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时期战斗机是加什么油呢_二战战斗机汽油价格
1.请问高手这些战斗机在当时的造价是多少啊?(拒绝参考资料)(拒接抄袭)
2.阿拉曼战役
3.战机油箱里的燃油耗尽还会回收吗?
4.如果现代要造一架二战战斗机机大概要多少钱
战斗机每个小时飞行所需要的花费都是不一样,有的是因为机型不同所需的耗油量也不同。而有的也是因为战斗机在飞行过程当中有时候是亚音速、有时候是超音速,在这两种飞行速度模式的情况下,战斗机的油耗也都不一样。
当然这也只是单纯的指油耗而已,而战斗机每个小时的飞行费用还要加上飞机机体的磨损,以及飞行之后发动机以及各方面系统还要进行维护等等。
先说说油耗,比如说美国的F16轻型战斗机,它在不搭载副油箱的情况下,内部可装载4000升左右的航空燃油。
在这种情况下,F16轻型战斗机最大飞行航程大约为4000公里左右,而根据这款战斗机平时的巡航速度大概在1500~2000公里每小时,就是可以结算出这款战斗机加满油后,一次最多可以飞行2.5小时左右。
也就是说F16型战斗机飞行一个小时的油耗为1600升左右,而战斗机所使用的航空煤油价格也非常便宜。甚至航空煤油每升的价格只是咱们民用汽油的一半,大概为5元人民币每升左右,所以可以推算出F16型战斗机每小时的油耗费用大概为8000元人民币。
看到这里的你可能会感觉非常惊讶,不是说战斗机都是非常烧钱的武器吗,不是说每架战斗机飞行一个小时的费用都能够买一辆豪车了吗,为什么它飞行一个小时的油耗仅仅只有8000元人民币呢?
但结果的的确确是这样,就算是拥有两台发动机的重型战机苏35,它每次飞行可以携带1.3万升的航空燃油,而最大行程也只有3600公里左右。
如果说苏35战斗机以每小时2000公里的时速飞行,那么它每个小时飞行的油耗大约在7000~8000升,那么它每个小时的飞行油耗大约在2.8万元人民。
其实油耗并不是一架战斗机平时最大的花销之处,而战斗机最费钱的地方还是在于机体飞行后的折旧费用。
比方说美国的F16轻型战斗机,目前其他国家采购这款战斗机的价格大约在8000万美元一架,而F16战斗机机体寿命大约在8000小时左右,所以它飞行一个小时的机体损耗大约在1万美元。
这还不算地勤维护以及各项费用,因为每架战斗机在服役期间都会更换2~3次的发动机。
以苏35重型战斗机为例,一架苏35型战斗机在整个服役期间的地勤维修费用将达到3亿人民币,这其中就包括了地勤维护以及更换发动机等系统的费用。
再加上这款战斗机单机价格就高达6亿人民币,而它全部的使用寿命也就是在3000小时上下,所以这一大堆费用全部算到一起,它每个小时的飞行花费大约是在33万人民币。
也就是说一架第3代战斗机,如果所有费用算到一起平均算下来,每个小时的飞行费用在二三十万人民币是很正常的。
如果说是隐身战斗机的话,那么它每个小时飞行所要付出的费用将会更高,因为隐身战斗机的隐身涂层非常宝贵,而每次飞行都会对这些隐身涂层产生非常大的磨损。
而隐身战斗机本身的造价就非常昂贵,比方说美国的F22型隐身战斗机,现在这款战斗机每一架的价值都在4亿美元左右。
再加上这款战斗机平时的地面维护费用也非常高昂,它不像三代机那种可以不考虑机体涂料存放,像这样的战斗机飞行过后一落地,都会对它机体的隐身涂料进行各方面的维护工作,还要放在恒温、恒湿的高科技机库当中存放。
综合来说,一架隐身战斗机飞行一个小时所需的花费比三代机要高得多,整体应该在50~60万人民币左右。
请问高手这些战斗机在当时的造价是多少啊?(拒绝参考资料)(拒接抄袭)
文/大漠单骑
美国B-29型轰炸机是二战空战明星兵器中登场最晚的,不论是战略轰炸还是战场支援都不及长期浴血拼杀的B-17、B-24、B-25、B-26、“兰开斯特”等轰炸机出力多牺牲大。可俗话说:能干不如会干,会干不如巧干。B-29轰炸机正是以会干加巧干抢了一票轰炸机的风头。B-29轰炸机登场时日本法西斯已是强弩之末,B-29的雷霆之火将惶惶不可终日的东洋人烧得焦头烂额,最抢镜的是B-29轰炸机甩下人类战争史上最早也是仅有的两枚实战,给日本军国主义致命一击,加速了二战的胜利,凭此这货就有资格入选二战空战兵器明星榜了。这牛掰的B-29轰炸机师出名门,产自美国波音飞机公司,在二战时被称为“史上最强轰炸机”,是当时世界最大的军用飞机,也是世界上第一款洲际重型战略轰炸机。
