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安全问题层出不穷,多力食用油能否起回生?

2.有几种油是中粮出品

3.调和油市场有多乱?

4.调和油的产品分类

安全问题层出不穷,多力食用油能否起回生?

福临门茶籽橄榄调和油价格-福临门橄榄调和油5l价格

编辑 | 于斌

出品 | 潮起网「于见专栏」

食用油,中国烹饪中少不了的一类调味品,煎煮焖炸都离不开它。而随着国内居民生活水平的大幅度提高,人们对食用油的用量和质量也有了新的要求与标准。2021年我国精制食用植物油产量为4973.1万吨,但需求量却高达6092.5万吨,仍存在较大缺口。

而伴随着食用油需求量的日渐增加的是居民 健康 意识的提升,少油、低盐的饮食习惯正在被更多人接纳,因此胆固醇较高的话花生油正在被逐渐被玉米油、葵花籽油甚至是橄榄油所替代。这本该是多力食用油这一主打 健康 用油品牌的一大机遇,可实际上它近几年的发展,着实令人唏嘘。

食安问题频出,多力仍处复苏阶段

多力食用油自2008年进入中国市场以来,就一直以玉米油、葵花籽油等植物油而被消费者所熟知,而且其自称的“富含88%不饱和脂肪酸和维生素E“的葵花籽油,一直都受到一些 健康 家庭的青睐,可在2020年,多力食用油却被相关部门指出,其违规添加禁用香味改良剂乙基麦芽酚。

标称由佳格食品(中国)有限公司生产、佳格投资(中国)有限公司销售的多力食用植物调和油(1.8L/瓶,2019/4/16)乙基麦芽酚检出值为50.6μg/kg;标称由佳格食品(中国)有限公司生产、北京鑫海韵通商业大楼平谷大卖场销售的多力臻宝食用植物调和油(5L/瓶,2019/5/10)乙基麦芽酚检出值为78.2μg/kg。

被安徽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北京市市场监督管理局轮番点名的多力食用油,在当时一度被全面下架,自此之后,多力不仅在葵花籽油领域丧失了统治地位,其在食用油领域也开始丢失市场。因为国内消费者的一贯认知中,油是不能出问题的。

调味品类市场的口碑是最难建立的,可一旦被消费者们所熟知和青睐,那就是代代延续的事情,因此调味品企业虽然利润较低,可走的却是稳定和薄利多销的道路。而业内一霸金龙鱼,也因为疑似使用转基因原料而遭人诟病。

早在2021年年报中,金龙鱼汇总品牌旗下拥有17家拥有转基因加工资质的企业,但金龙鱼却声称自己坚持不用转基因原料,这难免令人有些疑惑。而除此之外,近年来随着油脂原料价格的暴涨,金龙鱼在近期公布的2022年上半年年报中,也透露品牌发展已经到达了一个临界值,并且随着市场需求的饱和,食用油行业将在一个较为平缓的市场下稳步前进。

但事实却并非如此。自去年金龙鱼卷入存在致癌物质的舆论之后,它的股价就开始一路下滑:公司股价至高位累计跌超65%,市值蒸发5000多亿,并且似乎没有触底反弹的意思。而金龙鱼却在财报中辩解称,是因为原材料价格上涨,市场动力不足等。但食品安全的红线,是消费者购买的底线。

食用油的安全一直被国人所重视,尤其是在建立一定的品牌忠诚度之后,一旦出现舆论风波,就会迅速流失市场占有率。多力在一个月内发生两次安全问题,已经让本身就小众的葵花籽油,变得更加岌岌可危,因此时至今日,多力仍在努力争夺自己丢失的市场份额,奈何收效甚微。

细分食用油市场,营销策略却难奏效

根据天猫发布的2022年食用油行业趋势白皮书显示,过去一年天猫常用烹饪油品类中,玉米油和葵花籽油的规模增速同比增长了22%和10%,增长速度排在常用烹饪油品类前两名,用户在厨房用油的选择上越发青睐清淡油种,而多力自然不会放过这一重新树立品牌口碑的机会。

多力食用油早在2019年,就开始进行多品类的布局。2020年,多力推出酱油和芝麻油;2021年推出花椒油、藤椒油、辣椒油等众多调味油品。2022年多力食用油宣布,还将陆续推出大米、料酒、醋等厨房必备产品,大有全面布局调料市场的势头,但这其中的学问可并非有想象中的那么简单。

食用油的原材料就已经足够复杂,除了有传统的花生、大豆、葵花籽、茶籽等,还有玉米、橄榄等等,多力在这方面自然有着较为完善的供应链管理,但在大米、料酒、醋等原料多、酿造配方大同小异的情况下,多力其实是难以兼顾的,除非其采用贴牌的形式来代工,否则其在前期还需要大力建设供应链体系,这对于目前急于重回市场的多力而言,不是一个合适的时间点。

