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银国际油价2022_瑞银国际官网
1.今日A股大跌的原因是什么?
2.关于人民币加入SDR的感想
3.银行股发力道指尾盘收涨,电视直播接受疫苗注射
4.请各位经济学高手帮忙
今日A股大跌的原因是什么?
那么今天a股为什么会暴跌呢?市场什么时候调整?接下来的a股独立行情还值得期待吗?中国基金报记者采访了嘉实、博时、招商、郭芙、华夏、中欧、平安、摩根士丹利华鑫、国泰、中信保诚、金创何新、上投摩根、国海富兰克林、应永、信达澳亚、金鹰、建信、恒生前海、SDIC瑞银、前海开源、海富通、诺德、兴业、德邦等
多位基金经理表示,市场短期调整是多重因素叠加的结果。展望后市,大盘下行空间不大,震荡期可逢低买入。在中国经济升级转型的大潮下,仍可适当关注高端制造、新能源板块的优质股机会。
诸多因素导致a股市场暴跌。
对于今日a股大跌,华夏基金表示,今日大盘大跌,预期博弈是导火索。本质是短期风格有平准化的压力。近期中报纷纷披露,资金博弈短期预期兑现,带来流出压力;其次,近一个月来,市场估值分化程度扩大,景气策略持续创造超额收益。但与此同时,光伏储能的炒作传播了一些不良业绩标的,两者的共振带来了情绪降温。前期微观策略中,我们判断“a股走势将从反弹进入震荡阶段”。主要原因是当前经济处于弱复苏阶段,房地产处于缓慢的出清过程,消费者的收入、预期和行为也需要较长时间的修复,很难看到指数级的机会。
时代基金表示,今日创业板回调幅度较大,主要原因如下:一是美国最新公布的房地产数据和PMI数据表现不佳,欧元区和英国数据叠加,进一步加剧了市场对全球经济衰退的担忧,降低了风险偏好;2.目前是中报披露最后一周的窗口期,市场情绪较为脆弱。前期的成长股已经积累了一定的涨幅,有回调的压力。
富国基金表示,在“回收现金”转为“宽松支撑”后,市场对利空消息更加敏感,波动性逐渐放大。随着7月份宏观经济复苏的放缓,a股的核心驱动力从盈利切换到流动性,而流动性支撑的小盘增长的结构性行情具有一定的“脆弱性”,尤其更容易受到市场情绪的影响,波动区间迅速放大。
中欧基金表示,在市场交易充裕的背景下,8月份以来的持续震荡反映了国内经济复苏放缓,以及后续经济走势的高度不确定性。与此同时,由于疫情的随机传播,很难充分评估其对经济的影响。这不仅导致经济政策执行、企业复产、消费者消费的不确定性较高,也使得市场对经济前景难以有新的一致预期。同时,通胀也制约着全球经济复苏的前景。欧洲能源价格飙升,英国通胀水平达到两位数。美联储主席Powell在即将举行的Jackson Hole研讨会上讨论的话题也强调了实体经济和劳动力市场对通胀带来的政策限制。此外,近一段时间全球爆发的极端天气现象,对国际金融市场产生了一定的不稳定因素。
摩根士丹利华鑫基金提到,华为计划收缩边缘业务,第三季度造车新势力销售指引下降,悲观预期蔓延。8月22日下午,任在华为内部论坛上的一篇文章中表示,华为要把思维和管理方针从追求规模转变为追求利润和现金流,以确保未来三年能够度过危机。作为中国科技领域的标杆企业,华为业务横跨多个领域,如通信设备、消费电子、云计算、智能汽车、数字能源等。相关内容一经媒体转载,引起广泛关注;此外,Xpeng Motors在其第二季度业绩发布会上对第三季度销量的指引也明显低于市场预期,这也对新能源汽车产业链的业绩预期产生了一定影响。标杆企业对所在行业走势的判断可能会影响投资者对相关产业链的增长预期,悲观情绪的蔓延也使得大部分行业出现调整。
预计宽松落地,资金利率低位上行,风格分化开始收敛。上周央行下调了MLF利率,但资金利率从低位回升,表明宏观流动性预期最宽松的阶段可能已经过去。虽然疲弱的经济预期打压了长期利率,但期限利差逐渐收窄。与此同时,市值和小盘成长交易的拥挤程度已经出现了极大的分化。在中报基本面预期陆续兑现,流动性宽松预期边际减弱的背景下,风格开始回归均衡,这也使得前期领涨的景气轨道回吐更多涨幅。
中信保诚基金表示,今日市场下跌属于震荡格局中的正常波动。基于下半年国内经济复苏乏力、流动性充裕的判断,倾向于认为市场的系统性修复仍未结束。由于国内外经济增长面临预期下调的压力,结构上更有利于增长型资产与弱势经济相关。此外,导致今日市场大跌的直接原因是任昨日发表“全球经济长期衰退,生存应是主要纲领”的言论,引发市场关注。核心原因可能是近期市场缺乏增量资金,导致市场脆弱性增加。
