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月鎏金价格月饼-秋月鎏金月饼礼盒
1.关于中秋节的诗句佳句
2.关于汉族各节日的风俗、饮食、服装、活动。(600字)
关于中秋节的诗句佳句
1、年年岁岁望中秋,岁岁年年雾雨愁。凉月风光三夜好,老夫怀抱一生休。
2、桂魄盈盈出海陬,冰心一片付沧流。金风若许云帆渡,阿里昆仑共放讴。
3、年年中秋,岁岁月明。天上人间,共此良辰。
4、楼倚霜树雅多处,镜光无一半根毛。烟尘隐隐城中起,清静空街白玉高。
5、朝露竹梢曦上红,蝶寒犹舞在青丛。桂花香漫澄空糯,又到金风过牖栊。
6、满月孤独照羊城,庭院花落细无声。秋风卷起清凉意,烟花易冷明月轻。
7、天高云淡疏桐老,美胜三春好。中秋渐近又经年,似水年华东去也潸然。征鸿可把秋思寄,云月八千里。人生能有几多春?莫负强国之梦报国心。
8、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
9、今宵明月夜,又是中秋节。白露凉夜半,思乡到天明。鸿雁空中鸣,代我传佳音。盛世安天下,父母莫担心。
10、举头还是秦时月,低头不见汉时人。嫦娥玉兔今犹在,秦皇汉帝早作尘。人亡东升不轮回,月没西下落又升,莫道人间千间久,幽幽孤月万古恒。
11、雁声远过潇湘去,十二楼中月自明。
12、皎洁中秋月,人间魂梦牵。思亲信有托,窥户照无眠。已证三更泪,相逢几许年。谁知在今夜,又向别时圆。
13、白玉一轮天上挂,兰香馥郁似闻之。中秋琼露瑶池漏,快乐浮云看月移。
14、满月飞明镜,归心折大刀。转蓬行地远,攀桂仰天高。水路疑霜雪,林栖见羽毛。此时瞻白兔,直欲数秋毫。
15、千古骚客写中秋,有谁又把中秋留。本是花好月圆夜,客在他乡空添愁。
16、长怕盈盈,长是盈盈。惹柔肠断了还生。清阶冷露,孤影跫声。忆寒时衣,饥时饭,醒时灯。上元十载,中元十载,最难堪秋节无情。慈颜雪鬓,旷野荒茔。便能禁泪,何禁痛,怎禁觥!
17、烟云晚渡一声钟,夜月迢迢十五逢。雁去三秋明橘柚,花开两地见芙蓉。何妨西蜀千寻影,来仗罗浮四百峰。清思连篇删不尽,墙头唧唧听吟蛩。
18、秋风度河上,大野入苍穹。佳令随人至,明月傍云生。故里鸿音绝,妻儿信未通。满宇频翘望,凯歌奏边城。
19、浩宇晶辉映九天,焰灯璀璨耀山川。千姿叠彩风光美,百业峥嵘锦绣嫣。饮露沾花诗酒纵,追星逐月广寒牵。昭华景候人间散,四海升平向盛年。
20、月至中秋分外圆,清辉万里共婵娟。古来美酒唯今夜,已往欢情是去年。天上岂无离后苦,人间难有聚中全。绿城游子添衣未,滹水吟眸不入眠。
21、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
22、又见故乡圆月明,何处枫红醉秋风。不问嫦娥寒宫事,只候田园丰收景。
23、初闻征雁已无蝉,百尺楼高水连天;青女素娥俱耐冷,月中霜里斗婵娟。
24、树动影婆娑,一路香千里。已是中秋月更圆,谁解相思味?把酒问苍穹,手摘金丹桂。北望南飞雁字时,直向云中寄。
25、皓彩映天宵夜璨,姮娥盈影向人间。高寒深冷中秋醉,皎皎银光寄宇寰。
26、一轮明月挂天空,既像玉盘又像钟。举头望见天上月,低头思念故乡人。
27、年年中秋年年盼,岁岁平安岁岁安。月月月缺月月圆,日日思亲日日念。年年中秋,今又中秋。欣然度中秋,不禁感慨万端。月圆中秋至,同祝共此时。举杯邀明月,共贺太平世。
28、孤影看分雁,千金念弊貂;故乡秋忆月,异国夜惊潮。手未攀丹桂,以犹卷缘蕉;登楼悲作赋,西望海天遥。
29、月照青华秋飒飒,树透斑斑木萧萧。明轮鎏金映吊影,孤客回望怨低山。
30、一轮明镜澹长天,熠熠光华分外鲜。但愿人如今夜月,无阴无缺总团圆。
31、未必素娥无怅恨,玉蟾清冷桂花孤。
32、凭窗太息此宵中,半世均成无用功。引枕还留书味重,归飱不放酒杯空。误翻全史惊残梦,望断秋花怨野风。分付孤轮勿西坠,高悬照度海天鸿。
33、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