美国B-29A型“超级空中堡垒”式轰炸机基本参数:机长30.18米,翼展43.36米,机高8.46米,空载重量32.3吨,正常起飞重量54.4吨,最大起飞重量61.2吨,4台18缸气冷星型涡轮增压发动机,最大功率4×2300马力,实用升限10241米,最大时速574公里/小时,经济巡航时速354公里/小时,最大作战航程6436公里,实用作战半径2896公里,最大转场航程9654公里,武备为机背、机腹及机尾5个炮塔,12.7毫米M2重机枪10—12挺(每挺携弹1000发)、早期型20毫米机关炮1门(携弹100发),总载弹量9.072吨,机组乘员11人。
说起轰炸机的 历史 ,最早可追溯到1911年意大利与奥斯曼帝国为争夺北非的意土战争,11月1日在利比亚艾因扎拉地区上空,意大利海军少尉朱立奥·加沃蒂驾驶“鸽”式侦察机机向土耳其军阵地扔下4颗“西佩利”式手榴弹,虽未成造任何伤亡,却拉开了飞机空袭的序幕。在一战中的1914年8月30日,德军飞机飞临巴黎上空投下了5颗炸弹,炸死一人炸伤两人,这是航空史上第一次造成伤亡的飞机轰炸。早期空袭中主要是飞行员人工投掷手榴弹或触发引信的迫击炮弹、榴炮弹,并不安全与方便,人们就琢磨设计专用航空炸弹及带载具的飞机。世界上第一架专用轰炸机是俄国人伊戈尔·伊万诺维奇·西科尔斯基在1913年底研制的“伊里亚·穆罗梅茨”式四引擎轰炸机,首次采用箱式炸弹架、电动投弹器和轰炸瞄准具,载弹量达到400—800公斤。1915年2月15日该型轰炸机深入德国境内进行轰炸,轰炸机首次正式走上空中战场舞台(这个西科尔斯基也是世界第一架生产型直升机的发明人,后入美籍,其西科斯基公司生产的直升机是美军的主力装备并行销全球,包括我军仍在使用的“黑鹰”直升机)。到一战后期,主要参战国都生产装备了各种型号的轰炸机,广泛用于支援地面作战和攻击后方目标,由此轰炸机部队成为空军(陆航)的一个重要兵种。
B-29轰炸机研制期间正赶上二战爆发,一切正常程序都打乱了,在经历了太多的沟沟坎坎后,硬是赶鸭子上架了。B-29轰炸机最早的设计要求由美国陆军航空队在1938年3月向波音公司提出,即在波音B-17型“空中堡垒”式轰炸机基础上全面提升性能,故称B-29为“超级空中堡垒”。但因军方经费紧缺并不给研制启动资金,需要波音公司自筹,好在波音公司之前早有预研,即编号“316”的轰炸机设计方案。之后,波音公司设计团队几经改进,在1940年5月拿出全套的“345”号轰炸机设计方案,美国军方给其型号为“XB-29”,接着参加了军方组织的新型轰炸机设计方案竞标,在与洛克希德公司“XB-30”、道格拉斯公司“XB-31”、联合公司“XB-32”三家的方案一番比拼后,波音公司的XB-29方案脱颖而出。美国陆军航空队对XB-29十分满意,将其初步确定为美军下一代轰炸机,在1940年8月向波音公司拨款360万美元建造2架XB-29试验原型机,后又分两次追加15架XB-29测试样机。不过美国军方还是留了后手,同时还向联合公司拨款建造2架XB-32轰炸机原型机,打算一旦波音公司的XB-29项目失败时用其顶上。
1941年波音公司全力投入XB-29模型试验与原型机的研制,此时欧战已打成一锅粥,着急上火美军在1941年5月仓促订购还在图纸上的首批250架B-29。珍珠港事件爆发后的1942年1月,美军又订购250架B-29,3月份再追加订购500架。这1017架B-29的大订单如天上掉下大馅饼,将忙活原型机的波音公司砸得晕晕乎乎,在世界航空工业史上还没有大型飞机尚在图纸上就被军方大量订购的先例,这在当时被称为“30亿美元豪赌”,都是无情的战争将波音公司与美军推上了赌台。