创和信金融地产行业研究员胡表示,今日a股出现“寒意”,宏观经济的不确定性对市场情绪带来了一定影响。锂电池方面,二季度个别标的毛利率下降引发部分市场人士担忧,今日价格的高开低走进一步带动创业板指数暴跌。世界半导体贸易统计组织下调了今明两年芯片市场的销售增长预期。主要产油国可能减产,使得国际油价上涨风险显现。这两大利空因素导致外围市场隔夜大跌,a股市场明显承压。
目前市场处于两难境地。一方面,市场对宏观经济悲观,对热点板块拥挤交易持谨慎态度;另一方面,政策超预期宽松,市场流动性充足,市场在结构性趋势下成长,中小板块可以继续调动资金参与的积极性。在拥挤和投机的环境下,市场容易出现较大的情绪波动,从而导致指数的大幅波动。
关于人民币加入SDR的感想
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金融计划和运作处提供的资料说明,SDR是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于1969年创设的一种储备资产和记账单位,亦称“纸黄金”,最初是为了支持布雷顿森林体系而创设,后称为“特别提款权”。最初每特别提款权单位被定义为0.888671克纯金的价格,也是当时1美元的价值。随着布雷顿森林体系的瓦解,特别提款权现在已经作为“一篮子”货币的计价单位。最初特别提款权是由15种货币组成,经过多年调整,目前以美元、欧元、日元和英镑四种货币综合成为一个“一篮子”计价单位。
作为IMF分配给会员国的一种使用资金的权利,中国拥有的特别提款权配额为63.692亿,是第8位份额最大的成员,而美国以371.493亿特别提款权作为最大份额成员。
现有SDR的规模和使用情况如何?
IMF按成员国份额对所有成员国分配SDR,以补充成员国的储备资产。
IMF曾于1970-1972年、1978-1981年进行过两次SDR普通分配。2007年全球金融危机爆发后,为更好应对危机,IMF于2009年分配了1826亿SDR。截至目前,IMF对SDR累计分配额约为2041亿SDR(约合2801亿美元)。我国SDR累计分配额为69.897亿SDR。目前,SDR主要用于IMF成员国与IMF以及国际金融组织等官方机构之间的交易,包括使用SDR换取可自由使用货币、使用SDR向IMF还款、支付利息或缴纳份额增资等。
新SDR篮子的货币权重是多少?
IMF计算SDR篮子货币权重的公式由贸易和金融变量组成,以反映货币在世界贸易和金融体系中的相对重要性。根据基金组织工作人员的计算,人民币权重为10.92%,美元、欧元、日元和英镑的权重分别为41.73%、30.93%、8.33%和8.09%。
新SDR货币篮子何时生效?
根据IMF决定,新SDR货币篮子生效时间是2016年10月1日,这主要是由于多年来第一次有新的货币加入SDR,需要给SDR使用者预留充裕时间做好会计和交易的准备工作。
成为SDR篮子货币的标准是什么?人民币达标情况如何?
当前SDR审查包括两个标准:一是出口规模,即某个国家或地区在考察期前5年中的货物和服务出口量居世界前列;二是该货币“可自由使用”,即在国际交易支付中被广泛使用和在主要外汇市场上被广泛交易,实践中主要通过货币在全球外汇储备、国际银行业负债、国际债务证券、跨境支付、贸易融资中的比重及在主要外汇市场交易量等指标来衡量。2010年SDR审查时中国已满足出口标准。过去五年来,人民币国际化迅速发展,可自由使用程度不断提高。基于各项评估指标,基金组织执董会认为有充分的基础可以认定人民币为可自由货币,决定将人民币纳入SDR货币篮子。
人民币加入SDR的好处是什么?
“国际储备货币”资格意味着中长期而言外汇储备将流向人民币。目前,人民币在全球外汇储备中占比很小,在总额达11.3万亿美元的全球储备资产中仅占约1%。瑞银预计,假设到2020年人民币的份额升至5%,可能意味着未来五年每年约有800-100亿美元的资本流入人民币。
资产管理公司WesternAsset分析师DesmondFu对表示:人民币进入SDR标志着IMF认可人民币在全球金融市场的地位不断提升,全球央行可能在长期会进一步增持人民币资产。此外,为了加强区域性金融稳定,人民币和其他国家货币的双边互换安排会进一步增多,以避免过度依赖美元。
人民币纳入SDR如何影响你的理财和生活?
