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价调整算法陷阱_油价调整计算公式
1.刚问过美国的朋友,美国加油单位是“加仑” 换算成“升”再折合人民币大约是6元左右,单比油价就比国内
2.国内油价:这么个换算法,油价能不高吗
3.油价真的下跌了吗?收益的是谁?
4.油价联动系数怎么算
国际油价与国内油价的换算关系 国际油价××美圆/桶指的是国际上原油的价格,并不是国内成品油的价格,国内是××元/升。
换算关系1:国际油价是以桶为单位,国内以升为单位国。国际油价的一桶相当于159升,(这个数字非常准确换算关系2:国际油价是以美圆为单位,国内以人民币为单位,现在一美圆大约换6.8元人民币,(这个数字随时间变化)。 换算关系3:国际油价指的是国际上原油的价格,并不是国内成品油的价格。国内油价指的是成品油的价格。国际上原油转换成成品油的比例大约为1:0.9,加上加工损耗、原油进口、加工成本,比例大约为1:0.8,以美国前几年的数据为例,当时原油18美圆/桶,美国商人卖22美圆/桶,比例大约为1:0.82。美国的成品油质量是高于国内#97油的。(这个数字是根据国际上的平均水平算出,中石油的数据找不到,按理中国的劳动力成本更低,但是也可能中石油的加工成本特别高,也未可知)根据以上换算关系国际油价100美圆/桶,换算成#97国内油价为100×6.8÷159÷0.8=5.346元人民币/升国际油价最高达到140美圆/桶时换算成#97国内油价为7.484元人民币/升。
目前国际油价为70美圆/桶左右时 换算成#97国内油价为3.742元人民币/升。
刚问过美国的朋友,美国加油单位是“加仑” 换算成“升”再折合人民币大约是6元左右,单比油价就比国内
油价下调很厉害,我住的杭州,92号,5块4毛9,95号也就5块8毛4。但其实兼职跑滴滴,我们不能只考虑加油的成本,保养、折旧,都是钱。而且,如果不是所谓的“持证上岗”,还有一定的风险呢。整体看下来,兼职跑滴滴,能赚到的钱有限。
兼职跑车,理想下的收入预测我们先不考虑成本和风险,首先对兼职跑车的收入做一个比较理想化的预测。首先,我们看看滴滴的计费规则:17点到23点这个时间段,按照杭州滴滴快车司机端现行计费规则来算,里程费是每公里1块7毛2,时长费是每分钟4毛钱。所以重点就是:每天能跑多久,以及每天能跑多远。滴滴官方发布了个《2017年滴滴出行平台就业研究报告》。
上面讲:快车司机基本上就是以兼职为主的,每天在线时间不到2个小时的司机最多,占了50.67%,一半。第一财经商业数据中心发布了一个《2016智能出行大数据报告》,里面调查了300多个城市的全年车速数据。得出了一个结论:考虑到早、晚高峰堵车的影响,全国城市道路整体平均车速为23.7km/h。
根据前面讲的这2个数据,我们就假设:每天下班之后,坚持出车2个小时,并且这2个小时的车子一直载着乘客,一直在路上跑,每天能跑47.4km左右。算下来,一天收入130。理想情况一算,一个月大概3900块钱的样子。这个是一个比较理想的收入,对吧?
需要付出的成本预测算完了理想的流水收入,我们再保守估计一下兼职跑滴滴需要付出的成本,基本上是4个方面。
油费成本首先就是油钱。能源与交通创新中心(iCET)发布了个《2018中国乘用车实际道路行驶与油耗分析年度报告》。
上面说:根据4500多万条油耗记录的统计,国内私家车的实际平均油耗约为8.57L/100km。每天跑50km,一个月烧128.55L的汽油,算加92的,现在油价一算,705块7毛4,这算保守了吧?现在油价也便宜,对吧?
保养成本保养车子当然也是要钱的吧?智研咨询给了个统计:2010年到2016年,国内新车平均零售价基本上保持在10到15万之间。我们按照这个车价、级别,拿个车子举例子。2018款1.4T大众朗逸,1万km换一次机油机滤,材料加工时,4S店价格344块钱。一个月多跑了1500km,相当于多花了51块6毛钱。
2020款1.6L日产轩逸,间隔是5000km,价格327元,相当于每月多花98块1毛钱。我们平均算下来,平摊到每个月,额外在保养上面多花75块钱的成本,还行,对吧?