34、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35、谁将白玉钩,挂向栁梢头。镜缺姮娥恨,眉颦越女羞。生光从此夜,满魄待中秋。但愿团圆夕,相看入凤楼。
36、万里无云镜九州,最团圆夜是中秋。
37、想见广寒宫殿,正云梳风掠。
38、欲向黄昏赏月光,一湖山色任疏狂。遥看远渚生秋草,喜见轻帆背夕阳。蛩絮絮,影幢幢,吟风未问兴何长。此来方饮吴刚酒,已见新诗数百行。
39、又见枫叶红,迎来桂花香。但愿人长久,身体都健康。
40、闲吟秋景外,万事觉悠悠。此夜若无月,一年虚过秋。
41、明月曾经照古人,今夕夜又盈倾城。一盏天香九州漫,惊鸿舞曲弦歌筝。
42、侵晓开香湿绣巾,满天犹带月华新。此中随意看秋色,采得名花赠美人。
43、又到中秋圆月时,别友天涯总相思。异地同望天边月,只惜月同人不知。幸有微信传心事,月夜秋风寄小诗。祝愿友人皆长久,千里婵娟总相识。
44、清影乱摇心上秋,暂将诗酒寄枝头。红尘又惹一怀满,滋味先催两鬓休。不冷西风可侵骨,易飘黄叶更过楼。吟成病绪千行后,且与冰轮相对酬。
45、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
46、中秋眷恋意融融,一曲轻歌寄夜空。丹桂留香沽美酒,金荷接露赋清风。浮沉纵目千江月,老少怡情万象鸿。飘落天涯难聚首,他乡独醉把杯盅。
47、凭阑笑语问姮娥,时缺时圆意若何。底事生成蟾皎洁,谁人种得桂婆娑。霓裳旧曲曾传否,玉兎灵丹肻与么。不信氷轮髙几许,清光能得遍山河。
48、克州中秋云密布,远山荒凉满城雾。五十开外尤漂泊,秋高气爽离人廋。
49、盼月圆,桂月圆,圆月沧沧锁广寒。嫦娥寂寞单。酒魂缠,花魂缠,酒醉花迷谁与怜。月西人未眠。
50、嫦娥后悔盗仙丹,玉兔抹泪暗思凡。碧空清云无人伴,桂花酒醉吴刚汉。唯有天蓬来作客,才见寒宫一点欢。
51、始逢三五便团圆,满把清光护玉栏,天上一轮刚捧出,迎得万姓仰头看。
52、凝光悠悠寒露坠,此时立在最高山。
53、暮云收尽溢清寒,银汉无声转玉盘。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
54、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55、横笛何人夜倚楼,小庭月色正中秋。凉风吹堕双桐影,遍地绿荫似水流。
56、星耀月华梦天涯,星注心海宁气海。左心右月伴海风,拂拽罩纱播月伢。
57、中秋佳节,花好月圆。诗情画意,尽在心中。
58、稍下巫山峡,犹衔白帝城。气沈全浦暗,轮仄半楼明。刁斗皆催晓,蟾蜍且自倾。张弓倚残魄,不独汉家营。
59、清夜无尘,月光如银。酒斟时,须满十分。
60、白光城色两相和,玉面随时有打磨。遥望嫦娥身不见,兰心盘里是青荷。
61、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62、红叶未红夜色阴,长亭白色淡来心。玉光浅浅清雅路,因是团圆燕静音。
63、寥落羁怀夜未央,中秋欲避却难藏。凭窗但觉当空月,今岁尤胜去岁凉。
64、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65、那湾海峡水漫漫,涛卷西风万里寒。可惜圆圆一轮月,仍教两处带愁看。
66、月到中秋分外圆,一年就像上一年。年年岁岁有今日,岁岁年年抱。
67、圆魄上寒空,皆言四海同。安知千里外,不有雨兼风。
68、明月静静夜凄凉,游子在外却难回,看着她家齐欢笑,泪流满面有谁知。
69、人走离家远,中秋回家难。同在圆月下,千里共婵娟。
70、桐叶一声秋色寒,朔望复始听馆弦。杳杳皓空生明魄,睽睽瞩目白玉盘。青烟袅袅果鲜列,及笄女儿行婵媛。此情此愿心长久,今生今夜不须叹。
71、苏子青天何一问,此事年年恨。甚桂魄冰轮,圆缺悲欢,莫若琼浆趁。月中霜色今时近,欲与嫦娥隐。纵碧海云深,仙籁无声,胜却无情困。
72、雾溟云淡冻天河,凝露填词献孟轲。望月悲高宫阙冷,吾吟古句叹嫦娥。
73、明月千古情长在,中秋佳节又到来。月饼味道都喜爱,亲朋好友乐开怀!