波音公司只好硬着头皮上了,打破常规提前投入生产线建设、原材料采购、员工培训等准备工作,假如B-29原型机一旦研制失败,波音公司将血本无归甚至破产。熬到1942年9月21日,波音公司首架XB-29原型机终于进行了首次试飞,此时美军对B-29的订购量已骤增到1664架,可XB-29试飞过程并不顺利——发动机过热起火、机翼折断、2号原型机坠毁……大小毛病接连不断,定型量产时间一再拖延。对此美军焦急万分,波音公司更是压力山大,这甚至引起罗斯福总统的不满,因为按照他的时间表B-29在1943年底应投入对日本本土的战略轰炸。好在美军陆航没有放弃B-29,好在B-29的基础设计十分优秀,经过波音公司更换新发动机、3叶螺旋桨改为4叶变距螺旋桨等大大小小的改进调整,问题一一得到解决,到1943年9月B-29终于定型投入量产,以波音公司为主,贝尔公司、马丁公司授权加入,三个总装厂火力全开投入B-29的生产。这可不是几吨重的战斗机,而是空重30多吨的庞然大物,到1945年9月B-29基本停产,短短两年共生产了19种型号3970架B-29轰炸机(因二战胜利,美军取消5092架B-29总订单的后续部分),显示了美国强大的军工制造能力。
B-29轰炸机的问世,时任美国陆军航空队司令亨利·哈里·阿诺德(1886—1950)将军功不可没。阿诺德是美国陆军航空队奠基人威廉·米切尔(1879—1936)将军“战略制空权”理论的坚定追随者,米切尔最早提出“战略轰炸”的设想,他认为:大规模轰炸敌人后方的要害目标,摧毁其作战基础和意志,才能减少战术杀戮,并减轻平民的伤亡。一战中的1918年9月,担任美国驻法远征军航空队司令的米切尔上校,组织英法美等协约国1500多架战机对德奥等同盟国实施大规模轰炸,加速了同盟国的投降,这是航空作战史上最早的战略轰炸。阿诺德将军在二战爆发后,敏锐地感到美军必须要有一种真正的“空中战舰”,他认为新型战略轰炸机的最大飞行速度应达到640公里/小时,最大航程超过8500公里,载弹量不少于7吨,这就是美军陆航当时提出的超级轰炸机设计招标要求。在B-29研制出现困难的的情况下,是阿诺德说服国会加大对B-29的拨款,又协调政府增加B-29的生产线。尽管联合公司研制的XB-32轰炸机比B-29早两周首飞,但阿诺德仍未动摇,认定B-29非陆航莫属。可以说,没有阿诺德将军的肯定、支持和坚持,就没有B-29的辉煌,因此,人们称阿诺德为“B-29轰炸机之父”。
B-29轰炸机的最大优势是航程远、载弹量大,以现今的标准这些似乎不足挂齿,服役多年的美制F-15E型战斗机的载弹量已超过B-29,可在1930年代末航空 科技 水平还相当幼稚,B-29的各项性能已然相当惊人,尤其是航程无人能超越。比较一下同是航空强国的英国最好的“兰开斯特”式四发重型轰炸机,其载弹量与B-29差不多,可飞行速度、高度远不及B-29,航程更是差了近2000公里,德、日、意、法等国的重型轰炸机跟B-29相比基本都是小儿科,根本不是一个档次。究其原因,除了实力差距外,欧洲众国家地域小挨得近,对远程轰炸机的需求并不迫切,美国则不然,二战美军是两面出击,既要在遥远的欧洲、北非干仗,又要在浩瀚的太平洋及广袤的中、印等远东国家作战。因此,美国开发远程轰炸机、战斗机、运输机的需求比任何国家都强烈,也才有了当时世界航程最远的B-29轰炸机、P-51战斗机、C-46运输机等。
B-29轰炸机的设计制造采用了许多新技术新工艺,如富勒式襟翼、整体翼梁、密封增压机舱、遥控式球形炮塔、中央火控系统、电动投弹器、X波段搜索轰炸雷达、远程导航系统等等,这在当时都是领先世界的。特别是遥控式炮塔技术在轰炸机上是首次使用,机身4个炮塔的8—10挺重机枪通过自动化中央火控可准确射向同一个空中目标,使B-29拥有强大的自卫能力,加之B-29安装有机载雷达并可引导射击目标,空战能力尤其是夜战能力大大超过一般战斗机(有的B-29被改装成夜间截击机使用)。在对日本战略轰炸中,时常出现一个B-29轰炸机群中击落日军截击战斗机最多的不是护航战斗机,而是B-29轰炸机,因此,日军战斗机飞行员对B-29的恐惧感甚至超过了护航战斗机。