除此之外,多力目前在营销策略上,也是不走寻常路的。与金龙鱼、福临门等传统牌子,喜爱在固定电视频道投放广告、在大型连锁商场做线下活动所不同,多力食用油选择的是电商+点对点的发展模式,这在食用油行业,是独一份的存在。

多力一方面与优质餐厅合作,比如在北京与一众知名餐厅合作推出“觅宴京城”系列,将营销融入场景;另一方面拥抱新零售,与盒马鲜生、京东、天猫等大型电商超市达成了战略合作,似乎要把整个市场都覆盖起来,可事实上,这个方案操作起来的难度之大,并非一星半点。

据公开数据显示,消费者食用油购买渠道多集中在大卖场或者是超市,在电商平台上购买的话,也只能接受类似于朴朴、沃尔玛等当日达的购买模式,因为消费者对于油的品质需求是很高的,从九十年代的散装油,发展到如今的精装油,便可见一斑。

超市等卖场购买的油,消费者用起来会更为安心,因为他们一方面是希望能够在线下货比三家,选择性价比更高的品牌来购买,另一方面也是在信赖商超的品控,认为在正规渠道购买,就算出问题,也能找到责任方,而多力在餐厅与电商端发力,虽然是提升了不少的销量,但却始终没有直接触及到消费者,因此这套推广策略是有一定局限性的。

在接受调研的消费者中,高达50%的居民表示,家中使用的油,一直就是那几个老牌子,一般情况下是不会轻易更换的,除非有出现食品安全问题,因此多力想要依靠大餐厅的口碑、电商渠道的便利,来获得消费者的青睐,恐怕会遭到滑铁卢。

大打技术牌,却迎行业新冲击

柴米油盐酱醋茶,作为我国14亿人口每天都离不开的东西,哪怕是其中一个品类的1%,都已经能成为行业巨头了。年消费量达到3600万吨的食用油市场,只需要1%的市场份额,就是销量超过50亿的细分巨头。

在新消费时代下,在产业进化与变革的大背景下,所有行业其实都面临着大洗牌的风险。

新消费时代,新兴品牌对传统企业造成的冲击可谓是巨大的,而外卖行业的兴旺所带来的便利,无疑也为食用油市场未来的走向,蒙上了一层纱。

外卖行业的便利,让所有在外务工的中青年一族,减少了下厨的时间,并且得益于美团、饿了么两家平台的龙争虎斗,近年来外卖的价格也有所回落,这对于食用油企业而言,理应是一件好事,但对于多力食用油而言,却并非如此。

多力目前主打的是更为 健康 的玉米油和葵花籽油,并且其自称已经有了更为先进的技术,能够进一步提升油的品质,但随之而来的却是更低的性价比。

选用100%非转基因玉米作为原料,同时采用成本更高更天然的创新物理压榨工艺,保留更多营养之余,最后还通过全程充氮保鲜技术,做到“滴滴锁鲜”。这就是多力食用油引以为傲的7重精炼技术”。可在业内人士看来,食用油虽然在中国厨房中占据着很重要的地位,可在 科技 层面上宣传的话,反而会适得其反。

食用油在我国已有了很深的 历史 渊源,而传统的古法压榨手段,是许多消费者都较为认可的,其不添加任何杂质的、滴滴天然的价值,是很能吸引消费者为其买单的,尤其是现如今添加剂正逐步被人们所熟知、所避免的时候,多力食用油还在大力宣传自己的黑 科技 ,这似乎有些违背消费者的需求了。

在外卖行业+新消费盛行的时代里,买油大户基本是一些连锁餐厅、外卖大户,或者是预制菜厂家,这些商家在购买食用油的时候,和普通消费者相比,对于价格是更为敏感的。多力这一不打促销、不玩性价比的品牌,几乎不会在他们的考虑范围之内,这无疑也是一种市场的流失。

不可否认的是,外卖行业中有一类较为特殊的餐种,对于油的要求是很高的,那便是轻食类。可这类餐食会更加青睐于使用茶油,或者是橄榄油等品质更高的油种,而非玉米油或者是葵花籽油,因为这两种油有着更高的溢价空间,但明显多力也不在他们的选购范围内。

中国人的饮食习惯注定食用油使用量大于西方,俗话也有说“油多不坏菜”,因此油也是消费者爱囤的一个产品,一旦看到熟悉的品牌在打折促销,便会毫不犹豫地下手提走,这也导致近年来许多品牌都开始玩起了低价倾销的套路。而不玩这一套的多力,截至2022年上半年,市场份额仅剩3%,也是可以理解的了。