1、前一段时间人民币突然迅速贬值,不少人担心资产缩水恐慌性的把人民币存款换成美元。这在以后是不必要的了,人民币纳入SDR,地位会越来越高越来越受欢迎,会维持相对强势稳健的地位。没必要担心资产缩水,特意把人民币换成美元等。
2、早前,无论中国的进出口贸易,还是中国人出国旅游购物,需要先把人民币兑换成美元或欧元等,既麻烦还有汇率风险。以后出国直接甩人民币给老外,爽!在国外商品和服务可以直接用人民币进行结算,不必担心人民币在此期间贬值了。当然如果人民币升值了,你也可以不嫌麻烦用外币呗。
3、一些信用卡号称全币种信用卡,玩遍全球方便兑换各种货币,以后再有这样的诱惑可以更理性一些了,你兑换再方便,哪有直接花人民币来的爽来的那么自由。
4、目前炒港股可以通过沪港通和即将批准的深港通,国内还是数十万用户炒美股,要兑换成美金且挺麻烦的,也许要不了多久,直接用人民币买美股。
还有很多人买香港的保险,除了距离远保险保障比较麻烦之外,还一个风险就是港币不断贬值,现在港币相比早期贬值了近30%,你的保障就下降了这么多。虽然费用貌似便宜了,加上交通、时间和货币贬值风险就没那么有吸引力了。以后直接用人民币在香港买保险,汇率风险就没了。
这几年加拿大、澳大利亚甚至美国,因为中国炒房购房者,疯长了不少。但是购买过程还是蛮麻烦的,直接用人民币购买,方便还安全。
其他的如购买海外的基金、债券等等其他一切也都会更便利。
5、以前是全球买中国,中国卖全球;如今中国越来越成为世界大买家,不仅仅购物消费,对海外的投资并购也越来越多,这一块金额很大周期较长,以后用人民币直接买,安全又方便,有木有啊。
中国的对外贸易中以人民币计价的比例越来越高,人民币已成为最常用的中国支付货币之一,中间不必再有美元作为其中的中介,贸易中间也可以大幅提高效率,降低汇率风险,做贸易行业最让人头疼的汇率问题就这样被搞定了。
6、全球的石油贸易基本是被美元结算垄断的,中国买阿拉伯等地区的石油,付的确是美元。中国对海外石油依赖度那么高,以前因为国际油价节节攀升,开不起汽车了,油太贵,如果以后用人民币进行结算,减少了中间结算环节,说不定会进一步降低呢。
7、美国因为美元霸权强悍了半个多世纪,一个自己的金融危机可以让全球买单。中国呢?通货膨胀只能自己的老百姓去吃。以后,哪天万一中国有个什么大危机,也可以以邻为壑啦……但愿不要有那天。
银行股发力道指尾盘收涨,电视直播接受疫苗注射
*美股涨跌互现,标普500指数下跌0.4%
*避险情绪推升美元,国际油价收跌逾3%
*特斯拉进入标普500指数首日下跌6.5%
美国股市周一大幅低开后震荡回升,美国国会就财政刺激计划达成一致提振市场情绪,但英国疫情快速传播引发投资者对经济前景的担忧。截至收盘,道指涨37.40点,涨幅0.12%,报30216.45点,纳指跌0.10%,报12742.52点,标普500指数跌0.39%,报3694.92点。CBOE VIX恐慌指数一度大涨40%,创11月4日以来高位。
市场概述
上周日晚间,美国国会***达成了一项约9000亿美元的疫情援助方案, 该方案将直接向大多数美国人提供600美元的现金支票,并在3月份之前每周提供额外300美元的失业救济金。方案还将包括向疫苗分发运输、学校和大学提供资金,以及食品援助。
据报道,这项疫情援助方案将与一项1.4万亿美元的联邦支出法案捆绑,后者将在截至2021年9月30日的新财年为联邦政府的运营提供资金。美国财长姆努钦周一表示,预计下周开始分发支票。瑞银全球财富管理公司首席经济学家多诺万(Paul Donovan)表示,外界担忧的不确定性在于,补助在多大程度上减轻人们对失业的恐惧。E-Trade交易和投资产品董事总经理拉尔金(Chris Larkin)说,人们可能对刺激计划的实际内容感到失望,这会让美股在年底波动性增大。
美国当选总统周一在电视直播中完成了辉瑞的Covid-19疫苗接种,旨在鼓励美国人接受疫苗注射。 “没什么好担心的。”他说。美国公共卫生官员表示,他们计划在2020年最后两周为2000万人接种疫苗,但警告说大多数人可能需要几个月才能接种疫苗。
个股方面,耐克大涨4.9%,公司最新财报业绩超市场预期。
银行股异军突起,摩根大通和高盛分别上涨4.3%和6.9%,此前美联储宣布允许银行业在2021年第一季度恢复股票回购。