车辆折旧成本折旧。《2018中国乘用车实际道路行驶与油耗分析年度报告》上面讲:国内的乘用车,2018年平均行驶里程17213km。如果按照每天50km来算的话,一年就多跑了18000km,差不多就是正常家用车的2倍了。平安公司,去查了点资料,它有个“车辆损失险”,对车辆折旧率有个算法的,我们就参考了:私家车月折旧率为新车购置价的0.6%。
如果跑了2倍的里程,折旧率的话,就乘以2,2倍嘛。一辆15万的私家车,每月正常折旧大概是900块钱,兼职跑个滴滴,每月的折旧费就多了900块钱,这也是笔钱。
话费、违章、维修成本除了前面讲的这3种,其实跑滴滴还会导致一些隐性费用的增加。手机导航的流量费、联系乘客的电话费、交通违章的罚款,路上小刮、小蹭的维修费用等等。
有的朋友说:“「啊」这个是我们平台里面会支付的。”或者怎么样。总归有付、有没有付;总归有平安开车的或者遇到意外的,我们就把这个东西先列出来讲。之前我们视频里面是算过的,这里不赘述了:平摊到每个月,四舍五入大概120块钱,还是逃不掉的。把收入和成本减一减:收入是3900,减掉700的油费,减去保养75块,折旧900一扣,再扣去120的隐性费用。这么一算,一个月的利润约为2100块钱。
现实中,需要承担一些风险看上去也是钱,买个iPad也是买得了的。但是,你不要忽略前面这个收入算法叫“理想中的”,这句话不好忘记的。首先,我们就是很难坚持每天去跑的,更重要的是,有很多风险让我们利润是达不到预期的。
实际派单情况跟理想有差距这话怎么讲?首先,滴滴快车订单,又不是像抢红包一样,“手快有,手慢无”,是平台根据一系列的规则来进行指派的。
说人话就是:有没有生意给我们做,不一定光看我们勤不勤奋、手快不快,系统说了算的。滴滴车主端有个叫做“口碑值”的一个东西。官方的解释是这样的:口碑值越高的司机,接单越优先。口碑值是由出行分和服务分组成起来的,也就是:服务乘客越多、越好,分数就涨得厉害。我们每次坐滴滴,下车之前,师傅求我们“给个好评”,其实就是为了这个。
对于新注册的车主,没有数据,口碑值有可能就是落后的,很有可能就接不到单,或者说派一些短途的所谓的“小单”。可能去接人的路上开掉了3km,别人坐上了车,1.5km到了,你还要回到原来的地方,又开3km,很难受的。算下来,每天兼职2个小时,真正能赚钱的也许只有1个小时,收入就不一定达到预期了。
需要“双证合一”再一个就是:现在跑个滴滴,很多地方是要求所谓的“双证合一”的。
一个是《网络预约出租汽车驾驶员证》,另一个是《网络预约出租汽车运输证》。一个是车,一个是人。如果没证,跑滴滴途中出了个事故,保险公司有可能不赔钱。北京交通大学硕士论文,《网约私家车交通事故赔偿责任承担研究》上面讲。我国对网约私家车交通事故的承担主体没有作出明确规定,同时保险制度不完善,会导致保险公司在交通事故发生的时候以各种理由拒绝赔付。
说人话就是:我们开非营运的车子,干了一点类似于营运的事情,一旦出了事故,被人揪住“小尾巴”了,就不给赔钱,还得不到法律的支持。另外,如果没有证,运管部门一查到,也有可能有罚款的风险,这个东西就是概率,很难讲了。《网络预约出租汽车经营服务管理暂行办法》第34条:未取得经营许可,擅自从事网约车经营活动的,警告,并处1万以上3万以下的罚款。
你看,刚才我们都在几千几千地算,这逮到一次,上万了,罚一次,就几个月白干了。如果刚刚开始干就被罚了,这痛的……对不对?
有证车辆转营运,保费上浮、强制报废所以说,有些车主可能讲:“没有证,我去办个吧。”是不是?没那么简单的。《网约车运输证》一办理,车子就转换成营运性质了,保险费会更贵的。“常在河边走,哪有不湿鞋”,干营运跑得多,保险公司就认为你出险、刮擦,要它赔钱的概率就会更大,你风险更大,当然收更多的钱了。
国内油价:这么个换算法,油价能不高吗
这样的比较是没有意义的。想象一下,一个富翁有五百万,吃一碗盖饭也要十块,一个穷人只有五百块,吃一晚盖饭也要十块,这有什么奇怪的。我谈的不是人均,美国的国内生产总值还是达到中国的很多倍,这就相当于全部美国人总共挣得钱比中国人总共的多,那买一样的东西,中国人花的钱占收入比例更大是正常的。我们要承认差距,但也要看到,中国依然是全球增长最快的经济体。如果你想要让油价降下来(事实上油价绝对数值不可能降下来,但是你的工资可以升上去),我们要做的就是努力投入建设祖国的伟大事业,你的每一点贡献,都是中国前进的一份力量。
油价真的下跌了吗?收益的是谁?
