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挝为什么没有油价_老挝有没有石油
1.求高人描述一下东南亚各国家的投资环境,以及经济状况
2.想来一次房车境外游,该准备什么?了解什么?
3.世界上有哪些严重缺水的国家?
4.泰国开车成本高吗
5.对当前世界能源、资源形势的基本判断
求高人描述一下东南亚各国家的投资环境,以及经济状况
一、 经济
1、走出金融危机,步入新的经济增长期。
经过10年的努力,东南亚国家已经从金融危机中走出来,重新步入新的增长时期。从一些指标的比较我们可以发现,东南亚各国的各项经济指标已经恢复或者超过1997年金融危机前的水平。以国内生产总值为例,在1996年,即金融危机爆发前一年,东南亚10国的GDP总量为7254亿美元(按当前价格计算,下同),1998年大幅度下降到4725亿美元,2005年已经达到8843亿美元,已经略为超过了金融危机前的水平。金融危机的重灾区印尼和泰国在金融危机前的1996年,GDP总量分别为2273亿美元和1821亿美元,金融危机后第一年(1998年)分别下降到978亿美元和1127亿美元,到2005年,印尼已经略为超过金融危机前的水平,达到2802亿美元,泰国则接近金融危机前的水平,为1762亿美元。进出口贸易和外资是东南亚经济的两大发动机,两个方面均已经恢复或超过金融危机前的水平,在1996年,印尼和泰国的出口总额分别为538亿美元和558亿美元,1998年则下降到488亿美元和494亿美元,到2005年则分别上升到856亿美元和1096亿美元。再看外资的情况。在1996年进入东南亚10国的外国直接投资总量为258亿美元,2000年时下降到低谷,只有86亿美元,此后逐年恢复,到2005年达到380亿美元,远远超过金融危机前的水平。东南亚地区宏观经济形势不断好转的主要原因,除了各国国内进行经济调整与改革之外,在很大程度上应该归功于有利的国际和地区经济环境,尤其是东南亚的两翼,印度和中国的经济高速增长,成为带动东南亚经济增长的火车头。
东盟国家经济发展指标(2005年)
国 别 国内生产总值(按当前价格计算) 商 品 贸 易 (亿美元) 外国直接投资净流入量
总额(亿美元) 人均(美元) 出口 进口 进出口总额 (百万美元)
文莱 95.3 25751 63.7 15.0 78.7 288.5
柬埔寨 55.2 404 30.9 28.2 59.2 381.2
印尼 2802.7 1278 856.7 577.0 1433.6 6107.3
老挝 28.7 479 1.7 7.0 8.8 27.7
马来西亚 1308.6 5008 1404.7 1142.1 2546.8 3964.8
缅甸 111.7 199 31.2 16.3 47.6 71.8
菲律宾 984.1 1154 412.6 474.2 886.7 1132.5
新加坡 1167.1 26880 2298.0 2001.6 4299.7 20080.5
泰国 1762.1 2720 1096.2 1179.9 2276.1 4007.8
越南 528.1 635 285.8 325.9 611.7 2020.8
东盟10国 8843.5 1582 6481.5 5767.4 12248..9 38082.9
资料来源:根据东盟秘书处提供的统计资料整理。
2、近期和中期经济前景乐观。据亚洲开发银行的统计,从2002--2006共五年的时间里,东南亚整个地区的年均经济增长率达到5.5%,整个东南亚地区的经济增长率在2007年估计可以达到5.7%。在上一年,越南和柬埔寨的经济增长速度最快,老挝的经济增长情况也超过了预期,与这三个国家相比,4个老东盟成员国(泰国、菲律宾、马来西亚和新加坡)的经济增长速度则要逊色一些,主要原因是持续的高油价、坚挺的利率等。印尼经济去年虽然面对高通胀率和高利率等不利影响,但仍然取得了5.4%的增长率,政府当局积极改善投资环境,抑制通胀率和降低利率,有助于整个经济环境的好转,2007年的经济增长率估计可以达到7%以上。泰国在去年的经济增长率估计为4.7%,主要得益于公共投资的温和增长与出口的快速增长,泰国的经济增长率预计在2007年可以提升至5.5%。马来西亚经济增长率在去年为5.5%,今年预计为5.8%,私人投资和出口的增长,以及第九个马来西亚发展计划启动而带动的公共消费的增长,是推进马来西亚增长的主要动力。菲律宾的经济增长速度较慢,2006年为5%,主要是受农业歉收的影响,如果年成好,农业能够增产和增加投资,在2007年估计可以达到5.3%。受强劲的电子产品出口和国内需求持续恢复的刺激,新加坡经济增长率在2006年达到7.9%%,大大超过亚洲开发银行原来预期的6.1%。在去年和今年,越南可以达到8%以上的增长率,柬埔寨为6.3%,老挝在去年的经济增长率为7.3%,今年预计为6.5%。据亚洲开发银行专家的研究,从中期看(2006--2010年),只要投资环境继续改善,印尼的经济增长速度估计可以保持在6%左右,泰国则在5-6%之间,马来西亚约为5.5%,菲律宾约为5%,越南则仍然是东南亚地区经济增长最快的国家,今后几年的平均增长率估计可以达到7.5-8%,老挝估计为6-7%,柬埔寨为6%,新加坡则会维持在4.5-6.5%之间。
与亚洲开发银行专家的估计基本相同,英国经济学家情报组织的专家对东南亚国家经济前景的估计也是比较乐观的,他们认为,今后几年地区和和经济形势向好,全球的经济增长率保持在4-5%之间,经合国家为2-3%之间,中国则高达9-10%左右,油价则稳定在50-60美元之间,从而为东南亚国家经济增长提供了极为有利的环境(详见下表)。
东盟国家经济形势预测
2005(a) 2006(b) 2007(c) 2008(c)
文莱:
经济增长率(%) 0.4 - - -
通胀率(%) 1.2 - - -
柬埔寨:
经济增长率(%) 5.8 5.4 5.0 -
通胀率(%) 5.0 4.2 3.8 -
印尼:
经济增长率(%) 5.6 5.3 5.9 6.2
失业率(%) 10.3 12.5 12.3 12.9
通胀率(%) 10.5 13.2 6.9 6.1
老挝:
经济增长率(%) 7.3 7.2 6.8 6.5
通胀率(%) 7.2 6.2 5.8 4.9
马来西亚:
经济增长率(%) 5.2 5.6 5.3 5.4
失业率(%) 3.6 3.7 4.1 4.0
通胀率(%) 3.0 3.6 3.4 3.3
缅甸:
经济增长率(%) 5.0 2.6 2.5 2.9
通胀率(%) 9.4 21.4 27.7 26.7
菲律宾:
经济增长率(%) - 5.6 5.5 5.3
通胀率(%) - 6.4 5.1 4.9
新加坡:
经济增长率(%) 6.4 7.5 4.6 4.5
失业率(%) 3.1 3.1 3.0 3.0
通胀率(%) 0.5 1.0 1.0 1.1
泰国:
经济增长率 4.5 4.1 4.4 4.5
失业率(%) 1.8 1.8 2.0 2.0
通胀率 4.5 4.6 3.4 3.0
越南:
经济增长率(%) - 7.8 7.1 7.3
通胀率(%) - 7.5 5.1 4.9
a、实际数据;
b、估计;
c、预测。
资料来源:根据英国经济学家情报组织编辑出版的东南亚各国国家报告整理
近年来,东南亚经济出现两个亮点,那就是越南和印尼。
在2006年,经过11年的谈判与努力,越南终于成为WTO的第150个成员。在过去5年,越南的经济总量几乎翻了一番,过去10年的年均经济增长率为7.25%,2006年为8.2%,10年间人均GDP翻了一番,是亚洲国家中除了中国之外经济增长速度最快的国家。许多经济分析家预测,越南加入WTO之后,将进一步促进越南外贸的增长和加速外资的进入,其经济增长率甚至有可能超过中国。即使是在加入WTO之前,进入越南的外国直接投资已经大大超过其东南亚邻国,包括泰国、印尼、马来西亚和菲律宾。一些经济分析家还指出,由于越南加入WTO之后,与各成员国签订了投资保护协定,使外资在越南感到更加安全,而在另外一些东南亚国家,却出现了不利于外资的一些迹象,这就会使得一些原本在其他东南亚国家的外资也会进入越南。在吸引外资方面,与其他东南亚邻国相比,越南还有一个更加吸引人的地方,或者说是更具竞争力的地方,那就是越南拥有大量的更加廉价的劳动力。据日本国际贸易组织在2006年的统计,越南劳工的最低月工资仅为50美元,比其他亚洲邻国要低得多,印度为74美元,印尼为92美元,菲律宾为135美元,泰国为110美元,中国南方为92美元。 在2006年5月15日至6月29日,越南第一届国会第九次会议在河内举行,会议批准了《2006--2010年越南社会发展计划》,该计划明确提出,到2010年,要为越南基本建成现代化工业国家奠定基础,国内生产总值要达到2000年的2.1倍,5年内的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速度为7.8-8%,力争达到8%以上,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要达到1050-1100美元(按照现行价格计算)。
印尼近年来虽然遭遇许多天灾人祸,但经济形势却在不断向好的方向发展,在强劲的出口和私人消费的刺激下,加上低利率的支撑,印尼去年的经济增长率达到了5.4%。出口快速增长是支撑印尼经济增长的主要因素之一。据印尼统计局的统计,在2006年上半年总出口量达469.2亿美元,比去年同期增加了15.14%。其中以未加工的原料占的比率较高。在上半年,棕榈油、煤炭、树胶及其产品的出口增长最快的,占整个上半年出口总量的46.69%。在2006年8月,煤炭出口量比上个月增加46%,出口价格增加9.8%;棕榈油出口量增加30%,价格增加3.95%,树胶出口量增加14.7%;价格增37%。
外资是促进印尼经济复苏的另一大发动机。近年来,进入印尼的外国投资出现恢复的势头,据印尼投资管理委员会的统计,在2005年,外国直接投资增加了18%,达到139亿美元,而邻国马来西亚只有22亿美元。同年,国内投资增加300%,达157万亿印尼盾(约173亿美元)。《》的记者这样写道:"强劲的出口和经济增长刺激印尼股市指数增长了55%,成为全球第三大最活跃的股票市场。尽管这个国家被人们称为恐怖主义的避难所,政府管理方面也存在许多问题,但是,总的而言,这个国家的政治已经趋向稳定,宏观经济环境正在得到改善,印尼有可能为2007年的整个地区经济与政治稳定带来积极利好的因素。" 笔者认为,今后几年印尼经济继续向好的方向发展的条件基本具备,这些条件包括:苏西洛政府基本上消除了危害政治稳定的各种隐患,维护了国家的统一和巩固了政权;政治体制改革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效,尤其是实现地方自治,将极大地调动各个地方发展经济的积极性,一些资源丰富的外岛地区将有可能首先起飞;随着经济结构的调整与改革,印尼许多潜在的优势将变成推动经济发展的现实的动力,如丰富的自然资源,大量的廉价的劳动力等等。
二、 政治
近年来上台的新***,包括新加坡总理李显龙、印尼总统苏西洛、马来西亚总理巴达威,已经逐步巩固了自己的政权,他们的统治艺术逐渐变得娴熟,驾驭国家的能力得到了提升,逐渐得到了人民的认可。担任第二届国家***的菲律宾总统阿罗约和柬埔寨政府首相洪森在政坛上可谓驾轻就熟,如鱼得水。越南***加快了干部年轻化的步伐,党政***又出现了新面孔。泰国发生了没有流血的军人政变并且迅速成立了过渡时期的政府,军人政府答应会尽快举行新的选举,把政权交还给文官。缅甸军人政府在迁都之后,与外界的交往更加具有了神秘的色彩,最近又传闻在高层***之间出现不和。
2007年的东南亚政治有两大热点值得关注,即印尼和泰国。
