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食用油是否涨价?

2.超市里有些食用油价格特别低,是什么原因?

3.豆油为什么会涨价?

4.食用油属于什么行业?

食用油是否涨价?

大豆油价格会怎样降价_大豆油掉价了吗

近日,食用油巨头申请涨价获批,这是否将引发新一轮的食用油“涨价潮”?在涨价申请获批后,“金龙鱼”、“胡姬花”对于涨价一事表现颇为低调,不但未透露涨价幅度和时间,昨日更表示此次申请为早期原料价大涨时提出,当下原料行情已有变化,对涨价一事还有待研究。而另一食用油巨头“福临门”所属的中粮集团也作类似表态。此外,另一巨头山东鲁花集团近日也已提交提价申报,但“鲁花”表态称近期不会涨价。记者了解到,三大食用油企业对涨价问题表现低调,一方面是担心消费市场受影响,另一方面也与近期国际大豆油价格大幅“跳水”有关。受此影响,上周我国食用油零售价已出现春节后首次回落。

前日,国家发改委发布公告称,益海嘉里投资有限公司提交的提高小包装食用植物油价格申请已获批准,但公告中并未提及涨价时间及幅度。对此,嘉里粮油公司新闻发言人束建群昨日表示,该申请为上月向发改委提出,申请内容亦是根据当时的国际国内原料价格情况而定,但最近食用油主要原料价格有较大波动,因此公司对于是否涨价等问题还在研究当中。而另一食用油巨头中粮集团则表示,公司在近日也因为受到原料价格高涨影响,向发改委就旗下调和油、色拉油等多个品种提出了涨价申请,目前暂未收到回复。该公司新闻发言人表示,即时涨价申请获得批复,公司对于涨价一事也会再重新考虑,“近期大豆油价格很不稳定,届时我们会参考市场情况来决定是否涨价。”

记者获悉,嘉里粮油旗下油料品牌,占据了国内小包装食用油市场45%以上的市场份额,而中粮旗下的粮油品牌也占据了30%以上的份额。如果二者全面提价,即代表中国小包装食用油市场价格将整体上扬,两大集团对此事也显得颇为谨慎。

除考虑到消费市场外,当下原材料市场的极度不稳定,也是令益海嘉里和中粮集团对涨价有所顾虑的原因。据嘉里粮油束建群所述,公司在3月20日提出,而国际国内豆油价格恰好在该时期发生较大变动。据了解,2月底国内一级豆油价格延续2007年涨势,一度涨到了16000元/吨,但从3月中旬开始,豆油期货价格急速转下,连连上演高台“跳水”。3月19日,国内散装一级豆油均价为13438元/吨,较前一日下跌了279元/吨;截至3月25日,国内豆油期价已经降至11500元/吨。据业内人士透露,目前益海嘉里和中粮集团旗下有多个食用油品牌,但以调和油、色拉油等以豆油为原料的产品占据了很大一部分市场,因此受豆油期货价格影响很大。面对豆油市场价格近期的急剧变化,食用油企业也无法迅速作出准确的市场判断。

另据中国商务部门昨日发布的最新消息,在国内外豆类产品价格下跌及国家市场调控措施的共同作用下,上周(3月24日至30日)中国食用油零售价格比前一周下跌0.1%,为春节后的首次回落。

超市食用油促销仍在继续

昨天发改委同意食用油企业提价申请,对此市场如何反应?为此,记者走访了百佳、好又多、万佳等多家超市,发现目前广州市场食用油供货充足,不但价格未见提升,促销活动也仍在继续。

记者在多家超市里看到,在走访的超市里,除了特价另外存放的食用油外,食用油所属货架均被大小不同的食用油填满。粗略计算,大概有三十多种的不同品牌不同种类的食用油。超市促销员表示,这些产品均有充足的货源,近期也并未出现供应紧张的现象。

记者同时发现,目前销售的这些食用油产品不但价格未升,而且还有不少在做特价促销,减价幅度都在2元以上。这次申请提价的益海嘉里投资有限公司旗下的多种产品,包括“金龙鱼”花生浓香食用调和油、“胡姬花”花生油均有不同力度的降价促销。记者发现,“胡姬花”一级压榨油甚至从96元降至84.6元,降幅高达11.4元。

此外,“福临门”调和油、“鲁花”花生油等也有一定力度的促销,如“鲁花”压榨一级花生油从49.8元降至46.8元。对于这一情况,山东鲁花集团广州分公司程银经理表示,超市的降价促销一般为厂家所为,主要目的是为让利吸引消费者。