大量B-29轰炸机入役美军后,经复杂的培训磨合在1944年春形成战斗力,可谓恰逢其时。此时欧洲战场德军已陷入颓势,盟军加大了对日作战力度,而B-29轰炸机就像是专为收拾小日本定制的,因此B-29并未用于欧洲战场。早在1943年8月,为落实罗斯福总统轰炸日本的要求,美军陆航司令阿诺德与美陆军参谋长马歇尔共同制定方案,计划在1944年春以中国为前进基地,印度为后方基地,动用陆基远程B-29轰炸机对日本本土、中国东北、台湾等地实施空袭,从根本上打击和动摇日本的战争潜力,这就是之后命名的“马特豪恩峰行动”。
1944年4—5月,美军陆航第20轰炸机总队刚装备的130架B-29轰炸机先后进驻印度加尔各答、中国成都。之前,中国为修建成都周边新津、广汉、邛崃、彭山4个B-29轰炸机大型机场,太平寺、双桂寺、马家寺、彭镇、凤凰山5个战斗机机场(供美军第14航空队6个中队进驻P-47“雷电”战斗机、P-51“野马”战斗机、P-61“黑寡妇”夜航战斗机,以护航B-29及保护机场),动员29个县50余万民工苦干了六个月。这远程轰炸机有了,但中国对外陆路、海路通道基本被日军封锁,在成都的美军B-29所需大量油料、和零备件只好通过中印之间的“驼峰”航线空运,因空中运力紧张,数十架B-29轰炸机也加入空运行列。这条航线不仅路途遥远,一架B-29要飞六次才能凑够执行一次战略轰炸任务的油弹,还要飞越高海拔的喜马拉雅山脉南麓、横断山脉,飞行十分艰难危险,加之日军空中袭扰,所花代价极其巨大(“驼峰”航线共损失飞机超过1500架,美、英、中飞行员牺牲近3000人,B-29也损失数架)。4月26日,一架载满燃油(弹舱临时改为油舱)的B-29在空运中遭到日军6架“中岛”式战斗机的拦截,这架B-29以自卫火力击落一架日机后安然脱身,这是B-29轰炸机首次实战。6月5日,为配合欧洲诺曼底登陆,美军98架B-29由印度起飞,轰炸了日军占据的泰国曼谷铁路枢纽站等目标,这是B-29轰炸机首次实战轰炸。6月15日,美军75架B-29从成都起飞,长途奔袭轰炸了日本九州八幡帝国制铁所(其钢产量占全日本24%)、小仓兵工厂等处,这是1942年4月杜立特大队B-25空袭日本东京后,美军首次对日本本土进行轰炸,拉开战略轰炸日本的序幕,震惊整个日本。之后,驻成都的B-29轰炸机又多次执行轰炸日本、沈阳、鞍山、台湾等战略目标的任务。美军B-29轰炸机最后一次从中国起飞对日本空袭是1945年1月6日,49架B-29对九州实施了轰炸,之后,美军第20轰炸机总队向太平洋马里亚纳群岛转移。整个“马特豪恩峰行动”,B-29机群出击49次、3058架次,投弹1万吨,狠狠打击了日本军国主义的气焰,并为日后大规模战略轰炸日本积累了极有价值的经验。
在美军第20轰炸机总队驻扎成都执行轰炸任务期间,有多架B-29被日军击落或因事故坠毁在中国的日军占领区,活动在敌后的我八路军、新四军及地方游击队积极营救遇险美军飞行员,为此有500多人牺牲,在日伪军的围剿中营救出美军第20轰炸机总队、第14航空队(飞虎队)等部飞行员80余人。如1944年12月7日,美军一架B-29在空袭沈阳返航途中坠毁在山西省平顺县石城镇山区,11名机组成员跳伞逃生,日伪军闻讯向坠机地域派出1000多人搜捕美军飞行员,附近的八路军部队快速出击,赶在日伪军之前占领数个制高点,经数小时激战击溃日伪军,战斗中许多八路军战士牺牲或受伤。为了找到所有伞降的美军飞行员,八路军连夜发动群众,打着火把在莽莽山林中搜寻,终于找到所有美军飞行员,予以妥善保护。为将美军机组成员尽快送回成都基地,八路军在太行山根据地长凝川专门修建了一个简易机场,美军派来一架运输机将他们安全接回成都。相比这些幸运者,大部分被营救的美军飞行员是在我军民的护送下步行数百甚至上千公里,穿越层层封锁线,历经千难万险才返回基地。比如在1945年2月2日,美军一架B-29-F13侦察机(B-29轰炸机改装)被日军击中坠毁在北平市郊区平谷县,冀东八路军游击队迅速营救了美军机组10余名成员,后派出300多名指战员一路秘密护送他们到达延安,徒步转辗跋涉了1280公里,历时整70天。