真正决定油价的不是原油成本,而是税。中国油价里一半以上是税。如果都不含税,一升汽油中国比美国便宜一元,但是因为中国的税特别多,实际零售价中国比美国还贵一元零售油价不是只考虑国际油价,而是发改委规定还要考虑两桶油的“适当利润”(石油价格个管理办法第八条)。。 美国是除了中东产油国以外油价最便宜的国家了。美国油价便宜有很多原因。一美国原油进价便宜,同样的油美国买的就是比其他国家便宜。至于原因,很好理解,美国政府天天给中东送炸弹,美国大兵死了那么多人能不便宜吗,不听美国的话,就像伊拉克一样,炸回石器时代,而且国际油价由美元结算,美国有石油定价权,这是其他国家比不了的。
二美国政府给石油公司税收补贴。美国最大的石油公司不但不交税,还要政府倒给他们钱,所以最近也发话,威胁石油公司再涨价就要取消政府补贴,当然只是吓吓他们,这是不可能的,共和党也不可能同意。
三美国是一个严重依赖石油的国家,根本就没有什么公共交通,除了纽约以外,没有地铁、火车之类的,公交车也很少,除了汽车就是飞机了,没车都上不了班。而且不像中国生活那么方便,家门口什么都能买,他们买个菜都要开车,太远了,所以必须保持油价便宜。
美国人收入高,是因为汇率原因,换算成人民币以后当然高了,可是购买力不可能是一样的。美国人均收入税前3.5万美金一年,税后就2000多美金一个月,家庭收入5万美金一年,高吗?在美国也只能够温饱而已.
油价联动系数怎么算
2014年最出乎意料的,莫过于“跌跌不休”的国际油价。仅半年时间,原油价格遭到“腰斩”,从今年6月的每桶115美元跳水至55美元,“三位数”油价的时代似乎已宣告终结。
油价暴跌的背后,是产油国之间的博弈,也是大国之间的经济较量。沙特坚持不减产打响石油价格战,意图打压美国页岩油热潮,美国则有望趁机摆脱对中东的依赖;委内瑞拉、伊朗感受着暴跌的切肤之痛;西方的舆论号角顺势响起,渲染油价将拖垮俄罗斯经济,正如他们在1998年看到的那样。油价的起起伏伏,也记录着国际政治格局动荡的这一年。
俄罗斯:油价暴跌,普京拿什么对抗西方制裁?
2014年,卢布大幅贬值再次唤起了俄罗斯人对1998年债务违约的记忆。那一年,卢布在几天之内崩盘,迫使俄债务违约。当年GDP下降了2.5%,工业生产下降3%,粮食产量下降2400万吨。
16年后,似曾相识的阴影再次笼罩俄罗斯。今年3月,克里米亚入俄和乌克兰危机掀起西方对俄的制裁战,以逼迫俄罗斯让步。以牙还牙,俄罗斯则“祭出”天然气这张王牌,以“断气”对抗西方的经济封锁。
然而,下半年国际油价暴跌令这张王牌黯然失色。对于严重依赖原料出口的俄罗斯来说,油价的严重缩水等于财路被掐断。油价的下跌直接削减俄罗斯预算收入,造成赤字增加、预算项目无法执行,进而加剧经济下行压力。俄总理梅德韦杰夫承认,“俄罗斯面临陷入深度衰退的风险”。
俄罗斯会重演16年前的经济崩溃吗?答案尚未揭晓,但不少西方媒体已吹响了“制裁胜利”的号角。就连美国总统本人都说,现在普京领导的国家要应对“卢布汇率的崩溃、金融危机和经济衰退”,俄罗斯的经济形势证明了普京在克里米亚的做法是错误的。
俄罗斯将今年的油价下跌形容为美国的“陷阱”。俄罗斯前财长库德林直截了当地说,美国正与原油输出国合谋压低油价,以此向俄罗斯施压,是美国的一个阴谋。
面对油价大跌、西方制裁以及资本外逃构成“完美风暴”,俄罗斯如何逃出暴风眼?中国国际问题研究所研究员石泽说,俄罗斯有很强的承受和回旋能力,经济不会“崩盘”。且俄罗斯拥有大量外汇储备,更能采取有力的反制裁措施。
“俄罗斯经济拥有良好的基础,即便油价跌到40美元也没关系。俄罗斯经济也将克服当前的危机,这需要多久呢?倘若最糟糕的情况,需要差不多两年的时间。”普京在今年年度记者会上仍信心满满。在油价动荡的2014,俄罗斯掀起了“卢布保卫战”。
欧佩克:为保市场,忍受“割肉”之痛
今年,一场石油输出国组织(OPEC,简称欧佩克)和非OPEC产油国抢夺市场份额的大战已经打响。抛弃了欧佩克通过限产来保持高油价的传统战略,沙特代之以一项新的政策,即不惜一切代价捍卫欧佩克的市场份额。