74、相思不减寸辉柔,莫负年来又一秋。也识今宵人隔远,为君勉力挂楼头。
75、桂月秋波两镜明,明轮几载相思情。情深弹泪柔肠意,意重欢歌铁汉行。行域无垠天接海,海疆广袤火连声。声光寄我凌霄志,志向深蓝热血征。
76、星稀月冷逸银河,万籁无声自啸歌;何处关山家万里,夜来枨触客愁多。
77、人于陌路体遥远,情至深心夜岂眠。纵使有花兼同月,奈何独醉送团圆。
78、中秋浩月桂花香,最知相思玉兔伤。寒宫清冷景依然,嫦娥带笑舞霓裳。华彩难掩妆容旧,玉面无恙映月光。人间天上俱如是,今夜几处不芬芳。
79、天上一轮明月朗,心中万种相思深。
80、西北望乡何处是?东南见月几回圆。
81、满月清辉落酒瓯,中宵聚友共相酬。疫灾未绝难趋好,客路无端又复秋。惯看萧条当养性,秉持澹泊远奢求。孤钟擎向神州望,木叶纷纷欲敛愁。
82、向晚堂前风拂袖,小院清香透,节气近中秋,玉魄冰轮,已在天云后。一纸遥思君泰否,岁岁情依旧,永念有斯人,至美银光,必得盈怀授。
83、一年一岁一中秋,每逢佳节在外头。太平盛世月明夜,身处异乡为异客。
84、暮云收尽溢清寒,银汉无声转玉盘。此生此夜不长有,明月明年何处看。
85、弦音宛转绕篱秋,一沐清风醉小楼。记得那年桥上别,江乡月去又回头。
86、秋风吹得云散开,玉宫清冷独徘徊。羡看人间闹酒蟹,弃兔别树投凡胎。
87、快引清泉洗黑毫,涂鸦多少亦徒劳。应知明日无风雨,母子团圆月正高。
88、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古人今人若流水,共看明月皆如此。
89、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
90、檐外寒蝉忒无趣,又共鸣蛩语。人静夜无声,更任冰轮,转过花阴去。芳樽醉举西风度,何处相思曲。莫道是中秋,一缕孤魂,立尽寒凉聚。
91、令节逢双至,风云到老遒。天长秋一雁,气爽野平收。浮世曰谁醉,深心莫浪愁。信知今夜好,璧月照当头。
92、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93、寄盼今宵白玉盘,清辉映照友亲颜,温馨递我衷心愿,快乐安康美梦圆!
