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克费油费的可厉害_别克油价差额补贴是真的吗
1.国内汽车金融的现状和前景是怎样的
2.马云说年轻人不要买房,8年后房子如葱?你觉得可能吗?你会买房吗?
3.4050社保补贴,一直个人交但无业的人为什么领不了?
4.分析我国目前通货膨胀的成因,以及如何有效抑制通胀
国内汽车金融的现状和前景是怎样的
金融行业创业接近尾声
2018年的金融创新市场(尤指信贷),基本已经形成了固定的「场景-风控-资金」模式,新的模式几乎被探究完毕。除非有重大的数据上的突破(如金税三期数据源),否则我认为不存在模式创新后一轮轮融资走上资本化的道路。我自己听到VC圈一线的炮火声越来越小,看金融的投资经理已经供大于求。
然而,由于信贷本身的竞争力很大程度上在场景和资金的BD能力,这两个能力未必能规模化赢家通吃,这就使得金融行业不具备投资的机会但具备创业的机会。从创业而言,2018也未必是一个好的年景,监管太左,既然能将168元的水果卡定性为顶风违纪,就不会在乎为了风险而扼杀掉多如牛毛的创业公司。从具体政策上来看,主要是对资金端的压制。
今天信贷无非两种模式,要么自有放贷主体,要么给其他机构做助贷。
对于自有放贷主体的玩家而言,监管对杠杆率的限制*为致命。过去小贷公司虽然有杠杆率限制,但是通过ABS出表(可以简单理解为债权转让出去),就可规避监管。中国国情潜规则多,监管政策不能看条文,BAT的应对是更关键的指标。2017年12月18日,蚂蚁金服为重庆阿里小贷增资82亿,给整个行业带来致命的负面信号。原本重庆阿里小贷一直违规超杠杆做业务,2017年注册资本是20亿却ABS出表了数千亿的业务,早已违规。
阿里的解决方案是一边增资补足杠杆率,一边将自己放贷改为贷款超市,让银行在背后给消费者通过二类户放贷。对于阿里这样和监管走得很近的机构,尚有沟通的余地,大部分小公司,一旦政策落实下来,可能会因为杠杆率被一帮子打死。
助贷模式也并非一帆风顺,银监发〔2018〕4号是*大的痛。第九条:
违规接受未取得融资担保业务经营许可证的第三方机构提供担保、增信服务以及兜底承诺等变相增信服务。
讲的是,过去往往助贷公司负责获客和风控,银行负责资金。因为前端风控很大程度上是助贷公司做的,所以助贷公司要给银行做担保,银行也更愿意和强担保能力的渠道开展合作,比如万达小贷、360金融、京东金融、小米贷款……
这件事造成的问题就是,银行把风险放在资产负债表外了,某银行从08年做汽车金融至今,未出现一笔坏账,但下属助贷公司实际上承担了大量风险,不爆则已,一旦爆发就是大问题。因此监管要求,如果一家公司要给银行做助贷加增信,要么是融资性担保公司,要么是保险公司。然而前者受到10倍杠杆率限制,后者牌照极难拿。
汽车金融是信贷行业仅剩的创业机会
今天信贷创业要选什么方向,归结了两点:
信贷行业从未出现赛道都赔钱,只有某公司赚钱的情况,更多还是同赔同赚,因此要选择人人赚钱的赛道。
不要烧钱或者负现金流,*后期望通过资本化变现,很难实现;应当做一家一开始就盈利或者正现金流的公司,即便靠分红也能变现。
汽车金融行业完美的符合了这两点:
其一,由于市场处于金融供不应求,渗透率快速提升的阶段,市场利率水平还很高,所有万家利润都非常丰厚。以银行担保系的公司为例,经营得好的,现金流大赚,利润表小赚;经营得不好的,现金流小赚,利润表打平,自己的小金库还贪污一笔钱,总体还是大赚。
其二,汽车金融行业如果通过助贷模式砍3年的头息,会有非常好的现金流。3年期的二手车分期,基本上可以砍头息11%,扣除运营成本和费用,剩下5%问题不大。即便通过融资租赁模式,也有办法把大部分收益前置。
二手车消费贷是汽车金融的先锋队
上图是我归纳的汽车金融的机会分布。简单讲,今天汽车金融行业要么自己做交易场景,要么给交易场景做资金批发。理论上自己做交易场景是*好的,但是:二手车因为收车定价需要老板做,历来小而散;新车4S店长期经营状况并不好,新玩家如果没有明显竞争优势,很难逆转行业的整体颓势。
资金批发中,车抵贷格局完成了,不是个大市场;车商贷本质上是给高杠杆的小微贸易企业放贷,大方向就是不赚钱的;消费贷中新车机会归巨头;二手车消费贷利润高,而且创业公司有机会。