花生油菜籽油价格未降

商务部昨日发布的市场监测显示,在国内外豆类产品价格下跌及国家市场调控措施的共同作用下,上周(3月24日至30日)中国食用油零售价格比前一周下跌0.1%,为春节后的首次回落。

其中,豆油、调和油零售价格分别下跌0.3%和0.2%;花生油、菜籽油价格与前一周持平。商务部预计,后期豆油市场价格将继续保持目前弱势整理走势,大幅回落的可能性较小;短期国内花生油行情将难有大的回落,后市仍将以目前价位弱势整理为主;在新菜籽上市之前,国内菜籽油供应紧张局面难有改变,后期价格将维持高位振荡走势。

超市里有些食用油价格特别低,是什么原因?

工艺的区别 再就是原料和油的纯净度

工艺的话一般食用油都是浸出 是属于最低端的,高端油基本都是冷榨,不但出油率低而且营养保留的更加全面一点,所以价格相对较高,

原料就是原料的来源地,不一定国外的就是最好的,国内的无污染有机产区例如内蒙古等地的食用油原料都是跟国外原料产地齐名的,尤其是内蒙的亚麻籽和葵花籽大豆等,

纯净度就是指是否掺了其他的油,很多油都是调和出来的,不一定说是葵花籽就一定全是葵花籽油,所以有些例如纯葵 一百多到十几块的都有,就是这个原因

所以综合以上所有的原因食用油的差距是巨大的,需要谨慎选择,我也不是专业造油的,只是对这方面了解一点,你可以再去咨询一下专家什么的,因为我是东北人,所以比较推荐这边常见的牌子蒙优,不知道外地有没有,他家压榨大豆和亚麻籽都不错,你也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去选择适合自己的油。

什么是价值,简单来说是生产成本,所以无关聊不健康的问题,毒品、香烟、高度白酒一点也不健康,但他们可以很贵。很廉价的白开水,对人体那么健康,成本却很低。所以我知道你关心的不是贵不贵的问题是健不健康的问题,接下来告诉你。

要告诉你的是怎么选油,不要单纯看价格。按类型来说,植物油很明显比动物油好。

植物油里面,橄榄油是最好最健康的,但成本可能一般家庭难以承受。

菜籽油综合属性比橄榄油低一点,但价格又便宜一点。

调和油对于一般普通家庭最实际,不要看到调和两个字就觉得怎样怎样,其实只是调和两种或以上不同的植物油,令到油酸亚油酸亚麻酸比例接近1:1:1。这个比例是食用油成分的最优比例。橄榄油和花生油,菜籽油基本接近这个比例。

但花生油的原料是花生,花生在储存过程中容易霉变容易染上黄曲霉毒素,而这种致命性毒素在花生油的粗榨生产工艺中难以去除,很严肃得说,出事几率绝对比转基因出事几率大。

玉米油,不耐热,不能做爆炒类的菜。因为你抄没两下锅就干了就要狂补油,健康但不实用。

稻米油,额,和花生油一样的问题。

葵花籽油,棒,但是不饱和脂肪酸太高,不适合长时间处在高温中,所以不能用与煎炸,太麻烦。

大豆油,棒,但和葵花籽油一样的毛病。

综上所诉,个人觉得,注意是个人觉得。

橄榄油>1:1:1调和油=菜籽油>葵花籽油>大豆油=玉米油=花生油=稻米油

好,类型给你说了,接下来说工艺。

压榨>浸出

其实就两种食用油制作工艺,压榨和浸出,压榨因为成本高但是能保留更多健康成分而广泛应用于市场。

你买其他油可以不用那么在意什么精榨、一次压榨什么的,买花生油和大豆油要注意。这两种比其他更可能感染黄曲霉毒素,所以一定选择精榨的。而一些二次压榨二次浸出,从字面上就很容易理解。这是用一次的原料渣再处理一次得出来的。也不能说不健康,就是营养成分会不那么高。

第三,来说说选什么厂家的油。肯定选大厂,毫无疑问,大厂的大有他的道理,不要说什么我们厂小但是我们和大厂全部工艺原料都是一样的,。大厂有极高的食品生产管理制度,因为备受瞩目,所以他们是几千万双眼睛逼着做好的,名不见经传的地方小厂,他们怎么削减成本令到和大厂同类型产品差几十块的,我想都不敢想。至于你问我什么是大厂,如果你经常看电视你就会知道,如果你不看电视,请你在你最近的超市的食用油看个遍然后百度他们的生产厂家自己比较规模。