94、未觉白云侵玉梦,街前乱叶已成秋。玉光飞下轻犹浅,谷里芳兰气色幽。
关于汉族各节日的风俗、饮食、服装、活动。(600字)
你好,我来为你解答:
泼水节是傣族最隆重的节日,也是云南少数民族节日中影响面最大,参加人数最多的节日。泼水节是傣历新年,相当于公历的四月中旬,节日一般持续3至7天。第一天傣语叫“麦日”,与农历的除夕相似;第二天傣语叫“恼日”(空日);第三天是新年,叫“叭网玛”,竟为岁首,人们把这一天视为最美好,最吉祥的日子。节日清晨,傣族男女老少就穿上节日盛装,挑着清水,先到佛寺浴佛,然后就开始互相泼水,互祝吉祥、幸福、健康。人们一边翩翩起舞,一边呼喊“水!水!水!”,鼓锣之声响彻云霄,祝福的水花到处飞溅,场面真是十分壮观。
泼水节期间,傣族青年喜欢到林间空地做丢包游戏。花包用漂亮的花布做成,内装棉纸、棉籽等,四角和中心缀以五条花穗,是爱情的信物,青年男女通过丢包、接包,互相结识。等姑娘有意识地让小伙子接不着输了以后,小伙子便将准备好的礼物送给姑娘,双双离开众人到僻静处谈情说爱去了。
泼水节期间还要进行划龙舟比赛。比赛在澜沧江上举行。一组组披红挂绿的龙舟在“堂堂堂”的锣声中和“嗨嗨嗨”的呼喊和哨子声中,劈波斩浪,奋勇向前,把成千上万的中外游客吸引到澜沧江边,为节日增添了许多紧张和欢乐的气氛。
泼水节源于印度,曾经是印度婆罗门教的一种宗教仪式,其后为佛教所吸收,经缅甸传入云南傣族地区,时间约在十三世纪末至十四世纪初,距今有700年历史。随着南传上座部佛教在傣族地区影响的增大,泼水节的习谷也日益广泛。泼水节为傣历新年的庆祝活动,一般在阳历4月13日至4月15日之间。届时人们先至佛寺浴佛,然后互相泼水,用飞溅的水花表示真诚的祝福。到处欢声笑语,充满了节日气氛。
泼水节另一项引人注目的活动是划龙舟,跳象脚鼓舞和孔雀舞。那时傣族新年的第三天,傣语称之为“麦帕雅晚玛”,节日的气氛达到了高潮。穿着节日盛装的群众欢聚在澜沧江畔、瑞丽江边,观看龙舟竞渡。 泼水节的活动内容丰富,其它的还有放高升、斗鸡、跳孔雀舞等,人们身着盛装,喜气洋洋,场面极为热烈!
泼水节来临,傣家人便忙着杀猪,杀鸡、酿酒,还要做许多“毫诺索”(年糕)以及用糯米做成的多种粑粑,在节日里食用。
泼水节历时三日。第一天,划龙舟、放高升、文艺表演;第二天泼水;第三天,男女青年在一块进行丢包和物资交流。
泼水节一般在风光旖旎的澜沧江畔举行。当晨曦映红“黎明之城”的时候,各族群众便穿着盛装,从四面八方汇聚这里。一声号令,一支支高升腾空而起,直穿云霄,一艘艘龙舟箭一般,直冲对岸。此时,千万只金竹“(上竹下必)”一起吹奏,铓锣、象脚鼓一齐敲响,澜沧江两岸顿时变成欢乐的海洋。
当泼水刚开始时,彬彬有礼的傣家姑娘一边说着祝福的话语,一边用竹叶、树枝蘸着盆里的水向对方洒过去。“水花放,傣家狂”,到了高潮,人们用铜钵、脸盆,甚至水桶盛水,在大街小巷,嬉戏追逐,只觉得,迎面的水,背后的水,尽情地泼来,一个个从头到脚全身湿透,但人们兴高采烈,到处充满欢声笑语。一段水的洗礼过后,人们便围成圆圈,在(钅芒)锣和象脚鼓的伴奏下,不分民族,不分年龄,不分职业,翩翩起舞。激动时,人们还爆发出“水、水、水”的欢呼声。有的男子边跳边饮酒,如醉如痴,通宵达旦。
“丢包”最富浪漫色彩,往往是傣族未婚青年的专场游戏。“包”是象征爱情的信物,由傣族姑娘用花布精心制作,内装棉籽,包的四角缀有五彩花穗。丢包时,在绿草如茵的草坪上男女各站一排,先由傣族姑娘将包掷给小伙子,小伙子再掷给姑娘,并借此传递感情。如此,花包飞来飞去,最后感情交流到一定程度,双方悄悄退出丢包场,找一个幽静的地方依肩私语去了。
泼水节上,青年们端水洒泼,犹似银花怒放。
傣、阿昌、德昂、布朗、佤等族的传统节日。傣语称新年为“京比迈”,泼水节为“厚南”。所以泼水节是傣历年新旧交替的标志。
