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道金价格走势分析_明道期货
1.有知道开元通宝价格的吗?还有宋朝各个年代的
2.明道和阮经天长得很相似,两人谁的演技更胜一筹?
3.宋朝古钱币价格
4.宋代古钱币最新价格表
5.为什么明道到现在还没有老婆呢都0岁了男人的黄金时代是不是他有病还是对女人敏感
6.谁能介绍一些钱币收藏的知识
有知道开元通宝价格的吗?还有宋朝各个年代的
唐初一度沿用隋五铢钱。唐高祖时正式发行五铢,铸行“开元通宝”,并迅速推行,延绵七百余年的五铢至此结束。高宗乾封元年铸乾封泉宝钱,以一当十,不久即废去。开元通宝的使用,使唐代货币保持了长期的统一与稳定。安史之乱,是经济由盛至衰的转折点。唐肃宗乾元元年发行虚价的“乾元重宝”钱,钱制渐趋混乱。中唐发行“两税法”,以铜钱征税,货币供应不足,武宗会昌元年铸了“会昌开元”钱后才缓解了严重的钱荒。唐代中晚期出现了“重宝”“元宝”等钱名,此后中国的方孔圆钱,形成了记年号,称“宝”的钱制。开元通宝的形制不但成了后世小平钱的基本铸式,还被沿袭了一千三百年之久,古代日本、朝鲜及越南等国,都受到了开元钱的影响。唐
名称书体书体币型特征 参考价 文字说明
开元通宝隶书小平背孕星 30元 公元617年隋太原留守李渊乘机起兵,攻克长安,次年隋亡,他在关中称帝,国号唐。武德四年废通行1300年的五铢钱,改铸开元通宝。开元为开新朝之元,与开元年号无关。初期径2.4--2.5厘米,重3.8--4.2克,贞观年间斗米三五文而已。自玄宗后钱文四字稍欠匀称。德宗以后铸制粗陋,终唐近三百年,版别,样式繁多,另有金、银、铁、铅线,由于铸期长传世丰富。
开元通宝隶书小平右桃 3元
开元通宝隶书小平双桃 8元
开元通宝隶书小平背双月 3元
开元通宝隶书小平背巨星 40元
开元通宝隶书小平背上星 10元
开元通宝隶书小平背下星 10元
开元通宝隶书小平背三月 50元
开元通宝隶书小平背四月 200元
开元通宝隶书小平背左右月 35元
开元通宝隶书小平背同心结 700元
开元通宝隶书小平金质 80000元
开元通宝隶书小平银质 2000元
开元通宝隶书小平背双“洪” 250元
开元通宝隶书小平背双“兴” 140元
开元通宝隶书小平背倒“京” 120元
开元通宝隶书小平背倒“宣” 150元
开元通宝隶书小平背倒“平” 200元
开元通宝隶书小平背倒“丹” 300元
开元通宝隶书小平背大“平” 100元
开元通宝隶书小平背小“平” 50元
开元通宝隶书小平背上“永” 1300元
开元通宝隶书小平背下“永” 1500元
开元通宝隶书小平背下“福” 600元
开元通宝隶书小平背上“福” 150元
开元通宝隶书小平背右“福” 1000元
开元通宝隶书小平背上“丹” 85元
开元通宝隶书小平背右“桂” 60元
开元通宝隶书小平背左“广” 80元
开元通宝隶书小平背右“广” 8元
开元通宝隶书小平背“太平蓝大王” 1500元
开元通宝隶书小平背“蓝”三云 1800元
开元通宝隶书小平背上“梁” 8元
开元通宝隶书小平背倒“梁” 30元
开元通宝隶书小平背“梓” 8元
开元通宝隶书小平背“鄂” 8元
开元通宝隶书小平背反“京” 40元
开元通宝隶书小平背“京” 3元
开元通宝隶书小平背“昌” 3元
开元通宝隶书小平背“益” 8元
开元通宝隶书小平背“洛” 3元
开元通宝隶书小平背“襄” 5元
开元通宝隶书小平背“蓝” 4元
开元通宝隶书小平背“越” 3元
开元通宝隶书小平背“宣” 8元
开元通宝隶书小平背“潭” 8元
开元通宝隶书小平背“润” 3元
开元通宝隶书小平背“兴” 3元
开元通宝隶书小平背“兖” 8元
开元通宝隶书折十唐代 1600元
开元通宝隶书当十折三型唐铸 无定价
开元通宝隶书小平唐铸 1元
北宋时的钱币存在着三大特点。
一,钱文中出现了年号,先后铸行的年号有四十五种,版别之多为历代所罕见。
二,货币流通具有地方性,有些区域铜铁钱兼用,显示了一种割据的局面。
三,钱币的形态、钱文书体以及币材呈现多多样性,南宋孝宗淳熙七年起我背开始添铸纪年和监名且书体渐趋单一,咸淳年间为了应付通货膨胀产生的财政因难铸行了地方上的代有币“钱牌”。 北宋
名称书体币型特征 参考价 文字说明
宋元通宝隶书小平背星 8元 公元前960年后周殿前都点捡赵匡胤于今陈桥(河南开封县东北40里)兵变,黄袍加身,代后周称帝,定都东京(开封)建元建隆,是为宋太祖,废周帝为郑王。虽建立了统一的中央集权国家,但也是历史上国力最弱的朝代,终宋一代(960-1279)无一位明君能治国安邦平天下。宋元通宝即铸行建隆元年,乃宋代开朝钱,钱文仿唐开元钱,隶书直读。径2.5厘米。重3.6克左右,背有星、月纹,有铜铁两种,传世以广穿铁母、元字右挑稀有。
宋元通宝隶书小平背月 6元
宋元通宝隶书小平背双星 100元
宋元通宝隶书小平背星月 150元
宋元通宝隶书小平右桃元 800元
宋元通宝隶书小平铁母 3000元
宋元通宝隶书小平广穿 700元
宋元通宝隶书小平普品 2元
太平通宝隶书小平光背 3元 太宗太平兴国年间(676--983年)铸,宋年号钱由此始,有铜铁两种,径2.4厘米,重3.4克左右。钱文隶,真二体,背有星、月纹,以铁母,广穿钱为稀有。
太平通宝录书小平背星 20元
太平通宝隶书小平背月 15元
太平通宝隶书小平合背 300元
太平通宝隶书小平广穿铁母 3500元
太平通宝隶书小平广穿 600元
太平通宝隶书折十大样背巨星 22000元
淳化元宝行书小平光背 0.50元 太宗淳化元年(990)始铸,有铜,铁两种,太宗亲书真,行,草,三体钱文,开御书钱之先河,亦草书入钱文之始。旋读光背,径2.4厘米。重3.8克左右,以缩小淳化为稀有。
淳化元宝隶书小平光背 0.5元
淳化元宝行书小平背星 80元
淳化元宝行书小平铁母 6000元
淳化元宝隶书小平缩水 1500元
至道元宝行书小平光背 0.50元 太宗至道年间(995-997)铸,有铜,铁两种。钱文真、行、草三体书为太宗亲书。径2.4厘米。重3.8克左右,传世以合背钱为稀有。
至道元宝隶书小平光背 0.50元
至道元宝行书小平合背 300元
咸平元宝隶书小平光背 0.50元 真宗咸平元年(998年)铸,有铜铁,轮廓精整,另见有各式宽缘厚肉之大型钱。钱文真书,旋读光背,径2.5厘米,重4克左右,咸平无珍惜钱。
咸平元宝隶书小平合背 300元
咸平元宝隶书小平背四出 250元
咸平元宝隶书小平阔缘厚肉 180元
咸平元宝隶书折二阔缘厚肉 500元
咸平元宝隶书折五阔缘厚肉 1000元
咸平元宝真书折十大样光背 45000元
景德元宝真书小平光背 0.50元 真宗景德元年(1004年)始铸。有铜、铁两种,铁氏只见折三。径2.5厘米,重4克,铁钱径3.5厘米,以铁钱折三少见。
景德元宝真书小平铁质光背 50元
景德元宝真书折二铁质光背 100元
祥符元宝真书小平光背 0.50元 真宗大中祥符元年(1008)始铸,有铜、铁两种,钱文真书,旋读。小平有大、小样版别数种,径2.4-2.5厘米,重4克左右,光背及背有星月纹。传世以背星月纹为少见。铁钱折三稀有。
祥符元宝真书小平背星 180元
祥符元宝真书小平背星月 250元
祥符元宝真书小平合背 300元
祥符元宝真书折二阔缘厚肉 500元
祥符元宝真书折五铁范铜 3000元
祥符元宝真书折五铁母 10000元
祥符元宝真书折五阔缘厚肉 1000元
祥符元宝真书折二光背 3000元
祥符元宝真书折十光背 45000元
祥符元宝真书小平光背 0.5元
祥符元宝真书小平背巨星 200元
天禧通宝隶书小平缩缘小字 2元 真宗天禧年间(1017--1021)铸,有铜、铁两种,小平径2.5厘米、重3.8克,折二径2.8厘米,重4.7克,铁钱亦有折二。其时斗米十钱。天禧以铜、铁折二及合背为稀有。
天禧通宝真书小平光背 0.5元
天禧通宝真书折二光背 20000元
北宋
名称书体币型特征 参考价 文字说明
天圣元宝篆书小平光背 0.50元 仁宗天圣元年(1023)铸,天圣钱文来源于天为二人,乾兴元年(1022)二月,真宗死,太子即皇帝位,尊皇后为皇太后,二人同理国事,即二人圣。分铜、铁两种,面文真,篆二体旋读光背,小平径2.5厘米,重4.1克左右,又有大小样之分。铁钱有折二钱,径2.7-2.8厘米,制作精良。
天圣元宝真书小平光背 0.50元
天圣元宝真书折二铁母光背 20000元
明道元宝真书小平光背 1元 仁宗道元年(1032)铸。钱文明道,明指日、月明者属阳,代表皇帝赵祯,月属阴,代表皇太后刘氏,二者同朝听政,故曰:日月之道明。有铜铁,面文真篆两体,旋读光背,径2.5-2.6厘米,重4.3克,铁钱折二径2.85厘米,重7.5克,为它谱所不载,因明道一年改元较其它钱少。
明道元宝篆书小平光背 1.50元
景佑元宝真书小平光背 0.50元 仁宗景佑元年(1034)始铸,分铜、铁,钱文有真,篆二体,旋读。光背无文,径2.5厘米,重4克,版别较多。铁钱有小平,折二径3.2厘米,传世以铁钱折二为少见。
景佑元宝篆书小平光背 0.50元
皇宋通宝真书小平光背 0.50元 仁宗宝元二年(1039)始铸,为避钱文重“宝”而造的非年号钱,应与南宋“皇宋元宝”相区别,有铜、铁两种,钱文真,篆二体,直读,光背,小平径2.4厘米,重4克左右,折二篆书罕见,新发现一枚隶书折二,径2.8厘米,重6.4克,据悉日本尚有一枚真书折二,惜末见拓图。小平以九叠篆为珍稀品,铁钱有小平、折二钱。
皇宋通宝篆书小平光背 0.50元
皇宋通宝篆书小平九叠篆 14000元
皇宋通宝篆书折二光背 12000元