观察东南亚政治,首先还是要看印尼,作为东盟的最重要的成员国,如果印尼实现了政治稳定,整个东盟和东南亚地区也就基本稳定了。苏西洛总统执政已经两年,在他执政期间,经济逐渐走向复苏,随着亚齐问题的和平解决,地方分裂势力得到了有效的遏制,苏西洛在内政与外交各方面均逐渐走向成熟,人民已经接受了他。印尼一家民意调查机构在2006年10月举行了一次民意调查,结果显示,民众对苏西洛政府的满意度达到67%,同一家机构在上一次(2006年4月)的一次民间调查结果中,民众对苏西洛政府的满意度只有55%。 民众满意度的提升对苏西洛是非常重要的,因为,苏西洛所在的政党民主党(DPR)在国会中是少数党,民众满意度的提升表明他的执政基础得到了巩固,具有了更加广泛的社会基础。外国分析家认为,苏西洛政府的民众满意度提升主要源于如下两个方面:一是长期困扰印尼中央政府的亚齐问题得到了和平解决;二是他在反对政府官员贪污腐败方面采取了一些有效的措施,得到了人民赞赏。但是,人民对他的支持并不是永远的,也并非无条件的。2007年是其执政的第三个年头,这是一个关键的一年,人民继续支持他的条件,是他能否继续促进更多的投资,创造更多的工作机会和改进社会福利。今后几年,对苏西洛政府的考验可能来自如下几个方面:
一是实现经济持续增长,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消除贫困。印尼经济近年来虽然能够保持平衡增长,但是,政府在如何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和减少贫困方面却乏善可陈,受到广泛的批评。反对派批评道,苏西洛政府曾经许诺要在任期内使贫困率有显著的下降,但是,现在他的任期已经过半,这方面却没有取得多大进展,广大人民群众并没有分享到经济增长的好处。据世界银行的估计,在印尼22000万人口中,目前仍然有42%的人每天收入只有1-2美元。 因此,如果在近年内,苏西洛政府不能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使更多的人摆脱贫困,人民在下一届大选时,就会以选票来发泄自己对现政府的不满,苏西洛连任的可能性就会受到消极的影响。如果苏西洛政府能够在最近两年内在经济上取得突出的成绩,实际上就是为竞选连任下一届总统作了最好的准备。
二是如何赢得2009年大选。按照印尼的宪法,印尼将在2009年选举新一届的总统和进行国会改选。苏西洛政府的现任副总统卡拉可能是苏西洛竞选连任的最主要的竞争对手。卡拉是现在的国会中最大政党专业集团的主席,苏西洛请卡拉出任副总统,与国会中最大的政党结成执政联盟,从而壮大了执政力量。但是,在另一方面,卡拉也对苏西洛形成了很大的掣肘,因为苏西洛所在的政党民主党是一个小党,而专业集团是一个制度化程度很高的老党,如果卡拉不配合,苏西洛便很难有所作为。卡拉和他领导的专业集团是否合作,不仅对现任政府如何运作有重大影响,而且还将在很大程度上决定2009年大选。印度尼西亚大学政治研究中心资深学者Eep Saefulloh Fatah 认为,"卡拉是一把双刃剑"。"掌握了专业集团,是苏西洛--卡拉政府重要的政治资源,卡拉领导的专业集团,离开了与斗争民主党结成的民族联盟,投向支持政府的人民联盟,民族联盟因此散伙。专业集团在国会是支持政府各种措施的最大力量,包括不受民众欢迎并带有高风险的政策, 比如说抬高燃油价。专业集团联合其它支持政府的政党,使斗争民主党和民族使命党变成边缘化和没有力量的反对派。卡拉证明了他拥有重要的政治资源, 而且他还是领导者。这一资源扩大和增强了政府在国会的政治地位。但是,这并不是免费的反而是昂贵的。……从政治上,苏西洛更需要卡拉,而不是相反。对苏西洛来说,卡拉是双刃剑,一刃对着政府的政治对手,另一刃却对着苏西洛自已。卡拉对苏西洛是重要和有用的政治资源,但也是必须警惕和危险的政治威胁。从特殊的政治地位来看,卡拉是苏西洛最好的搭档,也是2009年大选有潜力的竞争对手。在这里,我们谈的不是卡拉个人,而是他背后的政治资源。卡拉个人在2009年大选,可能并不太有希望,他也不是苏西洛的竞争对手,但是,作为专业集团的'驾驶员',卡拉是苏西洛的最大威胁和民主党的绊脚石。"
三是如何应对在地方自治的过程中出现的权力再分配,在中央与地方权力之间寻求新的平衡。根据新的有关法律规定,印尼各级地方政府首长均通过选举产生,实行地方自治。到2008年年底止,将在33个省、354个区和91个市举行地方选举。从2005年1-6月,已经举行了213场地方选举,包括7个省级选举和216个区与市级选举。从2005年6月开始出现一段时间的摇摆不定,2007年将在另外7个省和78个区、市举行地方选举。在地方选举中,传统的民族主义政党占有较多的优势,伊斯兰政党则稍逊一筹。竞选各方并没有强烈的意识形态的色彩,个人的形象和魅力在竞选中仍然发挥主要作用。迄今为止,在已经举行的地方选举中,专业集团是主要的赢家,它赢得了约三分之一地方首长席位,但专业集团主要是在印尼东部地区取得了胜利,而在爪哇的政治心脏地带却没有明显的收获;斗争民主党在几个重要的地区有较大的收获,包括西苏门答腊、北苏威拉西、中加里曼丹、东爪哇的重要城市泗水、马鲁古的安邦;在伊斯兰政党中,只有正义党(PKS)表现比较突出,在首都雅加达特区管辖下的一个郊区城市-德波市(Depok)取得胜利。各个政党在地方选举中的权力分配也大致反映了这些政党在全国的力量对比关系。
泰国军人政府是东南亚政治的另一个热点。2006年9月19日,泰国军方发动了泰国近代历史上74年来的第18次政变。已经长达15年没有干预政治的泰国军方又重新走向政治舞台,掌握政权。泰国军人有干预政治的传统,但是,这个传统在1992年民主运动之后中断了,从此,一直是由文官执政,在这10多年时间里,军人没有再跑到前台来干预政治。许多研究泰国问题的学者据此断言,泰国已经结束军人执政的历史,军人告别政坛,回到军营中去,泰国政治从此进入一个新的时代,即民主的时代。上述判断的最大失误,就是低估了泰国军人干预政治的能力与传统,过高估计了泰国民主政治的力量与稳定性。在泰国政治发展史上,泰国军人一直有干预政治的传统,而民主的基础却非常脆弱。不管是民主政体还是君主立宪政体,抑或是军人政体,都是统治阶级维护自己的统治的一种方式,当统治阶级没有办法继续按照原来的方式维持自己的统治时,就一定会改变治理的方式。在泰国,当民主派与他信政府的对立发展到势不两立时,军人出来收拾局面,可能是一种比较理性的选择。军人执政虽然名声不好,但总比国家与社会失去控制和处于无序的状态要好得多。