结论,

我的最终建议:

小康家庭建议选用大厂的一级橄榄油。

普通家庭建议选用大厂的精榨菜籽油或者1:1:1调和油。

我所对题主的答案:价值决定价格,生产成本的多少决定了他们的价格相差多少,原料不同,工艺不同,工厂规模不同,都会影响到成本最终影响价格差距,详细的就是经济学的问题我很难回答,见笑。

豆油为什么会涨价?

受国际海运费上涨的直接影响,我国进口大豆、豆油的到港成本不断攀升。业内人士表示,近期大豆油的价格不会下降,不过花生油和香油价格仍会保持稳定。受大豆期货上涨的影响,国内大豆油也开始全面涨价,一天之内,5升装的金龙鱼大豆油从41元上涨到44元,5升装火鸟大豆油从39元上升到43元,5升装福临门大豆油从39元上升到43. 5元,平均涨幅超过10%.

除了猪肉和鸡蛋,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便是食用油了。遗憾的是,食用油也没有逃离价格暴涨的怪圈,其涨幅甚至高于股票的涨幅。

发改委表示,目前中国食用植物油库存较多,货源充足。那究竟是商人囤油导致价格上涨还是原料价格飞涨?经过一系列调查。记者发现油料价格上涨的最大原因竟然来自一场悄无声息的国际大豆定价权争夺战。食品占CPI权重的30%强,而油料价格的上涨则直接拉动了CPI的增幅,因此作为CPI的调查之一,食用油的价格上涨波幅引起了记者注意。

据调查,仅仅是2007年11月份的第一个星期,5L胡姬花特香压榨一级花生油的批发价涨8%,售价110元、5L金龙鱼调和油从56元上涨至60元,5L的鹰唛玉米油从60元涨到65元,5L的金龙鱼玉米油从68元涨到70元,5L胡姬花压榨一级花生油从88元涨到95元,而5L胡姬花特香压榨一级花生油要涨到130元/瓶,涨幅近五成. 而在众多的食用油品种中,口味已经被普罗大众接受的多是花生油,菜油以及大豆油,而大豆油的销量又占所有油脂销量的60%,因此,本次调查记者便以大豆的涨幅作为样本。失去大豆定价权如此全面的价格上涨,其原因主要来自于油料价格的上涨,而作为油料的花生、玉米以及大豆等,其价格为何涨幅如此剧烈? 一位熟悉大豆的业内人士说,“三年前中美爆发的‘大豆战争’,让我国的大豆种植面积急剧萎缩,后来在国际上,我们就失去了大豆的定价权。”

从2001年下半年至2003年,由美国CBOT市场带动,大连期交所的大豆合约从1700元附近起步,到了2003年8月,由于美国大豆产区天气干旱,其后美国农业部的月度供需报告出台,对行大豆情形成推波助澜,2004年初至4月5日的最后上冲阶段,美盘创出近16年的新高,同期大连期交所的大豆合约创出4100元的历史纪录。

此时,正值白宫对中国纺织品设限,为缓和中美经贸关系,中国向美国派出农产品(行情论坛)采购团,采购了150万吨大豆。当时中国代表团在4100元/吨左右的价格上签下订单。然而此后一个月,大豆价格跌至3100元/吨。

“当时中方由于信息不通畅和缺乏国际贸易经验,片面听信美国公布的虚假研究报告,从而在国际豆价大幅下跌前夕在高价位上吃进了大批大豆。”黑龙江九三油脂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田仁礼说。这个时候,美豆如潮涌入,豆价持续暴跌,山东依靠进口大豆的加工企业几乎全军覆没,国内种植业也遭受重创。2006年主产区黑龙江的大豆种植面积比2005年减少25%,2007年又比2006年减少600万亩,总产量由130亿斤降至92亿斤。

种植面积连年锐减掀起新一轮题材炒作,豆价再度攀升,同时也加深了国内市场对进口的依赖。油籽杂志《油世界》11月28日发表报告预计,中国在2007/2008年度的大豆进口量将从2006/2007年度2872万吨增至3400万吨,以弥补国内产量损失所带来的供需缺口,并抑制国内高企的大豆价格。