康定元宝隶书小平铁钱 500元 仁宗康定元年始铸,径2.3厘米,重5.75克,因行用一年,所造又为铁钱,故传世极少
庆历重宝真书小平直读光背 100元 仁宝庆历年间(1041--1048)铸,有铜、铁两种,钱文真书,为宋氏重宝之始。庆历二字分直读,旋读,小平径2.5厘米,重3.2折十径3--3.2厘米,重6.6-7克,当十铜钱初铸未久即作折三,折二钱用,传世旋读较少,铁母更稀。
庆历重宝真书小平旋读光背 300元
庆历重宝真书折二直读光背 7元
庆历重宝真书折二直读光背 15元
庆历重宝真书折五铁范铜 3000元
庆历重宝真书折五铁母 10000元
至和元宝隶书小平光背 250元 仁宗至和年间(1054--1055)年铸,元宝钱文为真,行、篆三体,旋读,通宝钱为真,篆二体,直读,重宝为折二,折三,钱文真书,小平径2.4厘米,重3.8克,折二径3厘米,重8.8克,折三径3.4厘米,重10克上下。传世元宝,通宝易寻,重宝钱为泉界所珍爱,尤以背文虢,坊者更足珍贵。
至和元宝隶书小平左挑 350元
至和元宝真书小平光背 0.50元
至和元宝篆书小平光背 1元
至和元宝真书小平光背 1元
至和元宝隶书小平隶通 250元
至和元宝隶书小平隶宝 300元
至和元宝真书折二光背 1700元
至和元宝真书折五铁母光背 5000元
至和重宝真书折五背“坊” 40000元
嘉佑元宝真书折五背“号” 30000元 仁宗嘉佑元年(1056)铸,钱文真篆二体,旋读光背,径2.5厘米,重3.8克,为小平对钱,传有铁钱,然未见存世。
嘉佑元宝隶书小平光背 0.50元
嘉佑元宝篆书小平光背 0.50元
嘉佑元宝真书小平光背 0.50元
嘉佑元宝篆书小平光背 0.50元
治平元宝隶书小平光背 0.50元 英守治平年间(1064-1067)铸,钱文真、篆二体,有直读,旋读两种,径2.4厘米,重3.8克,光背小平,未见折二以上大钱。偶有背四出传世,实为稀品
治平元宝篆书小平光背 0.50元
治平通宝隶书小平光背 1元
治平通宝篆书小平光背 1元
熙宁元宝篆书小平光背 0.30元 神宗熙宁年间(1068--1077)铸,钱文真篆二体;旋读,径2.5厘米,重4克,未见折二,折三钱。多为光背,以背卫,衡者为少见。重宝年代同元宝,钱文有篆,真二体,为折二对钱;旋读,径3厘米,重8克上下,以直读罕见。通宝年代同元宝,通宝唯有铁钱,分小平,径2.5厘米,折三,径3--3.4厘米,钱文真书,旋读,多为光背,以背穿上月为希有,集币时如遇通宝铜钱均为铁母,万勿错过。
熙宁元宝真书小平光背 0.30元
熙宁元宝篆书小平背“衡” 250元
熙宁元宝真书小平背“衡” 180元
熙宁元宝篆书折二光背 0.5元
熙宁重宝真书折二光背 1元
熙宁重宝行书折二连飞点 10元
熙宁重宝篆书折二长冠“宝” 15元
熙宁重宝真书折三光背 20000元
元丰通宝行书小平光背 0.3元 神宗元丰元年(1078)铸,有铜、铁、两种,钱文分篆、隶、行三体,小平径2.5厘米,重5克。折二径2.8厘米,折三径3-3.2厘米,版别可达百种,为宋钱中最多一种,隶书体、背穿上仰、俯月为贵。集隶书体元丰钱时须注意丰字头,另有一种日本曲字头元丰,最易鱼目混珠。
元丰通宝篆书小平光背 0.3元
元丰通宝行书小平背月 200元
元丰通宝篆书小平背月 200元
元丰通宝行书小平背星 10元
元丰通宝隶书小平小字光背 100元
元丰通宝隶书小平大字 1000元
元丰通宝篆书小平大字 400元
元丰通宝行书折二背星 5元
元丰通宝行书折二背月 4元
元丰通宝篆书折二长字 10元
元丰通宝行书折二长字 10元
元丰通宝行书折五铁范铜 1500元
元丰通宝篆书折五铁母 2800元
元丰通宝篆书折五铁范铜 1500元
元丰通宝行书折五铁母 2800元
元丰重宝篆书折十光背 40000元
元丰通宝半文钱篆书 50元 元佑元年(1086)宋哲宗继位后,励精图治,经济渐有好转,平钱已不足计数(无法找零)而铸的半文钱。形制与平钱相同,只是钱径缩小,径2.1-2.2厘米,重1.4-2.4克,大部分为2克。尚有绍圣元篆,行对钱,圣宋元宝篆行对钱,元佑通宝篆书钱,元丰通宝行书体等。
元佑通宝行书小平光背 0.3元 哲宗元佑年间(1086-1093)铸,钱文有篆,行二体。旋读,小平径2.5厘米,重4克,折二径3厘米,重7.8克,折三为铁径3.2--3.4厘米,以折三铁毋稀有。背陕列罕。
元佑通宝篆书小平光背 0.3元
元佑通宝行书小平背星 10元
元佑通宝篆书小平背星 8元
元佑通宝行书小平合背 180元
元佑通宝行书小平背“陕” 25000元
元佑通宝篆书小平背“陕” 25000元
元佑通宝行书折二光背 0.8元
元佑通宝篆书折二光背 0.8元
元佑通宝行书折五铁范铜 1800元
元佑通宝篆书折五铁范铜 1800元
元佑通宝行书折五铁母 4500元
元佑通宝篆书折五铁母 4500元
北宋
名称书体币型特征 参考价 文字说明
大观通宝楷书小平普品 2元 微宗大观元年(1107年)铸,大观年号,取《易》:“大观在上”之意,分铜铁两种,钱文微宗亲书瘦金体,小平有行书体,径2.5厘米,折二轻2.8厘米,折三径3.1厘米,折五径3.5厘米,折十径4.15厘米,以当十大钱最精美亦最多。小平钱因通字部位不同,可分昂通、降通、斜通、大字小通等多种版别,传世以合背,铁母为珍品。
大观通宝楷书小平昂通 20元
大观通宝楷书小平分头“通” 15元
大观通宝楷书小平斜“通” 10元
大观通宝楷书小平小样楷“通” 80元
大观通宝楷书小平大样楷“通” 300元
大观通宝楷书小平宽“观”精铸 80元
大观通宝楷书小平大样样钱 600元
大观通宝楷书折二光背 140元
大观通宝楷书折三光背 140元
大观通宝楷书折五光背 500元
大观通宝楷书折二合背 700元
大观通宝楷书折三“崇宁大观”合背 500元
大观通宝楷书折十光背 25元
大观通宝楷书折十合背 450元
大观通宝楷书小平铁母 12000元
大观通宝楷书折二铁母 3600元
大观通宝楷书折二铁母铜 1400元
大观通宝楷书折三铁母 3600元
大观通宝楷书折五十光背 20000元
政和通宝隶书小平文“政”楷“通” 550元 微宗政和年间(1111--1117年)铸,政和年号,取“庶政惟和”之意,通宝有铜、铁二种、钱文人篆、隶、真三体,直读光背;小平径2.5厘米,折二径3.15厘米。重宝为折二铁钱,钱文瘦金体,直读光背,径3厘米,传世以折二重宝铁母数种珍品。
政和通宝篆书小平真“政”楷“通” 400元
政和通宝楷书小平文“政” 80元
政和通宝篆书小平文“政” 85元
政和通宝篆、隶书小平光背 1元
政和通宝隶书小平大字 50元
政和通宝篆书小平大字 55元
政和通宝篆书小平锐禾 400元
政和通宝隶书小平文政背“陕” 10000元
政和通宝楷书小平楷“通” 25元
政和通宝楷书小平小样文“政” 70元
政和通宝隶书小平银质大字 6000元
政和通宝篆书小平铁母 6000元
政和通宝隶、篆书折二光背 2元
政和通宝隶书折五铁母 26000元
政和通宝篆书折三铁母 3000元
政和通宝楷书折五铁母宽缘 8000元
政和通宝楷书折三银质 40000元
重和通宝隶书小平光背 15000元 微宗重和年间(1118)铸,年号重和,系取“和之以和”之意大敌当前不知励精图治,却一再割地赔款,屈辱求和,名符其实的求和。钱文有篆,隶两体,直读光背,径2.6厘米,重4克。篆少于隶,皆精美可爱。
重和通宝篆书小平光背 1300元
重和通宝隶书小平小字 400元
北宋
名称书体币型特征 参考价 文字说明
宣和元宝篆书小平小字 400元 微宗宣和年间(1119--1125)铸,钱文宣和乃皇上常处宣和殿名其年号,通宝分篆,隶二体,直读;小平径2.5厘米,折二径3厘米,折三径3.3厘米,小平背陕者钱文为瘦金体。元宝制作。
宣和元宝篆书小平小字 1000元
宣和元宝隶书小平中字 1000元
宣和元宝篆书小平中字 1000元
宣和元宝篆书小平大字 1500
元宣和元宝隶书小平大字 1700元
宣和通宝楷书小平白铜昂“通” 200元
宣和通宝楷书小平楷“宣” 40元
宣和通宝楷书小平楷“通 500元
宣和通宝隶、篆书小平普品 7元
宣和通宝隶书小平短宝开足 10元
宣和通宝篆书小平短宝开足 12元
宣和通宝隶书小平小字 15元
宣和通宝篆书小平小字 5元
宣和通宝隶书小平真“宣”广穿 50元
宣和通宝篆书小平真“宣”广穿 50元
宣和通宝隶书小平圆贝“宝” 700元
宣和通宝篆书小平圆贝“宝” 600元
宣和通宝隶书小平离“宝” 120元
宣和通宝篆书小平离“宝” 150元
宣和通宝隶书小平隔轮 50元
宣和通宝篆书小平隔轮 120元
宣和通宝篆书小平巨头“宝” 700元
宣和通宝隶书小平巨头“宝” 1000元
宣和通宝篆书小平背星 600元
宣和通宝楷书小平旋读银质 7000元
宣和通宝楷书小平背“陕” 600元
宣和通宝楷书小平小型背“陕” 1200元
宣和通宝篆书小平铁母 8000元
宣和通宝隶书小平铁母 8000元
宣和元宝篆书小平小型金质 无定价
宣和通宝篆书小平小型金质 80000元
宣和通宝楷、隶、篆折二光背 2元
宣和通宝隶、篆书折二光背 2元
靖康元宝篆书折二光背 1000元 钦宗靖康年间(1126--1127)年铸,钱文系宰相提议,取“日靖四方承兆康民”二句,定年号曰,“清康”。分铜、铁两种,钱文篆、隶二体,通宝小平直读;光背,径2.3--2.5厘米,折二径2.7厘米,折三径3---3.15厘米。元宝书体与通宝同,旋读;光背,小平径2.4厘米,折二径2.8厘米,折三径3厘米。靖康钱均被泉家视为瑰宝。小平更为珍贵。.