在产品几乎大同小异的情况下,要如何找到品牌的闪光点,在市场站稳脚跟,绝非是一件易事,但在其他品牌都在玩价格战的时候,多力的技术牌就得打得有些让人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尤其是在油这个,消费者追求越简单、越少添加越好的领域里,还弄得如此花里胡哨,着实是有些令人费解了。

结语

多力食用油如今身处的时代,早已不是它刚刚步入中国时的那个环境了,在尤其是在多力还出过两次安全事故的情况下,想要重新赢回消费者的信心,仅靠包装的升级换代、请代言人是不够的,还需要更加贴近市场的需求。

有几种油是中粮出品

福临门天然谷物调和油,

福临门黄金产地玉米油,

福临门藻类DHA调和油,

福临门特级初榨橄榄油,

福临门家香味压榨菜籽油,

福临门茶籽橄榄调和油,

福临门脂肪酸均衡食用植物调和油,

福临门黄金产地植物甾醇玉米油,

福临门家香味AE浓香营养菜籽油,

福临门AE营养一级大豆油/AE纯香营养大豆油,

福临门一级小磨香油,

福临门压榨一级花生油,

福临门原生态油茶籽油,

福临门天山红花籽油,

福临门一级/纯香大豆油

还有安达露西特级初榨橄榄油

调和油市场有多乱?

据央视消息,有一些食用油生产企业对外打着所谓高端调和油的旗号,实际上几乎都是采用普通植物油勾兑出来的低端油。其中普遍存在高端油添加不足标示量,标称“非转基因”其实是转基因油等情况。

了解到,目前我国针对食用调和油并无国家标准,多数企业不是执行自己的标准,就是执行推荐性商务行业标准(SB/T)。而有消息称,食用油新国标或有望于今年出台,该标准要求调和油须标注成分配比。

央视调查调和油生产乱象

据央视《每周质量报告》消息,记者通过长达半年多的深入调查发现,一些名目繁多的所谓食用调和油实际上和消费者的印象并不一样,生产厂家偷工减料的现象并非个例。在一些生产企业中,对外打着所谓高端调和油的旗号,实际上几乎都是采用普通植物油勾兑出来的低端油。在生产者眼里,这种油吃不出人命就没事。

记者在暗访中发现的问题企业有福建省西海粮油食品有限公司,福建吉农食品有限公司,福建添顺粮油有限公司,福建旺龙顺粮油食品有限公司等。

市场走访:添加不同 调和油价格差价巨大

记者走访北京多家超市并未发现被央视曝光的调和油产品。而目前在超市销售的食用油品中,调和油并不是主流产品。在家乐福超市,记者粗略估算超市内销售不同品牌、品种、规格的食用油约为百余个,但是其中调和油类的产品数量只有20个左右。

在记者观察的半个小时时间里,仅有两名顾客选择了调和油,选择这一油的原因是由于价格低廉。而其他的顾客大多选择了单一品种的油,比如大豆油、花生油或玉米油。“我家里准备炸东西,需要大量的油。平时家里买花生油、菜籽油比较多。”该顾客表示。另一名顾客则表示,并没有什么特殊原因,就是随便挑了一个便宜的。

注意到,在众多油品中,调和油的价格整体偏低,仅比大豆油略贵一些。如5L的调和油大多在50元到65元之间,同品牌、同规格的菜籽油、葵花籽油大多在70元到100元,玉米油略贵一些,大多在80元以上。花生油则多在百元以上。不过,记者也注意到,一些标称添加了橄榄油、玉米油、葵花籽油的调和油价格更高,5L装大多在百元以上。

而现场销售人员表示,目前卖的比较好的油主要是花生油和葵花籽油,调和油仅有一两个单品销量比较大一些。但是,像橄榄调和油、玉米调和油等较新的产品,由于价格较高,在节日期间销售比较好。

调和油比例 部分厂家并未注明

记者注意到,在售的调和油大多没有在品名上注明是何种调和油,大多笼统成为“食用调和油”。只有少数标称为“茶籽橄榄清香食用调和油”、“玉米食用调和油”等。

而在配料表上,这些不同的产品则有了明显的区别。如福临门这款“茶籽橄榄清香食用调和油”,其配料表中则明确,该油中非转基因菜籽油占比为89.195%,名称中的茶籽油和橄榄油均各占比5.4%。而鲁花的“玉米食用调和油”配料表中注明玉米油占56%,其余为葵花仁油、花生油和芝麻香油。

还有一些橄榄调和油并没有在配料表中注明比例。金龙鱼则直接在品名上标称“添加10%特级初榨橄榄油”,但是在配料表中只标注了葵花籽油,特级初榨橄榄油。

食用调和油国标有望今年出台

对于调和油产品名称的规定,业内人士表示,由于目前没有关于调和油的国标,调和油大多按照推荐性商务行业标准SB/T10292。而查阅该标准,并没有对调和油在名称上有具体的要求,该标准也没有要求配料表中需要标出不同油的比例。