“3年前美国人在高价位上把大豆塞给中国,让你狠跌3年,跌得你种植面积萎缩了,现在美国人又趁势再拉高,再逼你高位吃进,再让你狠跌,我们可能被人家玩于股掌之上。”一位观察大豆市场3年的分析人士说。

大豆危机导致“产业失窃”

中国原有的大豆加工企业大多分布于东北大豆主产区附近,随着中国加入WTO,大豆市场开放,然而当廉价进口大豆大量涌入时,这些加工国产大豆的企业陷于劣势地位,因为国产大豆不但出油率比进口大豆低2到3个百分点,而且是依赖农户小规模生产,成本高于美国的机械化种植。为了摆脱困境,加工商们纷纷来到长三角和珠三角的销区,依托港口建厂,转而加工进口大豆。在中国大豆压榨能力大肆扩张之时,世界大豆的总体生产水平又正处于下降周期,因此众多压榨企业争抢原材料,反而加剧了定价权的丢失。

由于在国际大豆的期货市场中缺少话语权,国内的大豆价格始终要伴随着国际价格的变化而变化,而在今年国际豆价屡创新高的同时,国内的大豆产量大幅的锐减。而豆农对于种植大豆又散失了信心,使得种植面积大幅减少,2006年黑龙江的大豆种植面积比2005年减少25%,2007年又比2006年减少610万亩,减少了12%。

作为豆油的原料,大豆价格随国际价格起落,其波动反应必然也就辐射到我国的食用油领域。因此在今年我国油价持续上涨来看,其直接的原因是:丧失国际定价权!

国储油双刃剑

大豆油一度是北方超市里的抢手货,原因是大豆油比花生油便宜得多,然而在花生油、大豆油、菜籽油三大食用油中,要论起涨价的速度,还是大豆油数第一。

而在整个油料作物方面,近几年的生产规模萎缩是其中重要的因素。2006年,我国油料种植面积比上年减少了1000多万亩,2007年比2006年又减少了1000多万亩,产量下降,再加上国内的需求增长,油料自给率低,只有40%多,因此2007年在时逢大豆价格上涨时期,其他食用油的价格也跟着水涨船高。

为了平抑食用油价格的上涨,国家粮食部门曾在2007年9月份首次将国家储备油以竞标的形式投向市场。全国投放总量达到20万吨,其中豆油17.8万吨,菜籽油2.2万吨。作为分会场的华南粮食交易中心负责人陈总经理向记者坦言,国家打开粮食储备,其目的是为了供需关系基本平衡,希望能够以此开控制油价的上涨,但是这样的做法其实不会产生多大的平抑物价的效果。

2007年9月28日的竞标现场,华南粮食交易中心的会场里聚集着南方部分省区的油商,当时巢湖、苏州、东莞地区的大豆油的起拍价都在8150元/吨—8750元/吨之间。一个起拍单位通常是1000吨左右。负责拍卖的储备部刘经理事实上在肯定国家的这一做法:“这是国家第一次公开卖国储油啊!而且来竞拍的都是食用油的加工企业,竞标成功后,他们必须承诺在一个月内将所竞得的食用油向市场投放。这么一来,市场的缺口就相对小了,价格也就自然低了起来。”

而从厦门专程赶来竞标的陈乔在为一家食用油企业服务,在他眼里,这事实上并不是一件要为市场做善事的商业机会,“国际大豆(价格)一直在涨,而且后市也在看涨,这样的一批油下来,我们做加工的当然负担就小了!”据陈乔透露,事实上来竞标的大多都是食用油加工企业,也有一些大型的食用油品牌厂家的人,比如南方的金龙鱼和北方的鲁花等厂家,在他看来,这样的竞标会,其实是一场降低企业风险的盛宴,“主要是这个价格(竞标价格)比市场上的价格低,与此同时,后市看涨的预期很强烈。”而对于能否通过国储油的公开发售以平抑食用油价格上涨,陈乔答得很直接:“不会。”这时,苏州的中央储备量直属库的大豆油正以8510元/吨的价格起拍,通常这样的起价,成交价都会在9000元/吨左右成交。

负责研究我国粮食产业的研究员胡锋也同意这一观点,由于食用油并没有太大的季节差异,因此需求总体是平稳增长的。国储油的竞拍,只是减少了企业的风险,油企不会因此而将这批油降价出售,特别是在后市看涨的情况下。

截止至2007年12月27日,我国的豆油的价格正在10000元/吨上坚挺地走着。其中沈阳的价格达到了11700元/吨,广州的出厂价也达到了11800元/吨。天津、山东、张家港、厦门等地的价格也都在1100~12000元/吨左右。与前一天相比(12.26日),沈阳的价格上涨了200元/吨,广州的价格也上涨了400元/吨,全国这一天的涨幅在400~500元/吨之间。与2007年9月底的那场竞标相比,每吨已经高出了2000多元。

食用油属于什么行业?