每一个参与汽车金融的玩家,无论从何种赛道切入,都应致力于舔到二手车消费贷这块奶油。以下主要为对二手车消费贷的分析。
消费端利率下行,提出精细化运营要求
2018年市场*大的变化,我认为既不是某些银行的资金政策(因为好资产总有人要),也不是某些浩浩汤汤的汽车新零售(因为想做好太难了),而是大资本进入带来的消费者端利率大幅下降。
以某行卡分期公司在浙江做二手车分期展业为例,利率大约是担保公司收取10%的服务费。之后用户向银行按「本金=贷款额*(1+10%)」偿还,3年等额本息,银行3年共收利息9%,折合年化5.8%。银行利息部分我们不管,金融公司收到手上的砍头息就是11%,包含了运营成本、风险成本、公司利润。
对于运营的不好的公司,运营成本6%,风险成本4%,实际上利润已经是0了。之所以它们仍赚得盆满钵满,原因如下:
西北等偏远地区服务费可达18%,全国平均可达14%,相比于浙江地区,多了4%的净利。
4%坏账为Vintage峰值,但时间上是滞后的,故没有在现金流上体现。
但这两个盈利手段都站不住脚。*个,偏远地区的高息本质上是金融供给不足的结果,但是在如今汽车金融大红大紫的背景下,这个窗口期也就1年时间。第二个,坏账虽然滞后但还是要显露出来的,对于一个正常的经营者,只赚现金流不赚利润表似乎也没什么意义。
挑战的背后是机遇,精耕细作的公司可以抢占粗放经营公司的市场空间。
所谓「大数据风控」
任何技术传到中国都会被神话,每一家放贷公司都不得不假装自己拥有大数据风控技术,来面对资金端的质疑。说者不明白,听者也未必明白,但是似乎挂上了高科技,能解释一些不能用常理解释的坏账率,于是皆大欢喜。
实际上,大数据风控更多的就是回归分析,根据大量的历史数据,系统统计出:这些特点的人不还款,这些特点的人还款。
至于其中需要使用到的服务器技术和数学模型,我们这些技术白痴没必要关心。
根据大数据风控本身的特点,很容易判断,什么类型的贷款可以使用大数据风控:
大量的案例,不仅包括用户提交的变量,而且要有对应的还款情况。因此现金贷这样大量案例的贷款易于做大数据风控,而房抵贷这种期限长金额高的,很难做大数据风控。
需要获取到真实数据,如果获取的数据可以被包装,大数据风控就完全没有用武之地。
让我们把汽车金融的风险做一下拆分,看看哪里有大数据风控的机会,大体风险分三类:
真实购车用户违约,大约Vintage坏账在1%,相比于3C和医美分期,买车(豪车除外)的消费行为本身已经筛选出有一定资信的用户。
车抵贷包装成消费贷的单,即车的买方和卖方都是一起的人,通过消费贷的方式借到了相当于车抵贷的钱。由于后续会慢慢还款,单短期看不出坏账,但后患无穷。车抵贷用户本身资质差,借来的现金多半是生意周转或还外债,市场上车抵贷的年化利率都在40%以上,消费贷给消费者的年化利率不到20%,中间的差额就是公司的损失。从另一个角度看,虽然做得好的车抵贷公司催回后坏账率可达5%以下,但展期率(另一个角度就是逾期率)却可能高达20%,消费贷公司往往不具备强催收能力,这个问题就会尤其显著。
纯粹,消费贷购车后将车二抵或者黑车卖掉,一般还款1期以后就再也不还。由于首付比例高,且卖黑车有折价,通过这个方式骗得的金额并不高,而手续却极其繁琐。可以认为,一般不会有人准备一套手续仅为了骗一辆车,多半是车商拉一堆白户骗走金融公司大批量贷款,作案时期可能在数周到一个月。
*种风险是我们可以接受的,由于市场大环境好,不需要太担心,反而是做了风控容易提高拒单率,得不偿失。
第二种风险是*不能接受的,是容易被很多汽车金融公司总部忽视的隐形炸弹。而第二种风险的发生,一定是车商和业务员的一致配合,车商必然知道买家和卖家是一起的,多半情况业务员也会知道,因为需要包装材料并做高评估价。在第二种风险中,大数据风控完全无效,因为传到总部录入系统的数根本就是假的。今天大部分汽车金融公司处理此事的做法是高压线的管理政策,有的直接开除,更有甚者直接让作恶员工吃牢饭。
第三种风险是整体性的风险,不出事则已,一出事可能就是总AUM的2-5%的坏账。由于利益太大,可以骗一票后出国永不回来,对员工高压线的做法也已经不管用了。今天大部分汽车金融公司处理此事就两个方法,一个是总部电核,一个是巡查制度。