靖康元宝隶书折二光背 700元
靖康元宝隶书小平光背 30000元
靖康元宝篆书小平光背 15000元
靖康元宝楷书小平光背 15000元
靖康元宝篆书小平光背 15000元
靖康元宝楷书小平银质光背 100000元
靖康元宝隶书小平铁母 30000元
靖康元宝篆书小平铁母 30000元
靖康元宝楷书折二光背 8000元
靖康元宝篆书折二光背 6000元
靖康元宝篆书折三光背 50000元
应运元宝篆书小平光背 400000元 北宋淳化安五年(994年)李顺起义军所建大蜀国应运元年铸于成都,小平旋转,钱文隶书,径2.4厘米,背上隐有孕星纹,此钱至为珍贵。
应运元宝隶书小平光背 250000元
明道和阮经天长得很相似,两人谁的演技更胜一筹?
01
首先看这两位明星,明道和阮经天,对比照片确实发现他们两个很相似,尤其是侧脸。
同样拥有帅气的脸庞。
? ?
02
接下来我们来聊聊他们的演技:
先交代一下各自的必要的背景情况:明道1980年出生,阮经天晚他两年1982年出生。同样在2002年开启了他们的演艺事业,进军娱乐圈。
明道从出道到现在的主要成就有:
2004年“台湾金钟奖”文教类节目最佳主持人奖?
2007年“星光大典”年度最受欢迎台湾男演员奖?
2008年“首届中国海西时尚娱乐盛典”时尚偶像剧艺人大奖?
2011年“国剧盛典”最受欢迎全能艺人奖
阮经天出道到现在的主要成就有:
第47届台湾**金马奖最佳男主角奖?
台北影视节十大戏剧票选偶像剧天王奖?
第8届澳门国际**节最佳男配角提名?
第9届亚洲**大奖最佳男主角提名
若是从他们各自的主要成就来对比,阮经天获得过金马奖最佳男主角奖,相对于明道的最受欢迎男演员奖含金量就重多了。
对于一个演员来说,获得最佳男主角是非常有分量,而且是对其演技的高度肯定。
阮经天获得的还是金马奖,金马奖与中国**金鸡奖和香港**金像奖并称为“华语**三大奖”。
可想而知这个分量有多重。没有比专业人士的判定来得更专业了。
这也说明阮经天的演技更胜一筹。
? ?
03
再说到他们出演的影视剧,阮经天出演较多的是悬疑武打犯罪片,这类型的片子更考验一个演员的演技。多种类型的角色也要求演员除去本身融入角色,这是非常大的考验。
观看这些影片也可以感受到阮经天的演技是值得肯定的。
接下来明道出演的影视剧多数为偶像爱情片,当时也称明道为偶像王子。
相对于这类的角色,考验到演员的演技不会像悬疑犯罪武打片那样全面,那样要求过硬。
当然不是说这类角色随便演演,只是在这类影视剧中,本身剧中的背景和剧中剧情的要求和表现就很大区别。
只能说明道作为偶像王子,他的戏路会比较窄。演技得到锻炼和表现的机会少了很多,无可厚非。
明道在于影视剧上的作品并不算多,他比较多的是出席了综艺节目。
阮经天虽然参演的影视剧多一些,但近来也没有很好的片子。
希望他们都在各自的领域都获得不错的成绩。
那么关于明道和阮经天长得很相似,两人谁的演技更胜一筹这个问题,总结的来说:
对于获得的奖项和他们影视剧的类型和影片中的表现,演技更胜一筹都指向了阮经天。
希望这些分析看法对你有所帮助。
宋朝古钱币价格
宋元通宝隶书小平背月6元
宋元通宝隶书小平背双星100元
宋元通宝隶书小平背星月150元
宋元通宝隶书小平右桃元800元
宋元通宝隶书小平铁母3000元
宋元通宝隶书小平广穿700元
宋元通宝隶书小平普品2元
太平通宝隶书小平光背3元太宗太平兴国年间(676--983年)铸,宋年号钱由此始,有铜铁两种,径2.4
厘米,重3.4克左右。钱文隶,真二体,背有星、月纹,以铁母,广穿钱为稀有。
太平通宝录书小平背星20元
太平通宝隶书小平背月15元
太平通宝隶书小平合背300元
太平通宝隶书小平广穿铁母3500元
太平通宝隶书小平广穿600元
太平通宝隶书折十大样背巨星22000元
淳化元宝行书小平光背0.50元太宗淳化元年(990)始铸,有铜,铁两种,太宗亲书真,行,草,三体
钱文,开御书钱之先河,亦草书入钱文之始。旋读光背,径2.4厘米。重3.8克左右,以缩小淳化为稀有。
淳化元宝隶书小平光背0.5元
淳化元宝行书小平背星80元
淳化元宝行书小平铁母6000元
淳化元宝隶书小平缩水1500元
至道元宝行书小平光背0.50元太宗至道年间(995-997)铸,有铜,铁两种。钱文真、行、草三体书为
太宗亲书。径2.4厘米。重3.8克左右,传世以合背钱为稀有。
至道元宝隶书小平光背0.50元
至道元宝行书小平合背300元
咸平元宝隶书小平光背0.50元真宗咸平元年(998年)铸,有铜铁,轮廓精整,另见有各式宽缘厚肉之
大型钱。钱文真书,旋读光背,径2.5厘米,重4克左右,咸平无珍惜钱。
咸平元宝隶书小平合背300元
咸平元宝隶书小平背四出250元
咸平元宝隶书小平阔缘厚肉180元
咸平元宝隶书折二阔缘厚肉500元
咸平元宝隶书折五阔缘厚肉1000元
咸平元宝真书折十大样光背45000元
景德元宝真书小平光背0.50元真宗景德元年(1004年)始铸。有铜、铁两种,铁氏只见折三。径2.5厘
米,重4克,铁钱径3.5厘米,以铁钱折三少见。
景德元宝真书小平铁质光背50元
景德元宝真书折二铁质光背100元
祥符元宝真书小平光背0.50元真宗大中祥符元年(1008)始铸,有铜、铁两种,钱文真书,旋读。小平
有大、小样版别数种,径2.4-2.5厘米,重4克左右,光背及背有星月纹。传世以背星月纹为少见。铁钱折
三稀有。
祥符元宝真书小平背星180元
祥符元宝真书小平背星月250元
祥符元宝真书小平合背300元
祥符元宝真书折二阔缘厚肉500元
祥符元宝真书折五铁范铜3000元
祥符元宝真书折五铁母10000元
祥符元宝真书折五阔缘厚肉1000元
祥符元宝真书折二光背3000元
祥符元宝真书折十光背45000元
祥符元宝真书小平光背0.5元
祥符元宝真书小平背巨星200元
天禧通宝隶书小平缩缘小字2元真宗天禧年间(1017--1021)铸,有铜、铁两种,小平径2.5厘米、重
3.8克,折二径2.8厘米,重4.7克,铁钱亦有折二。其时斗米十钱。天禧以铜、铁折二及合背为稀有。
天禧通宝真书小平光背0.5元
天禧通宝真书折二光背20000元
北宋2
北宋时的钱币存在着三大特点。一,钱文中出现了年号,先后铸行的年号有四十五种,版别之多为历代所
罕见。二,货币流通具有地方性,有些区域铜铁钱兼用,显示了一种割据的局面。三,钱币的形态、钱文
书体以及币材呈现多多样性,南宋孝宗淳熙七年起我背开始添铸纪年和监名且书体渐趋单一,咸淳年间为
了应付通货膨胀产生的财政因难铸行了地方上的代有币“钱牌”。
详细介绍
名称书体币型特征参考价文字说明
天圣元宝篆书小平光背0.50元仁宗天圣元年(1023)铸,天圣钱文来源于天为二人,乾兴元年(1022)
二月,真宗死,太子即皇帝位,尊皇后为皇太后,二人同理国事,即二人圣。分铜、铁两种,面文真,篆
二体旋读光背,小平径2.5厘米,重4.1克左右,又有大小样之分。铁钱有折二钱,径2.7-2.8厘米,制作
精良。
天圣元宝真书小平光背0.50元
天圣元宝真书折二铁母光背20000元
明道元宝真书小平光背1元仁宗道元年(1032)铸。钱文明道,明指日、月明者属阳,代表皇帝赵祯,
月属阴,代表皇太后刘氏,二者同朝听政,故曰:日月之道明。有铜铁,面文真篆两体,旋读光背,径
2.5-2.6厘米,重4.3克,铁钱折二径2.85厘米,重7.5克,为它谱所不载,因明道一年改元较其它钱少。
明道元宝篆书小平光背1.50元
景佑元宝真书小平光背0.50元仁宗景佑元年(1034)始铸,分铜、铁,钱文有真,篆二体,旋读。光背