问题一:食用油加工行业属于什么产业类型,属于农业吗? 您好!按照“国民经济行业分类 (GB/T 4754-2011)》”的规定,植物油和制糖加工属于“农副食品加工业”。

农副食品加工业:指直接以农、林、牧、渔业产品为原矗进行的谷物磨制、饲料加工、植物油和制糖加工、屠宰及肉类加工、水产品加工,以及蔬菜、水果和坚果等食品的加工。

问题二:食用油属于什么经济市场类型 经济学中市场类型主要有四种

一、完全竞争市场

完全竞争市场又称纯粹竞争市场,是指一种竞争完全不受任何阻碍和干扰的市场。

一个完全竞争的市场应具备如下一些条件:

(1)有众多的市场主体,即极大数量的买者和卖者。卖者数量多,每个卖者在市场上占有的分额很小,个别买者销售量的变化不影响商品的市场价格;同时,众多买者中的任何一个也无法以自己需求量的变化对市场价格发生作用。

(2)市场客体是同质,即产品不存在差别,且买者对于具体的卖方是谁没有特别的偏好。这样,不同的卖者之间就能够进行完全平等的竞争。

(3) 隔阂总生产资源可以完全自由流动,每个厂商都可以依照自己的意愿自由地进入或退出市场。

(4)信息是充分的,即消费者充分了解产品的市场价格、性能特征和供给状况;生产者充分了解投入品的价格、产成品的价格及生产技术状况。

最接近以上条件的市场是农产品市场。因此,一般把农产品市场称做完全竞争的市场。

完全竞争市场的价格形成及运做效果:

在完全竞争市场上,市场价格由供求双方的竞争决定,个别买和个别买者都只是这一价格的接受者。换句话说,在市场所指定的价格下,市场对个别买产品的需求是无限的,对个别买者产品的供给也是无限的。

完全竞争市场是一最理想的市场类型。因为在这种市场状况下,价格可以充分发挥其调节作用,在长期均衡中实现市场价格=边际成本=平均成本。从整个社会的来看,总供给与总需求相等,资源得到了最优配置。

但是,完全竞争的市场也有其特点。如:无差别的产品使消费者失去了选择的自由;各厂商的平均成本最低不见得就使社会成本最低;生产规模都很小的生产者物理进行重大的技术突破。在实现经济生活中,完全竞争的情况是极少的,而且,一般说来,竞争最后必然导致垄断的形成。

二、完全垄断市场

完全垄断市场又称独占性市场,是指完全由一家企业所控制的市场。

完全垄断市场存在的条件:

(1) 卖方是独此一家,别无分店,而买家则很多。

(2) 由于各种条件的限制,如技术专利,专卖权等,使其他卖者无法进入市场。

(3) 市场客体是独一无二的,不存在替代品。

完全垄断虽然是一种特殊的经济情况,但它的存在仍有其必然性。

1,规模经济的要求是摸些成为“天然垄断”行业。

2,对某些特殊资源的独占也容易形成完全垄断。

3, *** 的特许或强制会形成垄断。

完全垄断的市场价格形成及运做效果:

在完全垄断市场上,由于只有一家做主,因而这一卖主就可以操纵价格。操纵价格必然高于实际价格。因为垄断企业作为价格的制定者,他知道没多售出一单位的产品都将导致价格的下降,这会使他通过限制产量来控制价格,从而把价格保持在较高水平上,以获取最大利润。

一般而言,完全垄断市场的运行对社会经济是有害的。因为:1,由于垄断价格高于竞争价格,购买同样的使用价值,消费者会比在竞争市场上支出更多。2,由于完全垄断市场不能是2生产者在最佳规模上进行生产,因而会引起资源的浪费。3,垄断厂商可以凭借垄断权利长期得到超额利润,在分配上是不公正的。