随着1944年美军在西太平洋战场实施“蛙跳反攻”,6—7月美军连续攻下马里亚纳群岛的主要岛屿塞班岛、关岛、提尼安岛。这些岛屿距日本东京约2400公里,完全在B-29作战半径之内,关键是海运方便后勤补给远比中国成都充足,而且在成都的B-29因航程所限仅能空袭到日本南部九州,美军遂将对日本战略轰炸的前进基地由中国移至这些岛屿。为此,美军陆航成立第21轰炸机总队,在扩建原日军机场或新建机场后,美军大批B-29轰炸机陆续进驻三岛。1944年11月24日,111架B-29轰炸机首次自塞班岛起飞轰炸日本东京,这是自“杜立特空袭东京”之后美军首次轰炸东京,吓坏了日本天皇。之后,马里亚纳群岛的美军B-29轰炸机群开始密集轰炸日本各大城市,空袭目标也转为“无差别轰炸”,不分姓军姓民一锅烩了。
虽然美军对日本的空袭频率和强度加大,但轰炸效果一时不甚理想,尤其是每次行动B-29至少要损失四、五架,引起陆航司令阿诺德将军的不满。1945年1月,阿诺德将第20轰炸机总队司令柯蒂斯·李梅将军调任第21轰炸机总队任司令,顶替原司令汉舍尔将军。来“救火”的李梅将军是战斗机、轰炸机飞行员出身,之前长期转战欧洲、中国、印度指挥轰炸机部队作战,拥有丰富的实战经验和出色的指挥才能。李梅上任后,一改B-29对日本白天用高爆弹高空轰炸的套路,转而实施夜间低空轰炸并大规模使用凝固汽油。因日军战斗机没有机载雷达夜晚和瞎子差不多,高也失去目视目标,美军B-29的损失明显减少,而使日本大量木质建筑物火烧连营,伤亡损失几何式增加,史称“李梅火攻”。由于B-29改夜袭后与日军战斗机交火减少,李梅又命拆掉B-29的4个炮塔,省下炮塔与炮手的重量装载更多的。
在美军陆基B-29轰炸机对日本空袭的同时,1945年2月16日,12艘美军航母驶入日本近海,上千架次舰载机对东京及关东工业区狂轰滥炸,自1942年4月“大黄蜂”号航母首次空袭日本东京之后,再启美国海军航母舰载机对日本本土的轰炸。1945年3月美军攻下日本硫磺岛,这里距日本东京仅1080公里,大批B-29轰炸机接着进驻这个轰炸日本本土最近的岛屿。1945年3月10日子夜,美军334架B-29轰炸机飞临东京上空,实施地毯式轮番轰炸,投下2000余吨,东京市中心41平方公里被夷为平地,26.7万幢建筑物化为灰烬,东京当晚死亡84000人,100万人无家可归,史称“东京大轰炸”。之后一周内,B-29连续火攻名古屋、大阪、神户,一度用光所有。这就是因果轮回,日本当年偷袭美国珍珠港挑起太平洋战争,如今是引火上身玩火自焚。
自1944年11月至1945年8月,美军对日本的战略轰炸始终保持着大规模、大范围、高密度,直到把小日本彻底炸瘫。在日本投降前的数月,B-29动辄以500架以上编队,在P-51战斗机护航下,铺天盖地连续对日本各地进行空袭,轰炸目标也由工业区、大城市扩大到中等城市、港口和海上运输线(包括空投水雷),共炸了日本98座城市,海外运输线几乎让美军封死。如1945年4月7日、12日,美军146架次B-29空袭中岛和名古屋的航空发动机厂,使日本军用战机生产基本停滞。5月9日327架B-29再次火攻东京,5月26日500架B-29第三次火攻东京,将东京烧成一片废墟的“死城”,此后再无轰炸价值。6—7月,美军B-29轰炸机群彻底摧毁了日本各大型石油化工厂,让日军油料供应捉襟见肘。
B-29轰炸机“一生”最震撼的时刻来临——1945年8月6日、9日,美军两架B-29轰炸机将两枚分别投向日本广岛和长崎,几乎抹平两座城市。8月14日,804架B-29仍分赴日本各地可劲撇炸弹,直到第二天日本天皇宣布投降,大批在空中的B-29接到基地指挥员命令才返航。美军B-29轰炸机对日本空袭累计出动3.4万架次,投掷常规炸弹17万吨以上。B-29轰炸机这一系列的常规战略轰炸以及核子轰炸,对摧毁日本军事工业基础、打击军民士气、加速日本投降发挥了重要作用。
不过总算下来,美军常规轰炸给日本造成的损失大大超过核子轰炸,常规轰炸不含军人共造成平民死亡超过50万人,伤70万人(两次核子轰炸造成平民死亡13万人,伤12万人),全日本24%的房屋变成废墟,900多万人流离失所,重工业、军工业基本被摧毁。东京是受常规炸弹破坏最严重的城市,也是世界上受常规轰炸死亡人数最多的城市,仅1945年的三次大轰炸就死亡14万人以上,全城50%以上的房屋被焚毁。