在成功地夺取政权之后,由军方***组成的国家安全委员会表示,给他们一年的过渡时期,以恢复国家的团结和制定新的宪法。军方迅速组成了以前退休将军素拉育为总理的过渡政府,从该政府在最近几个月的表现看,内政方面差强人意,外交方面则很难有所突破。军方表示,将在2007年底重新举行大选,以选举产生新的文官政府,恢复民主政治。西方分析家认为,"泰国政治前景仍然存在高度的不确定性"。
泰国军人政权面临如下三大挑战:
1、经济能否持续增长。军事政变及素拉育政府最近出台的一些经济政策开始对外资产生一些消极影响,外商抱怨军人政府的经济政策朝令夕改,令人无所适从。邻国越南对外资的吸引力正在上升,估计在今年乃至今后一段时间,外资会对泰国持观望态度,原本打算去泰国投资的资本有可能会流向越南。外资一旦减少,必然会对支撑泰国经济的另一个支柱――出口产生严重影响,这样一来,泰国经济能否保持目前的增长势头就值得怀疑。
2、他信前总理的社会基础-农民是否接受军人政权。前总理他信之所以能够连选连任泰国总理,在很大程度上是靠农村地区广大农民的支持,所以,有一些学者把他信与反对他的民主派之间的斗争形象地比喻为农民与城市资产阶级之间的利益冲突。军人发动政变掌握政权,并没有解决上述利益冲突,而只是掩盖了这种冲突,一旦进入正常状态,这种利益冲突还会爆发。因此,军人政权面临的一大考验,是如何安抚严重不满的农民。
3、民主派是否继续保持沉默。从本质上看,军事政变和军人政权与民主政治是水火不相容的。泰国的民主力量当前没有与军人发生直接的冲突,是因为他们在反对他信的过程中事实上与军人结成了同盟,他们在长达一年的抗议示威活动中没有达到的目的,军人在一夜之间就实现了。军事政变这种手段是民主派不能接受的,但是,军事政变所达到的目的与民主派所追求的目标是完全一致的,即把他信赶下台,因此,民主派容忍和接受了这一现实。然而,民主派不会长期容忍这种现状,如果军人当局不能兑现原来许下的诺言,即尽快还政于民,那么,民主派一定会重新走向街头,上个世纪90年代初民主派与军人对立的一幕又将重现。 正如一位西方分析家所说的:"泰国政治目前趋于平静,但国家仍然处于分裂的状态,素拉育将军不得不在两个方面同时作战。一方面,是广大农村地区的农民,他们是他信的坚定支持者;另一方面,是城市中产阶级,他们走向街头举行各种抗议活动,直接导致他信的下台。……然而,有迹象显示,公众的忍耐已经达到极限,民主运动人士呼吁军人当局全面取消军事管制法(目前为部分撤消),但是,军人当局声称,只有当威胁和平与稳定的因素全部消除之后,才能全面取消军事管制法。国家安全委员会(CNS)还面临着失去他信的反对者的强烈支持的危险,因为国家安全委员会没有采取有效行动以调查他信及其联盟的腐败行为。"
三、 国际关系
在地区内部关系方面,东盟正在加快内部整合的步伐,《东盟宪章》估计在今年年底在东盟首脑会议上将正式出炉,这部宪章如能顺利通过,将对东南亚地区国际关系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东盟将放弃过去实行了40年的"东盟方式",转而实行欧盟模式。在地区外部关系方面,有两件事值得关注:一是已经连续举行两届的东亚峰会已经产生和将要产生哪些效果;二是日本与中国在东南亚争相扩大自己的存在和影响力。
1、 东亚峰会。
由东盟发起并且主导的东亚峰会已经连续举行了两届,第一届东亚峰会在2005年12月14日在马来西亚首都吉隆坡举行,通过并发表了《东亚峰会吉隆坡宣言》和《关于预防、控制和应对禽流感的宣言》。参与这次会议的有东盟10国、中国、日本、韩国、印度、澳大利亚和新西兰共16个国家。会议的主题是"加强合作,增进友谊,创造一个和平的环境"。舆论认为,这是亚洲一体化进程中"分水岭式的事件"。2007年1月15日,第二届东亚峰会在菲律宾中部城市宿务开幕。上述16个国家元首或政府首脑出席会议。出席会议的***签署了《东亚能源安全宿务宣言》,提出了东亚地区能源合作的具体目标和措施。迄今为止,以东盟为主导的地区合作形式包括:东盟自由贸易区、东盟地区论坛、三个10+1(即东盟分别与中国、韩国和日本的合作)、10+3(即每年在东盟非正式首脑会议之后东盟与中日韩三国的首脑会议)、欧亚会议、东亚合作高峰会议(简称东亚峰会)。
这些会议形式上看起来非常热闹,各国***忙于出席各种会议,热衷于首脑会晤,频繁地发表连篇累牍的合作宣言和文件,但是,冷静分析一下,我们就会发现,这些合作形式真正收到实效的却很少。东盟为什么对举行这些会议那么热心而且乐此不疲呢?笔者认为主要有如下两个原因:第一,东盟内部缺乏凝聚力。长期以来,东盟内部的合作一直是雷声大、雨点小,看起来非常热闹,但真正收到实效的则不多,以东盟自由贸易区为例,从1992年提出到今,已经有10多年的时间,但东盟内部贸易的比重却一直无法提升,总是在25-30%左右徘徊。东盟内部的安全合作也很难真正开展,因为东盟内部缺乏信任,互相猜疑。早在上世纪70年代,新加坡***李光耀就曾经说过,新加坡与东盟外部的国家的合作比与东盟内部国家的合作要容易得多。这就很好地说明了一个问题,即东盟内部缺乏合作的动力与诚意。
第二,东盟担心被边缘化。在全球化和地区一体化的浪潮中,东盟担心被正在迅速发展的中国和印度所取代,东盟对美国和日本也保持戒心,因此,东盟希望牢牢地掌握地区合作的主导权,用这些机构和会议来束缚其他大国的手脚,让各个大国愿意而且乐于接受东盟的各种安排。由于东亚地区的大国缺少互相信任,彼此相互猜疑,因此,东盟这种角色也就顺理成章地被接受,并且被一直被奉为领导者。然而,随着地区合作进程的深入,加入地区合作的国家越来越多,东盟这位司机会觉得越来越力不从心,越来越难于驾驭地区合作这列正在飞速前进的列车。早在第一届东亚峰会举行前夕,新加坡《联合早报》发表的一篇社论就表示了这种担心,"东盟这个代表本区域经济体的声音,以后还会有人重视吗?""诚然,随着中国和印度这两个经济引擎的开动,东亚经济将是接下来一股强大力量。然而,东盟在同东亚其他国家洽谈时,作为一个共同经济体的力量,将远远超越10国各自进行谈判的能力。作为彼此的左邻右舍,东盟日后的整体发展也就取决于成员国是否能相互依存、扶持和信任,以同其他强大经济体竞争。东盟标志上紧束在一起的稻穰一旦松梆分散,必然会被刮起的大风吹得无踪影。" 现在看来,东盟这种担心不是没有道理的。
想来一次房车境外游,该准备什么?了解什么?