无文,径2.5厘米,重4克,版别较多。铁钱有小平,折二径3.2厘米,传世以铁钱折二为少见。
景佑元宝篆书小平光背0.50元
皇宋通宝真书小平光背0.50元仁宗宝元二年(1039)始铸,为避钱文重“宝”而造的非年号钱,应与南
宋“皇宋元宝”相区别,有铜、铁两种,钱文真,篆二体,直读,光背,小平径2.4厘米,重4克左右,折
二篆书罕见,新发现一枚隶书折二,径2.8厘米,重6.4克,据悉日本尚有一枚真书折二,惜末见拓图。小
平以九叠篆为珍稀品,铁钱有小平、折二钱。
皇宋通宝篆书小平光背0.50元
皇宋通宝篆书小平九叠篆14000元
皇宋通宝篆书折二光背12000元
康定元宝隶书小平铁钱500元仁宗康定元年始铸,径2.3厘米,重5.75克,因行用一年,所造又为铁钱,
故传世极少
庆历重宝真书小平直读光背100元仁宝庆历年间(1041--1048)铸,有铜、铁两种,钱文真书,为宋氏
重宝之始。庆历二字分直读,旋读,小平径2.5厘米,重3.2折十径3--3.2厘米,重6.6-7克,当十铜钱初
铸未久即作折三,折二钱用,传世旋读较少,铁母更稀。
庆历重宝真书小平旋读光背300元
庆历重宝真书折二直读光背7元
庆历重宝真书折二直读光背15元
庆历重宝真书折五铁范铜3000元
庆历重宝真书折五铁母10000元
至和元宝隶书小平光背250元仁宗至和年间(1054--1055)年铸,元宝钱文为真,行、篆三体,旋读,
通宝钱为真,篆二体,直读,重宝为折二,折三,钱文真书,小平径2.4厘米,重3.8克,折二径3厘米,
重8.8克,折三径3.4厘米,重10克上下。传世元宝,通宝易寻,重宝钱为泉界所珍爱,尤以背文虢,坊者
更足珍贵。
至和元宝隶书小平左挑350元
至和元宝真书小平光背0.50元
至和元宝篆书小平光背1元
至和元宝真书小平光背1元
至和元宝隶书小平隶通250元
至和元宝隶书小平隶宝300元
至和元宝真书折二光背1700元
至和元宝真书折五铁母光背5000元
至和重宝真书折五背“坊”40000元
嘉佑元宝真书折五背“号”30000元仁宗嘉佑元年(1056)铸,钱文真篆二体,旋读光背,径2.5厘米,
重3.8克,为小平对钱,传有铁钱,然未见存世。
嘉佑元宝隶书小平光背0.50元
嘉佑元宝篆书小平光背0.50元
嘉佑元宝真书小平光背0.50元
嘉佑元宝篆书小平光背0.50元
治平元宝隶书小平光背0.50元英守治平年间(1064-1067)铸,钱文真、篆二体,有直读,旋读两种,
径2.4厘米,重3.8克,光背小平,未见折二以上大钱。偶有背四出传世,实为稀品
治平元宝篆书小平光背0.50元
治平通宝隶书小平光背1元
治平通宝篆书小平光背1元
熙宁元宝篆书小平光背0.30元神宗熙宁年间(1068--1077)铸,钱文真篆二体;旋读,径2.5厘米,重4
克,未见折二,折三钱。多为光背,以背卫,衡者为少见。重宝年代同元宝,钱文有篆,真二体,为折二
对钱;旋读,径3厘米,重8克上下,以直读罕见。通宝年代同元宝,通宝唯有铁钱,分小平,径2.5厘米
,折三,径3--3.4厘米,钱文真书,旋读,多为光背,以背穿上月为希有,集币时如遇通宝铜钱均为铁母
,万勿错过。
熙宁元宝真书小平光背0.30元
熙宁元宝篆书小平背“衡”250元
熙宁元宝真书小平背“衡”180元
熙宁元宝篆书折二光背0.5元
熙宁重宝真书折二光背1元
熙宁重宝行书折二连飞点10元
熙宁重宝篆书折二长冠“宝”15元
熙宁重宝真书折三光背20000元
元丰通宝行书小平光背0.3元神宗元丰元年(1078)铸,有铜、铁、两种,钱文分篆、隶、行三体,小
平径2.5厘米,重5克。折二径2.8厘米,折三径3-3.2厘米,版别可达百种,为宋钱中最多一种,隶书体、
背穿上仰、俯月为贵。集隶书体元丰钱时须注意丰字头,另有一种日本曲字头元丰,最易鱼目混珠。
元丰通宝篆书小平光背0.3元
元丰通宝行书小平背月200元
元丰通宝篆书小平背月200元
元丰通宝行书小平背星10元
元丰通宝隶书小平小字光背100元
元丰通宝隶书小平大字1000元
元丰通宝篆书小平大字400元
元丰通宝行书折二背星5元
元丰通宝行书折二背月4元
元丰通宝篆书折二长字10元
元丰通宝行书折二长字10元
元丰通宝行书折五铁范铜1500元
元丰通宝篆书折五铁母2800元
元丰通宝篆书折五铁范铜1500元
元丰通宝行书折五铁母2800元
元丰重宝篆书折十光背40000元
元丰通宝半文钱篆书50元元佑元年(1086)宋哲宗继位后,励精图治,经济渐有好转,平钱已不足计数
(无法找零)而铸的半文钱。形制与平钱相同,只是钱径缩小,径2.1-2.2厘米,重1.4-2.4克,大部分为
2克。尚有绍圣元篆,行对钱,圣宋元宝篆行对钱,元佑通宝篆书钱,元丰通宝行书体等。
元佑通宝行书小平光背0.3元哲宗元佑年间(1086-1093)铸,钱文有篆,行二体。旋读,小平径2.5厘
米,重4克,折二径3厘米,重7.8克,折三为铁径3.2--3.4厘米,以折三铁毋稀有。背陕列罕。
元佑通宝篆书小平光背0.3元
元佑通宝行书小平背星10元
元佑通宝篆书小平背星8元
元佑通宝行书小平合背180元
元佑通宝行书小平背“陕”25000元
元佑通宝篆书小平背“陕”25000元
元佑通宝行书折二光背0.8元
元佑通宝篆书折二光背0.8元
元佑通宝行书折五铁范铜1800元
元佑通宝篆书折五铁范铜1800元
元佑通宝行书折五铁母4500元
元佑通宝篆书折五铁母4500元
北宋3
北宋时的钱币存在着三大特点。一,钱文中出现了年号,先后铸行的年号有四十五种,版别之多为历代所
罕见。二,货币流通具有地方性,有些区域铜铁钱兼用,显示了一种割据的局面。三,钱币的形态、钱文
书体以及币材呈现多多样性,南宋孝宗淳熙七年起我背开始添铸纪年和监名且书体渐趋单一,咸淳年间为
了应付通货膨胀产生的财政因难铸行了地方上的代有币“钱牌”。
详细介绍
名称书体币型特征参考价文字说明
绍圣元宝行书小平光背0.5元哲宗绍圣年间(1094-1097年)铸,元宝钱文为篆,行,隶三体,分铜、铁
。小径2.5厘米,重4克,折二径3厘米,折三钱径3.3厘米。通宝钱文真书;直读,细小工整,今铜者好寻
,铁钱难得。绍圣以元宝隶书体稀有。广罕亦罕。
绍圣元宝篆书小平光背0.5元
绍圣元宝行、篆书小平背星5元
绍圣元宝行、篆书小平背月5元
绍圣元宝隶书小平光背15000元
绍圣元宝行、篆书折二光背1元
绍圣元宝行、篆书折五铁母光背6000元
绍圣重宝隶书折二光背50000元
绍圣重宝真书小平小字45元
绍圣重宝真书小平铁母4000元
绍圣重宝真书小平铁母背“施”15000元
元符通宝行、篆书小平光背0.5元哲宗元符年间(1098-1100)铸。通宝钱文有篆、行,真三体,有铜、
铁两种,小平径2.5厘米,重4.2克,折二径3厘米,重7.8克,折三为铁钱径3.4厘米,重宝唯见样钱,径约
2.9厘米,元符钱以小平铁母,折二铁母,稀有。重宝样钱更是凤毛麟角。
元符通宝真书小平铁母旋读4000元
元符通宝隶书小平铁母背“上”15000元
元符通宝隶书小平铁母12000元
元符通宝行、篆书折二光背1元
元符通宝篆书折五铁母10000元
元符通宝隶书折二牙雕无定价
建国重宝篆书小平光背无定价微宗建中靖国年间(1101年),初期铸。钱文隶体直读,背无文,径约
2.35厘米,重不详。因与前朝年号相抵,改铸非年号钱圣宋元宝,由于铸量少,传世仅有廖廖数枚,极珍
罕
建国重宝真书小平光背无定价
圣宋元宝行书小平光背2元微宗建中靖国年间(1101)铸,系皇宋通宝后又一非年号钱,元宝钱文有篆