科技 股涨跌互现, 苹果涨1.2%,报道称公司首款电动 汽车 Apple Car将在明年9月发布 ,谷歌涨0.5%,亚马逊涨0.1%,奈飞跌1.0%,Facebook跌1.3%。
特斯拉重挫6.5%,回到650美元下方,周一是特斯拉进入标普500指数的首个交易日。
中概股方面,阿里巴巴、百度涨0.2%,京东跌1.1%,拼多多跌1.7%。造车新势力表现强劲,蔚来 汽车 涨4.8%,理想 汽车 涨3.4%,小鹏 汽车 涨1.3%。
原油重挫近3%
国际油价一度暴跌逾6%,因投资者担心燃料需求受到影响,避险情绪升温提振美元指数反弹。 WTI原油近月合约收报47.74美元/桶,跌幅2.8%,布伦特原油近月合约收报50.41美元/桶,跌幅3.5%。俄罗斯能源部长诺瓦克表示,英国新的封锁和限制影响了油价,目前全球原油需求仍较危机前水平低600至700万桶/日,整体需求的恢复还将需要2-3年时间。
国际金价冲高回落,COMEX黄金2月合约收盘下跌0.3%,收于每盎司1882.30美元。
欧洲股市全线下挫,英国宣布对伦敦和英格兰东南大部分地区实施全面封锁引发市场担忧。 泛欧斯托克600指数跌2.33%,报386.69点,英国富时100指数跌1.73%,报6416.32点,德国DAX 30指数跌2.82%,报13246.30点,法国CAC 40指数跌2.43%,报5393.34点,
德国经济研究所表示,预计德国今年第四季度经济将萎缩1%,2021年第一季度萎缩将更加严重。德国采取的第二轮严格封锁将打击冬季的经济产出,只有疫情形势稳定下来,经济才能在明年2月重回复苏轨道。
请各位经济学高手帮忙
什么是美国的次贷危机
次贷危机又称次级房贷危机( ) ,也译为次债危机。它是指一场发生在美国,因次级抵押贷款机构破产、投资基金被迫关闭、股市剧烈震荡引起的风暴。它致使全球主要金融市场隐约出现流动性不足危机。美国“次贷危机”是从2006年春季开始逐步显现的。2007年8月席卷美国、欧盟和日本等世界主要金融市场。
引起美国次级抵押贷款市场风暴的直接原因是美国的利率上升和住房市场持续降温。次级抵押贷款是指一些贷款机构向信用程度较差和收入不高的借款人提供的贷款。
利息上升,导致还款压力增大,很多本来信用不好的用户感觉还款压力大,出现违约的可能,对银行贷款的收回造成影响的危机。
引起美国次级抵押贷款市场风暴的直接原因是美国的利率上升和住房市场持续降温。次级抵押贷款是指一些贷款机构向信用程度较差和收入不高的借款人提供的贷款。
美国次级抵押贷款市场通常采用固定利率和浮动利率相结合的还款方式,即 :购房者在购房后头几年以固定利率偿还贷款,其后以浮动利率偿还贷款。
在2006年之前的5年里,由于美国住房市场持续繁荣,加上前几年美国利率水平较低,美国的次级抵押贷款市场迅速发展。
随着美国住房市场的降温尤其是短期利率的提高,次级抵押贷款的还款利率也大幅上升,购房者的还贷负担大为加重。同时,住房市场的持续降温也使购房者出售住房或者通过抵押住房再融资变得困难。这种局面直接导致大批次级抵押贷款的借款人不能按期偿还贷款,进而引发“次贷危机”。
在美国,贷款是非常普遍的现象,从房子到汽车,从信用卡到电话账单,贷款无处不在。当地人很少全款买房,通常都是长时间贷款。可是我们也知道,在这里失业和再就业是很常见的现象。这些收入并不稳定甚至根本没有收入的人,他们怎么买房呢?因为信用等级达不到标准,他们就被定义为次级信用贷款者,简称次级贷款者。
2007年2月13日美国新世纪金融公司(New Century Finance)发出2006年第四季度盈利预警。
汇丰控股为在美次级房贷业务增加18亿美元坏账准备。
面对来自华尔街174亿美元逼债,作为美国第二大次级抵押贷款公司——新世纪金融(New Century Financial Corp)在4月2日宣布申请破产保护、裁减54%的员工。
8月2日,德国工业银行宣布盈利预警,后来更估计出现了82亿欧元的亏损,因为旗下的一个规模为127亿欧元为“莱茵兰基金”(Rhineland Funding)以及银行本身少量的参与了美国房地产次级抵押贷款市场业务而遭到巨大损失。德国央行召集全国银行同业商讨拯救德国工业银行的篮子计划。