1、旅游咨询的收集:
自驾车朋友出行,总希望看到的东西多多,错过的景色少少。那么首先就要有一个充分收集、整理和归纳你所要去的地方和你喜欢要看的景点和东西的资料。
在大多数自助游网站上的东西只适合自由行和团队行的旅游,似乎都不大适合自驾游的旅客。但是在有些常规景点和城市所要看的东西基本相近,你可以大量的采集。自驾游更要注意哪些非常规旅游线路上的特殊景色,比如自驾旅行到了挪威你不去“大西洋之路”是不是有些遗憾?其实你没有多走多少路,只是搞清楚它的具体位置便是。而收集、整理、汇总、规划,这些工作我断断续续地整理大大概有两年的时间。
再有就是勤交流,在准备阶段、在路上,任何人都是你的好向导。假如有当地人指引你去哪里,OK!送上地图请你帮我标注出来。
2、规划你的行程:
自驾车旅行的行程规划很重要,你要有切合实际的路线和时间。飞机一天可以飞到世界上任何一个角落,而开着你那只有轱辘没有翅膀的小机器,一天的行程也就是500公里左右。
那么在你的行程里,不可能每天去跑路,也不可能整天去逛景,合理规划你的路线,不使得它变的枯燥乏味是最重要的,在必经的赶路路段上,跑两天长途,逛一天、半天景点?劳逸结合才会更有兴趣。在主要的景点路段上如何不走回头路?在必须走回头路的路段上如何分配去和回中的景点?都是我们自驾车旅行者必须考虑周全的事情。
在我个人的行程规划中最忌讳赶路,一天超过1000公里的路段几乎我不去考虑,或者我会在时间上我会把1200公里规划成两天的路程。因为安全是第一重要的,所有的事故几乎都是车速快和疲劳驾驶带来的,即便有很多人在事故后的总结是自己车的种种原因或者别人车的原因,其实您能够去总结你的事故原因已经就是万幸了,真出了大事情恐怕就只有交管部门为您总结事故原因了。在我看来,如果你有充足的体力和精力,也许因为你的努力这场事故就避免了。
3、旅行手续:
人员手续和其它自由行的手续相同,去依照你需要去的国家和地区,办理相应的旅行签证。欧洲行我办理的是:
蒙古国的过境签证,有效期十天,实际蒙古我们走了五天就离开了蒙古。
俄罗斯的一个月的旅游签证,事实证明30天有点儿短,俄罗斯领土广阔,30天游走完西伯利亚和莫斯科、圣彼得堡,就已经很紧张了,真应该申请60或者90天的商务签证(因为俄罗斯似乎没有超过30天的旅游签证)。
申根国法国的90天旅游签证,给到我手里的是有效期95天的一次入境90天的申根签证,对于我想申请二次申根签的旅行计划,这样正好。
我的英国签证比较繁琐,因为我希望在俄罗斯一个月、申根国三个月,再加上当时英国签证在国内申请周期比较长,且英国使馆规定在临行前90天内申请,我在俄罗斯和申根国的时间总计大于它90天内的要求,所以,我只能选择在境外办理英国签证。
也正是因为能否拿到英国签证,关系到我的第二次申根签证和整个我的计划行程,所以我必须尽早拿到英国签证,也好调整我的行程。进入申根国芬兰,赫尔辛基我没有停留,只能去选择挪威的奥斯陆,但是网上申请告诉我奥斯陆比较繁忙,那么我只有选择瑞典的斯德哥尔摩了,在整个送签的过程中,又是一波三折,先是英国应该是叫边境局?通知我我的第一个预约的日期,斯德哥尔摩的签证中心不能够办理,所以只能改期,想往前几天申请,前面日期的预约又都满位了,只能推后一天去签证,等签证的日子真难熬啊!我整整等了十五天。由于手里没有护照,我只能在瑞典转悠(因为前往第三国一旦遇到检查,我手里啥证件都没有,这肯定不行)。
车辆手续是比较复杂的。
因为前往不同的国家,所需要的手续各不相同,从北部边境出境走蒙古或者俄罗斯,目前看你需要办理ATA单证册。
从云南的磨憨口岸前往老挝,你只要带齐你车辆的手续,在口岸运管部门办理出境手续。
而前往有些国家,可能还需要进入国办理相关手续,才可以获准出境,比如越南。
4、费用的预算:
有人说跟团省钱,有人说自助游自由,我个人认为既省钱又自由的是自驾游。当然想奢侈和那种旅游方式无关,只是你个人喜好而已。
自驾游最大的支出是油钱,无论汽油、柴油,如果你是租车游,租柴油车比汽油车贵!而在大多数国家柴油又比汽油便宜,而且柴油车油耗比同排量的汽油车省,因此综合成本两个差不多。但是租车很讲究从哪里去租车?各个国家差异还不小,这个需要你自己在网上斟酌。关于租车,我也是在挪威遇到了一对中国夫妻租车游,他们租车的经验让我这个不习惯租车的人茅塞顿开。
在欧洲普通公路也好,高速公路也罢,绝大多数是免费的,过路、过桥费你可以忽略不计,行驶里程加上你车的油耗,乘以油价,就可以计算出你的加油费用。
在欧洲自驾游之所以省钱,是因为你有更大的自由,比如:住房,你可以离开闹市区(欧洲大多数城市规模都不大,能攀比北京、上海的不多。),几公里或者十几公里,那个地方的房价和闹市区的差距远比一两升油钱来的划算,你也可以在城市周边找一家露营地(Comping)奢侈点住个木屋,简朴点自己支个帐篷,二三十到几十欧元搞定,经济又浪漫,便宜又时尚。
有了车就有了一付比你的肩膀更结实的铁骨架,户外使用的炉具、锅碗都可以准备。在欧洲待的时间稍微长一点,你会觉得一碗西红柿鸡蛋挂面汤,会比你纠结是多花一个半个欧元去选择鱼肉的还是牛肉的麦当劳,吃着舒服的多。
汽油费+住宿费+伙食费+购物零花费+不可预见费+如果你是自驾中国车出境,还要再加上车辆的保险费=你此次旅行的预算费用。
欧洲大多数国家和中国类似,有强制的交通事故赔偿的保险,在你从任何国家进入的时候,没有人会提醒你去购买保险,你需要的是去自觉购买,如果一旦发生意外,你没有保险的话,依照违法在先的原则,所有的责任都将有你来承担。
如进入申根国后,你可以在海关咨询哪里有卖保险的,我们是在从俄罗斯入境芬兰的时候在海关购买的欧盟国家的保险,这个保险比申根国的国家数量更多些。
5、了解你所去的地方的交通信息和法规:
欧洲的交通法规和中国的差不多,我想世界上的也都不尽相同。但是,在遵守和执行、权利和义务上,和中国的交法可是大相径庭,如果你不能严格的去遵守和执行,你最好远离自驾欧洲。因为,谁也不知道如果你在欧洲违规闯祸,会被如何判你的罪、罚款多少?