讨论一下大数据风控的应用:*个风险可以用大数据风控,但没啥效益。第二个风险都是假资料,根本没法用大数据风控。第三个风险中,大数据风控可以发现一些假单子的聚类,从而给出警告,通知人工核查。但这也属于屠龙之术,出事情之前没人能觉察到效果,也没人会重视。
总结一下,大数据风控*的作用是识别批量的单子,但没什么值得神话的。线下放贷的生意,一线的炮火声只有业务员听见,把人管好才是根本。
三种模式:直营、区域代理、商户代理
理论上,和任何消费分期市场一样,二手车分期应该也有三种模式:
直营:自己的业务员在二手车门店蹲着等单子。
区域代理:区域加盟商负责养业务员并且承担风险。
商户代理:二手车商作为代理,给自己的客户附加金融产品,并直接给金融公司总部推单子。
到底哪种方法好,大家一直争论不休。
直营是*原始也是*靠谱的模式,*的缺点就是扩张慢,一旦扩张快就管理事故。
区域代理解决了扩张速度的问题,但由于区域代理的收入取决于业务量,区域代理天然就有放宽风控甚至帮助包装材料的倾向。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很多金融公司要求区域代理连带担保,但是代理商实际不具备相匹配的主体资信,*后的结局就是,一旦不小心出了风险,代理商只能不断扩大业务量搏一把,*后不得不跑路。
商户代理貌似比区域代理好一些,商户本身了解业务场景,也具备主体资信可以提供担保。
直营和区域代理相比,毫无疑问,直营更好。但今天二手车消费金融市场做全国展业的公司,没有真正做直营的,直营因为扩张速度的原因顶多做到2-3个省份。大量号称直营的,实则区域代理。这两者本无优劣,无非数量与质量的权衡问题。我相信,小而美的区域性直营公司,大而全的全国区域代理公司,将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并存。
商户代理模式就有更多可探讨的空间,参考*为成熟的3C分期市场的经验,*大的两家,捷信和买单侠是直营模式。闪银是区域代理模式,是因为当时希望快速占领市场的权益之计,选择的代理商并不要求行业背景,而清一色是当地有水电站、大型超市等产业的老板,主要考虑到代理商的担保能力。在3C分期领域,商户代理模式从来没有成功过,基本以商户骗贷告终。
3C分期中商户代理不可行,对比二手车分期是否也不可行呢,有几个情况差别:
3C市场,风险都集中在用户的还款能力;而二手车市场,风险都是欺诈问题,如果商户配合,可以有效降低二手车分期的风险。
3C市场,都是连锁店面,每个单独店面的员工不具备风控能力;而二手车市场,都是老板常驻一家核心店面,具备风控执行能力。
3C市场,金融收入只占总商户总收入很小比例,商户没有动力管理金融业务;而二手车市场,金融收入占比极高,每一个老板都有兴趣参与金融业务。
总结一下:
从业务扩张速度看,区域代理>商户代理>直营。在2018年,业务扩张速度再怎么强调都不为过。
从风控水平看,直营>区域代理=商户代理。值得一提的是,第二种客户骗贷的风险,商户代理模式或许可以完全杜绝;但对于第三种整体跑路风险,因为商户代理模式给了商户更大的权限,很容易在商户代理模式下出现。
资金从哪里来
今天二手车消费贷公司获取资金主要是银行担保系(助贷)和融资租赁两大模式,具体产业链结构可以见我下图的总结。
一条路是助贷,即银行担保系准入。缺点是资金不稳定,优点是高杠杆率且砍头息。CEO清一色60后和70后,没有80后的。大公司和小公司拿资金的能力不会有特别大的差距,我认为担保系的大公司不应该享受超额溢价。另一条路是自己放款,理论上可以有融资租赁、保理、小贷、消金等牌照,但由于融资租赁可以占有物权方便催收,且牌照便宜,所以融资租赁成为主流模式。融资租赁先放款,形成资产包后再转让给资金方。优点是鲁棒性更强,不依托任一资金方,而是打包成现金流资产后,可以卖给任何机构。但资金方实际上还是无法看清资产包内的资产,缺点是依然要依靠资产端主体资信来决定融资能力。
曾和一个CEO聊起,什么事情都能靠BD,只有找资金不能靠BD。看的案子越多,这句话我越认同,找资金这件事,不是新经济,而是旧经济,是传统金融。如同某知名汽车金融公司,CEO原本主机厂金融高管出身,一开始做银行助贷,再抱大腿联合成立融资租赁,*通过几轮股权融资,让公司真正具备了主体资信。在做汽车金融早期投资的时候,我们应当致力于发现具备这样潜质的CEO,并给予超额溢价。
