50%,烹饪用量缩减了约50万吨以上,占我国棕油整体消费的近10%。

但是高价差终将回归,原因如下:

1、明年南美大豆将增产,据美国农业部10月份的预测,12/13年巴西、阿根廷产量达1.36亿吨,比11/12年度增加26.51%.,这样的话,明年大豆在供应上将会比较充裕,从而对豆油价格造成压制。

2、国内食用油供应充足压制豆油价格。我国月均食用油需求在210万吨左右,目前国储有约550万吨食用油储备,加上每月大豆压榨出油约110万吨,以及其他油品及进口毛油补充,中国食用油供应不会出现短缺。

3、印度棕油消费量快速增加。印度的棕榈油食用非常普遍,其用量是豆油的2倍以上。印度的棕榈油进口上升速度较快(如下图)将弥补我国食用消费量的下滑。

4、全球棕油制备生物柴油增加。马来西亚拟将生物柴油含量由5%提高到7~10%,这将增加约40~60万吨棕榈油消费量。12年全球生物柴油产量约1890万吨,比11年小幅增加10万吨,而棕油使用比例在逐步增加。当原油与棕油的价格相当时棕油制备生物柴油会相当有竞争力,目前布伦特原油约在855美元/吨,而马盘期货棕油价格在809美元/吨,已具竞争力。

5、马来西亚自明年1月1日起将实行新关税政策(用同印尼一样的从价征税方法,但税率比印尼更低),该政策将大幅降低出口关税,从而刺激全球棕油消费,并挤占部分豆油消费。

基于以上原因,我们认为豆棕价差将会回归,目前存在着极好的套利机会。

2008年3月豆油价格猛涨是什么原因?

今年以来,随着全球农产品价格的上涨,国际市场食物油价格也呈现上涨趋势。豆油、菜籽等期货价格不断创出新高,批发和零售价格也紧随而上。不少食物油出口国在分享上涨带来的红利同时,也出现了本国市场价格高企所引发的通胀的隐忧。

1.国际期货市场价格居高不下,连创新高,近期价格处历史高位。

今年以来,美国芝加哥期货(CBOT)豆类品期货、加拿大温尼伯商品期货(WCE)油菜籽期货、马来西亚衍生品(BMD)毛棕榈油期货等国际上有影响的食物油期货价格指数出现了大幅上涨趋势。

大豆是食物油的基础产品,也是最重要的期货品种。而菜籽油、棕榈油等在国际市场都是被看作为替代品。因此,这里以CBOT大豆市场为例来说明价格走势。从1月3日开市,到7月13日,开盘700.7,最高948.3,最低671.3,收盘948.1,上涨257.6(单位均为美分/蒲式耳),涨幅36.7%。其走势经过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从1月10日CBOT大豆指数的最低点671.3美分/蒲式耳(1蒲式耳大豆=27.100公斤)一直炒至2月22日的最高点813.5美分/蒲式耳,最大幅度为142.2美分/蒲式耳。主要炒作因素是美国职业农场主组织(Pro Farmer)在其间抛出的一份调查报告,显示美国新产季大豆的种植面积可能急剧减少860至940万英亩。第二阶段:从4月24日的最低点732.2美分/蒲式耳开始,一直爆炒至6月18日的最高882.4美分/蒲式耳,最高幅度达150.2美分/蒲式耳,而这一阶段主要影响因素是天气。天气因素炒高了100多美分/蒲式耳。第三阶段:从6月22日的最低点817.4美分/蒲式耳一直炒作到7月13日的最高点948.3美分/蒲式耳,其最大波幅为130.9美分/蒲式耳。期货价格创下了三年来的新高。这主要是因为6月29日美国农业部公布了一份令所有市场人士大跌眼镜的报告,即:美国2007年大豆种植面积预计为6408.1万英亩,较三月份的数据大幅削减305.9万英亩,远低于市场普遍预测的6783.8万英亩的平均值(预测区间为6600—6900万英亩)。当天CBOT大豆各合约一度涨停开盘。

经过市场有地进行播种面积——天气状况——播种面积的三个阶段炒作,使得CBOT大豆上升近260美分/蒲式耳。值得注意的是,以前CBOT大豆是上涨——种植面积增——下跌——种植面积减少——再上涨的循环模式,而现在出现了新情况是上涨——种植面积减少——再上涨——再减少种植面积的恶性循环模式。