、行、隶三体。分铜、铁两种,小平径2.5厘米,重4克,折二径3厘米,重7.8克,平钱中佳品,灿若群星
,折三唯见铁钱,径3.2厘米,通宝以背当五尤其珍贵。
圣宋元宝篆书小平光背2元
圣宋元宝行、篆书小平美制10元
圣宋元宝行书小平结“宋”50元
圣宋元宝行书小平结“圣”25元
圣宋元宝篆书小平中冠“宝”60元
圣宋元宝行书小平通“宝”手3000元
圣宋元宝篆书小平长字850元
圣宋元宝真书小平长点“宋”1100元
圣宋元宝真书折二长点“宋”1500元
圣宋元宝隶书小平隶书10000元
圣宋元宝篆书小平长冠“宝”18000元
圣宋元宝行书折二铁母0000元
圣宋元宝行、篆书折二光背1.20元
圣宋元宝隶书折二铁母背月10000元
圣宋元宝行书折五铁母光背8000元
圣宋元宝行书折五铁范铜2400元
圣宋通宝行书小平光背15000元
圣宋通宝隶书小平铁母直读20000元
圣宋通宝隶书小平背“当伍”30000元
崇宁通宝楷书小平大字200元崇宁重宝背藏文四字译读为穿上:地,穿左,水,穿右;火穿下,风,其
意蕴含着两层意思:(一)祝愿地水火风彼此相全,众生康泰安居乐业,(二)把个人的祝愿引伸到国家
社会范围,祈祷民族团结亲睦共处,,风调雨顺天下太平。同进并寓有警戒的涵义;否则,将招致灾难临
头,祸患无尽。
崇宁通宝楷书小平瘦金体150元
崇宁通宝楷书小平抽示160元
崇宁通宝楷书小平阔示600元
崇宁通宝楷书小平折十书体2500元
崇宁通宝楷书折二私铸15元
崇宁通宝楷书小平普品2.5元
崇宁通宝楷书折五短尾异“崇”30元
崇宁通宝楷书折五错范重文100元
崇宁通宝楷书折五隔轮80元
崇宁通宝楷书折五广穿20元
崇宁通宝楷书折五背四决50元
崇宁通宝楷书折五合背200元
崇宁通宝楷书折五铁范铜1400元
崇宁通宝楷书折三铁母2200元
崇宁通宝楷书折五大字1800元
崇宁重宝隶书折五异重50元
崇宁重宝隶书折五高足贝100元
崇宁重宝隶书折五背月100元
崇宁重宝隶书折五背星1500元
崇宁重宝隶书折五背“十”1500元
崇宁重宝隶书折五精铸细缘10元
崇宁重宝隶书折五普品1.5元
崇宁元宝楷书小平银质小字无定价
崇宁元宝隶书小平银质30000元
崇宁元宝楷书小平银质大字50000元
宗宁元宝隶书折二铁母20000元
-------------------------------------------------------------------------------------------
---
北宋
名称书体币型特征参考价文字说明
大观通宝楷书小平普品2元微宗大观元年(1107年)铸,大观年号,取《易》:“大观在上”之意,分
铜铁两种,钱文微宗亲书瘦金体,小平有行书体,径2.5厘米,折二轻2.8厘米,折三径3.1厘米,折五径
3.5厘米,折十径4.15厘米,以当十大钱最精美亦最多。小平钱因通字部位不同,可分昂通、降通、斜通
、大字小通等多种版别,传世以合背,铁母为珍品。
大观通宝楷书小平昂通20元
大观通宝楷书小平分头“通”15元
大观通宝楷书小平斜“通”10元
大观通宝楷书小平小样楷“通”80元
大观通宝楷书小平大样楷“通”300元
大观通宝楷书小平宽“观”精铸80元
大观通宝楷书小平大样样钱600元
大观通宝楷书折二光背140元
大观通宝楷书折三光背140元
大观通宝楷书折五光背500元
大观通宝楷书折二合背700元
大观通宝楷书折三“崇宁大观”合背500元
大观通宝楷书折十光背25元
大观通宝楷书折十合背450元
大观通宝楷书小平铁母12000元
大观通宝楷书折二铁母3600元
大观通宝楷书折二铁母铜1400元
大观通宝楷书折三铁母3600元
大观通宝楷书折五十光背20000元
政和通宝隶书小平文“政”楷“通”550元微宗政和年间(1111--1117年)铸,政和年号,取“庶政惟
和”之意,通宝有铜、铁二种、钱文人篆、隶、真三体,直读光背;小平径2.5厘米,折二径3.15厘米。
重宝为折二铁钱,钱文瘦金体,直读光背,径3厘米,传世以折二重宝铁母数种珍品。
政和通宝篆书小平真“政”楷“通”400元
政和通宝楷书小平文“政”80元
政和通宝篆书小平文“政”85元
政和通宝篆、隶书小平光背1元
政和通宝隶书小平大字50元
政和通宝篆书小平大字55元
政和通宝篆书小平锐禾400元
政和通宝隶书小平文政背“陕”10000元
政和通宝楷书小平楷“通”25元
政和通宝楷书小平小样文“政”70元
政和通宝隶书小平银质大字6000元
政和通宝篆书小平铁母6000元
政和通宝隶、篆书折二光背2元
政和通宝隶书折五铁母26000元
政和通宝篆书折三铁母3000元
政和通宝楷书折五铁母宽缘8000元
政和通宝楷书折三银质40000元
重和通宝隶书小平光背15000元微宗重和年间(1118)铸,年号重和,系取“和之以和”之意大敌当前
不知励精图治,却一再割地赔款,屈辱求和,名符其实的求和。钱文有篆,隶两体,直读光背,径2.6厘
米,重4克。篆少于隶,皆精美可爱。
重和通宝篆书小平光背1300元
重和通宝隶书小平小字400元
北宋4
北宋时的钱币存在着三大特点。一,钱文中出现了年号,先后铸行的年号有四十五种,版别之多为历代所
罕见。二,货币流通具有地方性,有些区域铜铁钱兼用,显示了一种割据的局面。三,钱币的形态、钱文
书体以及币材呈现多多样性,南宋孝宗淳熙七年起我背开始添铸纪年和监名且书体渐趋单一,咸淳年间为
了应付通货膨胀产生的财政因难铸行了地方上的代有币“钱牌”。
详细介绍
名称书体币型特征参考价文字说明
宣和元宝篆书小平小字400元微宗宣和年间(1119--1125)铸,钱文宣和乃皇上常处宣和殿名其年号,
通宝分篆,隶二体,直读;小平径2.5厘米,折二径3厘米,折三径3.3厘米,小平背陕者钱文为瘦金体。
元宝制作。
宣和元宝篆书小平小字1000元
宣和元宝隶书小平中字1000元
宣和元宝篆书小平中字1000元
宣和元宝篆书小平大字1500
元宣和元宝隶书小平大字1700元
宣和通宝楷书小平白铜昂“通”200元
宣和通宝楷书小平楷“宣”40元
宣和通宝楷书小平楷“通500元
宣和通宝隶、篆书小平普品7元
宣和通宝隶书小平短宝开足10元
宣和通宝篆书小平短宝开足12元
宣和通宝隶书小平小字15元
宣和通宝篆书小平小字5元
宣和通宝隶书小平真“宣”广穿50元
宣和通宝篆书小平真“宣”广穿50元
宣和通宝隶书小平圆贝“宝”700元
宣和通宝篆书小平圆贝“宝”600元
宣和通宝隶书小平离“宝”120元
宣和通宝篆书小平离“宝”150元
宣和通宝隶书小平隔轮50元
宣和通宝篆书小平隔轮120元
宣和通宝篆书小平巨头“宝”700元
宣和通宝隶书小平巨头“宝”1000元
宣和通宝篆书小平背星600元
宣和通宝楷书小平旋读银质7000元
宣和通宝楷书小平背“陕”600元
宣和通宝楷书小平小型背“陕”1200元
宣和通宝篆书小平铁母8000元
宣和通宝隶书小平铁母8000元
宣和元宝篆书小平小型金质无定价
宣和通宝篆书小平小型金质80000元
宣和通宝楷、隶、篆折二光背2元
宣和通宝隶、篆书折二光背2元
靖康元宝篆书折二光背1000元钦宗靖康年间(1126--1127)年铸,钱文系宰相提议,取“日靖四方承兆
康民”二句,定年号曰,“清康”。分铜、铁两种,钱文篆、隶二体,通宝小平直读;光背,径2.3--2.5
厘米,折二径2.7厘米,折三径3---3.15厘米。元宝书体与通宝同,旋读;光背,小平径2.4厘米,折二径
2.8厘米,折三径3厘米。靖康钱均被泉家视为瑰宝。小平更为珍贵。.