车源问题
上面讲的都是资金批发中风控、展业、资金的细节,除此以外,很多人在思考,是否有资金批发以外的方式和车商建立关系?大约探索了如下模式:
SaaS:属于附加物,工具类产品的竞争壁垒是有限的。
保险:属于另一摊生意,不同保险经代在不同时间能拿到不同价格提供给渠道方,有比价和出单平台的机会。车险本身已经是没有利润的生意,除非保险公司违规变相补贴,否则很难有玩家在这个领域具备规模化竞争优势。
车史数据:可以帮助车商提供检车的辅助,有一定价值,但是车商不会为单笔查询付太多钱。
估价数据:用途比较有限,定价是车商的核心能力,估价数据更多的是用于参考,基本低于实际成交价。
销售:小城市的二手车是如何成交的?首先,二手车市场是一个卖方市场,掌握了优质车源的车商是强势方。其次,车商和「拼缝的」(拉客户给车商的中介)一起,一方面找熟人关系杀熟,一方面在58赶集和当地论坛刷帖子,希望碰到肥羊。一般一个车商一个月也就成交2-3台车,都是强销售和信息不透明的路数。为二手车商提供的销售服务无法做到闭环,仅能起导流作用。然而,正如访谈的某车商所说「老子有一辆奔驰在手,城里想买二手奔驰的,无论找到哪个车商都会带到我这里。本来就是我的客户,有没有XX平台都会到我们市场里来。」
车源:非常重要的手段,车源是车商的核心生产资料,谁控制了车源,谁就控制了车商。大部分汽车金融行业的投资人和创业者都认为,车源是颠覆行业的关键。
现有二手车源是怎么来的呢?90%以上都是4S店的置换车。一个车主需要将车子出手,多半是要换新车,于是去4S店买新车的时候,4S店就会找到当地二手车商过来定价收车,车商再返给4S店工作人员一定的好处费。
如何提高车源效率?一个方法是创新性地拿到车源,一个方法是提高车商串货效率。
先讲拿车源问题,需要考虑的两个关键要素分别是「流量」和「定价」。
流量上,从消费者有卖车需求开始,到接触4S店被收车,中间的时间很短,如何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切入消费者。显然互联网营销是不管用的,因为命中率太低。通过做4S店导流,顺便抓取精准流量,是一个方法,难点在于4S店导流本身是个亏钱买卖,没人做好。和4S店集团合作统一收车,也是一个有效的方法,但如果无法做大蛋糕,仅仅是将员工的灰色收入变为4S店集团的收入,还不如直接让4S店做全员降薪,解决不了根本问题。
定价上,由于「一车一况」,任何数据化的定价方案都只能确定参考价,一旦涉及人来主观定价,委托给任何人都存在权利寻租空间。现有*成熟的方案是优信拍,集中车源在一个场地,买家线下看车线上竞拍,来解决定价问题。但很多时候,优信拍无法做到交易闭环,车商让用户在优信拍上定价后,提高一点儿价格在场外完成交易。
车商串货问题,彼此相识的车商可以直接微信达成交易,互联网改造这个场景的核心在建立车商信用体系。譬如某些城市车管所建立的当地二手车商联盟(商会),先通过担保制度和邀请制度做好车商准入,再建立一系列的信息发布规范,对于不遵守者进行惩罚,久而久之,建立起各车商的信用体系,大大降低了交易的摩擦成本。
综上,汽车新零售是二手车车源端改革的机会,车商联盟是解决车商串货问题的有效手段。
结论
今天二手车消费贷公司获取资金主要是银行担保系(助贷)和融资租赁两大模式,具体产业链结构可以见我下图的总结。
总结前述内容的观点如下:
1.受限于监管和降杠杆周期,金融行业的创业接近尾声
2.但汽车金融仍然处于金融渗透率提升的阶段,至少还有2-3家上市公司的机会
3.二手车消费贷是汽车金融中*肥的肉
4.消费端利率下行,精耕细作的公司可以抢占粗放经营公司的市场
5.大数据风控效果有限,历经时间打磨出来的管理半径是风控核心
6.直营小而美,区域代理大而松,号称全国直营的,大部分都还是区域代理
7.相比区域代理,商户代理可以防止单,但是容易整体跑路,并非好模式
8.资金端能力要靠老板背景,具备强资金能力老板的早期公司是投资洼地
9.汽车新零售是二手车车源端改革的机会,车商联盟是解决车商串货问题的有效手段
马云说年轻人不要买房,8年后房子如葱?你觉得可能吗?你会买房吗?