B-29轰炸机虽然参战时间不长,但由于空袭的日本及日军重要目标区域都有较强防空力量,加之1944年10月起日军开启有组织的“神风特攻”,一些日军战机飞行员驾机直接撞击B-29,B-29轰炸机的损失较为严重,共被击落及因事故坠毁512架,被击伤达2707架。由于B-29机组人员众多(最多14人),一旦被击中伤亡远大于战斗机,而因美军的“无差别轰炸”更激起日本人的仇恨,坠毁美军轰炸机飞行员如被日本人抓住当场非死即伤,在空中伞降的飞行员也遭到日军战机的扫射,什么日内瓦公约毫无作用,美军B-29轰炸机机组人员阵亡达2982人。
美国B-29轰炸机的先进性能曾让苏联人眼红,斯大林依据《租借法案》向美国索要B-29支援,被老美断然拒绝,美国还要保持对苏联战略力量的优势,岂能为他人作嫁衣裳。可人算不如天算,1944年7月至11月,美军对中国东北、日本空袭的3架B-29轰炸机因受损进入苏联境内迫降,苏联人如获至宝全部扣留。斯大林命令苏联飞机设计大师图波列夫负责仿制B-29轰炸机,这是一场“大卸八块”式的逆向测绘仿制,尽管困难重重,但聪明的毛子在1947年5月终于完成仿制并成功首飞,命名为图-4型轰炸机(北约称为“公牛”),1948年进入量产,累计生产1200架,是1940年代末至1960年代初苏联空、海军的主力轰炸机。对B-29的仿制也极大促进苏联航空工业,之后苏联许多飞机上的飞行仪表、感传器、电子电气等精密设备都有B-29的血缘。
1953年2月28日,新中国在石家庄机场接收苏联赠送的12架图-4轰炸机,建立起中国乃至支战略轰炸机部队——空军轰炸航空兵独立第4团,形成让周边宵小之徒不敢轻举妄动的战略威慑力量。1962年中印边境自卫反击战中,印度空军始终不敢动用战机攻击解放军,就是忌惮中国空军报复用图-4轰炸新德里。中国空军第一架空中预警机“空警1号”,就是用图-4轰炸机在1960年代末改装的,该机现保存在北京中国航空博物馆。虽然1950年代已进入喷气机时代,图-4轰炸机如老骥伏枥,一直为中国空防安全发光发热到1988年才退役。别看解放军用着山寨版的B-29,却干掉过货真价实的正版B-29。1952年6月10日夜,志愿军炮兵第62师在守卫朝鲜平安北道郭山铁路站防空作战中,用85毫米高连续击落美军B-29轰炸机3架;当夜,志愿军空军米格-15歼击机在新义州上空也击落2架B-29。1952年9月20日,美军一架RB-29侦察机(B-29轰炸机改装)在对中国上海实施空中侦察时,被空2师两架米格-15歼击机击落于长江入海口处,这是新中国国土防空作战中击落的第一架外国入侵军机;1953年1月12日,又一架美军RB-29侦察机在中国东北安东(今丹东)凤城县上空被我空军击落,14名机组成员中3人死亡,11人被俘虏,1955年8月4日这11名美军飞行员被中国政府释放后抵达香港(见上图),当天美国政府签署同意钱学森返回中国的文件,这绝非巧合!
二战结束时,美军仍有3000余架B-29轰炸机,美国宁肯将大量B-29送进“飞机坟场”,也没有当“战争剩余物资”卖出去换银子,因为这是不能扩散的战略武器,后来也只是借出87架B-29给催巴儿英国壮壮胆。朝鲜战争中,近千架B-29轰炸机再次披挂上阵,以日本为基地,既执行战术轰炸任务,又是“空中绞杀战”的主力,出动超过2.1万架次,投弹15.15万吨(接近二战中轰炸日本本土的投弹量),B-29损失107架,足见朝鲜战争的残酷性。经典的B-29轰炸机毕竟是活塞机时代的产物,在朝鲜战争后逐渐被B-47、B-52型喷气式轰炸机取代,到1960年6月21日美军最后一架B-29轰炸机退役,“超级空中堡垒”时代终结。
如今,在美国各地航空博物馆中仍可见到十几架B-29轰炸机的真身,其中有两架保养良好仍可飞行。曾在广岛投下首枚的“艾诺拉·盖伊”号B-29轰炸机,经修复后在美国弗吉尼亚州尚蒂伊市国家航空航天博物馆分馆展出。另一架在长崎投下的“伯克之车”号B-29轰炸机,一直在俄亥俄州代顿市美国空军博物馆展出。日本官方及右翼对此是一肚子不满意,频频向老美施压,要么撤展,要么同时展出日本人伤亡的内容,据说老美的答复也挺绝——你还是多想想为什么挨的?