美国第十大抵押贷款机构——美国住房抵押贷款投资公司8月6日正式向法院申请破产保护,成为继新世纪金融公司之后美国又一家申请破产的大型抵押贷款机构。
8月8日,美国第五大投行贝尔斯登宣布旗下两支基金倒闭,原因同样是由于次贷风暴。
8月9日,法国第一大银行巴黎银行宣布冻结旗下三支基金,同样是因为投资了美国次贷债券而蒙受巨大损失。此举导致欧洲股市重挫。
8月13日,日本第二大银行瑞穗银行的母公司瑞穗集团宣布与美国次贷相关损失为6亿日元。日、韩银行已因美国次级房贷风暴产生损失。据瑞银证券日本公司的估计,日本九大银行持有美国次级房贷担保证券已超过一万亿日元。此外,包括Woori在内的五家韩国银行总计投资5.65亿美元的担保债权凭证(CDO)。投资者担心美国次贷问题会对全球金融市场带来强大冲击。不过日本分析师深信日本各银行投资的担保债权凭证绝大多数为最高信用评等,次贷危机影响有限。
其后花旗集团也宣布,7月份有次贷引起的损失达7亿美元,不过对于一个年盈利200亿美元的金融集团,这个也只是小数目。
一句话:住房断供,引起银行倒闭,人民被迫减少消费,导致经济萧条,引起大公司利润减少(甚至亏损),投资者信心降低,撤资,接着萧条。。。。
他对全球范围内有些什么影响
次借贷危机是美国格林斯潘时期后的一个病症。当年美国中央联邦储备降低银行利率,从而是很多子银行大胆向母银行借贷。我举个例子,如果美国联邦储备把储备率定为10%,有100美圆,那么联邦储备就会把90美圆借贷给子银行或者金融机构,那么当子银行拿到90美圆的时候,根据10%的储备率,又可以借贷81美圆给社会,设想一下,100美圆,到最后可以变成多少美圆流入到市场。
这样的结果就是很多银行手头有很多资金,他们需要借贷给社会从而赢利。所以响应的,很多银行降低信用贷款的门槛,使很多原来拿不到贷款的低信用和低收入者也拿到了买房贷款(当然这只是一个方面)事实上美国当年经济的繁荣很大程度是因为这点。当银行大量的资金外流,从而使经济的泡沫越来越多,伴随着这种大量消费,通货膨胀也随之加剧(当然通过膨胀有很多因素引起,在这里我们只假想这个经济体只有单纯的这个事件存在)通货膨胀的影响是不好的,政府当然知道这点,于是经济需要降温,出台的一系列政策会压缩消费和投资。在这种紧缩型的经济情况下,很多企业的效益不好,销量下降,这也影响到工人的收入等方面,但是银行当年定下的还款利率是不会变的,所以有很多人,企业开始不能按时按期还款,甚至不还款,这样就造成了金融的崩盘。
次借贷危机由美国发始,美国是全球最大的经济体,必然会对世界很多国家产生经济方面的影响。中国作为美国最大的贸易伙伴,当美国经济出现问题时,首先影响的是中国的出口贸易。当然此次信用危机也使全世界大多数银行开始审视自己的贷款政策。最直接的表现就在于大多数的银行开始提高贷款利率。严格审核贷款企业或者个人的信用记录或者经济情况。对中国而言,也并非不是坏事,因为房价的离奇偏高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因为贷款利率低,门槛低。而现在很多房产商都崩溃了,房价也有所下降。当然对中小企业,还有正在发展壮大的企业影响是非常大的,他们没有稳定收益预测,也没有雄厚的资产作为抵押,银行几乎不象那类的企业发放贷款,或者是以高利率发放贷款,这使得企业的发展成本增加,效益显然的下降。现在的中国现状是银行基本抱着好企业大企业不放,你要多少贷款我都给,对于那些小企业,冷眼看待
次贷危机对中国影响到底多大
www.cnfol.com 2008年03月27日 17:55 国际金融报
2007年爆发的美国次贷危机在2008年以来没有出现任何缓和的迹象。美国部分金融机构经营陷入困境的局面,直接引发了全球金融市场的剧烈动荡,次贷危机向全球范围内扩散的速度也开始加快。为了缓解市场危机,一些国家央行通过注资、降息等手段向金融系统紧急注入流动性,一场全球范围的救赎行动正在上演。在这一背景下,此次危机越来越多地受到人们的关注。关于“次贷”形成的背景、表现和原因、损失及影响,以及一些国家应对危机的政策干预和效果评价等问题,成了一个全球性的热点话题。