我觉得不可能。房子如葱,这个可能是一种比喻,说的是房价非常便宜。但是我还是觉得不可能,即使是可能也不止8年,起码20年。作为一个学习建筑相关专业的学生,我来给你说一下我的拙见。
1,我国的经济转型之路还很漫长,房地产经济还算得上国民经济的支柱。房地产行业的发展带动了一系列相关的产业发展,分别是相应的建材,机具,和管理;创造了大量的工作岗位还有最重要的GDP。所以在完全转型之前,新的经济增长点完全成熟之前,国家是不会允许房地产行业垮塌的。从近些年来我们国家的房市政策就可以看出来,是极度不愿意地情况下做出的。老百姓抱怨房价过高,民生哀怨,政府不得不调控房价;另一方面房地产市场催生出来的大量岗位和收入又不得不维持。因此政府的政策可以说是反反复复。在尽量满足(表面)民众的呼声前提下,保持房地产经济的热度,起码要撑到新的经济增长点成熟和经济的完全转型。
2,我国的土地财政制度一日不改,房地产就不会降温。前天还是昨天看到一则新闻说是国外的某家评级机构把我国的主权信用级别下调了,其中有个原因是地方政府的负债率太高,为此我国的某发言人还强调我国地方政府的负债率不高,才39.几%左右。政府的资金消耗很高,投资的大量基本建设比如桥路公园城市建设卫生学校医疗文化等,各种补贴,三公消费等,数额巨大。但是单单依靠税收是远远不够的,那就只能先举债,税收上来了再还。但是近几年来为了响应国家的号召,加快城镇化,有的城市不得不加大投资量,所以资金缺口更大。而房地产市场刚好与政府的需求相切。政府只需要划分几个经济区,给一定的政策,然后那里的土地价格就会飞速上涨,就可以转让使用权一般而言是70年给房地产开发商,开发商付给政府钱,开发商开发之后以更高的价格卖给消费者,两者都可以收益。
3,市场经济的规律。前几年房价飞速上升,后几年会不会下降呢?房子也是一个商品。决定一件商品的价格因素很多,有成本,供应量,需求量,通货膨胀率等还,这里的价格是一般而言的,不是那种价值几十块却靠营销卖个几千的,我们只考虑一般情况,定性分析比较适合,主要是我的线性代数学的不好。我们分开了说。
①,成本。人材机料法是建设的五大要素。修一个房子的成本是这样组成的,但是这仅仅是修房子本身。房子下面的土地要钱,各种税金要钱,广告投入要钱,周边配套设施也要钱开发商想要赚取的利润也是钱,这些怎么来?当然是体现在价格上的。这些年来人工费是越来越高了,材料费呢工艺和原材料构成价格两大因素,而且现在环保又要求高,因此我估计材料费也会上涨。机具不说了光说油价也不见得会下降,也会上升。建设的方法随着工艺的提升倒是能减少工期,节约材料,但是现在的建设工艺已经趋于成熟,改进就需要基础科学的进步才能带动了。
②,需求量和供应量。价值规律提示我们价格的上升会引起供应量上升,供应量上升过大供过于求就会造成价格下降,价格下降利润降低就会导致生产量下降,而供小于求就会造成价格上升。这是一个循环的过程。我国现在推进城镇化,然而农村的人还是很多,所以需求量还是非常大的。需求量很大自然就会有人去建造。但是房子是必需品,每个人都需要的。而且受传统观念的影响,买房更是刚需。所以即使建造量很大,但是房价下降几乎不可能。(要知道全面开放二胎,又会有多少将来要买房的)
③,通货膨胀。这个因素可以划分到成本中去。
4,开发商不允许。房地产行业是个巨大的利益集体,可以说要是到了那一步,生死存亡之境整个行业为了保持价格,可能会限制生产量。也可能会抱团取暖。这个只是我的猜测,从经济学角度讲也不是不可能,具体的我就不阐释了。
所以我认为马云说的是不可能的,要想真正做到价格如葱,只有几种情况,第一,经济完全转型,政府有钱修了许多的经济房。二,人工智能发展到一定的高度,全部采用机器制造出大量的财富,甚至直接建房,分配给需要用的人。但是这是在一个人数基本保持不变的情况下。第三,这辈子我怕是见不到了,共产主义时代。
没房子住当然要买房。
4050社保补贴,一直个人交但无业的人为什么领不了?