7月,美国农业部发布的月度供需报告,预计全球2007-2008年度大豆产量达到2.221亿吨,低于6月预测的2.253亿吨,也低于2006年的2.361亿吨。事实上,除了巴西之外,全球其他几个大豆主产国的大豆产量均有程度不等的减少,其中美国大豆产量调低至7140万吨(6月预测7470万吨,2006年为8680万吨)。阿根廷大豆产量预测为4700万吨(2006-2007年度为4720万吨)。中国大豆产量预计为1560万吨,也低于2006-2007年度的1620万吨。不过巴西大豆产量预计达到6100万吨,和6月预估值持平,也高于2006-2007年度的5900万吨。

从需求面看,全球大豆用量略微调低到了2.342亿吨(6月预测为2.343亿吨,2006年为2.252亿吨)。全球大豆出口预计为7550万吨,和6月预测持平,2006年为7050万吨,其中阿根廷大豆出口预计提高到1020万吨(6月预测860万吨,2006年为800万吨),巴西预计为20万吨(6月预测20万吨,2006年为2460万吨)。美国预计为2780万吨(6月为2940万吨,2006年为20万吨)。这也将导致2008年9月底全球大豆期末库存降低到5187万吨(6月预测为5400万吨,2006年为6417万吨)。

总体看来,报告印证了市场近期对全球下一年度大豆供应吃紧的担忧,这也使得市场对于任何可能导致美国大豆单产降低或者南美大豆播种面积降低的因素都极为敏感。从最新的气象预报看,美国西部玉米种植带可能出现炎热干燥的天气,而7月底和8月份正值美国大豆关键的结荚期和灌浆期,炎热干燥的天气将会导致大豆单产潜力受损。除了天气因素,美国大豆价格的上涨也是为了鼓励巴西农户增加播种面积。一般预计巴西新豆播种面积将会比2006年提高5个百分点以上,但是从雷亚尔汇率持续走强来看,这显然不利于巴西大豆种植收益提高,因为巴西大豆主要是用来出口,所以美元相对雷亚尔越是疲软,农户换回的收益就越少。现在雷亚尔汇率位于近7年来的高点,1雷亚尔可以兑换0.53美元,年底之前可能达到1美元兑换1.8雷亚尔。因此,在南美大豆播种季节开始前(也就是未来三到四个月里),芝加哥大豆期货价格维持高位运行的几率很大,特别是如果美国中西部出现炎热干燥天气的情况下,以便能够鼓励南美农户尽可能增加大豆播种面积,弥补美国大豆产量下降带来的全球供应缺口。

加拿大WCE油菜籽期货、马来西亚BMD毛棕榈油期货等价格基本上与CBOT走势相同。自从2006年以来,马来西亚粗棕油期货价格飙升近80%,现货价格创下了8年来的新高。

2.三大因素支撑国际棕榈油价上涨

7月以来,国际棕榈油市场大幅上涨,24度棕榈油近月装运港船上交货(FOB)价格为每吨(下同)7.5美元,较前一周上涨22.5美元;33度棕榈油FOB价格为792.5美元,上涨22.5美元;44度棕榈油770美元,上涨10美元。

国际棕榈油市场上涨的主要支撑因素有以下几点:第一、CBOT大豆市场大幅上涨的带动。美国农业部大幅调低2007年美国大豆播种面积数据,导致CBOT大豆市场大幅上涨,对BMD棕榈油起到支撑作用。第二、近期纽约商业(NYMEX)原油大幅上涨,使得棕榈油在生物燃料行业的需求前景改善,吸引投机资金做多。马来西亚到2008年时强制要求在传统燃料中掺混生物柴油,并且打算提供补贴,确保生物燃料项目获得成功,这也对BMD棕榈油市场形成支撑。第三、印尼调高棕榈油出口基价,增加了马来西亚棕榈油的出口竞争力。印尼将毛棕榈油的基准出口价格由此前的每吨(下同)622美元上调至676美元;24度棕榈油基准出口价格由676美元上调为746美元;33度棕榈油基准出口价格由此前的652美元上调至737美元。印尼上调棕榈油出口价格有利于马来西亚棕榈油的出口,对BMD棕榈油市场有利。