泼水节一般在公历四月中旬,傣历六月,为期三至五天。第一天叫“腕多桑利”,意为除夕,最后一天叫“腕叭腕玛”,意为“日子之王到来之日”,为新年元旦。中间叫“腕脑”,意为“空日”。每逢节日,都要进行泼水、丢包、划龙舟、放高升、拜佛、赶摆等活动。
节日第一天清晨,人们采来鲜花绿叶到佛寺供奉,并在寺院中堆沙造塔四、五座,世俗众生围塔而坐,聆听佛爷念经,然后又将佛像抬到院中,全寨妇女担来碧澄清水为佛像洗尘。佛寺礼毕,青年男女退出互相泼水为戏,于是群众性的泼水活动就开始了。人们用铜钵、脸盆以至水桶盛水,拥出大街小巷,嫔戏追逐,逢人便泼。民间认为,这是吉祥的水,祝福的水,可以消灾除病,所以人们尽情地泼,尽情地浇,不论泼者还是被泼者,虽然从头到脚全身湿透,但还是高兴异常。只见一朵朵水花在人群中盛开,在阳光的映射下形成一道道彩虹,到处充满了欢声笑语。
除了泼水,还有群众性的歌舞活动。上至七八十岁的老人,下至七八岁的娃娃,穿上节日盛装,来到村中广场,男女老少围成一圈,合着芒锣象脚鼓点翩翩起舞。有的跳“孔雀舞”,有的跳“玉腊呵”,有的即兴而作,边唱边跳,动作优美,节奏鲜明,歌声动人。跳到兴高采烈时,或爆发“水、水、水”的欢呼,或以“玉腊呵、玉腊呵”的歌声结尾。有的男子边跳边饮酒,如醉如狂,通宵达旦,甚至醉倒在舞场上。
节日期间,在宽阔的澜沧江上,举行划龙船比赛。木船扎以彩花,装扮成龙、孔雀、大鱼等形象,由数十男女青年奋力划桨前进,两岸观众如云,锣鼓声、喝彩声响彻云霄。比赛结束后,优胜者来到主席台前领奖并喝庆功酒。
夜晚,各村寨燃放高升。这是傣族人民自制的烟火,用一根数丈长的竹子,在根部填以火药等配料,置于竹予搭成的高架上。点燃引线,火药燃烧,竹子即如火箭一般射入云天,在空中喷放出绚丽的烟火,犹如花团锦簇,群星闪耀,光彩夺目,把节日的夜空装点得特别美丽。高升放得最高者受到人们的赞赏,并获得奖励。
泼水节期间,还举行丢包等活动。青年男女通过丢包寻求伴侣,表达爱慕之情。
每年的4月13日,是泰国的泼水节,有称“宋干节”。宋干是梵文,意为“太阳运行到白羊座,即新的太阳年开始”。泼水节共有3天,是泰国一年中最热的时候。节日前要清扫家内外,焚烧旧衣服,以避晦气。节日当天要到寺庙中堆沙塔,插彩旗献花,祈求五谷丰登。晚上将浸有花瓣的香水洒在长辈的手臂上、背上,表示对长辈的美好祝福;此后长辈再将水淋在晚辈的头上,表示来自长辈的赐福。
一年一度的泰国新年——泼水节来临,4月13日开始,一连三天全泰国均笼罩在喜气洋洋的气氛当中。在这个时刻,泰国人通常以相互泼水来庆祝,故又叫做泼水节。
泼水的传统习俗意谓着可以洗去过去一年的不顺利,重新出发新的一年。现在的泼水节则是趣味的成分居多,所以此时到泰国,若被泼的全身湿淋淋的,千万可别生气喔!其实泼水节的传统,并非只有泰国才有的。像是邻近的国家如:缅甸与柬埔寨等,也都同时庆祝这个节日。
在这一天男女老幼都会穿着新衣,并带着食物供品前往寺庙供奉和尚。在新年中最忙的还是家庭主妇,在新年前夕忙着打扫住家内外的环境,家中的旧衣物或旧东西则放火焚毁,因为根据传统,若不将旧东西或无用的物品丢掉的话则会带来坏运气。到了4月13日下午,人们会清洗佛像,同时年轻的一辈要把芳香的水倒在长辈和父母的手中,代表对父母长辈的尊敬,并祈求保佑。
在芭达雅每年都会在此时举办一些庆祝活动,像是食品展、花车游行、选美比赛以及各式各样的烟火表演等。而在清迈则会举办选美和游行等活动,在泰国慎终追远是很重要的,所以此时人们也会携带祖先的骨灰坛前往寺庙里举行祭拜仪式祈福。
[编辑本段]德昂人的泼水节