按照目前国家政策,有两大类人群可以享受灵活就业人员社保补贴。一是经人社部门认定的就业困难人员,灵活就业并进行就业登记。二是毕业两年内的高校毕业生,初次就业,就业形式为灵活就业。
你所说的4050,是指国有企业女40周岁以上,男50周岁以上的下岗失业人员,按老政策,只有这些人才可以享受社保补贴。社保补贴包括养老保险补贴和医疗保险补贴,实行先缴后补。这部分人如果一直没有就业,在家带孩子、照顾老人、或者只是做个家庭主妇,是不能享受社保补贴的。
目前,社保补贴的对象已经不限于4050人员了。比如安徽省,经过认定的各类就业困难人员,申报灵活就业登记后,缴纳的社保均可以享受。这七类人是: 城镇零就业家庭成员、登记失业人员中距退休年龄不足5年以内人员、登记失业12个月以上人员、享受最低生活保障或边缘家庭的失业人员、失地失林人员、残疾人和高校毕业生。
在法定劳动年龄内,有劳动能力和就业要求且登记失业的下列人员,可申请认定为就业困难人员:
(一)零就业家庭成员:城镇居民家庭中法定劳动年龄内的成员均处于失业状况、且登记失业6个月以上就业确有困难的人员。
(二)大龄就业困难人员:距退休年龄不足5年、且登记失业9个月以上就业确有困难的人员。
(三)长期失业人员:登记失业12个月以上就业确有困难的人员。
(四)享受最低生活保障或边缘家庭的失业人员:正在享受最低生活保障且连续享受6个月以上或者目前不享受最低生活保障但以往24个月内累计享受过最低生活保障9个月以上的家庭,且登记失业9个月以上就业确有困难的人员。
(五)享受最低生活保障或边缘家庭的失地失林人员:正在享受最低生活保障且连续享受6个月以上或者目前不享受最低生活保障但以往24个月内累计享受过最低生活保障9个月以上的承包土地(林地)被征用家庭,土地(林地)被征用后人均不足0.3亩且登记失业6个月以上就业确有困难的人员。
(六)享受最低生活保障或边缘家庭的残疾人:正在享受最低生活保障且连续享受6个月以上或者目前不享受最低生活保障但以往24个月内累计享受过最低生活保障9个月以上家庭的残疾人,持有第二代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证、残疾等级被评定为4级且登记失业6个月以上就业确有困难的人员。
(七)享受最低生活保障或边缘家庭的高校毕业生:正在享受最低生活保障且连续享受6个月以上或者目前不享受最低生活保障但以往24个月内累计享受过最低生活保障9个月以上家庭的高校毕业生,且登记失业6个月以上就业确有困难的人员。
登记失业的时间。失业人员的登记失业时间以安徽省就业失业和用工备案管理信息系统记录为准。
符合以上认定标准的,本人可通过“安徽省阳光就业网上办事大厅”或现场向社区人力资源和 社会 保障工作站提出申请,经核实并张榜公示7日后无异议的,由街道(乡镇)人力资源和 社会 保障事务所审核后报上级人力资源 社会 保障部门审批。
以上类型人员申请认定时需提供《就业困难人员认定申请表》和符合相应人员类型条件的证明材料及就业确有困难说明材料。对就业确有困难的,各地可依据申请人身体状况、技能水平、家庭情况、失去土地、学历水平等因素进行核定。
这个补贴2021年1月份己经取消了。个人交是不能领取的,因为4050是工资差额补贴来的,你没有工作就是没有工资怎么可以申请。
申请时申请表格是要公司负责人签及盖上了公司公章,不要以为随便盖间公司的就可以敷衍了事,只要公章与缴费单位差一个字也不会收。而且是有重重部门把关不可能有机会可以蒙骗过关,一经查到所领取的钱全部退还。
分析我国目前通货膨胀的成因,以及如何有效抑制通胀
一、我国通货膨胀的原因及对策
由于种种原因通货膨胀正悄悄的降临我国,为了避免我国经济出现畸形发展,我们必须采取调整收入政策,货币政策,对外经济政策,提高利率,降低工资水平以及进行产业结构调整,抑制通货膨胀蔓延,使我国经济稳定的发展。
1.什么是通货膨胀缺口?
通货膨胀缺口是指实际水平总需求水平大于充分就业时的国民收入而形成的缺口,或者说是指在充分就业的经济中投资超过储蓄的差额,既总需求超过总供给的差额,在存在通货膨胀缺口的情况下,就会对商品和劳务的需求价值超过在充分就业条件下所能生产的价值,由于经济已经处于充分就业状态中,社会已没有可以扩大实际产出的闲置资源不可能再增加实际产出,所以当存在通货膨胀缺口时,经济面临上涨的压力,经济将在高于充分就业收入的名义水平上均衡。当经济实现均衡时,如果均衡国民收入高于充分就业时的国民收入,即存在通货膨胀缺口;如果均衡国民收入低于充分就业时的国民收入,即存在失业缺口
2.通货膨胀的类型:
2.1.温和性通货膨胀
2.2.加速性通货性膨胀
2.3.极速性通货性膨胀
3.通货膨胀率