阿拉曼战役
我来帮您回答吧,本人精通二战史,非常反对简单的抄袭---您可以看看本人的回答记录
首先,您需要了解,美元是不断贬值的,我只能提供二战时的价格---确切地讲,是以1944年的美元为基准,或者是使用国的货币单位
其次,您需要注意,不同批次飞机的造价差距很大----前100架的P -38比均价高5倍以上
例如P-38 的第500架需要17000个工时,而第10000架P-38,只需要3800个工时了
所以,我只能提供航空公司和官方材料上的数字----实际上是均数
P-40 $44,892美元(1944)
P-51 $50,985美元(1945)
喷火 ?12,604英镑(注意,这是1939年时的定购价)
BF109 42,900 RM(帝国马克)---注意BF-109的改型很多,价格也不同,我提供的是总产量均价(例如1941年的BF109-F4,价格在56000RM)
FW190 56,600RM(帝国马克)---这是1944年空军产量激增的价格,平均价格会高一些
ME262 超过110,000RM(帝国马克)---产量低,所以价格高,而且受到盟军轰炸的影响,这个价格的水分很大---价格没有工时更客观
P-38 $ 97,147(1944)
零式 $43,100 (这个数据的出处不正规,并不一定真实)
LA-7 苏联已经去市场化了,价格无意义,工时才有意义
另外1940年1美元大约为20帝国马克
希望您能够追加分多点。。。
参考资料
个人珍藏的各种英文大部头。。。
战机油箱里的燃油耗尽还会回收吗?
阿拉曼战役是二战中的北非战场上的著名战役,战争以英国为首的盟军取得胜利而告终。阿拉曼战役发生在埃及北部的阿拉曼地区,是二战中北非战场的主战场。阿拉曼战役的胜利,奠定了二战中同盟国解放非洲的基础。
1942年5月底,隆美尔(二战轴心国主要指挥官)仗着油料充足,对埃及进行强势的军事打击,英国的沙漠部队不敌,退守到埃及边境附近。后来,隆美尔趁胜追击,之用一天的时间就攻下了英军之前镇守的托卜鲁克。英军接连溃败,但是还没放弃抵抗,而是寻找着一个合适的地方对当时的交通咽喉苏伊士运河进行防御。
1942年6月底的时候,隆美尔率领纳粹非洲军团挺进到埃及北部的阿拉曼地区。这里,距离亚历山大港和尼罗河三角洲不到一百公里,如果非洲军团越过阿拉曼防线,亚历山大港和苏伊士运河边上的塞得港将会失守,英军得到补给的计划将被切断。英军已经不可能在往后退,否则将面临死无葬身之地的境况。因此,阿拉曼战役,不能不打响,英军必须死守阿拉曼地区。
丘吉尔来到埃及之后,什么话都没说,只是不断地重复叮嘱:不能让德国人到达苏伊士运河,唯一的办法就是要让当时还在英国人手里握着的马耳他岛活跃起来。九月开始的时候,英军载着粮食和油料的船队在海军的护送下前往马耳他岛,船队到达意大利西西里岛附近的时候,遭到德军舰艇和轰炸机的袭击,14艘船中仅有5艘冲出德军的袭击圈,成功到达马耳他。
马耳他岛得到了粮食和油料的补充,美军的航空母舰大黄蜂号上的战斗机也开始入驻马耳他岛,有效的拦截了纳粹军团的补给。?
与此同时,阿拉曼战役的主要指挥官隆美尔飞回都柏林,请求派兵增援阿拉曼,但是的精锐部队当时正困在苏联,手中已没有可调遣的部队,即使有,这些士兵也不可能在短时间内运到北非,因为当时的情况是,阿拉曼战役迫在眉睫。因此,绝口不谈增援之事,只给了隆美尔一根元帅手杖。
隆美尔没能搬到救兵,但是英军这边各个方面却准备充足,各个补给全部到位,这支沙漠部队逐渐稳定。
阿拉曼战役前夕,英军阵前换帅,一个瘦小精干的汉子,也就是蒙哥马利出任任第8军团司令。
1942年10月23日晚9点40分,蒙哥马利一声令下,23万沙漠军向不足8万的非洲军开始全面进攻。整个英军防线上的1000多门火炮打响,拉开了阿拉曼战役的序幕。隆美尔从医院赶到阿拉曼战场的时候,非洲军团已经败下阵来。
隆美尔生平第一次感到不知所措,因为他手上没有坦克,没有汽油,也没有预备队。但是,身为“非洲之狐”的隆美尔怎可轻言战败?即使占了下风,战前指挥还是有条不紊,但还是无济于事。
11月2日的时候,蒙哥马利的步兵突破了战线,非洲军全线发生动摇。隆美尔一看大势不再,向请求退兵,但是没有同意。11月4日的时候,隆美尔决定把残兵败卒撤下来,但是只能带走坦克之类有轮子的器械,众多的步兵只能听从命运的安排了。
阿拉曼战役开始的半个月时间内,非洲军团伤亡20000人,被俘30000人,向后撤退到班加西以西,也成为阿拉曼战役爆发来第一支向盟军投降的轴心国部队。
阿拉曼战役简直就是一记漂亮的胜仗!丘吉尔的这一段评价:“在阿拉曼战役前,我们从未打赢过一仗;但在阿拉曼战役后,我们所向无敌。”是对阿拉曼战役取得胜利的最好的肯定。阿拉曼战役削弱了德、意法西斯在北非战场的军事力量,扭转了整个北非战场的局势。阿拉曼战役之后,二战中的同盟国开始进入战略反攻阶段。
如果现代要造一架二战战斗机机大概要多少钱
战机油箱里的燃油耗尽还会回收吗?