从我小时候的**里看到美国大兵开着吉普车横冲直闯,那个时候有的是恨!今天来看,似乎1949年的解放也没有把中国人遵守道路交通规则的本性开发出来。难!难!难!
欧洲人开车快,就像美国大兵一样快!因为,每个人都主动的去遵守交通法规。欧洲道路窄,流窜了一年,想找个和天安门广场一样宽的?没有!搞的我这个以车代步、边走边看景的,经常会找不到一个合适的地方停车,一旦有机会有了双车道后,一定要让后面的车先过去。这是礼让,你驾车到欧洲必须学会,如果你不这样做,可能没有人会在你身后按喇叭催你快走,但是一定会有人在后面车里骂你不懂规矩。多带感冒冲剂,有这么多的骂,你夜晚的喷嚏一定会多。
支路让干路先行、准备进入环岛的车辆让环岛内的车辆先行、在人行横道上让行人先行,这些交法咱家都有,却没人执行。但是在欧洲却严格执行,否则你可能不是赔人家的车,就是赔人家的命!
在欧洲行车,大多数国家要求,白天要打开行车灯,或者开大灯。
红灯是不能右转弯的,一定要等绿灯亮起来才可以右转,有些地方还专门有右转弯的绿灯。
高速路上严禁从右侧超车,更不用说走硬路肩了,这个怕是属于故意违规,如果有违反我不知道警察会怎样处罚。
人行横道前,永远是行人优先。即便是有红绿灯的人行道前,也许车行道已经亮起了绿灯,而人行道上依然有没有过完马路的老人和小孩!
在欧洲环岛要比红绿灯多。在进入环岛时,先看左侧有无来车,有车的情况让环岛内的车先行,无车的情况下可以进入。进入环岛,右转靠右行驶,并打开右转向灯;直行车在中间位置行驶,在你要通过了右转路口的进入口前,打开右转向灯;左转车辆靠左侧行驶,在你要通过了直行路口的进入口前,打开右转向灯。
再有就是支路让干路的问题,进入主路通常有一个镶着红边的白色倒三角,这里你必须停车往左、右看,在左右视线里都没有车的情况下,你在左或者右转进入,否则很有可能发生碰撞事故。当然,这个责任在你。
所以出门前好好再背背交通法则,不行就自己在国内先严格的操练一把,没点儿功夫就先别出来。
停车,残疾人车位你不能停,路牌或者地上都施画着一个座轮椅的残疾人标志。写有私人(Private)字样的车位你不能停,这是私人的车位。写有(Reserve)字样的车位你不能停,这是专用车位。看好大P字下面的小字,有免费停车2小时、1小时、30分钟。认真阅读,遵照执行,小心被罚款。但是大多数车位是白天收费,晚上18:00、20:00一直到早晨7:00、9:00是免费的,你可以尽情享用。
至于收费停车的价格也是不一样的,根据不同的城市、不同的地点,在很多大城市一小时4-5欧元的停车费,很常见。这个绝对比中国贵。
所以,在一些大城市,车停在郊外,乘公共交通工具进城也是一种不错的选择。
另外在欧洲礼貌问题也很重要,通常在欧洲路窄的地方会车,会有一个停下来让另外一台车现行,先行者一定举手示意“谢谢”。这算是这里的规矩吧,几乎人人遵守。在北欧、德国、英国等地,房车遇到对面会车也通常会举手示意。在营地、郊外当你早起遇到邻居、过客,只要是四目相对都会问一声“早安!”或者“HELLO”
易建房小编为您解答,若想了解更多来咨询吧
世界上有哪些严重缺水的国家?
世界上有哪些严重缺水的国家?