公式:通货膨胀率=(现期物价水平—基期物价水平)/基期物价水平(其中基期水平选定某年的物价水平作为一个参照,这样就可以把其他各期的物价水平通过与基期水平作一对比,从而衡量现今的通货膨胀水平)
4.通货膨胀
4.1.通货膨胀的含义:通货膨胀是物价水平在较长时期内以较高幅度持续上涨。
4.2.通货膨胀的原因:
4.2.1.自90年代中期以来我国实行扩张性货币政策以来加之近年中央银行有发行过多的货币导致货币增长过快从而引发了通货膨胀。
4.2.2.需求拉上通货膨胀,需求拉上通货膨胀理论是从总需求的角度来分析通货膨胀的,
其观点是总需求大于总供给。我过现在由于种种原因已经形成了总需求大于总供给的局面从而形成了通货膨胀。
4.2.3.温和性通货膨胀有需求拉动和成本推动两种原因。近年来我国粮价不断上涨,是由于粮食产量下降造成的,是供给出了问题,属于成本推动;投资需求幅度为20%为正常,而我国现在已经达到了25%,特别是化工,冶金等行业的价格不断上涨引起了原材料价格的上涨,此属于需求拉动。温和性通货膨胀还有一个因素国际传导,外商直接投资和出口需求膨胀带动国内价格上升,属于需求拉动;而原油及其他国际初级产品通过进口带动国内价格上涨,则属于供给因素,是成本推动。
4.2.4.通货膨胀是在一个封闭的环境里产生,由于物价的流通,近几十年全球没有发生恶性的通货膨胀,反而是产生了不少次的通货紧缩。而我们由于汇率管制,无法与国外市场同步,客观上导致了通货膨胀。
4.2.5.我国由于经济结构的不平衡,生产较低的部门的工人需求向生产高的部门靠齐结果导致整个社会工资增长率超过了经济增长率从而导致了通货膨胀。
4.2.6.通货膨胀的隐性原因——生态系统失衡。生态失衡是通货膨胀的内在原因。
①当生态失衡后,稳定协调的生态结构遭到破坏,物质循环和能量流通的效率便会受到影响而降低,导致生态系统的有效物质和能量的产出减少,即生态供给量减少;加上人们的需求也随着社会经济发展而不断增加,使整个社会对生态的全面需求急剧增长,造成总需求大大高于总供给,产品供不应求,必然拉动相应的物价不断上涨,从而产生了需求拉上型通货膨胀。
②生态失衡的表现之一是生态环境恶化,治理生态环境必须花费大量的成本。治理的社会成本费用又直接或间接来源于各个公民和厂商,这种社会成本最终要由生产厂商来承担,使企业的生产成本增加,从而使产品的价格升高,相应的结果就是物价上涨。生态失衡还使自然资源日益减少,开采的难度日益增加,由此导致资源开采成本上升,原料能源价格上涨,使生产厂家的内在成本增加。造成所谓的成本推动型通货膨胀。
③生态失衡所导致的生态结构的失衡和环境污染在导致供求总量失衡时还会使供求结构关系变形。即使整个社会的产出能够满足整个社会的需求却会因为资源分配结构的不合理而无法满足总需求,使效率低下部门的产品价格上升进而带动整个物价水平的上升,这就是所谓的机构型通货膨胀。
5. 通货膨胀的对策及措施
通货膨胀的治理是一个复杂的工程,在治理通货膨胀的过程中,既要从宏观上消除通货膨胀的根源,把握通货膨胀治理力度,并在时间上兼顾企业改革、金融改革的要求,又要加快产业结构的调整,使资源配置状况改善,还要考虑微观经济主体的经济行为的变化,使其能够适应对通货膨胀的治理。通货膨胀既然有各种不同的类型和多种不同的病因,而且对经济带来的破坏作用是明显的,因此许多经济学家在都深入研究和尝试治理通货膨胀的政策措施。这些措施主要包括:
5.1. 货币政策。货币政策是最基本的宏观经济政策之一,它也是治理通货膨胀的一个重要手段。运用货币政策来抑制通货膨胀主要通过两条途径来实现,一是降低货币供应量的增长率,以压抑总需求;二是提高利率,以抑制投资需求,并刺激储蓄增加,从而保证总需求与总供给的均衡。我国中央银行通过减少流通中货币量的办法,提高货币的购买力,减轻了通货膨胀的压力;同时通过提高商业银行存贷款利率和金融市场利率水平,减少流通货币,缩小信贷规模,从而减少投资规模,达到平衡储蓄和投资,从而增加商品和服务,消除总需求与总供给的缺口,进而达到了防止通货膨胀的目的。
5.2.收入政策。收入政策主要是采取工资物价管理政策,以阻止工会和垄断企业这两大团体互相抬价所引起的工资、物价轮番上涨的趋势。其目的在于力图控制通货膨胀而又不致引起失业增加。收入政策的理论基础主要是成本推进型的通货膨胀,因为成本推进型通货膨胀是由于供给方面成本的提高,其中特别是工资的提高,因而导致物价水平的上涨。为此,必须采取抑制性的收入政策,其形式有如下几种:确定工资-物价指导线,以限制工资-物价的上升。强制性措施。以纳税为基础的收入政策。
5.3.对外经济政策。一般来说,我国的国内的通货膨胀与其国际收支状况具有相互推拉的作用。在各国都出现通货膨胀的情况下,我国必须采取适当的对外经济政策,以减轻国际收支失衡对国内物价的不利影响,井阻止国外通货膨胀的输入。这方面的措施主要有:
(1)实行浮动汇率。由于在浮动汇率制度下,我国货币对外汇汇率的升降完全由市场供求关系所决定。
(2)与各国在贸易和金融领域采取协调措施,如与各国加强协作,共同采取控制各国货币供应量的增长率、改善国际金融制度以及其它反通货膨胀的措施,以制止世界性通货膨胀的蔓延,等等。
5.4.加大宏观经济调节力度。为了继续保持物价总水平基本稳定,有关部门必须密切关注、善于发现并及时研究市场供求关系的重大变化,运用政策引导和经济手段适时适度加以调节。要严格控制新涨项目出台,加大价格检查力度。此外,还要加强对重点行业重点产品,特别是针对一些行业过快增长可能造成的能源和原材料紧张等问题的协调工作力度,促进生产要素的优化配置,稳定市场供应,确保供需基本平衡。
5.5.切实加强粮食生产,确保粮食供应,稳定粮食价格。要认真落实中央关于鼓励粮食生产的各项政策,确保对农民的直接补贴、良种补贴、农资价格管理、农业税减免等政策措施真正到位。加强防汛抗旱和农作物田间管理,在做好夏粮秋粮的收购工作的同时,认真做好粮源组织和调运,确保市场粮食供应,保持粮价基本稳定。
5.6.降低劳动工资水平,从宏观上调控分配,缩小收入分配差距 ,实现公平和效率的统一,降低劳动工资水平,通过控制工资的增长来控制收入和产品成本的增加,进而控制物价水平,防止因劳动工资水平提高而使物价随之增长。
二、四方面因素加大我国通货膨胀风险
()
考虑到国际收支顺差矛盾持续积累后有向物价上涨扩散的趋势,综合国内外因素判断,当前物价上涨并非仅受偶发或临时性因素影响,通货膨胀风险趋于上升。
央行8日发布的二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称,目前,我国经济增长由偏快转为过热的趋势更为明显,贸易顺差过大、信贷投放过多、投资增长过快问题仍然突出;高耗能产业增长偏快,节能减排形势依然严峻;价格上涨压力持续加大,特别是一些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食品价格和住房价格上涨较快。
报告指出,当前,国内供给和工业生产能力增长较快,瓶颈制约有所缓解,加之国家及时出台了一系列平抑食品价格上涨的综合性措施,都对价格上行有一定的抑制作用。但考虑到国际收支顺差矛盾持续积累后有向物价上涨扩散的趋势,综合国内外因素判断,当前物价上涨并非仅受偶发或临时性因素影响,通货膨胀风险趋于上升。
报告分析认为以下四方面因素加大了通涨风险:
粮食、肉类等食品价格短期内易涨难落。
能源资源价格存在上涨压力。近期国际油价再次走高。国内推进资源价格改革,加强环保,也将推动能源资源价格上涨。此外,在产能集中释放后,未来不排除再次出现煤电油运紧张。
劳动力成本上升。一方面将在产品和服务价格中反映出来,另一方面可能拉动消费物价上涨。
通胀预期增强,对价格形成进一步的上涨压力。人民银行2007年第二季度全国城镇储户问卷调查显示,居民对未来物价预期指数达到40.2%,是1999年调查以来的次高水平。此外,公众对通胀的感受主要基于经常购买商品的价格,当前价格上涨最快的肉禽蛋是居民日常消费的重要商品,因此居民感受到的通胀可能高于实际通胀水平。当“感受通胀”大于“实际通胀”时,价格预期可能进一步被推高。
此外,报告指出,前期粮食和肉禽蛋价格的上涨已逐步传导到下游食品加工、餐饮等行业,因此有必要高度关注价格传导问题,防止价格全面上涨。
央行表示,总的来看,在全球通胀压力上升的背景下,中国目前更需关注食品等涨价向一般消费品传导的风险。
央行表示,将继续执行稳健的货币政策,坚持稳中适度从紧,保持必要的调控力度,努力维护稳定的货币金融环境,控制通货膨胀预期,保持物价基本稳定。继续协调运用公开市场操作和存款准备金率工具,根据宏观调控的需要积极创新对冲工具,加强流动性管理。稳步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推动货币市场基准利率体系建设,进一步增强价格杠杆的调控作用。继续按照主动性、可控性和渐进性原则,完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
央行报告中还特别提醒,商业银行要高度重视期限错配和货币错配所潜藏的风险。报告称,近年来随着金融市场的发展特别是资本市场的活跃,我国居民和企业部门的资产选择行为和投资偏好发生了较为显著的改变,并进一步引起商业银行资产和负债期限结构发生了一些变化。此外,商业银行资产负债的币种结构也发生了变化,货币错配的现象逐渐显现。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邮箱:83115484@qq.com,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