德昂人也过泼水节,时间在清明节后的第七天,除了泼水祝福和跳象脚鼓舞等节目与傣族泼水节一致外,德昂族泼水节最具特色的习俗是为长辈洗手洗脚。届时,每家的晚辈年轻人要准备一盆热水,端来放在堂屋中央,把家里的父母等长辈请出来坐在堂上,向他们叩头请罪,请他们原谅晚辈的一年来不孝顺的地方。长辈们也要检讨一年来在为晚辈树立榜样方面做得不足的地方。然后,晚辈为长辈洗手洗脚,同时互祝来年在和睦、勤劳的气氛中度过。 如果父母去世,兄长、姐姐和嫂嫂、姐夫就成为洗手洗脚的对象。这个习俗来源于一个古老的传说:一个忤逆的儿子在清明节后第七天在山上干活,看到雏鸟反哺的情景,有所感悟,决心好好待奉母亲,这时,他母亲正在向山上走来,为儿子送饭,不小心滑了一跤。儿子赶来扶她,她却以为儿子要来打她,一头撞在树上。儿子痛悔莫及,把树砍下来雕成一尊母亲雕像,每年清明后第七天都要把雕像浸到洒着花瓣的温水中清洗。以后就演变为一种习俗。
德昂族泼水节与傣族的泼水节又相似又不同,多在公历4 月中旬左右举行。临近节日,人们忙着制新衣,做米粑,制好水龙、水桶等泼水工具。老年信徒们齐集佛寺,搭建泼水节时为释迦牟尼雕像洗尘的小屋、架好水龙。水龙是由一根粗木头雕凿而成,长约四五米,彩绘一新,上有槽口。泼水时,姑娘提桶端盆,把吉祥之水倒入槽中,流向小屋的的佛像,为佛洗尘。然后,由德高望重的长者手持鲜花,蘸水轻轻地洒向周围的人群,向大家祝福,祝贺新年的开始。这时,人们开始兴奋起来,纷纷互相祝贺新年,年轻人将水桶高高举头顶,将水滴洒在老年人的手上,祝愿人们生活快乐、健康长寿。老人们则伸出双手,将水棒在手中,口念祝词,为年轻人道喜、祝福。这种仪式之后,人们便以象脚鼓为前导,排成长队,拥向泉边、河畔,唱歌、跳舞,互相追逐、泼水。泼水节既是德昂族人民欢度新年的典礼,又是男女青年谈情说爱、寻找心上人的好时机。德昂族流行一种赠竹篮子,并乘夜深人静串姑娘时,将篮子分别送给自己所中意的姑娘,最漂亮的那只,要送给自己最喜爱的姑娘,以此表达自己的爱意,试探对方的反应。因此,这时每个姑娘往往都能收到好几个竹篮,然而姑娘究竟钟情于谁呢?这就要看泼水节那天姑娘背的是谁送她的那只竹篮了。到了这一天,姑娘们人人都背上了一个精致美观的竹篮,但究竟是谁的呢?这下可忙坏了小伙子们,他们睁圆双眼,紧盯着姑娘们身上的竹篮,仔细辨认着心上人所背的是否是自己送给她的那只竹篮。对对情人相遇后,便互相尽情地泼水、嬉戏,以表达自己激动、喜悦的心情。
[编辑本段]傣族泼水节
中国傣族是一支有着悠久文化传统的少数民族,人口近百万,主要居住在云南南部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西部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以及耿马、孟连等自治县,其他散居于云南各地。傣族历史悠久,傣语属汉藏语系壮傣语族傣语支。全民信仰佛教,但原始宗教活动亦较普遍,如祭祀寨神、寨鬼、农业祭祀、狩猎祭祀、灵物崇拜等。
泼水节实为傣族的新年,是西双版纳最隆重的传统节日之一,一般在傣历六月中旬(即农历清明前后十天左右)举行,为期三至四天。一般在阳历4月13日至15日这三天。
一、起源
傣族泼水节又名"浴佛节",傣语称为"比迈"(意为新年),西双版纳德宏地区的傣族又称此节日为"尚罕"和"尚键",两名称均源于梵语,意为周转、变更和转移,指太阳已经在黄道十二宫运转一周开始向新的一年过渡。阿昌、德昂、布朗、佤等族过这一节日。柬埔寨、泰国、缅甸、老挝等国也过泼水节。
泼水节源于印度,是古婆罗门教的一种仪式,后为佛教所吸收,约在公元十二世纪末至十三世纪初经缅甸随佛教传入中国云南傣族地区。随着佛教在傣族地区影响的加深,泼水节成为一种民族习俗流传下来,至今已数百年。在泼水节流传的过程中,傣族人民逐渐将之与自己的民族神话传说结合起来,赋予了泼水节更为神奇的意蕴和民族色彩。
二、传说