最缺水的国家应该就是索马里,也是饱受战争蹂躏的国家之一。
其次,埃及也缺水,尼罗河流经埃及生活在过去的人们从未面临过缺水的情况,但到现在为止,这条河流被污染了很严重。
叙利亚,叙利亚正面临巨大的水危机,情况越来越糟糕,在过去几年一直没有改变过。
巴基斯坦,资源的枯竭和水资源保护计划的缺乏使得巴基斯坦处于水资源危机,有50%的清洁水源,很多人因饮用不卫生的水而患许多疾病。
海地,也是目前受水危机影响较大的国家之一,只有50%的人口有机会接触的干净的淡水,就发节约用水和水土流失的计划,导致越来越严重。
老挝,女人湄公河的主要部分流经老挝,但由于河水水位下降。该国在近期也面临着严重的水危机。
柬埔寨,大约有84%的柬埔寨人没有获得干净的淡水机会,只能通过依靠储存雨水生存。
乍得,这里不仅缺水,而且粮食短缺,干旱尤为严重。
埃塞俄比亚,虽然非洲大陆的大多数国家面临严重的水资源缺乏,但埃塞俄比亚是最严重的国家,只有42%的人能获得干净的水。
阿富汗,这个国家的人口中以惊人的速度增长,这就是随危机在这里匮乏的原因,在阿富汗只有13%的洁净水可以使用。
所以我们国家虽大,但一定要珍惜用水,每个人都要做到节约用水。
泰国开车成本高吗
不高。根据查询环球网显示,截止2023年8月7日,泰国油价为3元每升,中国油价为7到9元每升,泰国油价比中国低,因此泰国开车成本不高。泰王国,简称“泰国”。是一个位于东南亚的君主立宪制国家。泰国位于中南半岛中部,其西部与北部和缅甸、安达曼海接壤,东北边是老挝,东南是柬埔寨,南边狭长的半岛与马来西亚相连。
对当前世界能源、资源形势的基本判断
对当前世界能源、资源的供需形势有3个基本估计。第一,当前世界能源、资源总体丰富,但分布极不均衡,同时,由于全球在20世纪90年代忽视了找矿勘查,整个世界都在“吃老本”,使世界能源、资源储量的增速放缓,这意味着虽然除石油外总体上不会出现资源性短缺,但各国政府仍需要经常关注结构性短缺的形势,并将全球能源、资源的地缘政治放在突出位置。对我国而言,一是国内肯定还有大量待发现矿床,二是目前几乎是利用海外资源的最后时机,越往后准入成本越高,竞争越激烈。第二,世界能源、资源供需基本平衡,但局部地区供需极不均衡,尤其是在消费量增长幅度远远超过生产量增长幅度的亚太地区,供需不平衡更为加剧,出现“小马拉大车”的局面。从某种意义上来说,现阶段正是中国拯救世界矿业、需要我们在市场上有更大声音的时候。第三,世界能源、资源市场大体稳定,但由于全球化迅速发展使垄断加剧、运输线路的竞争激烈以及现货市场供应量不稳定等复杂原因,导致市场的结构性波动剧烈,能源、资源的市场价格越来越不由基本的供求关系来决定。随着在生产者联盟与消费者联盟的博弈中前者占尽上风,廉价石油时代有可能趋于终结。为应对这种局面,需要我们加强风险管理。实际上,目前世界范围内的资源短缺,大多数属于结构性短缺,除石油外尚未出现资源性短缺的局面。但是,随着工业化国家继续增加能源和矿产资源的需求量,随着经济正在爬坡的国家能源和矿产资源的需求量大幅度增加,预计多数战略和关键矿产将在2020~2030年出现资源性短缺的局面,届时我们利用国外资源将面临更加特殊的困难。大体上可以认为,当前是利用国外资源、缓解我国资源约束的最好时机。
4.1.1 当前世界能源、资源总体丰富,但分布极不均衡
目前世界能源、资源储量丰富。大多数重要能源、资源的储量静态保障年限,按照2003年的消费量衡量,基本上均在50年以上。其中,保障程度在100年以上的矿种有煤炭、铁矿石、铝土矿、铬铁矿、钾盐,50~100年的有天然气(67年)、铀、镍,小于50年的只有石油(41年)和铜(47年)。因此,从储量角度看,世界能源、资源仍能维持全球的经济增长和发展中国家的工业化进程。
受科技进步的推进,世界主要能源、资源的储量仍然在增长。更深、更边远、海域、更复杂和非传统类型的资源不断被探明,更低品位、更难选冶的矿床不断被开发利用。例如,到2003年的20年世界累计产出原油670多亿吨,但是由于勘探和开发技术进步和不断投入,2003年剩余可采储量反而增加了580亿吨,也就是说20年间共探明了1250亿吨。同时,全球仍有大量能源、资源待发现、待探明、待圈定。以保障程度最小的石油和铜为例,据美国地质调查局(USGS)统计,全世界陆地铜资源量为16亿吨,现探明铜储量仅只占其资源量的38%。除西欧和北美外,其他地区地质矿产工作程度仍相对较低,包括资源大国南非、澳大利亚等,待发现潜力很大。据目前认识水平,世界常规石油、天然气的待探明储量或通过技术进步成为可采储量的分别为1500亿吨和180万亿立方米。此外,非常规油气资源十分丰富。全球重油、沥青、油砂等可采储量约4000亿吨,是常规原油探明剩余可采储量的2.7倍;煤层气的储量可能与常规天然气相当;据估计,主要储存在海底的天然气水合物的储量至少是地球上全部石油、天然气、煤炭储量总和的2倍以上。
但是,世界资源储量增长幅度在放缓。除找矿难度增加这一原因外,关键原因是,由于冷战后原苏联向西方国家增加供应,20世纪90年代能源、资源市场总体上供大于求,价格下降幅度很大。同时,受全球地质工作由资源向环境转移呼声的影响,全球忽视了找矿,再加上1997年的金价下跌与东南亚金融危机对能源和资源公司的负面影响,导致世界能源、资源的储量增长幅度在放缓。例如,铁矿石、铀、钾盐、煤炭等几种保障年限较长的矿产,几十年间基本上全球没有投入勘查(为数不多的一些投入主要围绕现营矿山周边),全球在“吃老本”。
更令人遗憾的是,世界能源、资源地域分布极不平衡,由于复杂的长达数十亿年的地质作用的结果,大多数矿种的已探明储量大多集中在少数几个国家。中东地区6国占了全球石油剩余探明可采储量的63.3%,委内瑞拉占6.8%,俄罗斯占6.0%,我国仅占2.1%。俄罗斯是天然气剩余可采储量最大的国家,占世界的26.7%,中东地区占40.8%,其中伊朗和卡塔尔分别占15.2%和14.7%。煤炭储量前10的国家占总量的90.0%以上。在目前探明可采储量中,铁矿以巴西、澳大利亚铁矿石质量最佳。铜矿主要分布于美洲的安第斯—落基山脉和中亚—俄罗斯地区。近年来,蒙古境内新发现的奥尤陶勒盖铜矿(1600万吨)和俄罗斯的乌多坎铜矿(2000万吨)均未开发利用。铝土矿储量71.0%分布在几内亚、巴西、澳大利亚和牙买加。越南的铝土矿资源潜力很大,探明储量近80亿吨,多为优质红土型三水铝土矿,开发利用前景好。钾盐储量更是高度集中,近75.0%的储量分布在加拿大和俄罗斯。泰国、老挝也具有丰富的钾盐资源,与我国互补性很好。铬铁矿主要分布在南部非洲和原苏联国家。镍主要分布于古巴、加拿大、俄罗斯等国。锰矿储量中,南非和乌克兰占世界的80.0%以上。