油箱对于战斗机而言非常地重要,其中油箱不仅可以加强战斗机的续航能力,同时也可以让战斗机提升更强的战斗力。那么这也衍生出一个问题,那就是如果油箱里的燃油耗尽之后,油箱在丢弃之后还会回收吗?
油箱一般情况下会有两个,两侧一边各一个,每个油箱的燃油容量大概在400升左右,值得注意的是,目前的高速战机可以携带4个油箱,且每个油箱的燃油容量可以达到600升以上。
油箱的材质一般都是以铝合金作为主要材质,这是因为铝合金的重量较轻,可以很大程度上降低自身的重量,帮助战斗机提升机动性。大部分油箱的造型类似于橄榄球,中间较粗,两头比较小,造型很像两枚重型炸弹。
理论上来讲,油箱属于可消耗品,就算是丢弃了也是可以的,虽然战斗机上的零部件都价值连城,很多国家都希望能够进行一定程度的回收,但如果战斗机处于战斗状态的话,那么军方是没有必要将人力和物力投入回收层面的,那么为何油箱不值得常规回收呢?
其实原因非常简单,因为这东西压根就没有什么技术含量,它只是一个容器而已,第二点是上文提到的材质问题,铝合金作为最为常见的材质,在军事领域的运用非常常见,且价值也并不是很高,更重要的是,这东西就算丢了也不会心疼,所以对于军事大国而言,不是在特殊情况的下,是不会去特意回收的。
除此之外,一般丢弃油箱的地点大多数都是偏远山区或者是无人区,如果是近海飞行的话,还会直接丢弃到大海里,而这些地方想要进行人工回收的话非常困难,而且没有几个国家会特意安排一队人马去专门跑到山区或大海里回收这玩意。
有意思的是,很多居住在偏远山区的人,见到这些玩意也不会进行二手改造,而是会主动联系相关部门,如果相关部门也不想要的话,山区居民也会丢弃,因为这东西对于回收垃圾的垃圾站而言也是烫手山芋,再加上也不值几个钱,所以也不会回收。
我在查资料的时候,还查到一些关于油箱丢弃时“非常有意思”的内容。
驻日美军在进行飞行训练的时候,也会直接丢弃油箱,只不过他们并不会直接丢弃到无人区,而是在有人居住的地区丢弃油箱,这也导致日本当地居民很多人都被不同程度的砸伤,甚至还有人被直接砸死,可见这东西的威力还是不小的。
其实早在二战时期,油箱就已经出现了,只不过当时是用纸质材质制作的,虽然不是那种“纸糊的破烂玩意‘,但也好不到哪里去。由于当时的金属短缺,英国军方开始研制一种用胶水浸泡的牛皮纸制作的燃料容器,虽然是纸做的,但这种油箱具备很多的优点,例如耐高温、耐寒。但缺点也非常明显,这玩意就是一次性的,而且在加油几小时之后,纸质容器就会出现漏油的现象,所以一般情况下,纸质油箱只会在寒冷地区使用,更重要的是,这种油箱只会在执行任务之前才会加注燃油,并在飞行几小时之后直接丢弃。
可能是这种初代油箱自身就具备一次性的特性,因此后期研发新型油箱的时候,也采用了一次性的使用方式。通过采取成本不高的铝合金进行制作,这种技术含量较低的油箱,只是当作一个储存燃料的容器,并且在使用之后就直接丢弃,既不心疼也不会太浪费,只不过后期油箱也逐渐被保形油箱代替,虽然保形油箱的安装率并不高,但最起码可以加装更多的燃油,并且不需要特意地对油箱进行安装,可以节省更多的时间,更重要的是油箱就算再便宜,那也是白花花的银子,每次都丢掉也着实有点心疼,而保形油箱则可以避免多次浪费,更重要的是,保形油箱具备降低风阻的能力,而油箱虽然提升了战斗机的续航能力,但机动性还是稍微差了一些。
二战一架P47要7万美元。
朝战时,常香玉剧社捐了不到15万人民币,买了一架米格15,换算成现在的话,大概P47二百万人民币差不多就行了。米格15应该超不过300万。洛阳有个出售飞机的公司,网络上见过,烧93号普通汽油,单引擎单座/双座,80万。
是私人商务飞机,如果不是商务,不需要商务功能,应该还便宜。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邮箱:83115484@qq.com,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