关于泼水节的来历,有这样一个生动的传说:很久以前,在傣族聚居的地区出现了一个残暴的魔王,他无恶不作,到处烧杀抢劫,妇女,弄得庄稼无收,人心不宁,民不聊生。人们受尽了他的残害,对他恨之入骨,可是谁也无法杀他。
魔王已有6个妻子,可他仍不满足,又抢来一个美丽聪明的姑娘。这7个姑娘们看到自己的同胞过着悲惨的生活,决心找到消灭恶魔的办法。聪明的姑娘们心里恨透了魔王,可表面却不露声色,装着与魔王十分要好。一天夜里,魔王从外面抢回来许多财宝和奴仆,她趁魔王高兴不备时试探问清了用魔王头发可勒魔王的秘密。于是,夜深人静,趁魔王睡着的时候,姑娘悄悄地拔下了魔王的一根头发,勒住魔王的脖子。顷刻间,魔王的头便滚在地下,可是头一着地,地上就燃起大火。眼看将酿成灾祸,姑娘们立即拾起头颅,大火就熄灭了。但是,魔王的头滚到哪里,哪里便发生灾难,抛到河里,河水泛滥成灾;埋在地下,到处臭气冲天,只有魔王的妻子抱着才平安无事。
为免除灾难祸害百姓,姑娘们便轮流抱着魔王的头,一人抱一天。天上一天,等于地上一年,每年姑娘们轮换的日子,即傣族的新年,傣族人民怀着对姑娘们敬佩的心情,给抱头的姑娘泼一次清水,以便冲去身上的血污和成年的疲惫,作为洗污净身的一种祝福。
后来,傣族人民为纪念这七位机智勇敢的妇女,就在每年的这一天互相泼水,从此形成了傣族辞旧迎新的盛大节日--泼水节。
三、主要活动
傣族泼水节为期三至四天。第一天为"麦日",类似于农历除夕,傣语叫"宛多尚罕",意思是送旧。此时人们要收拾房屋,打扫卫生,准备年饭和节间的各种活动。第二天称为"恼日","恼"意为"空",按习惯这一日既不属前一年,亦不属后一年,故为"空日";第三天叫"麦帕雅晚玛",据称此麦帕雅晚玛的英灵带着新历返回人间之日,人们习惯将这一天视为"日子之王来临",是傣历的元旦。
到了节日,傣族男女老少就穿上节日盛装,挑着清水,先到佛寺浴佛,然后就开始互相泼水,你泼我,我泼你,一朵朵水花在空中盛开,它象征着吉祥、幸福、健康,青年手里明亮晶莹的水珠,还象征着甜蜜的爱情。大家互相泼啊泼,到处是水的洗礼、水的祝福、水的欢歌。朵朵水花串串笑,泼水节成了欢乐的海洋。
泼水节的内容,除泼水外,还有赶摆、赛龙舟、浴佛、诵经、章哈演唱、斗鸡、跳孔雀舞、白象舞、丢包、放高升、放孔明灯等民俗活动,以及其他艺术表演、经贸交流等。
1、泼水节"祝福":浴佛
在"麦日",一清早人们就要采来鲜花绿叶到佛寺供奉,担来清水"浴佛"--为佛像洗尘。"浴佛"完毕,集体性的相互泼水就开始了。一群群青年男女用各种各样的容器盛水,涌出大街小巷,追逐嬉戏,逢人便泼。"水花放,傣家狂","泼湿一身、幸福终身"!象征着吉祥、幸福、健康的一朵朵水花在空中盛开,人们尽情地泼尽情地洒,笑声朗朗,全身湿透,兴致弥高……
2、泼水节"爱情":丢包
泼水节也是未婚青年男女们寻觅爱情、栽培幸福的美好时节。泼水节期间,傣族未婚青年男女喜欢做"丢包"游戏。姑娘手中用花布精心制作的花包,是表示爱情的信物。丢包那天,姑娘们极尽打扮之能事,然后打着花伞,提着小花包来到"包场",与小伙子们分列两边,相距三四十步,开始向对方丢花包。小伙子若是接不住姑娘丢来的花包,就得把事先准备好的鲜花插在姑娘的发颉上,姑娘若是接不着小伙子丢来的包,就得把鲜花插到小伙子的胸前……就这样渐渐地选中了对方,一段段浪漫的爱情故事就开始了。
3、泼水节"力量":赛龙舟
赛龙舟是泼水节最精彩的项目之一,常常在泼水节的"麦帕雅晚玛"(第三天)举行。那日,穿着节日盛装的群众欢聚在澜沧江畔、瑞丽江边,观看龙舟竞渡。江上停泊着披绿挂彩的龙船,船上坐着数十名精壮的水手,号令一响,整装待发的龙船像箭一般往前飞去,顿时整条江上,鼓声、锣声、号子声、喝彩声,此起彼伏、声声相应,节日的气氛在这里达到了高潮……
4、泼水节"舞蹈":象脚舞和孔雀舞