美国次贷危机是指由于美国次级抵押贷款借款人违约增加,进而影响与次贷有关的金融资产价格大幅下跌导致的全球金融市场的动荡和流动性危机。在这一危机中,高度市场化的金融系统相互衔接产生了特殊的风险传导路径,即低利率环境下的快速信贷扩张,加上独特的利率结构设计使得次贷市场在房价下跌和持续加息后出现偿付危机,按揭贷款的证券化和衍生工具的快速发展,加大了与次贷有关的金融资产价格下跌风险的传染性与冲击力,而金融市场国际一体化程度的不断深化又加快了金融动荡从一国向另一国传递的速度。在信贷市场发生流动性紧缩的情况下,次贷危机最终演变成了一场席卷全球的金融风波。
与传统金融危机不同的是,次贷危机中风险的承担者是全球化的,所造成的损失是不确定的。次贷的证券化分布以及证券化过程中的流动性问题,使得经济金融发展中最担心的不确定性通过次贷危机集中体现出来。也正是由于上述不确定性造成了次贷损失的难以计量和对市场的巨大冲击。既然如此,那么次贷危机会对中国这个全球最大的发展中经济体产生怎样的影响呢?有哪些有用的启示呢?
由于我国仍然存在一定的资本管制,次贷危机通过金融渠道对中国经济的稳定与健康的直接影响比较有限,对中国经济的短期直接影响总体上不会太大。但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我国与美国、全球经济之间的联系日益密切,因此,次贷危机对我国经济长期发展中的间接影响不可低估。
(一)直接影响:比较有限
1、国内金融机构损失有限
国内一些金融机构购买了部分涉及次贷的金融产品。由于我国国内监管部门对金融机构从事境外信用衍生品交易管制仍然比较严格,这些银行的投资规模并不大。虽然还没有明确的亏损数据,但这些银行的管理层普遍表示,由于涉及次贷的资金金额比重较小,带来的损失对公司整体运营而言,影响轻微,少量的损失也在银行可承受的范围内。
2、国内金融市场动荡加剧
随着国内外金融市场联动性的不断增强,发达国家金融市场的持续动荡,必将对我国国内金融市场产生消极的传导作用。一方面,会直接加剧国内金融市场的动荡;另一方面,外部市场的持续动荡会从心理层面影响经济主体对中国市场的长期预期。以2008年年初为例,部分国际知名大型金融机构不断暴露的次贷巨亏引发了一轮全球性的股灾。1月份,全球股市有5.2万亿美元市值被蒸发,其中,发达国家市场跌幅为7.83%,新兴市场平均跌幅为12.44%,中国A股以21.4%的跌幅位居全球跌幅的前列。持续动荡所导致的不确定性会影响到市场的资金流向,加之香港市场与内地市场的互动关系日益密切,香港市场的持续动荡很可能对内地市场形成实质性的压力。在直接融资比例不断提高的情况下,国内金融市场的动荡很可能会引起国内资产价格的调整,从而进一步影响国内金融市场的稳定。
(二)间接影响:不可低估
1、出口增长可能放缓
在拉动中国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中,出口占据着非常重要的位置。从经济总量上看,出口在GDP中的比重不断升高,2006年超过1/3,2007年虽然增速有所回落,仍增长了25.7%。从就业上看,外贸领域企业的就业人数超过8000万人,其中,加工贸易领域就业近4000万人。2001年以来,在所有的对外出口中,中国对美国出口比重一直保持在21%以上,出口增长速度也很快。
由于外贸对目前中国经济增长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而美国又是中国最大的贸易顺差来源之一,因而美国经济放缓和全球信贷紧缩,将使我国整体外部环境趋紧。次贷危机爆发以来,美国经济增长存在较大的下行风险,消费者信心快速下滑。尽管中国出口结构的升级和出口市场的多元化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轻美国需求变化对出口的影响,但事实上,中国出口增速从未与美国经济增长脱节。只要美国经济出现衰退,中国出口就有可能明显放缓。2007年第四季度的数据也显示,中国的出口增速较前三个季度下降了6个百分点,低于全年的平均水平。因此,次贷危机可能会对我国未来的出口产生不利的影响,而对出口的影响一方面会直接作用于我国的经济增长,另一方面会通过减少出口导向型企业的投资需求而最终作用于整个宏观经济。