靖康元宝隶书折二光背700元
靖康元宝隶书小平光背30000元
靖康元宝篆书小平光背15000元
靖康元宝楷书小平光背15000元
靖康元宝篆书小平光背15000元
靖康元宝楷书小平银质光背100000元
靖康元宝隶书小平铁母30000元
靖康元宝篆书小平铁母30000元
靖康元宝楷书折二光背8000元
靖康元宝篆书折二光背6000元
靖康元宝篆书折三光背50000元
应运元宝篆书小平光背400000元北宋淳化安五年(994年)李顺起义军所建大蜀国应运元年铸于成都,
小平旋转,钱文隶书,径2.4厘米,背上隐有孕星纹,此钱至为珍贵。
应运元宝隶书小平光背250000元
宋代古钱币最新价格表
宋元通宝隶书小平背月6元
宋元通宝隶书小平背双星100元
宋元通宝隶书小平背星月150元
宋元通宝隶书小平右桃元800元
宋元通宝隶书小平铁母3000元
宋元通宝隶书小平广穿700元
宋元通宝隶书小平普品2元
太平通宝隶书小平光背3元太宗太平兴国年间(676--983年)铸,宋年号钱由此始,有铜铁两种,径2.4
厘米,重3.4克左右。钱文隶,真二体,背有星、月纹,以铁母,广穿钱为稀有。
太平通宝录书小平背星20元
太平通宝隶书小平背月15元
太平通宝隶书小平合背300元
太平通宝隶书小平广穿铁母3500元
太平通宝隶书小平广穿600元
太平通宝隶书折十大样背巨星22000元
淳化元宝行书小平光背0.50元太宗淳化元年(990)始铸,有铜,铁两种,太宗亲书真,行,草,三体
钱文,开御书钱之先河,亦草书入钱文之始。旋读光背,径2.4厘米。重3.8克左右,以缩小淳化为稀有。
淳化元宝隶书小平光背0.5元
淳化元宝行书小平背星80元
淳化元宝行书小平铁母6000元
淳化元宝隶书小平缩水1500元
至道元宝行书小平光背0.50元太宗至道年间(995-997)铸,有铜,铁两种。钱文真、行、草三体书为
太宗亲书。径2.4厘米。重3.8克左右,传世以合背钱为稀有。
至道元宝隶书小平光背0.50元
至道元宝行书小平合背300元
咸平元宝隶书小平光背0.50元真宗咸平元年(998年)铸,有铜铁,轮廓精整,另见有各式宽缘厚肉之
大型钱。钱文真书,旋读光背,径2.5厘米,重4克左右,咸平无珍惜钱。
咸平元宝隶书小平合背300元
咸平元宝隶书小平背四出250元
咸平元宝隶书小平阔缘厚肉180元
咸平元宝隶书折二阔缘厚肉500元
咸平元宝隶书折五阔缘厚肉1000元
咸平元宝真书折十大样光背45000元
景德元宝真书小平光背0.50元真宗景德元年(1004年)始铸。有铜、铁两种,铁氏只见折三。径2.5厘
米,重4克,铁钱径3.5厘米,以铁钱折三少见。
景德元宝真书小平铁质光背50元
景德元宝真书折二铁质光背100元
祥符元宝真书小平光背0.50元真宗大中祥符元年(1008)始铸,有铜、铁两种,钱文真书,旋读。小平
有大、小样版别数种,径2.4-2.5厘米,重4克左右,光背及背有星月纹。传世以背星月纹为少见。铁钱折
三稀有。
祥符元宝真书小平背星180元
祥符元宝真书小平背星月250元
祥符元宝真书小平合背300元
祥符元宝真书折二阔缘厚肉500元
祥符元宝真书折五铁范铜3000元
祥符元宝真书折五铁母10000元
祥符元宝真书折五阔缘厚肉1000元
祥符元宝真书折二光背3000元
祥符元宝真书折十光背45000元
祥符元宝真书小平光背0.5元
祥符元宝真书小平背巨星200元
天禧通宝隶书小平缩缘小字2元真宗天禧年间(1017--1021)铸,有铜、铁两种,小平径2.5厘米、重
3.8克,折二径2.8厘米,重4.7克,铁钱亦有折二。其时斗米十钱。天禧以铜、铁折二及合背为稀有。
天禧通宝真书小平光背0.5元
天禧通宝真书折二光背20000元
北宋2
北宋时的钱币存在着三大特点。一,钱文中出现了年号,先后铸行的年号有四十五种,版别之多为历代所
罕见。二,货币流通具有地方性,有些区域铜铁钱兼用,显示了一种割据的局面。三,钱币的形态、钱文
书体以及币材呈现多多样性,南宋孝宗淳熙七年起我背开始添铸纪年和监名且书体渐趋单一,咸淳年间为
了应付通货膨胀产生的财政因难铸行了地方上的代有币“钱牌”。
详细介绍
名称书体币型特征参考价文字说明
天圣元宝篆书小平光背0.50元仁宗天圣元年(1023)铸,天圣钱文来源于天为二人,乾兴元年(1022)
二月,真宗死,太子即皇帝位,尊皇后为皇太后,二人同理国事,即二人圣。分铜、铁两种,面文真,篆
二体旋读光背,小平径2.5厘米,重4.1克左右,又有大小样之分。铁钱有折二钱,径2.7-2.8厘米,制作
精良。
天圣元宝真书小平光背0.50元
天圣元宝真书折二铁母光背20000元
明道元宝真书小平光背1元仁宗道元年(1032)铸。钱文明道,明指日、月明者属阳,代表皇帝赵祯,
月属阴,代表皇太后刘氏,二者同朝听政,故曰:日月之道明。有铜铁,面文真篆两体,旋读光背,径
2.5-2.6厘米,重4.3克,铁钱折二径2.85厘米,重7.5克,为它谱所不载,因明道一年改元较其它钱少。
明道元宝篆书小平光背1.50元
景佑元宝真书小平光背0.50元仁宗景佑元年(1034)始铸,分铜、铁,钱文有真,篆二体,旋读。光背
无文,径2.5厘米,重4克,版别较多。铁钱有小平,折二径3.2厘米,传世以铁钱折二为少见。
景佑元宝篆书小平光背0.50元
皇宋通宝真书小平光背0.50元仁宗宝元二年(1039)始铸,为避钱文重“宝”而造的非年号钱,应与南
宋“皇宋元宝”相区别,有铜、铁两种,钱文真,篆二体,直读,光背,小平径2.4厘米,重4克左右,折
二篆书罕见,新发现一枚隶书折二,径2.8厘米,重6.4克,据悉日本尚有一枚真书折二,惜末见拓图。小
平以九叠篆为珍稀品,铁钱有小平、折二钱。
皇宋通宝篆书小平光背0.50元
皇宋通宝篆书小平九叠篆14000元
皇宋通宝篆书折二光背12000元
康定元宝隶书小平铁钱500元仁宗康定元年始铸,径2.3厘米,重5.75克,因行用一年,所造又为铁钱,
故传世极少
庆历重宝真书小平直读光背100元仁宝庆历年间(1041--1048)铸,有铜、铁两种,钱文真书,为宋氏
重宝之始。庆历二字分直读,旋读,小平径2.5厘米,重3.2折十径3--3.2厘米,重6.6-7克,当十铜钱初
铸未久即作折三,折二钱用,传世旋读较少,铁母更稀。
庆历重宝真书小平旋读光背300元
庆历重宝真书折二直读光背7元
庆历重宝真书折二直读光背15元
庆历重宝真书折五铁范铜3000元
庆历重宝真书折五铁母10000元
至和元宝隶书小平光背250元仁宗至和年间(1054--1055)年铸,元宝钱文为真,行、篆三体,旋读,
通宝钱为真,篆二体,直读,重宝为折二,折三,钱文真书,小平径2.4厘米,重3.8克,折二径3厘米,
重8.8克,折三径3.4厘米,重10克上下。传世元宝,通宝易寻,重宝钱为泉界所珍爱,尤以背文虢,坊者
更足珍贵。
至和元宝隶书小平左挑350元
至和元宝真书小平光背0.50元
至和元宝篆书小平光背1元
至和元宝真书小平光背1元
至和元宝隶书小平隶通250元
至和元宝隶书小平隶宝300元
至和元宝真书折二光背1700元
至和元宝真书折五铁母光背5000元
至和重宝真书折五背“坊”40000元
嘉佑元宝真书折五背“号”30000元仁宗嘉佑元年(1056)铸,钱文真篆二体,旋读光背,径2.5厘米,
重3.8克,为小平对钱,传有铁钱,然未见存世。
嘉佑元宝隶书小平光背0.50元
嘉佑元宝篆书小平光背0.50元
嘉佑元宝真书小平光背0.50元
嘉佑元宝篆书小平光背0.50元
治平元宝隶书小平光背0.50元英守治平年间(1064-1067)铸,钱文真、篆二体,有直读,旋读两种,
径2.4厘米,重3.8克,光背小平,未见折二以上大钱。偶有背四出传世,实为稀品
治平元宝篆书小平光背0.50元
治平通宝隶书小平光背1元
治平通宝篆书小平光背1元
熙宁元宝篆书小平光背0.30元神宗熙宁年间(1068--1077)铸,钱文真篆二体;旋读,径2.5厘米,重4
克,未见折二,折三钱。多为光背,以背卫,衡者为少见。重宝年代同元宝,钱文有篆,真二体,为折二
对钱;旋读,径3厘米,重8克上下,以直读罕见。通宝年代同元宝,通宝唯有铁钱,分小平,径2.5厘米
,折三,径3--3.4厘米,钱文真书,旋读,多为光背,以背穿上月为希有,集币时如遇通宝铜钱均为铁母
,万勿错过。
熙宁元宝真书小平光背0.30元
熙宁元宝篆书小平背“衡”250元
熙宁元宝真书小平背“衡”180元
熙宁元宝篆书折二光背0.5元
熙宁重宝真书折二光背1元
熙宁重宝行书折二连飞点10元
熙宁重宝篆书折二长冠“宝”15元
熙宁重宝真书折三光背20000元
元丰通宝行书小平光背0.3元神宗元丰元年(1078)铸,有铜、铁、两种,钱文分篆、隶、行三体,小
平径2.5厘米,重5克。折二径2.8厘米,折三径3-3.2厘米,版别可达百种,为宋钱中最多一种,隶书体、
背穿上仰、俯月为贵。集隶书体元丰钱时须注意丰字头,另有一种日本曲字头元丰,最易鱼目混珠。
元丰通宝篆书小平光背0.3元
元丰通宝行书小平背月200元
元丰通宝篆书小平背月200元
元丰通宝行书小平背星10元
元丰通宝隶书小平小字光背100元
元丰通宝隶书小平大字1000元
元丰通宝篆书小平大字400元
元丰通宝行书折二背星5元
元丰通宝行书折二背月4元
元丰通宝篆书折二长字10元
元丰通宝行书折二长字10元
元丰通宝行书折五铁范铜1500元
元丰通宝篆书折五铁母2800元
元丰通宝篆书折五铁范铜1500元
元丰通宝行书折五铁母2800元
元丰重宝篆书折十光背40000元
元丰通宝半文钱篆书50元元佑元年(1086)宋哲宗继位后,励精图治,经济渐有好转,平钱已不足计数
(无法找零)而铸的半文钱。形制与平钱相同,只是钱径缩小,径2.1-2.2厘米,重1.4-2.4克,大部分为
2克。尚有绍圣元篆,行对钱,圣宋元宝篆行对钱,元佑通宝篆书钱,元丰通宝行书体等。
元佑通宝行书小平光背0.3元哲宗元佑年间(1086-1093)铸,钱文有篆,行二体。旋读,小平径2.5厘
米,重4克,折二径3厘米,重7.8克,折三为铁径3.2--3.4厘米,以折三铁毋稀有。背陕列罕。