3.全球油菜籽供应趋于紧张,整体价格趋势保持向上。

据德国《油世界》预计,2006/07年度全球10种主要油料作物的消费量预计将达3.96亿吨,高于3.92亿吨的同期产量。2007年全球油菜籽产量预计为5160万吨,高于上年的4720万吨。其中欧盟油菜籽产量预计达到1780万吨,上年为1610万吨;中国产量预计为1100万吨,低于上年的1270万吨。加拿大产量预计提高到980万吨,上年为850万吨;澳大利亚产量预计提高到140万吨,上年为51万吨。但是仍然不能满足需求的增长,全球油菜籽消费量增长明显,预计为5220万吨,上年为4910万吨。油菜籽加工量预计为4900万吨,上年为 4610万吨。从期末库存来看,预计今年为470万吨,上年为530万吨,库存对用量比预计为9.0%,上年为10.9%。可见,今年全球油菜籽供应趋于紧张,整体价格趋势持续向上。

造成供需紧张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之一是市场对生物柴油的炒作,从而预期菜油、豆油、棕榈油需求将可能大幅增加,供需基本面将偏紧。这一点在去年末的市场反应中较为明显,在德国,随着能源价格下挫、植物油价格相对坚挺及2006年8月开始实施的每升9美分的能源税造成生物柴油生产利润下降等,导致了生物柴油消费量下降,菜籽油和油菜籽价格出现了短暂的下跌。今年以来,由于豆油、菜油、棕油价格的大幅爆涨,如此高的成本已失去了作为生物柴油原料的意义。但是,不断有新的预测调高生物柴油的生产能力,这无疑将给油菜籽供应带来逼迫的气氛,为其价格居高不下提供依据。

4.周边国家食物油价格上涨带来供应紧张,通货膨胀压力加剧。

棕油是印尼人的主要食用油,但由于作为烹调油和生物燃料的棕油价格飞涨,很多印尼人因为买不起,只能改煮无油之炊。已经迫使很多印尼穷人改吃水煮、而不是用油炒食物了。

作为世界最大棕油生产国之一,印尼会从油价上涨中获利,但是因为国内食用油价格也水涨船高地上涨了三分之一,造成千千万万的印尼普通百姓负担不起。另外食用油价格上涨,也让经济政策官员担心会对通货膨胀带来冲击。未加工食品包括食用油价格今年6月比去年同期上涨超过10%,是构成消费物价指数的商品和服务篮子中,上涨幅度最大的一块。

印度是主要的植物油进口国,每年食用油需求的一半要靠进口来满足。由于今年油籽预计减产,这也使得印度对进口植物油的依赖性提高。印度食用油价格上涨,原因在于本地油籽产量降低,而且国际棕榈油价格创下数年新高,也带来明显的支持。

印度植物油价格近期持续走强,带来了国内通涨率指标的继续高企。到3月底,印度批发价格指数比一年前提高了6.39%,印度为了平抑通涨压力,已经将毛棕榈油的进口关税从70%调低到了60%,把24度精炼棕榈油的进口关税从80%调低到了67.5%。相比之下豆油进口关税仍然维持在45%。由于用于计算关税的基础价格依然维持在2006年7月份的水平上,这有助于降低这些食用油的进口成本,也有利于进口增长。

总体上说,国外食物油价格仍然处在上涨趋势之中,除了种植面积减少及天气因素以外,美元持续贬值、全球面临通胀威胁以及投资基金在期货市场兴风作浪也是重要的影响因素。预计CBOT大豆市场很有可能达到1065美分/蒲式耳或1116美分/蒲式耳。

印尼柴油能进口到中国吗

印尼柴油能进口到中国。今年印度尼西亚未混合生物柴油的出口量约为100万吨,高于去年的约30万吨。对中国和印度的出口已经恢复,对中国和印度也有出口,APROBI副PaulusTjakrawan告诉记者说,对中国的出货量相当大。截至7月,APROBI成员已出口716,599吨燃料。欧盟于3月份取消了对13家印尼和阿根廷生产商的生物柴油进口关税,印度尼西亚恢复向欧洲出口生物柴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