2、货币政策面临两难抉择
全球经济的复杂多变,严峻挑战着我国的货币政策。一方面,美欧等主要经济体开始出现信贷萎缩、企业获利下降等现象,经济增长放缓、甚至出现衰退的可能性加大。另一方面,全球的房地产、股票等价格震荡加剧,以美元计价的国际市场粮食、黄金、石油等大宗商品价格持续上涨,全球通货膨胀压力加大。所以,我国不但要面对美国降息的压力,而且要应对国内通货膨胀的压力,这些都使货币政策面临两难的抉择。
3、国际收支不平衡可能加剧
美国次贷危机爆发以来,全球经济运行的潜在风险和不确定性上升。一方面,在发达国家经济放缓、我国经济持续增长、美元持续贬值和人民币升值预期不变的情况下,资本净流入规模加大。随着次贷危机的不断恶化,美国可能采取放松银根、财政补贴等多种方式来防止经济衰退,而这些政策可能在今后一段时间内加剧全球的流动性问题,国际资本可能加速流向我国寻找避风港。与此同时,国际金融市场的持续动荡、保守势力的抬头、我国企业自身竞争力不足等因素可能会对我国的资本流出产生影响,导致资本净流入保持在较高的水平,加剧我国国际收支不平衡的局面。另一方面,由于发达国家的金融优势,国际金融市场的风险可能向发展中国家转嫁。随着我国对外开放的程度越来越高,境外市场的动荡可能会影响到跨境资金流动的规模和速度,加大资金调节的难度,而且一旦出现全球性的金融危机,可能会加大我国国际收支波动的风险。
4、人民币升值预期可能加大
在美国经济增长乏力的情况下,可能会采取宽松的货币政策和弱势美元的汇率政策,来应对次贷危机造成的负面影响,这些都可能加剧人民币升值的预期。一方面,在美国采取宽松货币政策同时,中国趋紧的货币政策会加大人民币的升值压力。近几年,在国际收支不平衡和流动性偏多的情况下,为了缓解国际游资投机人民币的压力,我国央行倾向于把人民币存款利率与美元存款利率保持一定的距离。自次贷危机爆发后,美国为应对次贷危机的负面影响,采取了减息等货币政策措施。1月22日、1月30日和3月18日,美联储分别宣布,降低联邦基金利率75个、50个和75个基点,减息幅度非常大。目前,中美利差已经形成了倒挂。如果中美货币政策继续反向而行,扩大的利差将增大热钱流入的动力,人民币将面临更大的升值压力,央行的对冲也将变得更加困难。另一方面,弱势美元政策在不断向全球输出流动性的同时,会直接影响人民币对非美元货币的贬值。自2005年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以来至2007年底,人民币对美元汇率累计升值13.31%,对欧元汇率累计贬值6.12%,对日元汇率累计升值14.04%。人民币对美元升值,对大部分非美元货币贬值的结构性差异一直伴随着汇改,并在最近几个月的国际金融震荡中更趋明显。在这种情况下,非美元货币地区对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的要求可能会加大,不对称的汇率结构体系给人民币升值带来新的压力。
5、境外投资风险加大
从企业“走出去”的角度看,美国次贷危机对中国企业“走出去”的影响可以分为有利和不利两个方面。有利的是,次贷危机有助于我国金融机构绕过市场准入门槛和并购壁垒,以相对合理的成本扩大在美国的金融投资,通过收购、参股和注资等手段加快实现国际化布局,在努力提升自身发展水平的同时为“走出去”企业提供高效便捷的金融支持。不利的是,目前国际金融市场的动荡和货币紧缩,无疑加大我国企业走出去的融资风险和投资经营风险。而且,随着次贷危机的不断深入,投资者的风险厌恶和离场情绪会引起更高等级的抵押支持证券的定价重估,从而危及境内金融机构海外投资的安全性和收益性。
目前,次贷危机还没有结束,其对中国经济的影响还有待作进一步的分析和观察。然而,可以明确的是,在现阶段必须高度重视次贷危机对美国经济和全球经济的进一步影响,防止外部环境恶化作用于国内整体经济运行。尤其是要重视观察前期宏观调控政策的累积效应,结合外围和内部情况的变化适时作出灵活反应,熨平经济波动,保持经济平稳运行。
(三)几点启示:
他山之石可攻玉
1、金融机构永远要将风险控制放在第一位