元佑通宝篆书小平光背0.3元
元佑通宝行书小平背星10元
元佑通宝篆书小平背星8元
元佑通宝行书小平合背180元
元佑通宝行书小平背“陕”25000元
元佑通宝篆书小平背“陕”25000元
元佑通宝行书折二光背0.8元
元佑通宝篆书折二光背0.8元
元佑通宝行书折五铁范铜1800元
元佑通宝篆书折五铁范铜1800元
元佑通宝行书折五铁母4500元
元佑通宝篆书折五铁母4500元
北宋3
北宋时的钱币存在着三大特点。一,钱文中出现了年号,先后铸行的年号有四十五种,版别之多为历代所
罕见。二,货币流通具有地方性,有些区域铜铁钱兼用,显示了一种割据的局面。三,钱币的形态、钱文
书体以及币材呈现多多样性,南宋孝宗淳熙七年起我背开始添铸纪年和监名且书体渐趋单一,咸淳年间为
了应付通货膨胀产生的财政因难铸行了地方上的代有币“钱牌”。
详细介绍
名称书体币型特征参考价文字说明
绍圣元宝行书小平光背0.5元哲宗绍圣年间(1094-1097年)铸,元宝钱文为篆,行,隶三体,分铜、铁
。小径2.5厘米,重4克,折二径3厘米,折三钱径3.3厘米。通宝钱文真书;直读,细小工整,今铜者好寻
,铁钱难得。绍圣以元宝隶书体稀有。广罕亦罕。
绍圣元宝篆书小平光背0.5元
绍圣元宝行、篆书小平背星5元
绍圣元宝行、篆书小平背月5元
绍圣元宝隶书小平光背15000元
绍圣元宝行、篆书折二光背1元
绍圣元宝行、篆书折五铁母光背6000元
绍圣重宝隶书折二光背50000元
绍圣重宝真书小平小字45元
绍圣重宝真书小平铁母4000元
绍圣重宝真书小平铁母背“施”15000元
元符通宝行、篆书小平光背0.5元哲宗元符年间(1098-1100)铸。通宝钱文有篆、行,真三体,有铜、
铁两种,小平径2.5厘米,重4.2克,折二径3厘米,重7.8克,折三为铁钱径3.4厘米,重宝唯见样钱,径约
2.9厘米,元符钱以小平铁母,折二铁母,稀有。重宝样钱更是凤毛麟角。
元符通宝真书小平铁母旋读4000元
元符通宝隶书小平铁母背“上”15000元
元符通宝隶书小平铁母12000元
元符通宝行、篆书折二光背1元
元符通宝篆书折五铁母10000元
元符通宝隶书折二牙雕无定价
建国重宝篆书小平光背无定价微宗建中靖国年间(1101年),初期铸。钱文隶体直读,背无文,径约
2.35厘米,重不详。因与前朝年号相抵,改铸非年号钱圣宋元宝,由于铸量少,传世仅有廖廖数枚,极珍
罕
建国重宝真书小平光背无定价
圣宋元宝行书小平光背2元微宗建中靖国年间(1101)铸,系皇宋通宝后又一非年号钱,元宝钱文有篆
、行、隶三体。分铜、铁两种,小平径2.5厘米,重4克,折二径3厘米,重7.8克,平钱中佳品,灿若群星
,折三唯见铁钱,径3.2厘米,通宝以背当五尤其珍贵。
圣宋元宝篆书小平光背2元
圣宋元宝行、篆书小平美制10元
圣宋元宝行书小平结“宋”50元
圣宋元宝行书小平结“圣”25元
圣宋元宝篆书小平中冠“宝”60元
圣宋元宝行书小平通“宝”手3000元
圣宋元宝篆书小平长字850元
圣宋元宝真书小平长点“宋”1100元
圣宋元宝真书折二长点“宋”1500元
圣宋元宝隶书小平隶书10000元
圣宋元宝篆书小平长冠“宝”18000元
圣宋元宝行书折二铁母0000元
圣宋元宝行、篆书折二光背1.20元
圣宋元宝隶书折二铁母背月10000元
圣宋元宝行书折五铁母光背8000元
圣宋元宝行书折五铁范铜2400元
圣宋通宝行书小平光背15000元
圣宋通宝隶书小平铁母直读20000元
圣宋通宝隶书小平背“当伍”30000元
崇宁通宝楷书小平大字200元崇宁重宝背藏文四字译读为穿上:地,穿左,水,穿右;火穿下,风,其
意蕴含着两层意思:(一)祝愿地水火风彼此相全,众生康泰安居乐业,(二)把个人的祝愿引伸到国家
社会范围,祈祷民族团结亲睦共处,,风调雨顺天下太平。同进并寓有警戒的涵义;否则,将招致灾难临
头,祸患无尽。
崇宁通宝楷书小平瘦金体150元
崇宁通宝楷书小平抽示160元
崇宁通宝楷书小平阔示600元
崇宁通宝楷书小平折十书体2500元
崇宁通宝楷书折二私铸15元
崇宁通宝楷书小平普品2.5元
崇宁通宝楷书折五短尾异“崇”30元
崇宁通宝楷书折五错范重文100元
崇宁通宝楷书折五隔轮80元
崇宁通宝楷书折五广穿20元
崇宁通宝楷书折五背四决50元
崇宁通宝楷书折五合背200元
崇宁通宝楷书折五铁范铜1400元
崇宁通宝楷书折三铁母2200元
崇宁通宝楷书折五大字1800元
崇宁重宝隶书折五异重50元
崇宁重宝隶书折五高足贝100元
崇宁重宝隶书折五背月100元
崇宁重宝隶书折五背星1500元
崇宁重宝隶书折五背“十”1500元
崇宁重宝隶书折五精铸细缘10元
崇宁重宝隶书折五普品1.5元
崇宁元宝楷书小平银质小字无定价
崇宁元宝隶书小平银质30000元
崇宁元宝楷书小平银质大字50000元
宗宁元宝隶书折二铁母20000元
-------------------------------------------------------------------------------------------
---
北宋
名称书体币型特征参考价文字说明
大观通宝楷书小平普品2元微宗大观元年(1107年)铸,大观年号,取《易》:“大观在上”之意,分
铜铁两种,钱文微宗亲书瘦金体,小平有行书体,径2.5厘米,折二轻2.8厘米,折三径3.1厘米,折五径
3.5厘米,折十径4.15厘米,以当十大钱最精美亦最多。小平钱因通字部位不同,可分昂通、降通、斜通
、大字小通等多种版别,传世以合背,铁母为珍品。
大观通宝楷书小平昂通20元
大观通宝楷书小平分头“通”15元
大观通宝楷书小平斜“通”10元
大观通宝楷书小平小样楷“通”80元
大观通宝楷书小平大样楷“通”300元
大观通宝楷书小平宽“观”精铸80元
大观通宝楷书小平大样样钱600元
大观通宝楷书折二光背140元
大观通宝楷书折三光背140元
大观通宝楷书折五光背500元
大观通宝楷书折二合背700元
大观通宝楷书折三“崇宁大观”合背500元
大观通宝楷书折十光背25元
大观通宝楷书折十合背450元
大观通宝楷书小平铁母12000元
大观通宝楷书折二铁母3600元
大观通宝楷书折二铁母铜1400元
大观通宝楷书折三铁母3600元
大观通宝楷书折五十光背20000元
政和通宝隶书小平文“政”楷“通”550元微宗政和年间(1111--1117年)铸,政和年号,取“庶政惟
和”之意,通宝有铜、铁二种、钱文人篆、隶、真三体,直读光背;小平径2.5厘米,折二径3.15厘米。
重宝为折二铁钱,钱文瘦金体,直读光背,径3厘米,传世以折二重宝铁母数种珍品。
政和通宝篆书小平真“政”楷“通”400元
政和通宝楷书小平文“政”80元
政和通宝篆书小平文“政”85元
政和通宝篆、隶书小平光背1元
政和通宝隶书小平大字50元
政和通宝篆书小平大字55元
政和通宝篆书小平锐禾400元
政和通宝隶书小平文政背“陕”10000元
政和通宝楷书小平楷“通”25元
政和通宝楷书小平小样文“政”70元
政和通宝隶书小平银质大字6000元
政和通宝篆书小平铁母6000元
政和通宝隶、篆书折二光背2元
政和通宝隶书折五铁母26000元
政和通宝篆书折三铁母3000元
政和通宝楷书折五铁母宽缘8000元
政和通宝楷书折三银质40000元
重和通宝隶书小平光背15000元微宗重和年间(1118)铸,年号重和,系取“和之以和”之意大敌当前
不知励精图治,却一再割地赔款,屈辱求和,名符其实的求和。钱文有篆,隶两体,直读光背,径2.6厘
米,重4克。篆少于隶,皆精美可爱。
重和通宝篆书小平光背1300元
重和通宝隶书小平小字400元
北宋4
北宋时的钱币存在着三大特点。一,钱文中出现了年号,先后铸行的年号有四十五种,版别之多为历代所
罕见。二,货币流通具有地方性,有些区域铜铁钱兼用,显示了一种割据的局面。三,钱币的形态、钱文
书体以及币材呈现多多样性,南宋孝宗淳熙七年起我背开始添铸纪年和监名且书体渐趋单一,咸淳年间为
了应付通货膨胀产生的财政因难铸行了地方上的代有币“钱牌”。
详细介绍
名称书体币型特征参考价文字说明
宣和元宝篆书小平小字400元微宗宣和年间(1119--1125)铸,钱文宣和乃皇上常处宣和殿名其年号,
通宝分篆,隶二体,直读;小平径2.5厘米,折二径3厘米,折三径3.3厘米,小平背陕者钱文为瘦金体。
元宝制作。
宣和元宝篆书小平小字1000元
宣和元宝隶书小平中字1000元
宣和元宝篆书小平中字1000元
宣和元宝篆书小平大字1500
元宣和元宝隶书小平大字1700元
宣和通宝楷书小平白铜昂“通”200元
宣和通宝楷书小平楷“宣”40元
宣和通宝楷书小平楷“通500元
宣和通宝隶、篆书小平普品7元
宣和通宝隶书小平短宝开足10元
宣和通宝篆书小平短宝开足12元
宣和通宝隶书小平小字15元
宣和通宝篆书小平小字5元
宣和通宝隶书小平真“宣”广穿50元
宣和通宝篆书小平真“宣”广穿50元
宣和通宝隶书小平圆贝“宝”700元
宣和通宝篆书小平圆贝“宝”600元
宣和通宝隶书小平离“宝”120元
宣和通宝篆书小平离“宝”150元
宣和通宝隶书小平隔轮50元
宣和通宝篆书小平隔轮120元
宣和通宝篆书小平巨头“宝”700元
宣和通宝隶书小平巨头“宝”1000元
宣和通宝篆书小平背星600元
宣和通宝楷书小平旋读银质7000元
宣和通宝楷书小平背“陕”600元
宣和通宝楷书小平小型背“陕”1200元
宣和通宝篆书小平铁母8000元
宣和通宝隶书小平铁母8000元
宣和元宝篆书小平小型金质无定价
宣和通宝篆书小平小型金质80000元
宣和通宝楷、隶、篆折二光背2元
宣和通宝隶、篆书折二光背2元
靖康元宝篆书折二光背1000元钦宗靖康年间(1126--1127)年铸,钱文系宰相提议,取“日靖四方承兆
康民”二句,定年号曰,“清康”。分铜、铁两种,钱文篆、隶二体,通宝小平直读;光背,径2.3--2.5
厘米,折二径2.7厘米,折三径3---3.15厘米。元宝书体与通宝同,旋读;光背,小平径2.4厘米,折二径
2.8厘米,折三径3厘米。靖康钱均被泉家视为瑰宝。小平更为珍贵。.