记者了解到,目前食用调和油并没有国家强制标准。而日前,江南大学教授王兴国接受媒体采访时透露,食用调和油新国标已经获得标准委员会通过,有望今年出台。这一新国标是强制性的食品安全标准,其中规定,食用调和油要标明配方比例。而这也意味着难产近10年的食用调和油新国标终于有了结果。

记者了解到,新国标难出台的原因与检测技术方面有关,油脂的本质为甘油三酸酯,结构相同、性质相近,在混合后检测起来难度很大,虽然可以检测出调和油中含有什么食用油品种,但无法对配料比例进行定量分析,也就无法对配方公布的真实性进行判定。目前经过多年的努力,检测的精度也只能做到2%。

对此,中国粮油学会首席专家王瑞元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在这方面新国标也有所准备,成分配比将按照添加的比例多少来排列,而低于2%的将不许标注。

如何挑选调和油

调和油比起单一油来,更能均衡营养,但是选择上,建议消费者不要一味只看价格。除了选择大品牌的调和油外,食品专家建议在购买时看一下配料表,根据需要进行购买。

了解到,目前已经有多家公司开始在配料表上标注调和油中所含油品的明细和比例。

如果没有看到比例,也不用担心,着重看排名靠前的配料,这些是食品中的主要成分,可以轻松判定食品的性质。按照国家强制性标准《预包装食品标签通则》规定,配料表中所列各种原料要按照由多到少的顺序排列,某种成分排名越靠前,表明食品中含此成分越多。加入的配料质量百分数(m/m)不超过2%的可以不按递减顺序排列。

调和油的产品分类

一般有以下几种: 市场上的调和油种类多达几十种,让人眼花缭乱。记者日前在超市看到,调和油的种类包括了花生油、山茶油、橄榄油、葵花籽油、玉米油、芝麻油、核桃油、红花籽油等。除了上述以单一品种为主命名的调和油之外,还不乏诸如茶籽橄榄调和油等混合品种命名的调和油产品。并且,琳琅满目的调和油产品价格各不相同,差别明显。如同是橄榄调和油,最便宜的中粮集团的“福临门茶籽橄榄调和油”5L的每桶卖55.90元,而最贵的益海嘉里集团的“金龙鱼橄榄食用调和油”要每桶117.90元,二者价格相差了一倍多。同样都是一线品牌的调和油,而两者之间的市场价格相差很大,消费者真不知该如何作出消费选择了?

无一家品牌调和油 标明油料比例

在北京的几家超市发现,调和油的组成油料由三四种到八九种不等,各品牌调和油对构成油料成分标注的比较详细,却没有一个调和油品牌在标签上标注了各种油料的配方比例。记者在物美超市北苑店看到,多力5L装的葵花籽调和油只标注了配料包括葵花籽油、玉米胚芽油、芥花油;京狮花生调和油的配方为一级大豆油、一级玉米油、一级压榨花生油,但没有详细标注各类配料油在其中所含的比例。同样的情况还出现在金龙鱼、胡姬花等品牌的调和油包装上。

调和油里各种油品的比例到底是多少?记者就此问题询问了超市工作人员,他们也只是表示调和油的配方是按照含量多少来排列的,但并不清楚每种油品的比例。

很多消费者都表示,由于没有标明各种原料油成分比例,平常在购买调和油的时候,“品牌”是他们判断油品高低的重要标准。 橄榄油、花生油、玉米胚芽油、葵花籽油、山茶油在营养学界都是被公认的营养价值高的油种,长期食用对人体健康起到保健作用。有关专家告诉记者,凡是调和油上标明以上述油种为品名的调和油实则其含量较少,比如橄榄调和油,那么橄榄油含量的比例一般比较少,大多是以转基因大豆油或是棕榈油为主。

而这些并非为消费者所知,还认为自己花的钱很值得,买的全是高营养价值的食用油。所有调和油的瓶标上“标注的××调和油的巨大”的字样具有一定的视觉冲击力,加上品牌理念引导,广告传播的渗透,定然吸引着消费者购买的欲望。其实只要消费者细心观察一下一些纯食用油的价格,与调和油一比较,该调和油的所谓主要成分含量究竟有多少也就有个七八分清楚了。

调合油作为一种营养调配方式是没有问题的,而市场上的调合油大多是以次充好,利用人们对健康的追求获取高额利润。汉字中有个“沽”字,现在最常用的意义即是“买卖”,例如:沽酒。买酒不称为买酒而称为沽酒,其原因在于商人在酒中对水。在买酒之前,有经验的人往往需要先品尝,确认酒的品质,而后才能定出价格。同样,在香油中加入其它油脂也同样可以通过品尝确认油的品质。至于调合油,大概不会有人能够品尝出来的。因而有必要提醒各位,在购置调合油前还是三思而后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