傣族人民能歌善舞,泼水节自然少不了舞蹈。大规模的舞蹈主要安排在泼水节的第三天,如象脚舞和孔雀舞等。从七八岁的娃娃到七八十岁的老人,都穿上节日盛装,聚集到村中广场,参加集体舞蹈。象脚舞热情、稳健、潇洒。舞者围成圆圈,合着锰锣、象脚鼓翩翩起舞,一边跳舞一边喝彩"吾、吾"或"水、水"!孔雀舞优美、雅致、抒情,是傣族舞蹈的灵魂,舞蹈以孔雀的各中姿态为基础,在趣与美的再创造中,集中凝聚着傣族儿女们的审美旨趣。还有不少舞者尽情挥洒自己的即兴之作,有的边唱边跳,有的甚至边跳边喝酒,如痴如醉、狂放不拘,连续跳上几天几夜也不知疲惫。
5、泼水节"高升":放高升和孔明灯
放高升是泼水节的又一项保留节目。高升是傣族人民自制的一种烟火,将竹竿底部填以火药和其它配料,置于竹子搭成的高升架上,接上引线,常在夜晚燃放。放高升时,点燃引线使火药燃烧便会产生强劲的推力,将竹子如火箭般推入高空。竹子吐着白烟,发出嗖嗖的尖啸声,同时在空中喷放出绚丽的烟火,犹如花团锦簇,光彩夺目,甚是美妙。地上则欢呼声、喝彩声此起彼伏,议论声、赞美声不绝于耳,好不热闹。高升飞得越高越远的寨子,人也觉得更光彩、更吉祥。
放孔明灯也是傣族地区特有的活动。入夜,人们在广场空地上,将灯烛点燃,放到自制的大"汽球"内,利用空气的浮力,把一盏盏孔明灯放飞上天。一盏盏明亮的孔明灯在漆黑的夜晚越飞越高,越飞越远。人们以此来纪念古代的圣贤孔明。
四、传承价值
泼水节是全面展现傣族水文化、音乐舞蹈文化、饮食文化、服饰文化和民间崇尚等传统文化的综合舞台,是研究傣族历史的重要窗口,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泼水节展示的章哈、白象舞等艺术表演能给人以艺术享受,有助于了解傣族感悟自然、爱水敬佛、温婉沉静的民族特性。同时泼水节还是加强西双版纳全州各族人民大团结的重要纽带,对西双版纳与东南亚各国友好合作交流,对促进全州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
国家非常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2006年5月20日,该民俗经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编辑本段]缅甸泼水节
泼水节也是缅甸人民的传统节日,类似我国的春节。一般在公历4月中旬举行,通常历时3、4天。
按照缅甸风俗,节日期间,不分男女老少,可以互相泼水,表示洗旧迎新之意。讲究的人,用香樱桃花枝,从银钵中蘸取浸有玫瑰花瓣的清水,轻轻地向别人身上抖洒。普通人喜欢整桶整盆地泼,甚至用水龙管喷浇。小孩用水枪向大人喷,也不会被责骂。人们被泼得越多越高兴,因为水象征着幸福。
缅甸泼水节的来历传说不一。有一种说法是:有一年,缅王在宫中遇到神仙下凡,缅王龙心大悦,命人用香料和清水混合,泼洒在文武百官的身上,表示洗旧除污,迎新接福。
住在“孔雀之乡”的傣族
傣族的新年是泼水节。每年清明后第十天的清晨,人们便沐浴更衣,穿着鲜艳的服装,到佛寺浴佛听经,堆造沙塔,然后互相泼洒象征吉祥如意的水。相传,身上被泼水越多,新年里就越幸福。同时,赛龙舟、丢包、放火花、点孔明灯等活动非常热闹。入夜,人们仍纵情歌舞,笑声不绝。
傣族主要聚居在云南省。傣族人大多居位在群山环抱的河谷平坝地区,雨量充沛,四季常春、盛产稻谷及甘蔗、樟脑、咖啡等多种经济作物,还有野象、犀牛、金丝猴、孔雀等珍禽异兽,被称为“孔雀之乡。”
但愿能帮到你,希望采纳!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邮箱:83115484@qq.com,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