靖康元宝隶书折二光背700元
靖康元宝隶书小平光背30000元
靖康元宝篆书小平光背15000元
靖康元宝楷书小平光背15000元
靖康元宝篆书小平光背15000元
靖康元宝楷书小平银质光背100000元
靖康元宝隶书小平铁母30000元
靖康元宝篆书小平铁母30000元
靖康元宝楷书折二光背8000元
靖康元宝篆书折二光背6000元
靖康元宝篆书折三光背50000元
应运元宝篆书小平光背400000元北宋淳化安五年(994年)李顺起义军所建大蜀国应运元年铸于成都,
小平旋转,钱文隶书,径2.4厘米,背上隐有孕星纹,此钱至为珍贵。
应运元宝隶书小平光背250000元
为什么明道到现在还没有老婆呢都0岁了男人的黄金时代是不是他有病还是对女人敏感
你不看看和他一个队的人,哪个不比他大,哪个有老婆啊……
现在的艺人,很少有在三十岁一下结婚的啊
而且,他不结婚,就不能吗……
他可以上一个甩一个上一个甩一个
不要说我说话难听
明星也是人啊……
谁能介绍一些钱币收藏的知识
你可以进入这个网站,这是一个关于钱币的比较专业的一个网站:
今古收藏网:
大排档天下coin钱币(这个里面有外国纸币的知识):
钱币收藏知识钱币收藏知识
古钱币又称之为泉、布、帛,孔方兄等。现在已成为新收藏投资热点,不少古钱币在拍卖会上表现突出。收藏和鉴赏古钱币需掌握包
括货币史、钱币学、考古学、金石学及文物、古汉语等诸多知识,有些钱币外貌看上去很普通,实则是珍品,行家们则很容易从不太懂古
钱币价值的卖家手中获得珍宝。以下是一些基本知识。
一、古钱币是铸造出来的,模具的形状如同大树,此法铸币称为“钱树”。数量大的钱币价值就低。因为模具由手工雕刻,因此难免会有
疏漏,版别漏验及试铸币便成为珍品。
二、当代钱币学家根据各种钱币的珍稀程度,并以现在钱币收藏市场的行情为依据,把古钱币分为十个档次,即:一级大珍、二级列、三
级罕贵、四级罕、五级稀罕、六级稀、七级甚少、八级少、九级较多、十级多泛。
三、钱币的品相归纳为美、近美、上、近上和中五大评定标准。1美,是指钱正背面轮廓完整,钱文清晰;2近美,是指钱之正、背面轮廓
有微小的偏移或微小的裂纹,或纸张有微小的漏孔,同时钱文因铸造和使用磨损而造成的微小粘连或混沌者也属近美钱币;3上,是
指钱正、背面有肉眼能及的缺损和漏孔,但没伤及钱文;4近上,是指钱币正、背面缺损、裂纹、漏孔较为明显,而且已经导致钱文
出现一至二处断笔。5中已经没有大收藏价值。
四、钱币种类繁多
1、贝币又叫齿贝,由在热带海水中的咸水贝壳打磨穿孔而成。一般为乳白色,大小轻重基本相同。贝币始于殷代,当时贝是一种贵重物
品,贝币的使用经夏商周三代,在我国货币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币贝大致有六大种类:即货币、拟枣贝、伶鼬榧螺、阿文绶贝、大
小孔式贝化、背磨式贝化。
2、秦半两又叫两锱钱,秦始皇所铸,为当时全国惟一通行的钱币。秦半两外圆内方,钱文高突,朴拙浑厚。
3、圜钱又叫圜金、圜法、环钱,为战国中期出现的铜质圆形货币。此币制造简单携带方便,比布币更为优越,圆形货币最终取代布币。
圜钱币中部有圆孔和方孔两种,圆形圆孔者,无郭;圆形方孔者,周缘有郭。其重量大致在12克左右。
4、六泉隶属西汉王莽货币中的极品,为收藏家们所重视。六泉为:小泉直一、么泉一十、幼泉二十、中泉三十、壮泉四十、大泉五十。
今日壮泉和中泉存世稀少,成套的价值连城。
5、五铢有西汉、东汉五铢之分,其中东汉五铢比较有名。此钱始铸于汉武帝元狩五年,体圆孔方,外廓较窄,直径2.5厘米,重
3.4—3.5克。五铢钱较秦半两轻便精美。但在流通时间长,数量极多,因此不值钱。
6、布币流行战国时期,上面文较复杂,自一个字到四个字,有100多种。早期的布币有用於装柄的銎,即空首、釿布、圆足布、平足布、
尖足布、三孔布等币种,但面文无雷同,所以无版别之分。其中三孔形制极为独特,圆首,圆肩、圆足,布首与两足又各有一孔,故
称三孔布。而且面有文字多记赵国地名。稍后,布币扩大到秦、周、晋、宋、鲁、燕等国。
7、金错刀亦称“错刀”。王莽于居摄二年所铸高面值仿古刀币。身形如刀,环扣大钱,青铜所铸,刀身铸“平五千”三篆字,环郭用黄
金镶错“一刀”二篆字,表示一个金错刀可当五千钱用。
8、制钱,明清两代制造的铜钱。因其形式、文字、重量、成色皆有定制,所以叫制钱。
9、元宝,最早使用“元宝”一词为唐肃中宗乾元元年。到了元代,元宝便以银锭的形式开始流通,一般上面铸时间、地点银匠的姓名。
10、刀币是春秋时期由渔猎工具刀削演变而来。它通常由狭长弧形的刀身、带裂沟刀柄及柄端圆环三部分组成。可分为针首刀、尖首刀、
截首刀、圆首刀和平首刀。齐国是使用刀币的主要国家,齐国的刀币,厚大精美,面文书体隽秀;燕国刀币,形制单薄,刀体较宽,
背文复杂,面文有一个“明”字,故称明刀;赵国的刀币,刀身直,刀首圆,今日多称其为直刀和圆首刀,赝品极多。
11、开元通宝,唐高祖李渊废五铢后所铸宫廷赏赐钱,重一两,我国币制中的一两十钱制由此时起源。其面文隶书“开元通宝”四字,由
唐初书法家欧阳洵书写,字体端正有力。制作轮廓深峻,精美绝仑,十分珍贵。开元钱的出现宣告了自秦开始流通了800多年的半两
和五铢两种货币的终结,“通宝”一词从此被历代王朝所沿用。
12、对钱,亦称“对品”、“对子钱”,是指同一种钱的钱文、大小、内外轮廓、厚薄和铜质完全相同,惟采用不同的书体,但字形笔势
仍互相吻合,可以成为双配对的钱币,又叫“和合钱”。对钱始于南唐,盛於北宋。南唐所铸“开元通宝”,篆、隶成对,开创对钱
之先。此外,北宋天圣、明道、元丰、熙宁、政和、重和、宣和等币均可作对。
13、招纳信定,有铜、银、金三币,南宋初年刘光世为招降纳叛所铸的凭信钱。钱文旋读,背文有“使”字和押文。因其不属流通货币,
所以传世稀少。为世界珍币之一。
五、藏品越老不见得价值就越高。比如汉五铢钱,今日普通品价格仅2至5元,而明朝钱币价格普遍高於汉五铢,如明代“弘治通宝”、
“宣德通宝”,定价均为10元以上。又如宋代大珍泉品“靖康通宝”,每枚价格达数百至数千元,而明末张献忠占领成都后所铸的“西
王赏功”大珍泉品,今日价格已达25000元。不要想把一个朝代所造的钱币收集齐全。比如汉五铢尽管售价低廉,但在汉300多年中,
所铸版别272种之多,其中的绝大多数已经失传,钱再多也无法买全。元前后仅97年,但所造钱币共有128个不同种类,其中四种钱币
已无实物遗存。
六、珍贵钱币有
1、十布,是王莽恢复贝、布、刀布所铸十种布币的总称。其特徵为严格遵循从小到大的形制,以求与其面文相符。即:小布一百、么布
二百、幼布三百、序布四百、差布五百、中布六百、壮布七百、第布八百、次布九百、大布黄千。时下,十布中大布黄千较为习见,其
他九布均为珍品。
2、爱金,爱是战国时期楚国金币重量标度。此币多铸成方形、饼状或长方版状,每版重0.5公斤,含金量大多96以上,有的达99,上面多
铸压成带有“郢爱”、“陈爱”、“少卣”、“鬲爱”、“寿春”等文字的小方戳,所以又称“印子金”、“饼金”或“金爱”。爱金
流通于河南、湖北、河北、山东、江苏、安徽等省,流通时间直至西汉。
3、清康通宝,北宋钦宗赵桓靖康年间所铸年号钱,直径3.3厘米重6.7克,此钱为北宋最后一套钱币,刚铸成适逢金兵南下故流传甚少。
4、贞佑通宝,金宣宗贞佑年间所铸,隶书,直径3厘米,它有小平、折二两种,即大小二品,均罕见。大珍品原为方药雨收藏,后转让陈
仁涛,解放前夕陈携宝物赴港,因经济拮据有意卖给祖国,现藏於中国历史博物馆。惟一发现一枚孤品小贞佑通宝,现为日本收藏家平
岛春水珍藏。
5、咸丰通宝,清咸丰三年福建宝福局当十型试铸钱。青铜质直径3.9厘米,穿孔0.7厘米,重16克,因其“咸”字两侧有“大清”国号,
在我国历代孔方圆钱中实属罕见。大收藏马定祥1940年在苏州购得一枚,现藏上海博物馆。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邮箱:83115484@qq.com,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