总体上我们认为,除石油外,世界范围内在中期不会出现资源性短缺,但市场的结构性短缺将有可能是经常会发生的,需要各国政府高度重视。同时,还可以认定,当前几乎是利用国外能源、资源的最好机会,如果再犹豫不决,将会丧失好时机,或者出现资源性短缺而竞争更加激烈,或准入成本大幅度提高难以承受。
4.1.2 世界能源、资源供需基本平衡,但局部地区供需不均衡
世界能源、资源产量继续增长。1993~2003年,世界原油产量年均增长率为1.5%。油价上升推动一些资源丰富的主要产油国产量迅速增加。1993~2003年天然气世界产量年均增长2.3%,远高于同期石油生产增长率。1995年来世界铁矿石产量一直稳定在10.0亿吨左右,2002年首次突破11.0亿吨,2003年为11.2亿吨。近年来全球铜产量也在持续增长。
但是,未来世界能源、资源产能的继续增长将面临诸多障碍,可以认为多数矿产目前的生产能力已接近极限。特别是目前全球能源、资源的生产成本总体上有所增加;大多数能源、资源的剩余(闲置)产能大幅度减少,连大量以前已关闭的矿山又重新开发,增加产量的调控空间已经不大,如欧佩克的剩余生产能力,一直作为世界石油市场供应安全性的一个指标,目前已比5年前下降70.0%;并且由于周期性作用影响,近期发现的不少矿床的开发利用尚有待时日。
在产量增长的同时,世界能源、资源的消费量以更大速度增长。2003年世界原油产量为36.97亿吨,消费量为36.37亿吨。1993~2003年石油消费量年均增长1.6%,10年间天然气消费量年均增长2.3%,煤炭0.9%。需要注意的是,发达国家大多数能源、资源的消费量增长缓慢,但仍在增长;主要新增需求量集中在正在爬坡的新兴工业化国家,其中亚太发展中国家增长幅度最大,在亚太地区,中国的需求量增长幅度又是最高的。中国、印度等发展中国家石油消费量持续上升,且增长较快,年均增长率在6.0%以上。
尽管如此,世界能源、资源供需仍能保持基本平衡。1993~2003年,世界原油产量和消费量年均增长率都在1.5%左右,石油产量基本能够满足消费量的增长。2003年世界天然气产量为26185亿立方米,消费量为25910亿立方米,基本维持平衡。但是同时总体上仍然出现了两个趋势:一是世界能源供需有从基本平衡向供应趋紧变化的趋势;二是出现从“买方市场”向“卖方市场”变化的趋势。
在总体基本平衡的同时局部地区供需极不均衡。以亚太地区最为突出,2003年亚太地区的石油探明可采储量占全球的4.2%,而产量占10.2%,消费量却占28.8%,反映亚太地区处于高强度开采和消费,可谓“小马拉大车”,资源基础严重不足。由于世界能源、资源产量增长接近极限,消费持续增长,虽然总体上仍处于平衡状态,但这种平衡是一种“亚”平衡。一有风吹草动,这种平衡将被打破。例如,据分析,如果智利铜产量削减50万吨,世界铜价格将增长50.0%左右。
总体看,未来竞争将加剧,尤其是对产能的竞争,对市场的竞争。
4.1.3 世界能源、资源市场大体稳定,但结构性波动剧烈
世界能源、资源市场总体上保持稳定,但结构性波动剧烈。主要原因,一是局部地区供需不均衡;二是全球化的迅速发展使垄断加剧;三是运输线路的竞争日益加剧;四是在生产者联盟与消费者联盟的博弈中,前者占了上风,特别是大多数矿山的产能是按照长期供货合同来生产的,现货市场上的量很少,而中国及其他国家进口的胃口太大,现货市场不可能满足,加剧了市场的“亚”稳定性。
2003年全球石油贸易量为22.60亿吨,为产量的61.1%;其中美国石油净进口量达到5.61亿吨,占世界石油贸易量的1/4,欧洲石油净进口量占22.0%,日本占11.6%。中东仍为世界最大石油出口地,2003年出口石油9.40亿吨,占世界总出口量的41.4%,其次为原苏联、西非、中南美和北非地区。受运送条件限制,世界天然气国际贸易量不到产量的1/4。2003年贸易量为6237.10亿立方米,其中管道贸易占72.9%。俄罗斯管道天然气出口欧洲,加拿大天然气全部出口美国。
石油价格增长幅度快,廉价石油时代趋于终结。石油价格并不完全由市场供求决定。国际油价经过1973~1983年的高涨期后,由于北海和墨西哥湾油田的发现,非欧佩克产量大幅提高,欧佩克对世界石油生产的控制力下降。20世纪末,国际石油需求稳步上升,再次形成了石油供应方的寡头垄断格局,世界石油市场重新出现由供应方控制价格的局面。欧佩克已重新成为确定国际油价的主要支配力量。其他石油出口大国和国际石油公司与欧佩克密切合作,共同推高油价。
美国对伊战争和单方面反恐行动,直接引起中东地区的石油生产能力受到挤压。伊拉克、伊朗的石油生产能力受到破坏和限制,整个中东地区的石油投资风险增加,导致中东的石油供应补充能力明显降低,引发石油市场的多次震荡。由于需求持续上升,而供应方又有意维持高价态势,加上伊拉克战争等非市场因素,使突发性事件对石油供需平衡的作用日益凸显。由于突发因素的不可预见性,为对冲基金炒作国际石油期货市场创造了条件。各种套利基金进入油市进行投机加剧了油价的波动。美元的贬值对油价走高也起了重大作用。
世界矿产资源国际化趋势加快,垄断程度提高,促使价格攀升。垄断程度提高促使价格上升。铁矿石价格大幅度增长,并未反映真正供求关系。2005年进口铁矿石价格比2004年增长了71.5%,从巴西、澳大利亚到我国的铁矿石运费近两年分别上涨了190.0%和160.0%,对未来中国铁矿石进口快速增长具有重大影响。目前高价位有一部分是属于恢复性上涨,另一方面是我们内部存在的机制性和体制性障碍造成的,主要包括政府企业之间的不协调、国内与国外不协调、企业之间不协调以及部门之间不协调,导致我们作为“上帝”却未能享受到“上帝”待遇。铜、镍、铬铁矿等其他矿产的价格仍有巨大上涨空间。这也是“亚”平衡市场的必然结果。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邮箱:83115484@qq.com,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