“无论价格是多少,减产都不符合欧佩克成员国的利益。不管油价降到20美元、40美元、50美元还是60美元,都无关紧要。”沙特阿拉伯石油部长阿里·纳伊米说。
在外界看来,这是一场旷日持久的较量。分析师认为,沙特是在向美国页岩油下战书,以求挫败对其市场份额的威胁。观察人士预计,全球油价持续下跌会快速打压美国的页岩油钻探活动,减慢产量增长并有助于支撑油价。
同时,“阴谋论”也在蔓延—沙特把低油价视为对伊朗与俄罗斯施加更多压力的良机。伊、俄两国在叙利亚内战中支持叙利亚总统阿萨德,而阿萨德是沙特的死对头。
但无论“阴谋论”是否真实存在,那些以原油出口为主要财政收入来源的国家,已经感受到了低油价的“切肤之痛”。海湾产油国拥有巨额外汇储备,他们有能力在一段时间内经受住冲击。而那些家底薄弱的成员国,就只能咬牙挺住了。
失去高油价的支撑的委内瑞拉,未来高福利和高补贴将遭遇麻烦。现在,委内瑞拉深受通货膨胀、消费品短缺、犯罪率持续上升的困扰,这些直接影响到马杜罗政权。
伊朗一方面饱受国际制裁和货币下跌之苦,另一方面油价走低令收入锐减,5%的GDP就此流失。总统鲁哈尼摩拳擦掌搞经济重建之际,却被国际油价的重挫束缚住了手脚。在伊核谈判的关键时期,失去了高油价的支撑,谈判底气恐怕也减少三分。
不过,今年“伊斯兰国”在叙利亚和伊拉克攻城掠地,却并未引发原油价格动荡。分析师认为,投资者们渐渐意识到,这些都不会给供应构成燃眉之急。从另一方面来看,原油价格的动荡,不再仅仅受地缘冲突的影响,这一次,经济逻辑战胜了国际政治逻辑。
美国:页岩油改变国际政治格局?
1973年,为了打击以色列及支持以色列的国家,欧佩克宣布石油禁运,造成油价暴涨,令美国GDP增长下降了4.7%,直接促使其转变了对中东的外交政策。自那时起,摆脱对中东的石油依赖成为美国面临的重大课题。
经过多年的勘探和开发,美国页岩油如今终能在能源市场上分得一杯羹,也试图跟沙特分庭抗礼。2009年之前还是全球最大石油进口国的美国,到2020年却有望跃升全球最大产油国。
新能源会令北美洲成为新的中东吗?如果这一猜想成为现实,美国对中东的依赖和影响会下降、美国在防范地球变暖上的兴趣会下降、欧洲对俄罗斯的天然气依赖程度也会下降。随着对石油短缺的担心减弱,美国也会开始探寻新的资源外交。
《纽约时报》的文章称,随着美国对中东的能源依赖的降低,华盛顿在当地承担风险和责任的意愿自然也会降低,至少在这个财政拮据的年代,这种意愿就显得更缺乏依据了。
同时,经济快速发展的亚洲,将成为美国与其他产油国的“兵家必争之地”。对于欧佩克而言,东亚和南亚的需求或许是一个激动人心的新机遇,预计到2035年,产自中东的近90%石油将被吸纳到亚洲。
为此,美国的亚太再平衡战略也应运而生。美国前任防长帕内塔说,到2020年,将有60%的美国战舰部署在太平洋。这意味着,美国加大在亚太地区的军事部署,未来一旦扼住重要海峡,亚洲的石油运输就会面临危险。
种种利好,已经令美国媒体将能源视为的一项外交“武器”。《纽约时报》的文章甚至断言,二战结束后,“资源短缺”这个理由一直是塑造全球地缘政治和经济的主导力量之一,如今,由于美国油气行业的技术知识和大胆开拓,世界已经迎来了一个新时代。
这个算法为:油价联动系数等于相关因素变动量除以油价变动量。
油价联动系数是指在某种情况下,油价变动对其他相关因素的影响程度。一般来说,油价联动系数的计算方法为:油价联动系数=相关因素变动量/油价变动量。
相关因素可以是燃油消费量、交通运输成本、物流成本等,油价联动系数的计算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调整和修正,因为不同的因素之间可能存在复杂的相互作用关系。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邮箱:83115484@qq.com,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