在经济持续快速增长和流动性较为宽裕的背景下,投资者对经济发展的前景较为乐观,往往会低估风险。但是经济发展具有周期性,处在经济周期上升阶段的经济主体基于盲目乐观情绪购买的资产不一定就是优质资产。美国次贷危机就是一个最新的例子。低利率和房价上涨使房地产市场的投机气氛迅速激发,然而在利率提高和房价持续走低后,次贷危机迅速暴露。因此,作为经营风险的金融机构,永远要将风险控制放在第一位。以商业银行为例,近年来,我国的商业银行纷纷完成了股份制改造,各家银行十分重视利润的增长,纷纷加大了信贷投入。与此同时,在我国市场上也存在着低利率和局部地区房价上涨过快的问题,因而住房抵押信贷一直被认为是优质资产。虽然可以肯定,我国的情况与美国有所不同,但是我国的金融机构包括商业银行有必要吸取美国、欧洲等国有商业银行在此次危机中遭受损失的教训,保持清醒的头脑,从预防经济周期波动和外部冲击的角度出发充分估计风险,实现自身的稳健经营和持续发展。
2、既要加强创新又要完善监管
在美国的次贷危机中,金融创新一方面通过广泛的证券化分散了美国房地产融资市场上的风险,另一方面也加剧了金融风险的传染性和冲击力,造成了难以计量的损失。因此,我国要在不断加强金融创新的同时,完善对相关产品的监管。首先,要加强金融创新。在经济金融全球化的背景下,金融市场工具的创新正在不断加快,如果不能跟上这一发展趋势,就会在将来的全球化金融竞争中处于相对不利的位置。就目前而言,对金融衍生产品以及一些复杂金融产品的定价能力是我国金融机构的薄弱环节,因此,要努力提高定价能力,确保对风险—收益进行较为准确的评估。其次,要正确认识金融衍生品市场的发展。衍生品市场的发展是一把“双刃剑”,其产品虽然可以对冲和分散风险,但不会消灭风险。层出不穷的金融衍生产品拉长了资金的链条,美国的次贷危机就是通过MBS、ABS、CDO等典型的金融衍生工具,使得高风险的房地产资产以证券化方式进入投资市场。目前,我国正处于发展金融衍生品市场的初期阶段,虽然规模较小,但是要从起步阶段就注意有效控制和化解市场风险,提高银行业的信用风险管理水平,审慎稳步地开展资产证券化。第三,要尽快完善金融监管。在金融创新过程中要搞好相关政策法规的配套,加强对金融创新产品尤其是金融衍生产品的监管。通过尽快完善相关的监管框架,明确风险资本管理政策,加强并完善对场外交易的监控,强化对金融机构的风险提示等措施,不断提升监管水平。
3、稳步推进资本项目可兑换
客观地说,在次贷危机中,稳步推进资本项目可兑换的既定政策,对隔离境外金融风险作出了较大贡献。作为一个新兴的市场经济体,在自身经济和金融结构存在诸多缺陷的情况下,适度的外汇管理是抵御国际游资冲击的一道重要“防火墙”。尤其是随着我国金融开放不断深入,积极稳妥地推进资本项目可兑换,可以有效地防止相对脆弱的金融体系完全暴露在国际经济环境中,降低各种外部不确定性。因此,推进资本项目可兑换是一个相对长期的、渐进的、水到渠成的过程,要与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与宏观调控和金融监管的能力相适应,与对外开放的要求相适应。目前,我们要审慎放开资本账户,切实加强外汇监管,密切关注次贷危机的后续影响。当然,在经济金融化和金融全球化的趋势下,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有条件、分步骤、分阶段地推进资本项目自由化也是必然的,而且巨大的外汇储备和快速发展的宏观经济已经为相关的改革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在经济全球化的大趋势下,任何一国的经济发展都无法摆脱其他国家的影响。在世界日益感受到中国影响的同时,“全球因素”也应成为中国经济发展和宏观调控政策中的重要变量。有鉴于此,我国的经济发展必须充分考虑全球经济变动的影响,在着手防范以化解金融外汇市场风险、维护金融稳定、完善汇率机制改革的同时,加强与国际社会的对话和协调,共同应对全球化的挑战。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邮箱:83115484@qq.com,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