但也并不是所有的完全垄断都是有害的。例如,有些完全垄断,尤其是 *** 对某些公用事业的垄断,并不以追求超额利润为目的。这些公用事业往往投资大、周期长且利润低,但他有是经济发展和人们生活所必需的,由 *** 垄断经营会产生外部效益而给社会带来好处。完全竞争市场和完全垄断市场是市场中的极端类型。经济中更常见的是由垄断与竞争不同程度组合而成的市场类型,即垄断竞争市场和寡头垄断市场。

三、垄断竞争市场

垄断竞争市场,是指既存在垄断,有存在竞争,既不是完全竞争有不是完全垄断......>>

问题三:食用油等级怎么划分? 怎样辨别食用油的质量

一要看颜色,一般来说,精炼程度越高,油的颜色越淡。当然,各种植物油都会有一种特有的颜色,不可能也没有必要精炼至没有颜色。

二要看透明度,要选择清澄透明的油,透明度越高越好。

三要嗅无味,取一、二滴油放在手心,双手摩擦发热后,闻不出异味(哈喇味或 *** 味),如有异味就不要买。

国家粮食局标准质量中心专家详解食用油新标准内涵

文章出处:中国食品产业网

最近,细心的顾客会发现,“食用调和油”、“高级色拉油”等称谓的食用油在超市里越来越少,取而代之的是按“一、二、三、四”等级别标注的食用油。与此同时,各大超市里,花生油、大豆油等食用油降价促销的宣传则此起彼伏。

据悉,由国家标准委和国家粮食局组织制定的大豆油、花生油等食用植物油国家标准,将于今年10月1日起正式实施,届时,凡是不符合新标准的食用油将被强制要求退出市场。

记者近日在北京华联、物美等超市了解到,多个品牌按新标准生产的食用油已经摆上了货架,价格变化不大。但贴旧标识的食用油仍然还在销售,不过价格多有下调,据导购员介绍,5升装的大豆油平均比过去降了5元左右。宣武门附近一家华联超市的食品柜负责人介绍说,降价属企业自主行为,但十一之后,目前超市内销售的各种不符合新标准的食用油将会退回给厂家。

国家粮食局标准质量中心是该新标准的制定者,记者近日采访了该中心的唐瑞明副主任,他向记者介绍了新标准出台的详细情况,并从标准制定者的角度对新标准的一些特点做了解答。

据唐主任介绍,新标准的出台主要有三个原因。首先,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需要提高油品质量,满足广大消费者食用营养、卫生的高质量食用植物油的需求,同时也是为了更好地与国际标准接轨,增强企业国际国内市场的竞争能力。其次,过去的标准名称混乱、等级不明。执行新标准后,“纯正花生油”、“高级色拉油”等容易误导消费者的称谓将不复存在。第三,旧标准制定于上世纪80年代,已经远远落后于当前油脂行业新工艺、新技术的发展,卫生标准也偏低,标准的滞后现象特别严重。

因此,与过去相比,新标准在名词术语、强制条文、产品名称分类和等级、质量指标、产品标签等几方面进行了进一步规范与修订。限定了食用油中的酸值、过氧化值、溶剂残留量、等指标,对压榨成品油和浸出成品油的最低等级的各项指标进行了强制规定。据唐主任介绍,新标准与过去相比有很大提高,基本接近国际水平。

尤其引人注目的是,新标准强化了制油工艺标准的明示制度,食用油外包装上将被强制要求标明产地、制作工艺、级别等条目。具体来说,新的标识上主要有以下三个新特点:

制作工艺必须标明。据了解,在食用植物油的制作工艺上,目前主要存在两种方法:压榨法和浸出法。即将执行的新标准规定包装上必须标明使用的是“压榨法”还是“浸出法”,以供消费者选择。

压榨法就是利用施加物理压力把油脂从油料中分离出来,这是我国比较传统的一种制油方法。浸出法则是将一种被称做“六号抽提溶剂油”的原料与粉碎后的油料进行充分混合后,再经过“六脱”工艺后提炼而成。相比之下,压榨法由于不涉及添加任何化学物质,出的油各成分保持较为完整,但缺点是出油率低,而浸入法则出油率相对较高,成本较低,为大多数厂家所采用,价格也相对便宜。

目前有厂家在媒体上宣称“压榨法”油品质量要高于“浸入法”,以此为自己的产品促销。唐主任认为此宣传有误导消费者之嫌。新标准对两种工艺都不排斥,予以标明主要是给消费者以知情权,供消费者根据各自喜好选择,以满足不同层次的需求。

此次新标识......>>

问题四:国内食用油三大企业分别是 国穿小包装食用油生产企业主要是益海嘉里(金龙鱼)、中粮(福临门)、鲁花(鲁花),其中益海嘉里是马来西亚华人郭孔丰投资的,中粮是央企,鲁花是有外资的民企。

问题五:食用油上市公司有哪些? 与松滋天颐油脂有限责任公司合资成立的枣阳天颐油脂有限责任公司。天香集团(600225):主营业务为饲养动物、食用油及植物油的生产和销售等金健米业(600127):此股为食用油上市公司龙头,公司主营业务范围为:开发、生产、销售优质粮油及制品、农副产品、新型食品、油脂化工产品、优质稻种子、宾馆餐饮和公司自产产品及技术设备进出口业务。金宇集团(600201):集团下属内蒙古金宇生物制品有限责任公司涉及亚麻籽项目的主要产品是亚麻胶、亚麻油和亚麻油洗涤剂等丰原生化(000930):控股子公司:安徽丰原油脂有限公司,为食用油生产公司。新疆屯河(600737):公司经营范围包括:食用油的加工、制造及销售,食用油上市公司中受益较大的。东凌粮油(000893):华南区域大豆压榨业龙头。公司经过08-09年的资产重组,目前已成为拥有220万吨大豆压榨产能和30万吨精炼油产能的油脂龙头,成为华南地区的大豆压榨龙头。未来公司将在南沙开工建设一条150万吨/年的大豆压榨生产线,预计将于2011年年末投产,从而将公司的大豆压榨产能由220万吨提升至370万吨,进一步巩固在华南地区龙头地位。西王食品(000639):公司为国内玉米油龙头企业,是国内玉米 *** 业两大寡头之一,在玉米油产能和产量上均处于行业龙头地位,拥有年加工玉米胚芽油36万吨、年产玉米油精炼油20万吨、玉米油小包装油15万吨的生产能力。公司西王品牌小包装油从09 年的1.8 万吨,增长到10 年的5 万多吨,公司规划自有品牌小包装油量明后年为10 万吨和15 万吨,公司明年将成为国内玉米油销量最大的第一品牌,超过金龙鱼和福临门玉米油品牌。我们认为,公司将复制滨州隔邻莱阳鲁花花生油的高成长之路(03-09 年销量从4.6 万吨扩大到39 万吨,年均增长43%)。(南方财富网个股频道)(责任编辑:张晓轩)

问题六:目前做食用 *** 业利弊? 你好,在目前来说都是靠品牌形象来打开销路,这是消耗品市场需求旺盛,只要做出品牌都会有得做。

问题七:食用油榨 *** 业 现在传统油榨行业很少了,都是机器现代化生产了。所以,油的品质也不太好了。农村的那种油榨很少见了。前不久旅游时看到过一家。

问题八:2016食用 *** 业真的不景气吗 未必不景气,只能是说没有以前那么好赚钱,以前油厂少,价格不透明,现在大豆的进口量年年都在增加,油厂生产的油更多,竞争激烈了,利润相对也薄,相对于小贸易商来说,生意不好做了,但是由于油的价格便宜了,原来一吨豆油要1万块钱,现在只要6千,大贸易商可以买卖的量更大,可以说赚钱更容易

问题九:食用油有哪几种加工工艺,它们都有什么区别? 目前工业生产食用油只有“压榨法”和“浸出法”两种。压榨法是靠物理压力将油脂直接从油料中分离出来;浸出法则采用有机溶剂将油脂从原料中浸提出来,在经过“六脱”去掉溶剂,国家标准允许有 *** 溶剂残留。理论上讲压榨法更天然,浸出法产量更高。实验室还有一种超临界萃取的方法,用二氧化碳萃取,理论上讲这种方法是最有优势的,业内一般只用于香精、精油的提取,还没见谁用在食用油上。冷榨、热榨都属于压榨法,油料作物在加热后出油率高(就像炒熟的花生更香),所以热榨法是行业内的常规做法。最近几年油脂加热(或者反复加热)带来的影响有些妖魔化,所以,才有企业使用冷榨这个概念,但冷榨只是控制温度在一定范围内,对油脂的影响有多大,或者说冷榨、热榨在食用油的营养、安全方面的差异,并没有确切的说明和显著的差异,毕竟国家标准对压榨法食用油给的是一个指标。

求采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